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計算機服務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移動硬盤價格高。
(2)對多臺電腦進行同時維護時需要多個移動硬盤。
(3)部分電腦不能識別移動硬盤。
(4)容易感染病毒。
(5)經常移動使用損壞。除了以上問題,還有就是有大量電腦需要維護的地方,需要大量的人手,比如電腦維修服務站、網吧、醫院、賓館、學校的機房、實驗室、網絡維護中心等等。通過筆者的研究發現可以通過在一臺電腦上搭建DHCP服務的計算機維護系統實現,來對在同一局域網內的電腦進行維護,而且所有的電腦都支持DHCP服務。也就是說,不管是不是能進系統的電腦,就可以通過網絡來故障電腦進行診斷、維護。
2基于DHCP服務的計算機維護系統原理及部署過程
基于DHCP服務的計算機維護系統原理。首先,說說PXE啟動。PXE是由Intel公司開發的啟動技術,工作于Client/Server的網絡模式下,支持工作站通過網絡從遠端服務器下載鏡像文件,并由此支持來自網絡的操作系統的啟動過程。目前,電腦的網卡幾乎都支持PXE啟動,我們只要在服務器上配置好啟動參數,客戶端啟動后通過網絡映射即可實現訪問計算機維護系統。下面以客戶端啟動算機維護系統原理:
(1)客戶端開機后,BootROM(自啟動芯片)獲得控制權之前先做自我測試,然后以廣播形式發出一個請求FIND幀。
(2)如果服務器收到工作站所送出的要求,就會送回DHCP回應,內容包括用戶端的IP地址,預設通訊通道,及開機映像文件。否則,服務器會忽略這個要求。
(3)工作站收到服務器發回的響應后則會回應一個幀,以請求傳送啟動所需文件。
(4)之后,將有更多的訊息在工作站與服務器之間作應答,用以決定啟動參數。BootROM由TFTP通訊協議從服務器下載開機映像文件,這個映像文件就是計算機維護系統。
(5)工作站使用TFTP協議接收啟動文件后,將控制權轉交啟動塊,引導進入計算機維護系統。計算機維護系統成功運行需要解決以下兩個問題:既然是通過網絡傳輸,那么計算機在啟動時,它的IP地址由誰來配置;通過什么協議下載Linux內核和根文件系統。對于第一個問題,可以通過DHCPServer解決,由DHCPserver來給PXEclient分配一個IP地址,DHCPServer是用來給DHCPClient動態分配IP地址的協議,不過由于這里是給PXEClient分配IP地址,所以在配置DHCPServer時,需要增加相應的PXE特有配置。至于第二個問題,在PXEclient所在的ROM中,已經存在了TFTPClient。PXEClient使用TFTPClient,通過TFTP協議到TFTPServer上下載所需的文件?;贒HCP服務的計算機維護系統部署過程:
(1)配置DHCPServer、TFTPserver、bootstrap。
(2)制作Linux內核/根文件系統。包括封裝的操作系統、pe系統、內存掃瞄工具、硬盤掃瞄工具、驅動安裝程序、軟件自動安裝程序等軟件集成到根文件系統。
(3)啟動DHCPServer/TFTPServer。
(4)啟動客戶端電腦,網絡引導。
3服務器端軟件安裝及配置
(1)普通方式安裝WIN2003操作系統,安裝好網卡驅動程序、協議及服務。
(2)在“TCP/IP屬性”中,指定IP地址。
(3)假定計算機名稱為:DHCPSERVER,工作組名為DOMAIN。
4基于DHCP服務器的計算機維護系統優勢
(1)這個系統可以部署在任何能夠安裝windowsserver操作系統的電腦上。
(2)可以一人對多臺電腦同時進行維護,對機房和實驗室、維修量大的地方,優勢就很明顯,也克服了U盤和光盤的缺陷。
(3)維修電腦很方便,故障電腦只需一根網線與服務器相連就可以了。
(4)維護工具,由于全是自己制作,方便升級更新,不受制于人。
(5)能有效的避免病毒攻擊。
5基于DHCP服務的計算機維護系統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1)本系統基于網絡,受制于網絡傳輸速度,交換機常用的1000M傳輸帶寬,不能很好的支持大量電腦同時大數據量的傳輸。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服務。
