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工業園區調研報告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走進幾家企業的生產車間,通過座談,感到企業目前陷入困境的一些主要原因有:一是生產經營困難。金融危機削弱了市場需求,加上部分原材料(比如棉花)價格上漲,成本價格上升,企業的利潤空間被大幅壓縮,產品的庫存大幅上升;二是企業資金短缺。雖然宏觀調控政策要求放松信貸,但銀行為規避風險,仍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愛莫能助”,造成中小企業的資金得不到根本滿足,企業搞技改、上項目、擴能力的發展愿望難以實現;三是外貿出口受阻。次貸危機后,全球經濟呈下行趨勢,直接導致國際需求下降、企業出口減少,這也讓一些出口外貿企業經營銷售陷入困難。
在一個重大的危機時刻,“危”是大家都共同面對的,“機”卻是要各自去尋找的,這就是商業的魅力。眼下的經濟危機雖然來勢兇猛,但對企業來講也并不是束手無策,關鍵是我們要立足于自身努力,找到經濟危機下正確的應對策略,針對時下局勢,結合市場特點,努力開發適銷對路產品,提高對市場需求的快速反應能力,全面提升競爭力和抗風險力,調優結構,做大做強。
“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全新武裝企業的抵御實力。針對成本上升的現狀,通過積極引進先進設備與技術,調整產品結構,強化企業內部管理來降低成本,消化成本漲價因素。如互益精紡公司在擴大生產規模、更新工藝流程等措施中“保生產、增產量、降成本”,充分用足用活國家出口政策,企業設備、產品實現升級換代,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技術裝備,不斷提高新產品產值率。同時階段性增加存貨,待價而沽,隨著季節性成品價格上升,存貨升值的潛在利潤也正在逐步顯現,以此來抵消一部分原材料上漲價格。如森達電器公司快速推進新上項目,引進新型先進設備和提升工藝技術,新購進的自動化、環保性設備不僅是降低了一定的機械用工需求,更創新了企業的生產發展模式。
充分發揮中小企業“船小好調頭”的優勢,找到市場合適突破方法。企業只有根據各自的產業特色和發展需要,通過強大有效的執行力在最短的時間內調整企業的市場經營策略,才能從中適應市場獲得成功。信諾捷科是一家出口外貿企業,面對危機,該企業及時調頭,針對國內市場回旋余地大,銷售市場由國外轉向國內,研發新的產品,開拓新興市場,爭取在危機中贏得主動,化“危”為“機”。同樣是做出口外貿的企業紅愛服飾公司通過采取及時調整市場營銷策略,優化產品結構,走品牌發展戰略,正準備與美特斯邦威、安踏等知名企業進行強強合作,使產品開發、品牌培育與市場緊密結合,進一步拓展企業發展空間。
加大研發、銷售、管理投入,千方百計鞏固市場。中天石化公司為進一步適應市場需求,根據調查分析當前石化行業銷售市場領域分布,及時調整銷售戰略,加強科研開發,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產品在相關領域的廣泛應用,迅速的占領有利的市場領域。你要什么,我生產什么,為客戶發現、實現和創造更多的利益點,真正為客戶著想,讓客戶享受體貼的服務。同時不斷提高企業管理水平,企業管理行家和高級技術人才得到重用,人力資源得到有效利用,也進一步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
積極構建多層次的資金運作平臺,構筑中小企業融資平臺和銀企對接平臺,合力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慢”的難題。面對金融危機,大部分企業都需要大量資金加大技改投資力度,擴大企業規模,提高生產能力。我們的金融業要在全面貫徹落實國家拉動內需政策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支持中小企業經營和發展的務實措施;政府鼓勵支持金融機構擴大貸款抵押范圍,降低信貸門檻,全力擴大信貸投放,盡可能降低利率水平。日前,__縣為更好服務工業經濟,召開銀行服務工業經濟發展座談會,認真研究對策,進一步解決好企業融資難題。
加強扶持政策措施出手力度,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環境。面對這樣一些難以抗拒的困難,我們的政府和企業快速啟動應對機制,扭轉局勢,逆勢飛揚,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中,我們園區的企業沒有一家企業因金融危機倒閉,不僅體現出真正的優勝劣汰,更說明了我們政府及企業所作出的共同努力已形成了堅固的防護壁壘,讓我們有信心在希望中抓住潛在機遇走出困境,穩健應對危機。
為推進**縣經濟社會快速穩步發展,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針對我縣的具體實際,縣委提出“新農村、旅游業、工業化、城鎮化”四大發展戰略。要實現工業化,其中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建設工業園區。如何搞好我縣的工業園區建設,帶著這一問題,我帶領相關部門就我縣工業園區的建設工作進行了調研,現就對我縣工業園區的建設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建設工業園區是大趨勢
我縣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要加快全縣的經濟發展,關鍵在工業,重點在工業,難點也在工業。建好工業園區則是破解工業難題的重要方法。
