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藝術心理學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藝術;新課程
新課程改革給我們的教育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同時也給我們老師的教學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在這種形勢下,我們老師只有講究教學藝術,提高教學水平,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本人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探索出以下幾點教學建議。
一、堅持學生主體地位,營造良好課堂氛圍
教學中,教師要堅信學生的探索能力,對他們的探索活動進行合理引導。努力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建立亦師亦友的良好師生關系。研究發現,開課半小時后,學生會出現疲勞、精力不集中和聽課效率下降的情況,這時候就需要教師設計一下互動環節,比如讓學生站起來進行動作模仿,一起誦讀課文等。如果發現有的學生出現煩躁的情況,還可以安排他們上臺進行課文情景演示,教師通過播放配音朗讀進行配合,他們精彩的表演與配音的完美結合必定會贏得熱烈掌聲,這就是所謂的教學中的點睛之筆。
二、課堂教學鼓勵質疑,不斷增強學習興趣
在學習中,思考和提問是緊密聯系的,有思考才會產生疑問,提出問題又是學生進行開發創造的基礎。愛因斯坦指出提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在《誠實的孩子》這篇課文中,有的學生可能會問:表兄妹在回答是誰打碎了花瓶時,說“不是我”后面為什么是嘆號,而列寧的“不是我”卻是句號呢?對于這種需要仔細讀課文才能發現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模擬實驗的方式來解答:拿出一個摔壞的黑板擦問一個學生:“這是不是你摔壞的?”他肯定會馬上說“不是我!”這是老師要引導學生體會感嘆號是表達的非常肯定的語氣,而句號則表示由于撒謊而表現得語氣不很肯定。這個問題的解決,可以讓學生自己體會到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樂趣,大大調動他們提問題的積極性,使很多問題經過討論得出滿意答案。由此可見,鼓勵質疑能夠很好地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所以,教師要在教學中采取多種方法來調動學生積極性,以確保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實施因材施教策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多元智能理論指出,每個人的智慧類型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維,有的人長于邏輯思維,同時又由于每個學生的生活背景、家庭環境不同,從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同的學生會使用不同的思維方式,獲得不同的心得體會,教師要善于把握學生的個性差異,教學中要多關注學生學習的獨到之處,積極創設交流活動,使得學生能在與別人的思維碰撞中,完善自己的想法,提升自己的認識,豐富自己的認知方式。承認差異,承認個性就是對學生最大的尊重,也只有這樣才能在小學語文課上把富有人文精神的生命意識落實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實施因材施教,促進全面發展是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任務之一。要想更好地完成這個任務,就必須設法調動學生興趣,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教師更要使自己成為值得學生信賴,讓學生感到敬佩的好老師。在課堂教學時,要善于引導和啟發學生,鼓勵學生大膽回答問題,并用期待和贊許的目光激勵他們,即便是回答錯了,也要采取先鼓勵,后糾正,再表揚的策略,保護他們的自尊心,耐心引導他們做出正確回答,并給予充分肯定的評價。只有這樣才能幫助他們獲得成功的美好體驗,在調動了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也增強了信心。
