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紀檢組支部工作計劃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進一步改進學風。加強組工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制定組工干部培訓計劃,分層次、多渠道、高起點培訓組工干部。在堅持學歷培訓、菜單式培訓的同時,更加注重干部的實踐鍛煉,提升組工干部專業化水平。組織機關干部參加“姚江講壇”,繼續開展創建“學習型科室”活動,要求每位組工干部制定詳細的個人自學計劃,除了規定的必讀書目外,要有計劃、有重點地學習理論書籍,每位組工干部每天自學時間不少于1小時,每年撰寫學習筆記不少于2萬字,學習心得不少于4篇,理論文章不少于2篇。改進學風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提高理性思考能力,提倡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著力解決工作中的矛盾和問題,做到學以致用、學用結合。
二、完善工作機制。堅持觀念創新,進一步在觀念上摒棄一些不合時宜的東西,不斷吸納先進的理念和時代的氣息,構建創新的工作系統,以更加創新的視角、創新的思維、創新的精神謀劃和推進組織工作,真正實現組織工作的與時俱進;堅持以“效能”保障創新,進一步講究效能效率,健全完善首問負責、限時辦結、效能考評、效能告誡、責任追究等制度,將效能建設列入機關目標管理,對違反效能規定的科室、干部,一經查實,給予嚴肅處理;堅持以信息化提速創新,進一步推進組織工作“數字化”,以多媒體、網絡、視頻會議、無紙化辦公等信息技術為手段簡化繁瑣的日常黨務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時效性,通過運用信息技術,改變工作方式、更新觀念,不斷地提高組工干部的科技素質和創新能力。
三、堅持開門納諫。充分利用組織部門的職能優勢,疏通與社會同頻共振的渠道,廣泛聽取社會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暢通和拓寬信息交換網絡。大力實施組織工作的“陽光工程”,堅持開門評部、開門納諫,積極構建組織部門與黨員、干部和群眾互相交流溝通的平臺。要采取問卷調查、座談會、設立意見箱、回訪以前在組織部門工作過的領導干部等多種形式,廣泛征求服務對象、工作對象和廣大群眾的意見。通過開展“不滿意,請投訴”活動,建立征求意見反饋制度、整改措施落實制度和整改情況公示制度,聘請特邀監督員對全市組織工作、組工干部進行專門監督,使組織工作和組工干部時刻處于群眾的監督之下。
四、深化“三個之家”。不斷深化對“三個之家”內涵的理解與認識,增強建設和諧機關和“三個之家”的意識和自覺性。拓展組織部門多年來堅持的“以事業留人,以感情留人,以適當的待遇留人”的優良傳統,充分調動和發揮機關廣大干部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圍繞組工文化建設和組工干部綜合素質培養,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組工團隊活動,營造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真誠相待、工作融洽、良性競爭的良好工作氛圍。
五、弘揚優良傳統。堅持和弘揚“政治堅定、紀律嚴明、任人唯賢、勤政廉潔、團結進取”的優良部風,要以作風建設年活動為新的起點,建立健全規范有序、嚴明高效的長效管理機制。堅持從嚴治部,經常性開展對組工干部的黨性黨風教育和警示教育,增強全體組工干部的廉潔自律意識,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時時處處嚴格約束自己,耐得住清苦,抗得住誘惑,經得起考驗,正確對待個人榮辱得失,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甘為人梯,進一步增強政治責任心和拒腐防變的能力。
關鍵詞:機電成套煤機設備職工教育培訓
自2007年以來,兗礦機電被集團公司列為第三大主業,承擔起建設山東省成套煤機設備基地的重任,煤機制造企業間競爭日趨激烈,復雜多變的企業外部環境,促使企業向以人為本轉變,將員工培訓和人力資源開發,置于事關企業發展競爭力的重要地位。
一、兗礦機電成套裝備制造基地發展概況
兗礦集團機電設備制造廠建廠于1972年,是集煤礦機電設備研發、制造、大修為一體的國家行業二級企業。廠區占地1000余畝,年產銷能力15億元,擁有職工3500余人,其中各類工程技術人員占25%,高級工程技術人員170余名,高級技工800余名,有88名職工獲得了“國際焊工”資質證書。企業為兗州礦區機電設備及配件的生產制造中心、綜機設備制修中心、計量檢測、理化試驗和無損探傷檢測中心。企業相繼獲得全國煤機行業雙十佳企業、全國企業文化建設優秀單位、山東省煤炭系統科技創新優秀單位、山東省企校合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1、序曲