(一)建設工業園區是招商引資的重要平臺。通過近幾年的招商引資,我們可以看到,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來我縣投資工業的外來企業屈指可數,究其原因,主要是縣內沒有合適的工業用地,城區周圍又沒有工業園區。一個企業要到縣內來投資,首先看重的是投資條件,其次是優惠政策。因此,我們在招商引資過程中,必須擺清主次,把提供建廠條件放在優惠政策之前。工業園區就是為企業提供最現實、最直接、最實惠的平臺。
(二)建設工業園區是拓展城市框架的有效途徑。當前,由于我縣城區范圍太小,城鎮人口集聚在縣城內,消費也濃縮在城內,這與今后城區發展的方向極不相稱。今年我們搞縣城總體規劃修編,提出了“要明確縣城主要功能設施的規劃和布局,進一步擴大縣城框架”,這是完全符合城市建設發展的。建設工業園區,可以有效地拓展城區框架。貴州一天鍋食品有限責任公司項目的建設,將不斷增大縣城容量。
(三)建設工業園區是緊抓政策機遇的大好時機。在國家擴大內需這樣的大好機遇下,加強建設工業園區,在土地征用、金融貸款、項目申報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優惠政策,這對于我們而言,是一次難得的機遇。
二、抓好我縣工業園區建設的幾點建議
今年,縣委、縣政府將工業園區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年初進行了安排部署,明確提出要切實加快響水洞工業園區、通州工業園區建設,力爭年內完成園區公用基礎設施建設,確保明年企業正式入園。目前,我縣工業園區建設工作正處在起步階段。對如何加快縣工業園區建設,我認為要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要保持高度統一的思想。建設工業園區是全縣的一件大事,各級各部門領導必須在思想上有高度的統一。首先,縣四家班子的主要領導要有決心,形成一致共識;其次,各相關部門要有積極的行動,特別是在園區建設時通水、通電、通路、通訊、通氣、排水、排污等基礎設施方面都要給予全力支持。同時要有工作的緊迫感,要緊抓國家在貸款、貼息、項目申報等方面的機遇,形成一盤棋的思想。
2、要制定切合實際的園區規劃。規劃是行動的指南。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規劃,對于節約投資、加快進度、提高效益等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縣工業園區的規劃要本著“定位準確、特色明顯、功能齊全、設施配套”的原則,遵循“立足實際、著眼長遠、適當超前、分步實施”的建設思路,特別是在功能分區、道路布置、管線架接、美化綠化、排水排污等硬件方面要高瞻遠矚,留有余地,既要結合當前實際,又要考慮日后的規模擴張。
3、要成立專門的工作機構。健全組織機構是推進工業園區建設的有力保障。縣委、縣政府要成立專門的組織機構,抽調部門、單位的精兵強將來實施這項工作,要明確部門、單位及工作人員的職責分工,便于工作的有效落實。同時,要建立領導小組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解決園區建設與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加快園區建設進度,保障園區暢通高效運行。
4、要開辟切實有效的投資渠道。從我縣的實際出發,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則,要建立政府、企業、項目配套等多方共同參與的資金籌措體系,保障園區的順利開發建設。一是縣政府通過各種渠道協調籌措園區建設資金,保證園區基礎公用設施的建設;二是通過以土地置換、資金扶持等方式,積極引導各入園企業參與道路燈基礎設施建設;三是積極申報爭取園區建設扶持配套資金;四是積極爭取中省市關于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的財政扶持資金或財政貼息貸款。
根據市政協七屆十二次主席會議的決定,20**年4月17日至26日,市政協副主席張俊昌、趙澤義帶領經濟委員會調研組到盤北經濟開發區、紅果經濟開發區、鐘山經濟開發區(紅橋新區)、水城經濟開發區(董地工業園區)、水月工業園區、木崗工業園區等就園區建設的有關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園區建設成效初顯 全市共有11個工業園區,即鐘山經濟開發區(紅橋新區)、紅果經濟開發區(兩河新區)、水城經濟開發區(董地工業園區)、盤北經濟開發區(雞場坪工業園區)、六枝經濟開發區(巖腳工業園區)、水月工業園區、木崗工業園區、保田(盤南)工業園區、大河經濟開發區(管理大灣、汪家寨、中箐園區)、發耳工業園區、路喜園區。11個園區現規劃總面積977平方公里。通過近期各級黨政領導和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現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一是產業規模不斷增大。20**年,全市工業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515.2億元,同比增長27.8%,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42.9%;實現工業增加值154.6億元,同比增長28.2%,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42.4%。超百億元的園區2個(水月、董地工業園區),工業產值超億元的園區 8個。20**年一季度,全市工業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151.9億元,同比增長25.3%,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49.52%;實現工業增加值 45.57億元,同比增長52.9 %,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51.1%。