四、優化教學評價體系,科學把握激勵標準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小學語文教學評價應該多運用激勵性評價,以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但在實際教學中,有的教師錯誤地把這種評價方式的適用范圍擴大化,沒有很好地把握好評價標準,過多地進行激勵和表揚,使學生從心理上產生了審美疲勞,對于被表揚的渴望度降低,最終導致教學評價不能發揮最大功能。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既要努力保證激勵性評價的功效得以發揮,又要注意科學把握運用標準和運用時機。在時機選擇方面,盡可能選在公共場合對學生進行鼓勵表揚,讓所有學生都能體會到獲得成功是一件多么快樂的事情,個別學生的成功經歷會對未接受過激勵的學生帶來強的的動力。而在選擇運用標準時,要根據實際情況,按照學生的基礎和能力,劃分不同層次的激勵標準,要把標準定得略高于學生的實際能力之上,學生的努力付出得到激勵,能夠激發他們更強的求知欲望。當然,優秀學生和后進生在激勵標準上是不可能一樣的,教師必須科學把握激勵標準,最大限度地發揮激勵評價在促進學生學習方面的作用。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是一個相對復雜和繁瑣的過程,我們語文教師要隨時對教學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思考和總結,找出成功和不足之處,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升自身的執教能力和執教水平,促進語文教學工作的高效開展。
參考文獻:
[1] 嚴先元.課程實施與教學改革[M]
幻燈色彩的運用也可參考色彩心理學相關內容,選用視覺上舒適、心理上親切的顏色,比如藍色系,以象征希望、理想、獨立的天空藍作主色,以暗示誠實、依賴、權威的深藍色突出重點,同時,如果學校沒有統一著裝的情況下,也可以選擇藍色系服飾以加強親和性,暗示學生更專注傾聽你的授課內容。
2.充滿引導性的文字語言暗示
教學幻燈中文字內容的設計可以參照文字對心理的暗示選擇,同時授課時生動的語言、起伏的語調可以緩解因授課內容過于學術而引起學生乏味、心理疲勞及注意力分散,具體操作可以參考保加利亞心理醫生喬治•洛扎諾夫建立的暗示教學法相關內容,教學過程中利用環境和學生之間經常不息卻不知不覺的交流,建立學生無意識的心理傾向,激發學生強烈的自主學習動機,從而提高學生對授課內容的接受程度、記憶深度。例如:授課時以穩重但愉快的語調為主,強調重點時與原有語速相比稍微放緩,等等。語調的調整要自然而不能過于夸張、輕佻,避免過于戲劇化而減少學生對授課者的信任度、降低授課者在學生印象中的權威感。
3.適時吸引學生注意力的肢體語言暗示
授課時盡量保持微笑也可以引導學生的心理愉悅感覺,從而增強自主學習性;以短時間的目光交流增加學生的被關注度也是提升學生學習動力的有效手段。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肢體語言表現也是授課者獲得學生對授課內容認知度、注意力集中程度等信息反饋的有利途徑。
4.結合記憶規律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
德國心理學家H.Ebbinghaus發現的遺忘曲線直觀描述了人體大腦對新事物遺忘的循序漸進過程,而且提出理解了的知識較無意義音節來說能夠記得迅速、全面而牢固的理論。這就要求授課者在設計授課內容時盡量聯系實際、聯系學生的興趣所在,加強學生在授課過程中對知識的理解,尤其是本科生的教學。大多數學生進入大學校園后溫故知新的習慣基本摒除,知識來源大多只依靠上課時間,如何在有限的課時內讓學生記住、理解更多的知識點一直是授課者的難題。依據遺忘曲線,合理安排復習、小結、總結的時間點應該可以改善上述難題,提高學生學習質量以及對授課內容真正掌握程度。
5.以適當的競爭刺激學生學習積極性
“鯰魚效應”常用在人力資源管理中,是企業用來激發員工活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具體包括競爭機制的建立、能人的啟用、領導風格的變革等等。這一有效的激勵手段是否能運用到本科生教育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消除因大學學習生活相對穩定狀態引起的學生學習積極性降低。當然,鯰魚效應會帶來負面效應,比如影響學生間的團結,所以這一效應在教學中的應用還需慎重考慮。
從心理學角度講,人們總是對自己能勝任的事情感興趣。調查很多學生對外語為什么感興趣,回答多是“因為我學得好”。學生在潛意識中認為自己取得的良好成績為自己在老師和同學面前樹立了威信,在班集體中表現了“自我價值”,學習將更努力。根據這種心理特點,我采用“積分考試制度”,每隔一段時間進行一次考試,成績計入期末總分,以督促學生平時不松懈。考試內容由易到難,給他們打分卻由低漸高。使他們每隔一段時間便感到“學有所獲”,看到自己經過努力取得進步,嘗到了“甜頭”,下一次便會更加努力,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逐漸培養出他們積極主動的良好學習動機。
2運用心理學藝術激發培養學生學習外語的興趣
