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生物資源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實踐操作中感受科學技術(Technology)
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已經顯現經濟效益,并正在越來越多地影響人類的生活和社會發展。在生物教學中,教師應從生活中的的生物技術規程入手,豐富學生對生物技術的感性認識,以多種方式向學生提供豐富的信息,幫助學生理解技術的作用,鼓勵學生自主收集資料,分析生物技術的正面和負面影響,為學生參與有關的社會活動打下一定的基礎。在中學生物教學中,模擬生物箱、青蛙膝跳反射、生物技術治理蟲害、通過實驗探究食物保鮮方法等均為較好的實踐操作選擇。例如,在蘇教版七年級上《探索生命的器具》一節內容,在實驗室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認識顯微鏡的結構和功能,并在老師指導下使用顯微鏡,觀察各種生物的細胞形態、結構,整堂課學生異常興奮,動手動腦投入之極。再如,在蘇教版八年級下冊《源遠流長的發酵技術》一節,課堂上我準備好保溫箱、牛奶、酒精燈、燒杯、原味酸奶等器具。在講完發酵的原理后,一起和同學們探討將鮮奶制作成酸奶的發酵過程和注意事項,分組進行實驗,第二天同學們看到自己親手成功制作出的酸奶,得意地說要回家給爸爸媽媽做酸奶吃。通過實際操作,學生直觀地感受到了生物技術在教學中應用。當其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在生活中發揮作用的時候,其激動的心情、成功的喜悅必將成為其繼續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怎么會不愛學、學不好呢?
二、有效利用自然環境(Environment)資源
大自然是我們生物教學的最好課堂,它蘊藏著無窮無盡的優質教學資源,教師要善于發現和利用它,為生物課堂教學添彩,同時也要創造機會讓學生走進自然,去調查研究、探索發現大自然豐富的生物學知識,親生感受自然地魅力。例如,我校有一位教師在四川成都賽課時,講授“生物圈”一節,他巧妙的將當地臥龍自然保護區的景觀素材融入課堂教學中,并配上《誰不說俺家鄉好》的歌曲,制作成一段視頻作為課堂結尾,讓學生倍感親切和自豪,那種愛護自然、熱愛家鄉的美好情感油然而生,有力烘托了課堂教學。再如,在進行“生態系統的組成”教學時,我將學生帶入校園樹林里進行實地觀察和調查。在熟悉的自然環境中,學生發現了許多活生生的生態系統的成員,如麻雀、喜鵲、蝴蝶、蒼蠅、蚊等諸多的動物種類,每發現一個他們以前沒接觸過的物種,他們就異常興奮。這種從自然界中直接獲取的知識比從閱讀教科書間接獲取的知識更能促進學生知識結構的有效構建,且能更為有效的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在自然環境中生物教材的很多內容都可以進行。以大自然為課堂,鼓勵學生走進自然,走入自然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讓學生的知識來自自然,服務于自然。
三、依托社會(social)資源,拓展知識范圍
關鍵詞 本科畢業論文 海洋生物資源 實踐與心得
中圖分類號:G642.47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z.2015.09.034
The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Guiding the Bachelor Thesis of Students Majored in Marine Biological Resources
JIN Cuili, ZHOU Xiaojian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Jiangsu 225127)
Abstract The bachelor thesi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rrent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undergraduate cultivation quality. In this paper, the problems and their solutions, which were practiced in guiding the graduation thesis of students majored in marine biological resources in Yangzhou University, were discussed. The suggestions were provided referring three different steps of guiding a bachelor thesis, including topic selection, experimental study, and thesis writing.
