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小學生國慶詩歌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我的祖國,
可愛的中國,
你創造了輝煌的歷史,
你養育了偉大的民族。
我自豪你的悠久,
數千年的狂風吹不折你挺拔的脊背,
我自豪你的堅強,
抵住內憂外患闖過歲月蹉跎。
我自豪你的光明,
中華民族把自己的命運牢牢掌握,
我自豪你的精神,
改革勇往直前開放氣勢磅礴。
可愛的祖國啊,
無論我走到那里,
我都挽住你力量的臂膊,
無論我身居何方,
你都溫暖著我的心窩。
可愛的祖國啊,
你把住新世紀的航舵,
你用速度,你用實力,
創造震驚世界的奇跡。
你用勤勞,你用智慧,
進行了又一次更加輝煌的開拓!
祖國啊,祖國,
你永遠充滿希望,
祖國啊,祖國,
你永遠朝氣蓬勃!
祖國,我愛您
站在中國地圖前,我仔細端詳著,
??!它多像一只挺胸的五彩錦雞!
它的冠子一搖,撒下無數瑪瑙,那是黑龍江畔的高粱;
它的尾巴一抖,抖下無數珍珠,既是新疆的水晶葡萄;
它的肚子一挺,金燦燦,明晃晃,那是長中下游的小麥和水稻;
它的兩腳一邁,一股甜香撲鼻而來,那是海南椰林和臺灣的蜜糖。
啊!祖國!偉大的祖國!
我愛您!
我愛您悠久的歷史,從“文景之治”到“同治中興”
中間多少“興”與“治”
它們給了我克服困難的勇氣;
我愛您歷史的悠久
從“商鞅變法”到“改革開放”
中間多少“變”與“改”
它們給了我克服人生困難的希冀;
我愛您山河的壯麗
杭州的“十景”,吉林的冰天雪地
它們——迥異的大好景色超級秘書網
給了我克服人生困難的信念
我愛您,美好而優秀的方塊字
方塊字的巧妙組合便是畫和詩
方塊字的巧妙組合便是歌和曲
給了我克服人生困難的毅力
啊!祖國!我愛您!
我愛您,我是您的孩子
我為有您這樣一位可敬可親的母親而感到自豪
當您把我抱在懷里,我感覺到了您的溫暖
當您拉著我一起奔跑,我理會到我肩擔的責任
仰望藍天白云下的五星紅旗
我一次又一次地發誓
為了您親愛的祖國
一、美國
美國從幼兒園起,愛國主義教育便浸染到日常教學的每個環節。從穿什么衣服,到唱什么歌,都直接接軌成人世界,但同時又不強求孩子一定要理解什么深刻的涵義、遵從什么刻板的規范,更沒有讓孩子必須背誦出一些“大人才說的話”。
經過小學、中學到大學持續深化,每年不斷舉辦的演出、參觀、實踐,如學生持美國國旗,唱《美麗的亞美利加》,美國設有專門課程;美國選舉時,一些學生志愿者還舉著籌款箱,為議員候選人籌款。
但是美國對學生進行美國歷史,美國政治制度、經濟制度,資本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的教育,抓的是很緊的。他們樹立資產階級的社會科學的權威,極力宣傳資本主義歷史的優越性,培養青年閱讀資本主義的經典著作。
二、歐洲
歐洲中小學的思想教育,進行公民教育是方法之一。歐洲中小學公民教育的內容包括三個方面:
(1)公民素質培育。包括國家歷史和地理知識、議會基本原則、社會政治系統及運行方式。
(2)價值觀和態度教育。主要是社會共同的價值體系。
(3)激勵學生參與公共生活。
歐洲中小學公民教育課程設置有:專門的必修或選修課、滲透性課程、及跨學科教育課程。不同國家的公民教育課程設置和課程名稱有所區別。德國從小學開始設置公民教育課,不同課分別稱為“政治學”、“社區學習”、“社會研究”、“歷史社會世界研究”、“公民教育”、“社會科學”或“政治科學”。僅比利時德語區、羅馬尼亞在小學階段設置專門公民教育課。愛沙尼亞、法國、希臘、葡萄牙、瑞典將公民教育課程滲透在其他課中,或者以跨學科學習的方式學習。大多數歐洲國家在初中和高中階段設立專門的公民教育課程,并被滲透于歷史、社會研究、地理、宗教和道德教育、倫理學、哲學、外語課。大多數歐洲國家以混合形式,即專門性課程、滲透性課程、跨學科教育課程開展公民教育。
英國自2002年9月起,“公民”成為國民課的一門法定課程,在英格蘭11~16歲的學生中開設。內容分“成為知情公民所應具備的知識和理解力;問詢和溝通的技巧;參與能力和負責任的行為”三類。其中,l6歲的學生應該懂得英國議會的變更,兩院之間的關系,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之間的關系,以及與歐盟和公共事務的關系。
英國人非常重視歷史教育,從小學到大學,歷史都是一門必修課,講“特拉法加廣場”、“白金漢宮”、“西班牙”以及“海洋”等。老師通過各種活動引導孩子熱愛家鄉、熱愛自己的國家:每周帶領孩子認識當地有哪些教堂、河流、博物館、面包店;帶孩子到祖國各地旅行,組織參觀博物館、邀請專家與學生共同討論,激發學生了解民族歷史的興趣。每到除夕之夜,無論英格蘭人還是蘇格蘭人,都會自發走到泰晤士河邊或是蘇格蘭高地,吟唱《友誼地久天長》。
