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智慧教育新生態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信息技術 課堂教學 動態生成
課堂教學是課程實施的主陣地,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不是一個封閉系統,也不應拘泥于預先設定的固定不變的程式。教學過程是一個由預設轉化為生成的復雜的過程,是創造性地執行教學預設的過程,預設教案在實施過程中需要開放地納入直接經驗和彈性靈活的成分,教學目標必須潛在和開放地接納始料未及的體驗。要鼓勵師生互動中的即興創造,超越目標預定的要求。
一、精心預設,充分準備,為生成創造條件
信息技術自主學習模式的教學過程非常靈活,但并不意味著不用對教學過程進行設計,事實上自主學習模式下的教學設計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雖然我們無法預料到課堂中動態生成的所有內容,卻可以設定多種預案,這樣在生成預案中的情況時,將預設轉換為切實有效的課堂教學過程的可行性就越強。對整個教學的過程進行周全的考慮與設計,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措手不及”,幫助教師成功地完成動態生成性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正確地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系。生成不是對預設的否定,而是對預設的挑戰;預設不是生成的堡壘,而是生成的指南針。充分巧妙的預設是課堂生命的本源,也是生成的土壤和催化劑。
比如,在教學“認識畫圖軟件”時,我請學生打開畫圖軟件,認識工具箱的工具。突然傳來王浩的聲音:“老師,我的軟件沒有工具箱,怎么畫呀?”同學們都好奇地看著他。有兩三個同學也說自己的畫圖工具箱沒了。其實在上課一開始,我發現有幾臺電腦的畫圖工具箱隱藏了,我并沒有處理,因為學生之前對菜單欄比較陌生,因此我想以此為契機讓學生認識菜單欄的妙用。我說:“有哪位同學知道原因?”教室里靜得出奇,有幾個學生開始討論辦法。我又說:“以前學過的“記事本”軟件的菜單欄里有許多秘密,那畫圖軟件的菜單欄里有秘密嗎?咱們到菜單欄里去找一找,看有什么發現?!睂W生馬上找到了“查看”菜單里的工具箱,個個興趣盎然,還自主發現了菜單欄藏著許多功能。按照預設開展教學活動,保證了教學活動的計劃性和效率性。但課堂突況面前,教師應在精心充分預設的基礎上,針對教學實際進行靈活調整,從而在精心預設與精彩生成的融合中煥發課堂生命活力。
二、加強對生活中實例的運用
相對于傳統的學科,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興的學科,承載著更多的信息量,需要更強的動手能力,對于小學生而言,信息技術的學習非常困難。很顯然,在課堂教學中一味地進行理論的講解,既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不利于信息技術生成性資源的形成和應用。如果我們有意識地把生活中的實例運用在信息技術的教學中,將會是應用生成性資源的切入點。
三、善于發現,捕捉動態生成成果
預設重視的是顯性的知識和能力,生成重視的是隱性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預設關注的是結果,生成關注的是過程;預設關注的是目標的達成,生成關注的是學生的個性、創造與生命。
比如,在word“學做郵票”的教學中,設計好郵票的背景和面值,插入郵票的主題圖案時,通過單擊“繪圖”工具欄中“插入剪貼畫”按鈕,將圖片插入到編輯區。接下來應該是在“圖片”工具欄中單擊“文字環繞”、“緊密型環繞”即可。我還未來得及顯示操作,有個學生自己站起來搶著說,用其他的方法也是可以的。我一愣,他繼續說在“文字環繞”的操作中,隨便選哪個環繞都是可以的,如果出錯的話,只要最后選擇“浮于文字上方”就可以了。雖然他的方法并不十分準確,但是他提示了我,于是我組織學生重新思考,得出了更加容易讓學生理解和記憶的方法。此時師生都沉浸在興奮之中,學生的生命價值得到了極大的體現。
四、設計富有彈性的習題
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更重要的是練習能為學生提供一個再創造、再發展的空間。但是,練習并不是簡單的重復,要講究練習的針對性、層次性和坡度,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上下功夫。在設計時可由淺入深地設計三個層次的練習:第一個層次是基礎題,適合全體學生;第二個層次是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適合全體學生;第三個層次是發展性練習,給學生更大的探究空間,目的是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廣闊性和獨創性,讓每個學生在求知中求發展、在成功中求自信。為了讓學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優等生“吃得飽”,在習題設計時要遵循“下要保底,上不封頂”的原則,多設計一些“必做題”和“選做題”,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參考文獻
[1]董自明 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生成性資源的形成與運用[J].中國電化教育,2010,(9)。
一、統一思想為“六破六立”之前提
思想支配行動,是行動的先導和動力,人們無論做任何事情,都是先有思想、后有行動。有正確的思想才有正確的行動,有積極的思想才有積極的行動,有統一的思想才有統一的行動。我黨在幾十年的領導過程中,反復強調的一個問題就是“統一思想”,如果沒有一個統一的思想,任何工作都只可能四分五裂或一事無成。因為每個領導都有自己獨特的想法,每個職工有自己不同的認識,每個人都希望能夠在某件事情上表現或體現出自己的頭腦,于是,最終的結局只能是悲劇。我們要真正地落實和執行“六破六立”,首先就得從思想上進行統一,特別是我們的干部思想、黨員思想,最后才是我們的職工思想。職工的思想其實很簡單,就10個字:“上面怎么做,下面怎么學”,廣大職工需要的是一個航標、一面旗子、一個方向,然后才會付之行動,所以首先得從我們的黨員干部們身上破起、立起,從每一個人開始,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地深入統一;別來不來就想統一全校職工的思想,那是不現實和不可能的,那是一種不切實際,不求真務實的做法,我們能先把全校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管理者和黨員們的思想統一了,那就成功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就得看我們這些管理者和黨員們怎么去引導職工,影響職工,帶動職工了。
二、端正態度為“六破六立”之保障
“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這是句不變的真理。我們學習和實踐“六破六立”必須端正態度,注重細節,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正如老子所說,“天下大事必做于細,天下難事必做于易”。試想,一個連簡單的小事都做不好的人,能成就什么偉大的事業?一個連自己本職工作都做不好的人,你還指望他能做到“六破六立”?
