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美術與設計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繪畫是造型藝術中最主要的一種藝術形式。它是指運用線條、色彩和形體等藝術語言,通過造型、設色和構圖等藝術手段,在二維空間(即平面)里塑造出靜態的視覺形象,以表達作者審美感受的藝術形式。繪畫種類繁多,從不同的角度可將它劃分為不同的類別。從地域看,繪畫可分為東方繪畫和西洋繪畫;從工具材料看,繪畫可分為水墨畫、油畫、版畫、水彩畫、水粉畫等;從題材內容看,繪畫可分為人物畫、風景畫、靜物畫、動物畫等;從作品的形式看,繪畫可分為壁畫、年畫、連環畫、漫畫、宣傳畫、插圖等。不同類別的繪畫形式,由于各自的歷史傳統不同,都有著各自獨特的表現形式與審美特征。
藝術史上,繪畫有著多種品類和樣式。大致列舉如下:
巖畫 即繪制或鑿刻于巖石上的圖畫。原始人在巖壁上刻下他們的信仰和種種生活印跡:狩獵、游牧、戰爭、反映生殖崇拜的男女交媾、怪異的人頭像、手印、蹄跡……中國巖畫分為南、北兩大系統,南方巖畫多是用顏料繪上去的,北方巖畫則多是鑿刻出來的。
漆畫漆畫是用油漆所繪成的一種工藝性的裝飾圖畫。商代已有漆器工藝,戰國時這種工藝趨于發達。湖南、湖北、河南等地,有漆器出土。長沙陽楚墓出土的漆器,花紋工細,有的漆奩描繪舞樂、狩獵情景,富有生趣。湖北云夢城關西部睡虎地出土漆器多件,紋樣精致,線條流利,狀態生動,其中漆盂是現存唯一的秦代漆繪作品。
水彩畫顧名思義,就是以水為媒介調和顏料作畫的表現方式。狹義而言,水彩畫是指用水彩顏料,以水為稀釋媒介,在紙張上作畫的繪畫方式。通常有透明水彩(Transparent Watercolor)及不透明水彩(/Gouache)兩大領域。隨著科技的進步,新的繪畫材料的生產,20世紀水彩畫已不再局限于透明水彩與不透明水彩兩大范疇。舉凡能用水稀釋作畫的材料,如Gesso、壓克力、透明水彩液、水彩鉛筆,都包含在水彩畫的領域之中。
水粉畫是以水作為媒介,這一點,它與水彩畫是相同的。所以,水粉畫也可以畫出水彩畫一樣的酣暢淋漓的效果。但是,它沒有水彩畫透明。它和油畫也有相同點,就是它也有一定的覆蓋能力。而與油畫不同的是,油畫是以油來作媒介,顏色的干濕幾乎沒有變化。而水粉畫則不然,由于水粉畫是以水加粉的形式來出現的,干濕變化很大。所以,它的表現力介于油畫和水彩畫之間。水彩畫的特點是顏色透明,通過深色對淺色的疊加來表現對象,而水粉畫的表現特點是處在不透明和半透明之間。
工筆畫在我國的傳統繪畫中,工筆畫發展的歷史非常悠久。從戰國時期繪制的帛畫,到唐宋藝術家的經典巨作,可以說,中國傳統的工筆畫,在上千年的時間里,從稚嫩逐漸走向成熟。元代以后,隨著文入畫的興起,中國工筆畫開始走向低谷,甚至被貶低為工匠的描摹之作,難登大雅之堂。直到20世紀80年代,工筆畫在經歷了幾百年的沉寂后,開始逐漸復蘇,并以前所未有的全新姿態迅猛發展。當代工筆畫的復興,體現了古代藝術傳統的不斷延續,同時也顯示出了中國畫藝術的新生和希望。
在中國畫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工筆畫以它刻畫精細、傳神,富有抒彩的藝術面貌而獨樹一幟。它的源頭最早可上溯到戰國時期的帛畫。到了隋唐、兩宋,大量畫家、大批作品的涌現,使工筆畫走入了發展的第一個高峰。然而此后不久,文人畫逐步興起,精描細寫的工筆繪畫,被看做是工匠的描摹之作,受到譏諷與貶斥。
中國工筆畫隨即走入了千年的沉寂。
裝飾畫裝飾畫是一種并不強調很高的藝術性,但非常講究與環境的協調和美化效果的特殊藝術類型作品。裝飾畫以制作方法進行劃分:印刷品裝飾畫、實物裝裱裝飾畫、手繪作品裝飾畫等;以材質進行劃分:油畫裝飾畫、木制畫、攝影畫、絲綢畫、編織畫、烙畫等。
拼貼畫就是打亂時間序列,整體呈“心理結構”,局部仍用“傳統寫法”,巧妙剪輯、拼貼各個“畫面”的一種新技法。它實際上是所謂“意識流”作品的一種“變體”,是“心理線”和“故事線”的一種拼貼、交錯,比較適宜于表現時間跨度大、空間變換多、思想容量豐富的題材。
.版畫藝術版畫是用刀子或化學藥品等在木版、石版、麻膠版、銅版、鋅版等版面上雕刻或蝕刻后印刷出來的圖畫。版畫分為四種;凸版、凹版、平版和孔版版畫。