法國從小學低年級開始,非常重視對學生進行國家認同教育,包括六個象征國家標志的教育,即國慶日、國旗、國歌、國家座右銘、弗里吉亞帽、瑪麗安(共和的象征)。中學階段,向學生教授有關法國國籍和法律等常識,人權知識和意識是法國公民教育的重點,它們認為通過掌握民主共和的原則和價值觀,通過學習具體的憲法和法律知識、學習社會和政治生活的規則,能使學生受到人權和公民教育。并在初中一年級到四年級學習《人權宣言》。
法國人對自己的歷史引以為豪,堅持通過讓年輕人走進“活著的歷史”,培養年青一代的“愛國者”。在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之后,凡爾賽宮逐步對外開放,成為“人民的博物館”,現在也變成了法國年輕人學歷史的無聲講堂。平時來凡爾賽宮,人人都需要花上近20歐元的門票錢,但為了讓更多年輕人看到凡爾賽宮里新添的一幅幅戰爭油畫,凡爾賽宮特別允許學生們免費參觀。
北歐丹麥、挪威教育部門鼓勵中學生們在進入大學前,花一些時間在國內旅行,了解國家的歷史和現狀。德國設有“形象營銷部門”,向本國民眾和移民宣傳“愛國、愛家鄉的感情”。2006年世界杯期間,各家的門窗上面都掛上了德國國旗,大聲歌唱德國國歌。
歐洲國家非常重視校園文化,以及參與社會生活在提高學生政治參與能力方面的作用。許多國家強調參與性教育。大部分歐洲國家中小學,都很重視讓學生參與學校和社區生活。歐洲國家致力于建立學校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參與形式包括:國際學生交流、校園開放日、參觀訪問博物館和非政府組織、模擬國家或者歐洲委員會的選舉,參加議事活動、志愿活動等短期工作。
三、俄羅斯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經歷了最初的混亂,經過十幾年反思探索努力,形成新的中小學道德教育體系。
《俄聯邦教育法》經過幾次修訂,從教育政策的制定方面恢復國家責任,恢復一度被忽視的“道德教育”。提升了“道德教育”的地位。指出“基礎普通教育大綱的主要任務是保障學生的精神道德發展、教育和培養質量”。并頒布了一系列文件。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 中職生 心理健康 人格傾向 艾森克個性量表(EPQ)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大多數都是普高落選者,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如何,又有哪些心理問題,是教育工作者應該關注的一個問題。為了更好地了解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本研究采用艾森克人格問卷簡式量表對中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分析,希望為中等職業學校有效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據。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山東省青島市3所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分層抽樣的方法,發放問卷230份,回收215份,回收率為93%。
(二)測量工具
采用錢銘怡1999年修訂的艾森克人格問卷簡式量表中國版(EPQ-RSC),該量表由P(精神質)、E(內外向)、N(神經質)、L(掩飾性)四個分量表構成,共有48個項目。該問卷有較好的效度和較高的信度。
(三)統計分析
采用SPSS17.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二、調查結果與討論
(一)不同性別的中職生在EPQ中的得分比較(結果見表1)
表1:不同性別的中職生在EPQ中的得分比較
■
由表1可知,中職校的男生和女生在E、N、L各分量表上沒有差異,而在P分量表上有非常顯著差異(P=0.003),女生的得分高于男生,兩者得分均高于全國常模。在E分量表上女生和男生雖然沒有顯著差異,但是女生的得分低于男生,低于全國常模。這些數據顯示女生的心理問題比男生更多,她們更內向、冷漠,對環境的適應性更差。這啟示我們要多加關注女生。
(二)獨生與非獨生的中職生在EPQ中的得分比較(結果見表2)
表2:獨生與非獨生的中職生在EPQ中的得分比較
■
