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生物學機制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通過“饑餓教學”提高教學難度
“饑餓教學”的知識應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必須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完成,否則不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學完“伴性遺傳”后,出示例題(2010年江蘇省高考題第29題),鼓勵有興趣的學生課后完成:遺傳工作者在進行遺傳病調查時發現了一個甲、乙兩種單基因遺傳病的家系,系譜如圖所示,請回答:(所有概率用分數表示)(1)甲病的遺傳方式是。(2)乙病的遺傳方式不可能是。(3)如果II4、II6不攜帶致病基因,按照甲、乙兩種遺傳病最可能的遺傳方式,請計算:①雙胞胎(IV1與IV2)同時患有甲種遺傳病的概率是。
②雙胞胎中男孩(IV1)同時患有甲、乙兩種遺傳病的概率是。女孩(IV2)同時患有甲、乙兩種遺傳病的慨率是。此題完全沒有超出教材知識范圍,掌握了課堂所學解遺傳概率問題的方法,完全能夠做出來;此題為高考題,且具有一定的難度,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挑戰,能引起學生征服此題的“饑餓”,學生都想通過做出此題來證明自己的解題水平;此題具有相當的綜合性,將各種遺傳概率問題集中到一起,能起到很好的訓練作用。
2通過“饑餓教學”提高學生的靈活性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新的課程標準也得了全面貫徹實施。高中生物教師面對新課程的目標要求,應當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優化教學內容,注重教學的實際性。本文具體闡述了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的教學方法,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生物;教學方法;探討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區別于傳統的生物教學,它既要滿足傳授學生學生基本的生物學知識和研究方法,還要通過新的課程標準的基本觀點,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生物學科知識水平和正確情感態度的教學目標。針對這些教學目標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要求,必須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以適應新課程的教學標準。筆者結合豐富的實際教學經驗,從現階段高中生物教學存在的問題入手,對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方法進行簡單的探討。
1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忽視對學生現代意識的培養,只注重知識技能的傳授
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高中教師在實際授課中偏重生物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傳授,往往不重視甚至忽視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忽視培養學生的現代意識。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現代意識,隨著新課程教學的不斷推進,對綜合素質的人才要求越來越高。所以,高中生物教師要認識到培養學生現代意識的重要性,這也是培養合格人才的關鍵。
1.2 現有生物教學方法過于單一
目前,許多生物教師仍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即“教師講、學生聽的”授課方法,很少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導學生。教學中還經常有教師“滿堂灌”,缺少師生之間的互動,也沒有給學生理解吸收知識的時間,更無法形成活躍的課堂氛圍。有些教師雖然領悟到新課程生物教學的內涵,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教學內容開展探索式教學,但由于種種原因導致新的教學方法流于形式化、表面化。因此,要達到新課程的教學標準,就需要教師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充分理解高中生物新課改的內涵,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創新性。
1.3 高中生物教學中課程資源匱乏
現階段,高中生物教學沒有充分體現出新課程的內涵,忽視對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在多媒體輔助教學時,所用的課件大多都是考試的知識點,沒能按照新課程的標準要求來制作課件,更沒有給學生提供生物科技比較前沿的相關資料。有些教師不按教學目標要求,不能充分引導學生利用網絡搜集相關資料。導致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與積極性得不到激發,教學效果與教學目標得不到。
2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方法的探討
2.1 采取興趣教學法
新課程標準背景下,興趣教學的理念被提出,并很快被學生接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會積極主動的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學科,而且比較容易接受該科的知識。在課間我們經常會聽到學生議論說他們喜歡某位教師,聽課興趣高;不喜歡某位教師,聽課時老是昏昏欲睡,其實這就是興趣教學的一個方面,而這一教學方式也類似于情感教學法。
新課程背景下的生物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能很大程度上培養和和發揮學生的智力因素。而傳統的教學方法追求向學生不斷灌輸知識,極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打造興趣教學理念時,要根據學生實際的認識水平和心理因素,科學合理的設問,以此激發學生的發展思維,增強課堂活躍程度,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提問“為什么班上有些人的大拇指彎曲度很大,有的就很小?”讓同學們試著彎曲大拇指,發現許多學生的彎曲度都很小。在課堂上可以提出很多這樣的問題,利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帶動學生學習,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培養他們的問題意識。
2.2 大力開展探究式教學法
在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學,大力開展探究式教學是必不可少的。在新課程標準下,提倡探究式學習,學生可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增強獲取知識的能力。高中生物教師在實行探究式教學時,要根據學生興趣選擇一些探究式問題,引導學生以自主討論為主要的學習方式。通過這些方法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問題進而探索問題,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與此同時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問題,讓學生獨自思考,然后根據搜集的資料進行分析,得出解決的方法。
2.3 板書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的教學法