2006年7月,在兗礦集團召開的山東省管企業負責人會議暨自主創新經驗交流會之際,與會代表蒞臨機電設備制造廠參觀。一批代表國內領先水平的8500型液壓支架、132型半煤巖掘進機和礦用3300伏組合開關、系列化移動變電站,給與會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這一刻起,一個宏大的構想產生了……“要依托煤業優勢,加快發展煤機制造業,進入山東名牌企業100強……”
2、創新
2008年5月,鄒城市在經濟開發區海外產業園舉辦2008年中國(鄒城?兗礦)礦山機電產品博覽會,展出了高端液壓支架、移動變電站、井下巷道矸石填充機、掘進機、組合開關等30多種煤機產品。有的客戶當場簽訂了3000多萬元的產品制造訂單。許多同行贊嘆:“兗礦機電這幾年發展太快了,是全國煤機行業中一匹黑馬。”
3、奠基
2008年5月,兗礦集團創新工作現場會在兗礦機電召開。集團公司決策層領導、五大專業化公司領導及基層200多名礦處負責人,列隊參觀了兗礦機電各生產車間。廠黨政領導班子,審時度勢,果斷決策,作為山東省100個重點項目之一,2009年5月投資5.6億元、省內規模最大的兗礦煤機裝備制造基地舉行了開工儀式,于2010年5月18日召開了投產剪彩儀式,新工業區進入試生產階段。
二、審時度勢、措施得力,打造機電成套裝備制造基地
1、制訂科學的發展戰略作為科技創新的關鍵
兗礦機電大力實施“重人才、抓研發、搞革新”、“名牌工程”等發展戰略,企業逐步駛入發展快車道。2007年7月,兗礦集團調整發展戰略,把機電成套裝備制造作為“三大主業”之一重點發展,并啟動了煤機裝備制造基地建設項目。企業提出了2到3年躍升為山東省煤機行業排頭兵、5年進入全國煤機行業前十強的發展目標,規劃到2013年實現銷售收入30億元、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50億元,成為國內一流的煤機制造企業。
2、把研發體系建設作為科技創新的基礎
按照資源配置系統優化的原則,著力培育產學研結合的“三級研發體系”,在產品研發方向上,著力突出“三個主攻點”:一是國內主流、高端應用理論和煤機產品及技術的研發應用;二是開發國內獨有的產品和技術;三是優化完善現有煤機產品技術或進口產品國產化,使新開發產品技術晉檔升級。
3、把人才工程作為科技創新的保障
兗礦機電每兩年召開一次科技大會,實行“項目獎金池”制度、“寬帶薪酬”制度,加強對科技人員的管理與技術工作考核。實施“工程師再造工程”,建立了技術人員快速成長的“綠色通道”;與高等院校合作開辦碩士研究生班、本科學歷再教育脫產培訓班,還分期分批組織科技人員出國考察、到加工設備廠家進修培訓。濟寧市煤炭系統優秀人才、兗礦集團第七屆十佳青年稱號的張佃龍,矢志于科技研發,獲得4項專利成果,每年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500多萬元。
4、把與經營管理有機融合作為科技創新的手段
嚴抓內部管理,通過優化工藝,使產品原材料、電耗等原材料綜合利用率達到95%。堅持比價采購,對于大宗鋼材實行與供貨方滾動結算,降低采購成本。實行全面預算管理,落實應收款項預警機制和清收終身負責制度。企業與神華集團、保利集團、同煤集團、鄂爾多斯等30多家國內知名煤炭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企業具有為礦井工作面設計技術方案、配套制造采煤所需設備、安裝調試、人員培訓、生產操作指導以及設備售后維護修理等綜合能力。
5、把增強競爭實力作為科技創新的目的
目前,兗礦機電掘進機形成132、135、160型等5種系列產品,132半煤巖掘進機在含硫化鐵結核等復雜的工作條件下,連續三個月掘進進尺超過600米,刷新了同類工作面掘進效率。矸石充填機填補國內同類產品空白,獲得兩項國家專利。液壓支架具備從薄煤層跺式支架到綜采放頂煤重型支架40多種型號生產能力。成功研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2600型液壓支架,開創了國內1米以下薄煤層機械化開采的先河。近年來,共有30多項科技成果獲得省、部、國家級科技成果獎,擁有13項國家專利。液壓支架、皮帶機、礦用變壓器獲得山東省名牌產品稱號。
三、基地創建、以人為本,不斷強化職工教育培訓工作
兗礦機電在機電成套裝備基地建設中,職工教育培訓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成套煤機制造快速發展,提高核心競爭力為目標,以“人人能成才、處處有舞臺”為人才理念,優化職工隊伍結構,培養和造就一批德才兼備、“復合型”的高素質的“四有”職工隊伍,站在“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目標上,職工教育培訓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
1、建立科學的教育培訓管理機制
根據教育培訓需求,制定出科學、切實可行的不同時段的教育培訓計劃。科學設計教育培訓的項目和內容。圍繞提高職工的學習能力、適應能力、發展能力、創新能力,教育培訓能力等,通過專業技能培訓、管理技能培訓和素質培訓等幾個方面的培訓,全面提高職工的個人綜合素質和工作技能,2011年舉辦各類培訓班161期,實際培訓員工4101人次,完成培訓計劃的116%。