由系統管理員管理的結構化計算機環境和只有一臺或幾臺孤立計算機組成的計算機環境的主要區別是服務。這種只有幾臺孤立計算機的典型環境是家庭和那些很小的非技術性的辦公室,而典型的結構化計算機環境則是由技術人員操作大量的計算機,通過共享方便的通信、優化的資源等服務來互相聯結在一起。當一臺家用電腦通過互聯網或通過ISP連接到因特網上,他就是使用了ISP或其他人提供的服務才進入網絡的。
提供一個服務絕不僅僅是簡單的把硬件和軟件累加在一起,它包括了服務的可靠性、服務的標準化、以及對服務的監控、維護、技術支持等。只有在這幾個方面都符合要求的服務才是真正的服務。
1服務的基本問題。
創建一個穩定、可靠的服務是一個系統管理員的重要工作。在進行這項工作時系統管理員必須考慮許多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設計和開發的各個階段都要考慮到用戶的需求。要和用戶進行交流,去發現用戶對服務的要求和預期,然后把其它的要求如管理要求等列一個清單,這樣的清單只能讓系統管理員團隊的人看到。
服務應該建立在服務器級的機器上而且機器應該放在合適的環境中,作為服務器的機器應當具備適當的可靠性。服務和服務所依賴的機器應該受到監控,一旦發生故障就發出警報或產生故障記錄清單。
作為服務一部分的機器和軟件應當依賴那些建立在相同或更高標準上的主機和軟件,一個服務的可靠性和它所依賴的服務鏈中最薄弱環節的可靠性是相當的。一個服務不應該無故的去依賴那些不是服務一部分的主機。一旦服務建好并完成了測試,就要逐漸轉到用戶的角度來進行進一步的測試和調試。
1.1用戶的要求。
建立一個新服務應該從用戶的要求開始,用戶才是你建立服務的根本原因。如果建立的服務不合乎用戶的需要,那就是在浪費精力。
搜集用戶的需求應該包括下面這些內容:他們想怎樣使用這些新服務、需要哪些功能、喜歡哪些功能、這些服務對他們有多重要,以及對于這些服務他們需要什么級別的可用性和技術支持。如果可能的話,讓用戶試用一下服務的試用版本。不要讓用戶使用那些很麻煩或是不成功的系統和項目。盡量計算出使用這個服務的用戶群有多大以及他們需要和希望獲得什么樣的性能,這樣才能正確的計算。
1.2操作上的要求。
對于系統管理員來說,新服務的有些要求不是用戶直接可見的。比如系統管理員要考慮到新服務的管理界面、是否可以與已有的服務協同操作,以及新服務是否能與核心服務如認證服務和目錄服務等集成到一起。
從用戶期望的可靠性水平以及系統管理員們對系統將來要求的可靠性的預期,系統管理員們就能建立一個用戶期望的功能列表,其內容包括群集、從屬設備、備份服務器或具有高可用性的硬件和操作系統。
1.3開放的體系結構。
有時銷售商使用私有協議就是為了和別的銷售商達成明確的許可協議,但是會在一個銷售商使用的新版本和另一個銷售商使用的兼容版本之間存在明顯的延遲,兩個銷售商所用的版本之間也會有中斷,而且沒有提供兩個產品之間的接口。這種情況對于那些依靠它們的接口同時使用兩種產品的人來說,簡直是一場惡夢。
一個好的解決方法就是選擇基于開放標準的協議,讓雙方都能選擇自己的軟件。這就把用戶端應用程序的選擇同服務器平臺的選擇過程分離了,用戶自由的選擇最符合自己需要、偏好甚至是平臺的軟件,系統管理員們也可以獨立地選擇基于他們的可靠性、規模可設定性和可管理性需要的服務器解決方案。系統管理員們可以在一些相互競爭的服務器產品中進行選擇,而不必被囿于那些適合某些用戶端應用程序的服務器軟件和平臺。
在許多情況下,如果軟件銷售商支持多硬件平臺,系統管理員們甚至可以獨立地選擇服務器硬件和軟件。
我們把這叫做用戶選擇和服務器選擇分離的能力。開放協議提供了一個公平競爭的場所,并激起銷售商之間的競爭,這最終會使我們受益。
開放協議和文件格式是相當穩定的,不會經常改動(即使改動也是向上兼容的),而且還有廣泛的支持,能給你最大的產品自主選擇性和最大的機會獲得可靠的、兼容性好的產品。
2其它需要考慮的問題。