二是基礎設施不斷增加。20**年,全市工業園區在建基礎設施項目99個,總投資140.7億元,完成投資額60.8億元,完成年度任務的 101.3%。20**年1-3月份,全市工業園區在建基礎設施項目115個,總投資186億元,完成投資額22.4億元,同比增長134.5%,完成標準化廠房投資2.7億元,占計劃投資30億元的9.0%。目前,紅橋新區、水月園區已全面實現七通一平,紅果、董地、盤北、木崗、大灣園區核心區域已基本實現五通一平。
三是項目建設速度不斷增多。20**年,全市園區在建產業項目165個,項目投資總額861億元,完成投資額120.6億元,增長37.48%,建成投產項目44個,釋放工業產值近30億元,20**年1-3月份,全市在建項目175個,計劃投資771.8億元。完成投資額32.9億元,同比增長 1.86%。
四是帶動能力不斷增強。截止20**年3月底,全市11個工業園區規劃總面積977平方公里(含開發區管轄),入駐生產企業150余戶,直接和間接為園區服務的從業人員約10萬人。20**年全市產業園區預計實現稅收47億元,新增從業人員數1.2萬人。
二、園區建設問題明顯 (一)產業布局不盡合理。長期以來由于受煤炭、鋼鐵、建材、電力四大產業影響,各園區在規劃布局主導產業時,出現了明顯的產業(主導產業)趨同,未能形成優勢互補。如:水城經濟開發區(董地、老鷹山園區)、紅果(兩河)新區、盤北(雞場坪)產業園區、六枝經濟開發區(巖腳工業園區)、大灣(汪家寨)工業園區(大河經濟開發區)、水城縣發耳產業園區等都把能源化工(煤化工)作為主導和主要產業來發展,產業布局不集中、規模分散,勢必會造成重復建設,煤炭、水、土地、資金等要素資源得不到保障,甚至產生惡性競爭,還會造成工業污染源分散,治理難度大的問題。紅橋新區、董地、紅果(兩河)、盤北(雞場坪)也都著力把裝備制造業作為園區的主要產業來培育發展,培育和發展上具有一定盲從性,未能找出發展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主導產業方向不清晰,易造成同業競爭,不利于產業聚集發展和形成區域競爭力優勢。
(二)體制機制不盡適應。一是園區人員配備不到位。園區有抽調、借調的人員,但其工資關系、行政關系仍在原單位,干部職工工作積極性難以得到很好調動。部分開發區的公安、工商、地稅、國稅、國土等垂管部門機構人員不到位。二是部分園區還存在體制不順、機制不活的問題。盡管大部分園區機構成立,人員配備到位,但缺少項目、規劃等行政審批權限,土地報批、交易程序復雜、手續繁瑣,周期過長,對招商引資和項目落地影響很大。三是目前在11個產業園區中,僅紅橋新區有完善獨立的財稅體系,能較好的滿足園區發展需要。水城、兩河、盤北、六枝4個開發區均由縣區代管,尚未建立起真正獨立運行的財稅體制。其余園區也未建立與縣區的財稅分配體制,導致園區的責權利不明確,獨立運行和造血功能不足,缺乏自我發展的動力,嚴重影響了園區建設。四是項目落地激勵機制不活,不能有效刺激項目落地。
(三)協調管理不盡規范。有關職能部門對園區的管理、調度過于頻繁,使得園區管委會需花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應付上級有關部門的各類文件、匯報、會議、材料、調度、統計(重復)以及各類社會事務等,極大地消耗園區建設的精力。
(四)招商引資不盡理想。相當一部分園區的項目是存量多,增量少,有的項目是在園區劃定時就已存在。目前,表面上談的多,實際落地的少,有的雖然落地,但后續扶持指導力度不夠,造成項目推進速度緩慢,業主不滿意。
三、對下步園區建設的建議 根據市工業園區管理運行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一)出臺全市園區管理辦法(暫行)。為促進工業園區健康有序發展,規范工業園區管理,進一步加快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建議盡快出臺全市園區管理辦法。盡可能規范園區管理。
(二)成立專門的園區管理機構。為有效加強對園區的統籌、指導、協調力度。在市級層面,應成立一個較為獨立的,有一定權威的園區管理機構,以便對園區的規劃、土管、招商引資、產業布局等進行統籌協調,避免盲目無序的散打和亂打,使園區有序、健康的發展。
(三)賦予園區一些必要的實際權力。
1、各業務主管部門應盡可能下放一定的行政審批權限。在不違背總體規劃的前提下,應大膽放權;在土地收儲、項目報批、項目規劃等方面,應將適當的權力下放到園區,減少辦事流程,提高辦事效率,真正使園區成為一個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獨立運行的經濟主體。
2、允許園區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項目落地激勵機制,以便爭取更多的項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