Key words Bachelor thesis; Marine biological resources;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本科畢業論文是大學專業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實踐教學的核心環節。它直接反映了學生專業基礎理論掌握程度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學生專業素養的評價尺度之一,也是學生可否取得學士學位的內在標準。①畢業論文寫作,是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是學生應用理論知識分析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生動反映,也是對教學效果的一次全面反饋。②通過畢業論文,學生可以校正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強化科學研究基本訓練,熟悉論文的一般格式規范,提高資料查閱、調查實驗、歸納與分析、知識綜合與應用等諸多能力。③畢業論文必須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作支撐,而這些能力也是學生畢業后應對各種崗位工作挑戰所必備的資本。④
作為我校海洋生物資源類實踐教學環節的教師,在具體指導學生進行畢業論文工作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些問題,并且在嘗試解決這些實際問題時總結了一些心得體會。本文擬結合揚州大學海洋生物資源類畢業班的實際情況,就畢業論文的選題、實驗研究實施、論文寫作三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提出一些具體看法。
1畢業論文的選題
論文選題是畢業論文的基礎,是經過挑選確定的研究方向、方法、內容和途徑。選題必須具有創新性、實用性、可行性、并且具有適當的范圍和深度。⑤在具體實施中,我們還發現了一些具體問題。
首先是選題的分類。一般而言,我校本科畢業論文的時間一般都安排在最后一兩個學期。這個時候,學生已經基本完成本專業的主要課程,完成了基本的知識積累和專業技能訓練,本科畢業論文正是在此基礎上的匯總和檢驗環節。與此相對應,這個時候的學生基本上可以分成兩種類型,一類學生考研深造,準備繼續在本領域進一步學習和深入研究;一類學生則是結束本專業的學習選擇直接就業。這種對未來走向的選擇,也必然造成兩類學生對待畢業論文的態度和時間分配的不同。我們發現考研的學生往往比較愿意選擇自己將來可能會接觸到的領域的題目,并且愿意積極實踐。而準備就業的學生往往偏重于論文的實用性,并不太重視研究的基礎性和深度。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在布置畢業論文選題時有所側重,一類偏重于研究性與創新性,一類偏重于應用性與綜合性。
其次是確定選題的幾個具體原則。在具體實踐中,在論文選題上我們還遵循以下原則。(1)選題應該注重學生的基礎知識儲備。畢業論文的題目應該在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基礎上進行設計,對學生掌握的知識和技能進行梳理,力爭把知識點應用到科研實踐中去。通過畢業論文對某一知識點的具體實踐,對該知識點的印象更加深刻,讓學生對其理解更加透徹。同時這樣的實踐也是學生對科研工作發生興趣的契機之一。(2)選題應該具體和細化,可操作性強。畢業論文的題目不可過于籠統,所涉及到的操作體系不可過于龐大。對于某些較復雜的問題,可以考慮將其分成幾個側面或幾個階段,再由不同的學生完成某個相對獨立的部分,最后將不同學生的結果進行匯總分析。學生對一些相對大而空的題目往往難以駕馭。(3)選題要結合儀器設備及其它實驗條件的狀況和時間安排,大型儀器的使用應慎重。大型儀器一般比較昂貴,維護成本很高,萬一發生問題,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經濟成本去修復。而且如果一切準備工作都已完成,而某個大型儀器無法正常使用,則可能造成畢業論文無法按時完成。學生進行畢業論文相關實驗的時間相對一般科研工作的時間要短,對于各類實驗條件的調配要能及時滿足需要,對于具有季節限制或材料供應限制的實驗選題要謹慎。
2實驗研究實施
畢業論文的實驗研究工作是重要的實踐環節,要指導學生合理安排時間,保證足夠的研究時間。就我們遇到的情況看,學生們在選題之后,考研的學生需要集中精力進行復習,因此做實驗的主要時間要安排到考研結束之后。直接就業的學生,則可以在春季各種招聘會召開之前安心進行研究工作。因此需要在實踐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實驗研究工作的進度。
本科生由于一般缺乏長時間的實驗室工作經驗,指導教師要在學生實驗期間加強實驗室安全教育。對于實驗室各類規章制度、大型儀器使用規范等對學生進行培訓,可以適當利用研究生、實驗室管理人員等加強指導和監督。對于危險品、有害化學品等更應該加強監管。
無論是哪一類學生,以實驗為主導的畢業論文,學生的提前介入都是大有裨益的。比如上海交大設立基金,鼓勵學生在二、三年級就介入教師的科研課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⑥我們海洋資源與環境專業本科生在二、三年級就有部分同學參與到教師的科研項目中來,他們在畢業論文階段就比較快地進入角色,能夠開展真正的探索性實驗的時間會比較早。該專業一些畢業論文研究微生物、單胞藻相關的課題,一些學生可能會在接種、培養、無菌操作等基本流程中出現問題而需要重新開始,造成后續工作和論文寫作時間的不足。因此如果有可能的話,提倡大部分學生提前開始參與相關課題,完成科研實踐經驗的早期積累。這樣也能提高學生的實驗室安全方面的素養,保障畢業論文實驗期間的安全。
此外,實驗研究過程中,應該促使學生實現實驗結果檢測手段的多樣化,這就要求學生利用盡量豐富的科研工具。多重檢測手段的使用,對學生實驗結果的準確性提高有極大的保障。而且,對于已經學習過的儀器設備,進行比較深入和全面的使用,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利用工具的能力,積累使用多種工具的經驗;而且可以爭取多視角、多方位的結果呈現。便于學生全面了解所研究的內容,得到的數據比較系統和立體,可以同時實現多種數據的相互驗證,便于發現實驗操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3畢業論文的寫作
畢業論文是所有的實驗設計、實驗操作、數據分析的最終呈現形式,也是檢驗畢業論文工作的最終載體。本科畢業論文實質上是對本科階段教育質量的綜合性考試,寫出合格的畢業論文,需要學生具備基礎知識、專業知識,以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使用相關工具的能力。⑦