2、樹立“終身學習化”理念
兗礦機電實施“科技興企”戰略和“終身教育、素質教育”的理念,緊緊圍繞成套煤機制造基地建設的戰略部署和工作重心,以素質教育為主線,以崗位培訓為重點,以提高職工政治素質和業務技能、建立學習型企業為目標的員工教育培訓和人力資源開發的工作體系,并在企業上下推行了職工教育培訓機構是第一車間;職工教育培訓工作是第一道工序;職工教育培訓教師是第一專家“三個第一”理念,突出了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
3、制定企業職工教育培訓激勵措施
兗礦機電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將員工教育培訓工作納入領導干部的年度工作業績考核和各分廠工作績效考核,并與年終分配掛鉤;鼓勵員工利用業余時間參加學歷培訓和技能培訓,并形成了相應的獎勵機制,在成套煤機制造基地建設中,企業上下形成熱愛學習、主動學習的良好風氣。
今天,我們召開這次會議,主要是總結“講孝德、重品行”感恩回報行動,隆重表彰活動中涌現出的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安排部署下步孝德建設工作任務,進一步教育引導廣大家庭成員和社會各界,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孝親愛老美德,加快推進全市和諧社會建設進程。剛才,對30個孝德建設先進集體,20名孝德標兵、小標兵進行了表彰,有3個先進典型作了交流發言。在此,我代表市委向受到表彰的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表示祝賀,向蒞臨會議指導的__市婦聯呂主席表示感謝!
下面,我就下步開展孝德建設工作,講三個方面的意見。
一、在精神文明建設中強化孝德建設的時代意義。孝德觀念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中國傳統教育中處于核心地位,發揮過至深至遠的歷史性作用。在家庭、親情關系依然十分重要的今天,講孝德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社會基礎。但是,對待傳統孝德這份歷史遺產,我們必須堅持科學的觀點、辯證的分析,切實將其納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范疇中去認識、把握、謀劃和推進,必須去其糟粕,汲取精華,賦予“講孝德”以時代新意。各部門各單位要根據新的形勢要求,圍繞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緊密結合我市精神文明建設實際,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和精神文化建設,以孝德建設為契機,引導廣大干部群眾認真學習科學發展觀、“八榮八恥”榮本文來源:文秘站 辱觀以及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小公民道德計劃等相關科學理論和法律法規,進一步教育廣大干部群眾破除迷信、崇尚科學,互幫互助、誠信友愛,遵紀守法、敬業愛國,在繼承傳統文化、發揚傳統美德過程中,積極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真正使孝敬老人、感恩社會的行動內化為人們的一種基本品行,一種自覺行動,一種新形勢下的精神追求,進一步推進全市精神文明建設再上新的臺階。
二、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孝德建設的促進作用。在全社會呼喚孝德、期盼親情的新形勢下,加強孝德建設,進一步凈化心靈、純潔思想、扭轉社會不良風氣,對于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團結、促進和諧相處、維護社會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單位要著眼于促進社會和諧,繼續深入抓好孝德教育工作。這次“講孝德、重品行”感恩回報行動,在開展時機、活動方式、組織領導等方面形成了許多有價值的做法。會后,大家要針對活動開展情況進行一次“回頭看”,通過總結經驗,提煉升華,切實把有價值的東西形成具有普遍約束力的制度,形成我市孝德建設、精神文明建設以及和諧社會建設的特點和特色。榜樣在前,心有所依,人有所隨。要積極發揮先進典型的模范引領和示范帶動作用,通過召開事跡報告會、座談會等形式,宣傳身邊的人、身邊的事,以看得見、選得準、學得來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自覺摒棄陳規陋俗和個人偏見,主動消除誤會、化解矛盾,識大體、顧大局、求穩定、促和諧,在全市形成文明和諧的良好社會風尚。凡事起教于細微,嘗試于躬行。要以創新思路、深化活動為主線,著力解決日常工作生活中影響穩定的不和諧因素,努力在全市形成關注弱勢、關愛社會、關心發展的濃厚氛圍和強大動力,加快推進和諧社會建設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