建立一個服務除了要求可靠、可監測、易維護支持,以及要符合所有的我們基本要求和用戶的要求外,還要考慮到一些特別的事情。如果可能的話,應該讓每個服務使用專門的機器,這么作可以讓服務更容易得到支持和維護,也能減少忘記一些服務器機器上的小的服務的機會。在一些大公司,使用專門的機器是一條基本原則,而在小公司,由于成本問題,一般達不到這個要求。
還有一個觀念就是在建立服務時要以讓服務完全冗余為目標。有些重要的服務不管在多大的公司都要求完全冗余。由于公司的規模還會增長,所有你要讓所有的服務都完全冗余為目標。
2.1使用專門的機器。
理想的情況,服務應該建立在專門的機器上。
大網站應該有能力根據服務的要求來調整到這個結構,而小網站卻很難做到。每個服務都有專門的機器會使服務更可靠,當發生可靠性問題是也容易調試,發生故障的范圍更小,以及容易升級和進行容量計劃。
從小公司成長起來的大網站一般有一個集中管理的機器作為所有重要服務的核心,這臺機器提供名字服務、認證服務、打印服務、郵件服務等等。最后,由于負荷的增長,機器不得不分開,把服務擴展到別的服務器上去。常常是在這之前,系統管理員們已經得到了資金,可以買更多的管理用的機器,但是覺得太麻煩,因為有這么多的服務依賴這機器,把它們都分開太難了。當把服務從一臺機器上分開時,IP地址的依賴最難處理了,有些服務如名字服務的IP地址都在用戶那里都已經記得很牢固了,還有一些IP地址被安全系統如路由器、防火墻等使用。
把一個中心主機分解到許多不同的主機上是非常困難的,建立起來的時間越長,上面的服務越多,就越難分解。使用基于服務的名字會有所幫助,但是必須整個公司都使用標準化的、統一的、始終如一的名字。
2.2充分的冗余。
充分的冗余是指有一個或一系列復制好的服務器,能在發生故障的時候接管主要的故障設備。冗余系統應該可以作為備份服務器連續的運行,當主服務器發生故障時能自動連上線,或者只要少量的人工干預,就能接管提供服務的故障系統。
你選擇的這類冗余是依賴于服務的。有些服務如網頁服務器和計算區域,可以讓自己很好的在克隆好的機器上運行。別的服務比如大數據庫就不行,它們要求連接更牢固的崩潰恢復系統。你正在使用的用來提供服務的軟件或許會告訴你,冗余是以一種有效的、被動的、從服務器的形式存在的,只有在主服務器發生故障并發出請求時,冗余系統才會響應。不管什么情況,冗余機制必須要確保數據同步并保持數據的完整。
如果冗余服務器連續的和主服務器同步運行,那么冗余服務器就可以用來分擔正在正常運行的負荷并能提高性能。如果你使用這種方法,一定要注意不要讓負荷超出性能不能接受的臨界點,以防止某個服務器出現故障。在到達臨界點之前要為現存系統增加更多的并行服務器。
冗余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容易升級。可以進行滾動升級。每次有一臺主機被斷開、升級、測試然后重新開始服務。單一主機的故障不會停止整個服務,雖然可能會影響性能。如果你真的搞雜了一個升級那就關掉電源等你冷靜下來再去修它。
參考文獻:
①中國計算機與信息服務貿易的國際市場占有率。我國計算機與信息服務貿易國際市場占有率的計算公式為我國計算機與信息服務貿易的出口總額/世界計算機與信息服務貿易的出口總額,根據此公式計算得到表2數據。可以看出,我國計算機與信息服務貿易的國際市場占有率呈現明顯上升態勢,說明我國計算機與信息服務貿易發展迅速。從絕對數上看,我國計算機與信息服務貿易的國際市場占有率偏低,在2011年還沒達到全球的5%。②中國計算機與信息服務貿易的貿易競爭優勢指數。貿易競爭優勢指數指的是一國某產品的出口額減去進口額的差再除以它們的和,當它大于零時,表示該國該產品的生產效率高于國際水平,反之則低于國際水平。由表3知,從2005年到2012年,我國計算機與信息服務貿易的TC指數一直大于0,說明我國計算機與信息服務貿易順差。TC指數從2005年的0.0943上升到2012年的0.5847,八年期間增加了六倍左右,并且2009年到2010年的TC指數是這些年來上升最快的,2008年、2009年的貿易競爭優勢指數是這些年來上升最少的。③中國計算機與信息服務貿易的顯示性競爭比較優勢指數。