學習興趣在教學中的巨大作用,教育學家,心理學家早就有論述。愛因斯坦說過“:我認為對一切來說,只有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老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學習的興趣與學習成績密切相關。我曾私下做過一次問卷調查,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外語成績好的學生約90%以上對外語很感興趣,而成績差的多數對外語不感興趣,存有厭煩畏難情緒。既然學習興趣在學習中有如此大的調節作用,那么在外語教學中,我們教師應該運用心理學藝術,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外語的興趣。這要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同時考慮。
2.1教師方面
由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來自于情感,所以,在我們學生中,常常出現這樣的情況:當他們喜歡哪位老師時,也往往喜歡該老師所任課的學科。根據他們這種心理特點,我們教師必須在多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力爭做一個使學生喜愛和愛戴的好老師。首先,教師要和學生關系融洽,熱愛學生,關心學生,有良好高尚的師德。只有“師愛生”,才會“生愛師”,才會迸發學習熱情。其次,教師必須加強業務修養。外語教師如能具備純正的語音語調,一口流利地道的口語,交際化的教學手段,廣博的知識面,無疑會贏得學生的信賴和敬佩,從而產生對外語的學習興趣。再次,教師的個性也會影響學生的興趣。如果教師充滿活力,風趣幽默,和藹可親,公平坦蕩,必然會贏得學生們的信賴和喜愛;反之,如果教師沉默呆板,態度生硬,對學生諷刺挖苦,漫不經心,必然會失去學生們的好感,造成學生們的心理負擔,是師生關系不協調,壓抑阻礙課堂教學。不少學生喜歡某一學科就是由于他們喜歡這一學科的任課教師,不但敬佩老師的學識,而且喜歡老師的風度和氣質,誰會拒絕,排斥自己的崇拜者呢?
2.2學生方面
我校學生仍處于青少年階段,憑興趣學習的成份較大,他們喜歡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以往封閉式,填鴨式的課堂教學,往往使他們感到沉悶和壓抑,影響學習情緒。所以,應首先考慮他們這種心理需要,努力創設出一個輕松愉悅,富有趣味性的外語課堂,最大限度的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在幾年的外語教學中,我力求使外語課堂形式活潑多樣,氣氛輕松愉快。課前,學生用外語進行值日報告,故事演講,以豐富學生們的語言信息;空閑時間安排freetalk(口語角),學生可用外語隨意聊天,讓他們感到學有所用,非常興奮,越來越積極投入。對于最枯燥的單詞記憶,采取競賽式,或“滿負荷工作式”,使學生在枯燥的單詞記憶中全心投入,效率極高。此外,針對學生愛唱愛跳的特點,在教學中教唱英文歌曲,或用英文改唱學生們喜歡的流行歌曲,都非常受到他們的歡迎。
3利用心理學藝術,保護學生的“自尊,自信,自強”等積極健康的心理不受損害
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心理障礙學生學習成績的高低不單單取決于智力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也與自信心,進取心等非智力因素有關。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學生情感中最重要的因素。我們的學生正處于個性發展階段,情緒波動大,自我意識強,注重他人的評價;同時我們職業學校的學生由于不能象其他高中生那樣,有更多的升學機會,所以常感到前途渺茫而敏感自卑,針對他們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我們在教學中應盡力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避免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在教學中,教師應始終笑臉相迎,鼓勵不斷,杜絕責難,在課堂上有些學生不敢開口,怕出錯,我便鼓勵他們大膽說出來。對于他們的正確回答,多用“Good!”“Verygood!”“Excellent!”“Right!”“You''''resoclever!”……等詞語加以表揚和肯定,對于出錯或答不上的同學,也要避免用生硬的態度去批評指責,而是和顏悅色地用“Don''''tbeshy!”“Thinkitover!”“Nevermind!”等來引導。這樣,既消除了學生的緊張心理,又能保住他的“面子”。以免使學習跟不上的孩子產生焦慮,擔憂,害怕等心理障礙。那些怯懦,緊張的學生一遇到老師那充滿微笑,鼓勵和期待的目光時,往往信心倍增繼而回答出正確答案。此外,還要注意更正錯誤的方式方法。如果對學生出現的錯誤任意打斷,糾正,就會挫傷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唯恐出錯出丑而不敢發言,造成心理障礙。因此,在外語課堂上,我總是對學生聲明:“外語課堂允許出錯,歡迎出錯,只有出現錯誤,才能有所改進和提高。”這樣,學生消除了心理上的畏懼,能開口大膽講外語,形成了一個輕松活躍,積極參與的課堂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