從表2可見,獨生與非獨生的中職生在P分量表上有非常顯著的差異(T=-0.261,P=0.001),非獨生的中職生得分高于獨生的中職生,高于全國常模,這與以往的研究不同。在E、N、L各分量表上兩者沒有顯著差異,但在E分量表上,非獨生的中職生得分低于獨生的中職生,低于全國常模,在N、L兩分量表上兩者得分均高于全國常模。我認為導致非獨生的中職生在P分量表上分高的原因可能與其父母的教養方式有關。有兩個孩子的父母更容易采取放任自流的教養方式。由于生活壓力的增大,無論生活在農村,還是生活在城市的孩子,他們的父母每天都為生活而忙碌,父母對于孩子只是盡力滿足其物質上的需要,很少在精神上提供支持和幫助。另外,在實際生活中,父母為了降低消費支出,在家庭生活中就要求許多資源需要與兄弟姐妹共享,在資源共享中可能就會出現矛盾,而矛盾的解決也許是由父母的審判來決定但不一定公平,又因為對父母還有依賴,這就造成孩子內心的不滿和敵意卻不愿表達出來,所以情緒開始不穩,變得冷漠無情,不與人接觸;或者矛盾的解決是遵循強者為王的規律,這樣競爭意識在他們的頭腦中從小就形成了。而對中職生來說,隨著學習、情感、就業等壓力的增大,他們早以感受到競爭壓力所帶來的痛苦,因此在這樣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一般有性格內向孤僻、對人冷漠、常抱有敵意和較強的攻擊性心理。
(三)不同年級的中職生在EPQ中的得分比較(結果見表3)
表3:不同年級的中職生在EPQ中的得分情況
■
對一、二和三年級進行方差分析結果顯示,三個年級的學生在EPQ中沒有顯著差異。進一步多重比較發現,在E分量表中,二年級學生的均值差與一年級學生的有顯著差異(T=0.87799,P=0.05),與三年級學生的也有顯著差異(T=1.05272,P=0.05),二年級學生的得分高于一年級和三年級的學生,低于全國常模,而一年級和三年級學生無顯著差異。這說明二年級學生比一年級和三年級學生的性格外向,心理更健康一些。這可能因為二年級學生經過一年的學習后,基本適應了在校的生活,逐漸增強了與人溝通的能力,而且此時學習課程的范圍已經縮小,公共基礎課結束,完全是專業課的學習,學習壓力相對減小,他們相對一年級和三年級的學生要開朗、活潑一些。但三個年級學生的得分低于全國常模,說明中職生還承擔著社會輿論的壓力,有悲觀傾向,不愿放開自己,做事存在顧慮等心理。在N分量表中,三年級學生的均值差與二年級學生的有顯著差異(T=0.81771,P=0.05),三年級學生的得分高于二年級學生的,但與一年級學生的沒有顯著差異,并且一年級與二年級學生的得分也沒有顯著差異。這也許與三年級學生面臨的就業壓力有關,因為就業已經迫在眉睫,他們對就業的期望值很高,希望能找到一個滿意的工作,然而在社會實踐中卻發現自己在校學習的東西遠遠不夠,要在企業中成為一個管理者或是一個技術型人才存在不小的差距。另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中職生就業前景仍不容樂觀。特別是自2008年金融風暴以來,高學歷的大學生就業都成為問題,中職生更是擔心自己能否成功就業,并對就業后從事什么樣的工作存在很多顧慮。這些因素使得即將畢業的三年級學生出現了情緒上的較大波動,如焦慮、緊張、易動怒、抑郁等。在P與L各分量表上,三個年級學生分別比較,均值差沒有顯著差異,但他們的得分均高于全國常模。這表示他們普遍存在適應性不強,不關心他人,并常抱有敵意,或者是對自己處境的不滿所以常常帶有掩飾性心理。
(四)專業和生源地不同的中職生在EPQ中比較未見顯著差異
文科生和理科生在EPQ中沒有顯著差異,但他們在P、N、L分量表上的得分均高于全國常模,在E分量表上得分低于全國常模。這可能和他們個人的境遇有關,大多數都是普高落選者,他們的心理和面對的境況大致相同。而不同生源地的學生在EPQ中沒有顯著差異,這也許與青島市地區的經濟狀況有關。青島是一個發達城市,無論城市還是農村的家庭經濟狀況總體上較好,多數電子產品已經普及百姓家庭,網絡的使用拓寬了農村學生的視野,尤其是隨著青島西海岸經濟新區的發展,城鎮化建設速度之快迅速縮小了農村與城鎮之間的差距,因此生源地不同的學生在EPQ中比較未見顯著差異。
通過此次的調查研究發現:同全國青少年心理健康平均水平比較,青島市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表現出更多的心理問題,同時也暴露了中等職業學校確實應該加強對中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1]錢銘怡等.艾森克人格問卷簡式量表中國版(EPQ―RSC)的修訂[J].心理學報,2000,32(3).
[2]教育部文件.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教職成 [2004]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