一、民間美術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民間美術是指百姓在日常生活所創造出來的一種美術形式,經由口傳身授將當時的審美意識傳承延續的藝術,其具有生活適用性、民俗文化性以及藝術審美性的特點,并將自身的審美觀、價值觀融入藝術創作,這也是民間藝術最主要的特色。此外,民間美術在基層人民中誕生,其出現的目的就是為了進一步使人們的精神生活得以豐富,包含著各式各樣的民間美術形態。即使它是建立在物質基礎上,以物質的形態出現,但其本質依然是一種精神象征。
二、現代藝術設計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現代藝術在設計過程中逐漸擺脫物質實體的限制,成為一個國家或地區重要的文化體現,反映出不同地域的審美風格。現代藝術作為當代文化與美學的綜合性表達手段,在人們的工作、生活的各個領域中逐步滲透,所以,對于現代藝術設計的認識應該是全方位與多角度的。對于現代藝術設計來說,其主要以體現社會意識而存在,能夠將當代社會的審美意識反映出來。現代藝術和民間美術的主要差異在于現代藝術在設計中受到科技發展的影響,并以科技的發展為基礎。因此,科技的發展不僅對現代藝術設計的設計對象、設計方法具有重要的影響,還拓展了現代藝術的設計思維。
三、民間美術和現代藝術設計的融合探討
1.現代藝術設計源泉來自民間美術
優質的藝術素材常常源于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生活經過藝術家的提煉、篩選及潤色后就具有了濃厚的藝術氣息。民間美術是民間文化傳承的重要手段,其在現代藝術中以源頭的形式存在,并主要表現在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物質作為民間美術的重要載體,是民間美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精神則反映出當代人的審美意識與審美追求,是民間美術的思想結晶。中國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與民族文化,現代藝術設計中重要的設計靈感來源就是豐富的民間美術。因此,設計者要不斷采納與吸收民間美術的精髓,從而創造出獨具一格的藝術作品,進而在推動現代藝術發展的同時將中國輝煌燦爛的民間文化傳承下去。
2.民間美術深化現代藝術設計創造力
民間美術對于現代藝術設計的影響是多角度、多方面的,其創作視角所具有的獨特性以及設計方式所具有的開放性給現代藝術設計提供了無限的創造力與想象力。民間美術主要通過想象力與創造力的結合,充分表達出創作者的思想感情。在現代藝術設計中應用民間美術,不但可以培養設計者的想象力,還能探索與發現素材所具有的規律性,從不同的視角觀察和思考事物,促進思維的發散性。
3.現代藝術設計借鑒與應用民間美術
隨著各種現代藝術活動的開展,更多的中國藝術品逐漸走上了國際化道路。可以發現,走上國際化道路的藝術品其成功之處就在于立足本土文化,借助中國傳統文化豐富作品的內涵與意義。這在現代藝術對民間美術的借鑒應用中得以體現,這對于創作出更好的現代藝術具有重要的啟示。
4.兩者之間的文化內涵共通
在創造民間美術的過程中,必須堅持藝術理想與人生理想的價值觀念,將這些因素融入創作主題,將人民生活的情感接通,融入自身對于生活的熱愛和美好的心愿。伴隨民間美術的廣泛應用與現代藝術的設計實踐,不論是時間上或是空間上都要做出相應的改變,民間美術中所具有的人文精神也是現代藝術在設計中需要汲取的重要精華。此外,民間美術的設計主題還能充分激發現代藝術在設計選材中的靈感,讓民間美術成為現代藝術設計的創作靈感來源,從而促進兩者之間文化內涵的共通。
結語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從不斷涌進的世界各國美術流派和風格的信息里,發現了中、西美術在認識上的距離。同時也看到了,在前蘇聯美術基礎教育體系之外,還有法國、德國等國的美術基礎教育體系,并且他們之間的教育方式大相徑庭。歐洲在19世紀工業革命后所產生的照相術,由于它的成像來得更加“準”和“快”,那種講究“形準”的繪畫無法與它比肩,完全失去了意義。于是,西方畫家放棄了我國一直苦苦追求的前蘇聯“形準”繪畫藝術(也叫“再現”藝術),進入講究“表現”的繪畫藝術境界。由此,以往的美術基礎教育大綱失去了統籌作用,繪畫水平的高低不再以“形準”作為唯一衡量標準。原來用“形準”作為基本功訓練的教師開始放棄了這一要求,改而向學生提供條件,讓他們進行自學,教師根據自己的理解去嘗試基礎教學。因此,“形準”的繪畫要求開始削弱。