根據我們的實踐發現,學生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往往容易出現一些問題,有些學生對于自己的選題的背景知識和已有研究了解不足。我們建議學生在完成選題之后,應該閱讀一定量的相關文獻。可以從綜述性文獻開始,了解研究的意義和研究的基本流程。這一措施不僅有助于學生盡早進入研究狀態,而且便于畢業論文的寫作。
還有一些學生畢業論文寫作的基本規范掌握不足,把畢業論文寫成了散文、隨筆等形式。我們通過集中輔導學習相關畢業論文的范本,從畢業論文的一般架構、一般格式要求、各個組成部分的一般寫法等進行指導,有效提高了學生在學術論文寫作方面的規范性。在實驗數據的呈現方面,對于圖表的制作,提供范本。讓學生了解學術論文中圖表的常見類型,讓學生了解數據呈現方式對于論文的重要性。
我們在實踐中還發現,論文寫作過程中,學生對于描述事實、解釋現象的部分一般都能比較好地完成,但數據挖掘程度不深。我們針對學生對于數據分析的深入性較差的問題,把整體數據進行逐步分解,把實驗設計中混雜在一起的幾個問題進行逐一分離,相應地把數據按問題進行歸類,再分析每一個具體問題,最后再進行數據的匯總。結果發現學生對數據進行深入分析后,不僅數據分析充分,也能夠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進行比較深入的理論探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目前的高等教育體系中本科生畢業論文是本科教育的最終環節,也是檢驗本科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參考。做好這一環節的教學、指導、檢驗工作,仍然是當前高等學校教師的重要職責,還應該繼續深入探討和細心研究。
注釋
① 時偉.大學本科畢業論文的棄與存.中國高等教育,2010.7:45-47.
② 劉勁聰.本科畢業論文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討.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7.18(5):107-109.
③ 蔣亦華.我國本科畢業論文制度的闡釋與建構.現代大學教育,2009.2:101-106.
豐富的課程資源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學生和教師的身邊,注意留心觀察和積累,結合教材內容,圍繞教學目標,因地制宜地選擇成本低、直觀、操作方便,利于全體學生參與并調動其探究興趣的課程資源。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去主動發現和利用他們所熟悉的課程資源,為踐行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的課程理念,全面達成課程的三維目標構建創新環境。
例如,課前安排學生收集課程資源,走進他們所生活、學習的社區和校園,調查栽培在他們身邊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拍攝這些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照片,收集它們的球果或果實。在拍攝和收集活動前,教師強調要愛護植物,最好收集自然脫落的球果或果實,不隨意采摘或踩踏。課堂上展示收集到的資源,讓學生將混雜在一起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球果和果實分別挑出來,讓大家分享成果,感受社區和校園環境的美,提高學生調查和觀察能力,獲取感性認識,初步學會區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然后,讓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或以小組為單位,走進農貿市場,觀察和收集舌尖上的課程資源,區分開市場上出售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收集它們的種子和果實。課堂上展示所收集到的種子和果實,說出判斷它們是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依據,交流在此調查過程中了解到的它們與周圍生活的關系,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認識并能區分更多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切身感受周圍的生活離不開它們,形成關注生活、熱愛生活、熱愛家鄉和自然的情感,增進親情,培養合作精神和與人交流的能力,加深對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這一重要概念的理解,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上述活動可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創新的機會,在參與活動中,讓每位學生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去調查、收集,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獲得直接經驗;展示和交流時共享他人的資源,開闊全體學生獲取資源的天地。
2加工課程資源,拓展教學內容
教材為適應不同地區、不同學校辦學條件的差異和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發展的需要,在內容的選取上具有一定的彈性和靈活性。這為課堂教學中利用課程資源,創新課堂教學留下了自主的空間。圍繞課堂教學目標,將收集到的課程資源進行加工處理,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拓展,能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靈性和創造性,發展學生的愛好和特長,讓學生想學、樂學,獲得可持續性的發展。
例如,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之所以將松的種鱗誤認為是果皮,是由于對裸子植物的球果和被子植物的果實分辨不清。蘇鐵和銀杏作為綠化優質樹種,在昆明地區被廣泛栽培,近年來在周圍生活的社區內常見鐵樹“開花”和銀杏“結果”現象。教師收集一些鐵樹結有種子的大孢子葉球和銀杏果枝標本,利用標本向學生展示銀杏和蘇鐵的種子也是的。對于裸子植物的種鱗、肉質假種皮、大孢子葉和白果的食用部分等知識作適當拓展,幫助學生對裸子植物的種子一般在成熟時都是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區別是種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著形成感性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