顯示性競爭比較優勢指數指的是從某一產業的比較優勢中減去該產業進口的比較優勢,從而得到該國該產業的真正比較優勢,當它大于零時,表示該國該產品具有比較優勢,反之則表明不具有比較優勢。根據WTO網站相關數據整理所得,可以清晰的看到從2005年到2012年,我國的計算機與信息服務貿易的CA指數始終處于0以上,并且總體上表現為上升趨勢,這表明我國在計算機與信息服務貿易的比較優勢和國際競爭力在不斷加強。CA指數總體上呈現上升的狀態,但卻是不穩定上升,主要體現在2006年和2008年,這兩年的顯示性競爭比較優勢指數來說是減小的。2008年之后,我國計算機與信息服務貿易的CA指數上升的極快,但2011年后數值趨向于平穩。跟印度、愛爾蘭等計算機與信息服務貿易進出口大國來說,我國的計算機與信息服務貿易的顯示性競爭比較優勢指數還是屬于偏低的狀態。由以上三個指數分析可以得出,現階段我國計算機與信息服務貿易的進出口總體上是處于上升階段,并且是出口占到主導地位,實現了貿易順差。MS指數,TC指數以及CA指數在2005年到2012年之間都處于大于零的階段,并且總體上呈現出上升趨勢,這說明我國在計算機與信息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在總體上不斷提高。
二、結論和對策建議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近年來我國計算機與信息服務貿易發展很快,國際競爭力有較大幅度上升。同時也可以看到:各競爭力分析指標數值不斷增加,但增長不穩定,波動較大,有的甚至還出現了負增長。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我國計算機與信息服務貿易起步較晚。雖說這些年發展很迅猛,但相對于中國旅游、運輸等傳統的服務貿易,計算機與信息服務貿易的發展還處于不成熟階段,而且,從它進出口金額在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金額的占比來看,雖然每年增幅很大,但是絕對數值卻較小。所以,要實現穩定快速發展,還需要一個適應過程。2009年MS指數和TC指數這兩個指標的增長幅度是最小的,這是因為2008年發生的全球經濟危機使得我國計算機與信息服務貿易的進出口額減少。相對于全球計算機與信息服務貿易來說,中國計算機與信息服務貿易額縮水嚴重,導致中國計算機與信息服務貿易市場份額減小。可見我國計算機與信息服務貿易較易受外部因素影響。
中國計算機與信息服務貿易的發展不穩定性和波折性較大,以及容易受外部因素影響,都表明我國計算機與信息服務貿易處于初級發展階段。計算機與信息服務貿易這一行業跟旅游、運輸等傳統的服務貿易相比,屬于高附加值的知識密集型新興行業,而我國最為一個制造業大國,一直以來密切關注的都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對于計算機與信息服務貿易這種行業的關注度很低。再加上它在中國起步較晚,政府關法律沒有和它本身的發展完全同步,也缺乏金融、關稅上的相關政策支持,導致一些企業無法走出國門,進入世界市場。同時相對于傳統行業而言,計算機與信息服務貿易行業缺少相對應的人員儲備。因此,提高我國計算機與信息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首先,必須完善和計算機與信息服務貿易相關的法律政策。相關法律與政策的完善極其重要,是一個行業快速成長的基礎,特別是計算機與信息服務這樣一種高附加值的知識密集型產業。所以,中國應該以WTO的法律法規為依據,著重于建立并完善內容完備并且具有分明的層次性的有關于計算機與信息服務貿易的法律體系跟國家政策,快速有效的保護本國知識密集型的計算機與信息服務行業,為其相關的國際貿易活動的有效進行提供基本的法律保障與政策支持,為中國計算機與信息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的提升提供必不可少的基礎。其次,要加強計算機與信息服務貿易相關人員的人才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