我們的管理者、黨員們首先就得端正態度,作出表率,“兵強強一個,將雄雄一窩”,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我們的管理者都明白這個道理但卻做不到,為什么呢?因為態度上有問題,我們個別管理者不思進取,不敢擔待,畏首畏尾等問題在職工們中造成很不好的負面影響,我們一些黨員職工得過且過,不求上進,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工作態度也給廣大職工帶來了很大的困惑。管理者和黨員們都如此,那我們還可能指望職工超越他們嗎?所以,要破要立首先得從管理者、黨員身上抓起,只有我們的管理者和黨員們都把態度端正了,作風改變了,我相信廣大職工會陸續得跟上步伐的。
三、認真落實為“六破六立”之根本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边@是千百年來人們從歷史經驗教訓中總結出來的治國理政的一個重要結論。古人曰:“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為政貴在行,以實則治,以文則人深不治”。“六破六立”的方針好,但也需要一個認真的落實,落實到基層中去,落實到職工中去,使之成為廣大黨員、干部、職工的自覺行動,以確?!傲屏ⅰ蹦苷娴钠七M去,立起來。反對空談、強調實干、注重落實,不走過場,這樣才能讓“六破六立”發揮出它的作用,顯現出它的效果。
很多時候,我們執行一些方針政策缺少恒心,沒有堅持到底的毅力,讓很多東西變成了龍頭蛇尾,浪費了很多人力、財力、物力,但卻沒有達到理想中的效果,我想如果我們真正把“六破六立”做好了,過去很多夭折的東西還是可以復活的。根本的東西解決好了,對實際工作是有很大幫助的,我們從根本上破除了壞風氣,壞習慣,壞想法,也就從根本上樹立起好作風,好習慣,好想法。只要我們把這些好的東西一直堅持下去,我相信是會看見成效的。
四、持續發展為“六破六立”之目標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健康心態;引領者;高職院校
在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大背景下,當今社會人們的觀念越來越開放和多元化,這也不同程度的影響著高職院校學生的觀念及行為習慣的養成,如何抵制社會不良思想的影響,培育出一批批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并成為社會健康心態的引領者就成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心所在。
一、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學生社會健康心態中的作用
現在社會心態研究逐步進入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視野,培育奮發進取、理性平和、務實包容的社會心態已成為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社會心態中的作用,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在培養良好社會心態中的認識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史表明,思想政治教育源于學生認識活動的內在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引導學生正確地解決主觀和客觀的矛盾,使主觀正確反映客觀,形成正確的思想認識。而當前出現各種負面社會心態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不合理社會現象的存在,二是學生的社會認知存在偏差。社會認知上的問題主要通過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解決。尤其是面臨比較復雜的矛盾和問題時,應當從大局出發認清長遠利益和共同利益,主動將各種消極情緒、急躁心理轉化為解決問題的積極心態,引導學生學會用理性、務實、包容的態度對待問題和思考問題,形成積極健康的社會心態。
2、思想政治教育在培養社會健康心態中的疏導作用。社會心態問題直接影響著學生對待社會的態度與社會系統的和諧穩定。在現代社會條件下,生活節奏加快、社會競爭加劇、利益關系復雜、新舊觀念沖突等誘發了一系列負面社會心態,這些負面社會心態如果得不到有效疏導,容易導致各種不滿情緒引發社會心態危機,甚至引起社會危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過參與疏導不良社會心態,引導學生認清危機、直面危機,使不良社會心態的負面影響得到有效控制并在學校正確的引導下成為未來社會健康心態的引領者與風向標。
二、高職院校學生社會心態存在的問題
當下,在社會心態越來越開放多元、主動積極的同時,高職院校學生也出現了一些浮躁、炒作、炫富、冷漠等“不理性”、“不平和”的復雜化趨勢,具體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偏差。由于我國當前處于市場經濟發展的初始階段和新舊體制轉換時期,市場運作法規和秩序尚不健全,加之各種不良思潮的沖擊,使部分大學生的人生價值觀向“自我”傾斜,被“金錢”扭曲。出現了“功利化”、“多元化”的傾向. 對其人生價值觀產生了嚴重的不良影響,其結果是“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功利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在一部分學生中盛行。因此才有一些學生喊出:“嫁個有錢人,至少奮斗20年”、“寧在寶馬車里哭,也不在自行車上笑”,使得很多學生耐不住寂寞、抵不住誘惑,不能安心學習。不關心國家大事,缺乏社會責任感。