二、單線的堅持與興起
超現實主義大師米羅的作品是典型的喚醒了點、線、面的生命,使它們成為形象,可以單獨組成供人欣賞的藝術品。他的作品的最大特點是在空白的底板上畫畫,喜歡表現的主題是人、鳥、星星。在其作品中會發現畫中的“點”象是無意中被隨性撒落的,靜心觀察,其擔當著一顆星或象征著人的眼和手的角色;一根看似不經意的揮灑“線條”,卻被安排著代表一個物體的輪廓線,同時又成為一個人的手臂形象;幾塊猶如路人隨意扔出的“色塊”,被當作了天空、大地、人或鳥的替身。這里點、線、面在畫家手中成為形象,并精確地安排到位,構成了一幅幅妙趣橫生、別開生面的作品。由此可見,繪畫是以造型精確到位并凸顯水平高低的藝術,唯有經過嚴格“形準”訓練的人才能達到。強調“形準”,并不是要求所有的專業都要向油畫專業一樣,把對象畫的“像活的一樣”,而是要講究質感、量感、空間感,偏重用明暗調子造型。設計類的學生完全可以采用其專業最基本的繪畫表現手段———單線作為基本功訓練,以達到“形準”的目的。其次,用線造型舍棄了物體表面的光影和明暗,給學生以更多的時間去研究對象的內外結構特征,更快地掌握準確概括及表現對象的造型能力,增強學生的立體空間知覺,提升其空間造型的能力。
三、單線與“形準”的關系及融合
(一)線在造型過程中的內涵和語言
在中國人的繪畫理念中,一根線包含一個人的精神和情緒。繪畫中的線能體現出一個人的修養和心境,它是最傳神的繪畫手段,是有生命的。藝術設計中的線有其獨特的韻味和生命力。與新華字典里所說的“幾何學上指只有長度而無寬度和厚度的”線不同,單線在藝術設計中是有厚度的,是一個消失的面,可以畫出最小、最淺的面和各種質感的物體,也可以研究形態到最精微之處,體現最細微的情感。由于繪畫材質的不同,各種筆畫出的線亦有不同,但是它們出線方式的中鋒與側鋒卻是一樣的。中鋒畫出的線是尖點深,兩邊淡;側鋒畫出的線是尖點深,一邊淡。側鋒畫出的線有寬度,也就是有厚度,其運用的面很廣。
(二)線對于把握形準的實踐意義
在藝術設計教育實踐過程中,學生對于形態的構建是一個通過比較利用線確定形態位置的過程。一是用垂直線和平行線確定對象的上下、左右位置。用繪畫的方式表現一個對象時就會面臨著給對象的體積、質感、量感、結構的凹凸、穿插在結構上的光影定位問題,如何將這些立體的三維空間對象正確地定位在二維空間紙上,繪畫方面采取的是用垂直線與平行線來定位。用垂直線和平行線測量的辦法有兩種:一是用目測通過上下、左右的比較確定一個對象的位置,或通過手拿垂直鉛筆比較對象的左右位置的方法來確定,也可以橫拿鉛筆比較對象的上下位置的方法給以確定。二是用比較的方法確定對象的長短粗細、深淺光毛。繪畫的過程就是一個比較的過程。在比較對象的結構位置時,除了比較對象的形狀之外,還要與同類的對象作比較,如畫左眼睛的時候就要與右眼睛比大小、深淺等。經過比較,對象的比例和形體結構關系由此確定,再經過線條輕重、虛實、粗細、強弱的表現,作品就會以其生動有力、氣勢貫通的美感展現。
(三)單線準確表現對象需要注意的問題
1.根據對象受光后的情況進行繪畫
人們在用線表現對象時,線的抑揚頓挫并沒有根據結構受光后的關系進行繪畫。如學生在畫側面石膏人像的鼻梁時,該處本是受光的,學生在繪制中把線畫重了、粗了;而暗部的鼻翼線應該畫得重些和粗些,學生反而畫得既細又輕,因而產生了形不準的感覺。正確的表現應該是利用筆對線條的粗細進行控制,用細線輕輕地畫鼻梁的受光部,慢慢地進入暗部,線條逐漸深和粗起來,由此畫出的線條貼切、流暢。畫骨頭的部分用中鋒為宜,肉的部分用側鋒為好。側鋒因其出現的線是由深到淡且有厚度,所以畫圓潤的對象最為合適。
2.合理處理對象的空間位置
學生在處理畫面時,對于整體觀察方法仍缺少對空間感的表達。單線表現空間的方法與西方畫中用明暗來表現不同,它是利用線的密與疏、疏襯密的對比方法產生前后空間的。如果不存在疏與密對比的條件,繪畫時便可以用筆線的淡與深對比來制造空間。有了空間,形就會感覺準了。
3.單線對于質感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