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是新課程背景下的必然趨勢,也是衡量一個教師現代化程度的標尺。新課程背景下如果僅僅靠傳統的板書教學,高中生物教師不但任務重,而且教學效果也不理想,有些教學內容是板書無法書寫的,沒有多媒體技術的介入學生掌握起來很困難。多媒體技術可以把一些比較抽象的生物知識直觀的放映出來,學生可以和熒幕形成一種直接的對流,不僅增加了教和學的信息量,還培養出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例如,在講動植物細胞結構時,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把完成的細胞剖面圖展示給學生,這樣教師在講解相關知識點時更加容易,學生更加直觀的觀察到動植物細胞內部的結構。
2.4 以發展性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學法
建立有效的評價體系促進學生發展,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校發展,也是新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教學評價在新課程中有質量監控和導向作用。通過建立評價體系,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綜合素質,這樣的體系能為素質教育的的實施提供保障,充分發揮評價體系促進發展的功能,讓評價的過程成為促進教學發展的魚提高的過程。評價體系的建立并不是舍棄考試制度,而是要端正目的,要學生明白學習最終是成為一個適應時代要求的高素質的公民, 而不是為了應付考試。通過建立這樣的評價體系,讓學生明白自己學什么,學習的目的是什么,以此提高教學的效率。
3 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的教學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高中生物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這個工程的艱巨性,做好相應的準備。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以培養學生的現代意識為目標,采取興趣教學法、大力開展探究式教學法等,只有這樣才能提高高中生物教學的教學水平,實現高中生物課程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郭小平.高中生物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現狀與建議[J].考試周刊.2011(52)
[2]羅香云.新課程下提高高中生物教學有效性的探究[J].生命世界.2010(08)
1.實驗內容開放園藝植物生物技術實驗教學本著豐富實驗教學內容、革新實驗教學方式的核心原則,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最基本的目標,提出以下園藝植物生物技術開放式實驗教學模式。實驗性質由驗證性實驗過度為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傳統教學中驗證性實驗占總實驗學時的80%以上,采用開放性實驗教學,驗證性實驗壓縮到20%以內,增加了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內容。
2.實驗場地開放實驗場地是制約學生開展創新性實驗的主要原因。以國家級植物生產類實驗教學中心為平臺,采用開放式實驗室運行機制,結合學科點開放實驗室,為學生自主選擇和設計實驗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實驗室配2~3名研究生協助管理,儀器設備采用預約登記制度,使用前須經專人培訓合格后才能使用。實驗耗材按實驗計劃,由實驗室統一提供。
3.實驗時間開放以3~4人為一個實驗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安排實驗時間,實驗室一次可以同時安排6個小組開展實驗。實驗時間由以前固定時間,改為課程理論授課3周開始至學期末前1周結束。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課程安排,合理選擇實驗時間。實驗室時間采用預約制,由實驗室管理人員統一安排。上班時間由實驗室管理人員負責實驗室,節假日和晚上由研究生協助管理實驗室,為學生開展開放實驗提供充足的時間。
二、開放式實驗教學取得的效果
1.實驗教學方式開放,激發學生興趣在大多數同學印象中園藝植物生物技術實驗教學以實驗方法、手段、技術為主要內容,這些內容過于抽象,通過授課形式講授或單獨的驗證性實驗,學生理解效果很差,很難達到掌握實驗內容的目的。任何研究都是從好奇和懷疑開始的,通過典型的生物技術實例,如柑橘細胞融合獲得原生質體雜種、植物遺傳轉化獲得轉基因植株,人類基因組測序及園藝植物基因組測序的不斷完成,生物信息學預測基因的功能分析等,這些實例在網絡上的介紹與視頻非常多,通過網站瀏覽和視頻觀看,讓同學們真正了解生物技術的神秘與貼近生活的兩個方面,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切實可行的操作行動。
2.實驗時間及空間開放,提高動手能力實驗室的開放,即儀器設備和時間概念上的開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實驗人數多、實驗室及儀器設備嚴重不足的問題。例如,生物分子實驗室的定量PCR儀、PCR儀、離心機、核酸儀、電泳儀、紫外投射儀等,實驗時間一旦開放,學生可以用充裕的時間來把實驗獨立完成,不會被課程所限制。通過開放實驗室,本科生可以在課余時間多次進入實驗室。同時,研究生可以一對一或一對三的帶領本科生進行實驗,開展相關的擴展實驗內容,開闊視野,提高動手能力,還可以更好地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增加教師和學生的交流機會。
3.實驗內容開放,自主設計試驗在教學內容上打破原有的實驗課程結構體系,優化實驗內容組合與創新,注重設計性、綜合性實驗,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視頻資源及生物公司的廣告資源,提高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在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社交能力等綜合能力的培養。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實驗條件,突出實用性,根據學校實驗條件提出以下實驗內容進行選擇與優化。通過開放實驗教學內容,學生打破傳統的擬定學時的驗證實驗內容,充分利用學生的自主性進行大量的設計性、綜合性實驗教學。學生在學校提供的實驗條件的前提下,自選實驗內容,自定實驗步驟,自選儀器設備,自己處理和分析實驗結果、實驗數據,給學生提供了創新思維的自由空間。這將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自覺接受現代教育技術新的成果,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有機的融合在一起,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景,突出雙向性、參與性、互動性。在實驗操作環節,鼓勵學生獨立完成操作,獨立分析結果,發現問題。
4.實驗結果靈活,革新考核與評價體系通過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學生將與老師的課堂交流轉變為通過面對面、QQ、微信等其他平臺,對實驗進展隨時進行分析、討論及總結,并且學生通過查閱相應的資料,最后得出科學合理的實驗結果。開放式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實驗結果的不確定性也避免了同學之間相互抄襲、模仿。因此,既增加了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又有利于學生系統的掌握園藝植物生物技術的實驗方法和技能及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開放式實驗教學除在以上方面進行開放外,同時也革新了實驗教學的考核與評價體系,與以往實驗成績包括實驗課堂成績與實驗報告成績之外,在實驗教學方面補充了實驗設計、實驗準備工作、結果分析與討論的考核內容,形成了實驗方案撰寫(20%)+實驗前的準備(20%)+實驗過程(30%)+實驗結果分析(30%)的實驗教學考核體系,評價方式分為優、良好、中等、合格,不及格五種不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