2、高職學生弱勢心理的影響。首先,貧富差距讓一部分大學生深感弱勢。以后,中國改革開放掀開了歷史的新篇章。分配方式由平均分配向按勞分配、按要素分配和按勞分配相結合的轉變,社會貧富差距逐步拉大,這種貧富差距逐步拉大的現實也投射到在校學生當中,有的一個月生活費幾千元,有的連吃飯都成問題。有的同學穿名牌、用名牌(手機、電腦等等),有的同學則望塵莫及。馬克思曾經講過:當大家都住在茅舍樣的小房子里的時候,誰也沒有感到有什么不滿,但是一旦在小房子旁聳立起一座宮殿,所有小房子里的居住者就會感到不舒適、不滿和被人輕視。也就是說,貧富反差也造成部分高職學生強烈地被弱勢化的感覺。其次,由于社會地位的變化,高職學生普遍有弱勢化的感覺。過去,大學生被稱為“天之驕子”,而今天,大學生中有些人擁擠在大城市就業市場上競爭,能找到兩、三千元一個月的工作就很不容易,這讓學生們深感弱勢;甚至還有一些畢業找不到工作而待業的學生,他們被迫啃老,而媒體負面報道不斷,社會對他們的譴責不斷,更讓部分學生倍感弱勢;同時,物價上漲、動輒幾百萬元的房價,市場化、現代化、城市化的推進,讓學生人們時刻擔心被社會甩出。
3、社會誠信缺失給高職學生帶來的心理影響。據商務部統計,中國企業每年因信用缺失導致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高達6000億元。在誠信成本太高,而失信又幾乎沒什么成本的情況下,違約、造假、欺詐的故事幾乎每天都在上演。還有形形的各種假機構、假警察、假工商,甚至假婚姻、假文憑、假考、假招聘、假唱等等,這些不誠信社會現象的泛濫,讓原本誠信的學生信用面臨嚴峻的危機考驗。也為學生未來步入社會提供了反面教材,影響了學生良好心理的形成。
三、高職院校學生社會健康心態的培養
1、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培育功能。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引導、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渠道,是培養、提高學生運用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最佳課程,是將學生的思想特點和學生關注的熱點、難點等社會現實問題緊密相連的重要載體。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可以在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上進行改革創新,例如引入人文、社會、心理等方面的知識,推廣電化教育的手段,采取座談式、辯論式、專題報告、專題調查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以此來引導學生開展旨在培養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各種校園文化活動,強化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幫助學生調適各種心態、促進心態和諧的重要作用。
2、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管是哪個社會層面,個體間的不平衡常常是導致心理失衡和不良心態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們倡導一種個體關懷,關注并有效地改變,尤其是學生中的弱勢群體成員如貧困生的現實處境。因此必須完善高校的心理健康輔導與心理健康咨詢工作,同時,在高職院校普及心理健康課的覆蓋區,幫助學生學會自我調色,逐漸形成健康的心理。
3、加強高職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人文素養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優化學生的課程設置,擴大人文素質的培育陣地。其次還要寓教于樂,通過開展各種主題實踐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此外,還可通過互聯網等現代教育手段的優勢、優化政工干部隊伍建設、開展法制教育等措施積極促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四、小結
常言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如何做好高職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塑造學生健康的社會心態,培育出一批批合格的和諧社會主義接班人。這不僅是高職院校教師的責任、學校的責任、更是全社會的責任。只有我們把每一屆學生用心去培養,堅持以人為本,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擇業觀和就業觀;從而提高學生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學生人格的豐滿與完善,成為社會健康心態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力求成為社會健康心態的引領者。
參考文獻:
[1]曹勃亞.時事報告(大學生版)[J].2012-01-10(52).
[2]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與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1-12(36).
[3]趙靜.思想政治教育視野中的社會心態培育,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北京:2012-01-04(24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