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技能測試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供暖鍋爐;運行節能問題;對策
供暖鍋爐能夠改變我們周邊的溫度,能夠在室內溫度過低的情況下對我們所處的空間進行供暖,進而維持室內的熱量平衡,這對我們的生存和生產來說都是極為強力的保障體系,因此,供暖機制已經被廣泛投入使用,并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在供暖鍋爐的實際投放過程中,卻出現了許多的問題,因為對溫度的過分重視,使得工人忽略了燃料的實際燃燒情況,進而導致能源的浪費,同時也降低了鍋爐的可利用率,這對于我國供暖機制的建設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1 供暖鍋爐運行機制
供暖鍋爐實際上就是一種能量的轉換裝置,鍋爐是這個裝置的容器,工人將具備一定能量的燃料或能量源注入其中,而燃料相對而言是指那些具備化學能的燃燒介質,這些介質通過燃燒的方式,從火焰中或熱源中獲得熱量,進而使自身的相關元素離子的活躍程度提升,并漸漸加速運動與空氣中的氧分子在熱量的作用下發生一定的化學反應,進而釋放大量的熱量,而這種熱我們稱之為化學能。能量源相對而言更加容易被理解,就是指日常生活之中的電能等可直接產生熱量的可再生能源,即熱能的來源的意思。
燃料或能量源在一定條件下發生質變,產生大量的熱量,而這熱量通常會被貯存于一定的傳輸介質中,如蒸汽、高溫的水等介質,然后這些介質會被通過一定的傳輸裝置輸送到相應的空間,到達空間之后,經過一定的轉化過程,再轉化成相應的熱量,并通過一定的釋放過程,使介質所攜帶的熱量傳遞到空間中發散,當熱量充盈整個空間之時,供暖鍋爐設備的熱能傳遞工作就告一段落了。而這一熱能有許多種用途,一種是維持人們所處空間的溫度平衡,另一種則是為工業的生產提供必要的熱量能源,而這種熱量能源能夠以蒸汽的形式轉化為工業所需的機械能,進而是工業生產順利完成。因此,供暖鍋爐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調節了人們所處環境的溫度平衡,同時也為工業生產提供了全新的可再生型能量,在這方面上可以說其推動了我國經濟的發展異型管經濟體系的革新。
2 爐拱的作用以及其設計原則
2.1 爐拱的作用
鍋爐是一種能量轉換設備,就爐拱的作用來說,其具有引燃的作用,對于鍋爐中新添置的煤炭,能夠有效促進這部分煤炭和周圍空氣充分融合,同時將鍋爐內的燃燒溫度保持到一個最科學的范圍內,進而保證新添加的煤炭可充分燃燒。根據物理學中熱傳導的原理可知,一般具有溫度的物體,其本身的溫度絕對值是不變的,溫度絕對值與物體本身的輻射力成正比函數關系。總結來說,爐拱的作用:其一是保持鍋爐內的高溫不變,其二可以使鍋爐內氣體充分混合。
2.2 爐拱的設計原則
針對當前鍋爐燃煤不徹底的現狀,依據國家鍋爐內燃煤要求,進而科學的設置爐拱。鍋爐燃煤不徹底主要使用的是質量比較低的煤質,在后拱的設置中,后拱位置是整個鍋爐內部的主要燃燒區域,尾部氣體被前推至中部,與中部氣體進行混合然后繼續燃燒,針對這種燃燒特點,后拱必須要低而且夠長,同時根據不同煤質的燃燒溫度對爐拱進行綜合的設置。總結來說,為了保證外焰燃燒溫度,前拱設置要高,后拱為了推動尾部氣體與中部氣體有效融合,設置的高度要低而且夠長,將前拱以及后拱的作用有效的結合起來,使其燃燒與傳統燃燒的熱效率相比的到一定的提升。
3 鍋爐供暖的節能措施
3.1 科學調控
在鍋爐裝置的實際運行之中,其所產生熱量能夠被有效運用的前提是理解鍋爐在運行中所燃燒燃料的消耗程度和實際所產生熱量的能量比,而這一能量比,與燃料的燃燒以及產生的實際熱量都有關系,燃料的燃燒是否充分、燃料在燃燒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熱能具體來說究竟有多少被切實地轉化為了熱能,以及燃燒所產生的熱能在傳遞至人們所處領域的過程中有多少損耗,真正為人們所用的熱能又剩下多少,這些都是在生產過程中所需要注意的,因此就必須在此鍋爐的供暖過程中添加科學調控機制,以進行在鍋爐的供暖環節之中的能量監測與燃料燃燒程度監測活動,通過監測機制的反饋及時對燃料的燃燒情況以及能量的實際轉化情況進行一定的控制,通過調節燃料的投放、調節相應的爐溫、調節熱量的轉化功率、調節實際傳遞至相應空間的熱量的溫度等方式來確保能源的合理利用,以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3.2 施行空氣預熱機制
就目前來說,現在大部分8.0MW的鍋爐中基本都沒有添加“空氣預熱”器。“空氣預熱”器的用途在于能夠加熱氣體,在鍋爐燃燒時,快速地達到高溫,對鍋爐內快速形成高溫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3.3 引入分層燃燒機制
這種技術的核心在于通過改善煤質的疏松程度,同時增加煤與煤之間的空氣含量,來促使煤炭在燃燒中能夠保持良好的透氣性,進而提高煤炭的燃燒效率。為煤炭和空氣提供了良好的接觸空間,從而能夠促使煤炭之間充分的燃燒,大大地節省了燃燒時間,將煤炭的燃燒程度發揮到極致。
3.4 減少水分的喪失
通常來說,鍋爐的實際燃燒狀況與系統的失水程度有著重要的關系。在鍋爐的燃燒中,燃燒本身會保持一個溫度,但是系統中一旦有冷水進入,鍋爐中的燃燒溫度就會逐漸降低,而為了保持原來的溫度,就得增加煤炭的投入,這就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資源浪費。因此,必須要在鍋爐的燃燒使用中有效控制失水率,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證能源的有效利用。
結束語
總而言之,燃料的燃燒是供暖鍋爐運行的核心環節,合理的燃燒會減少能源的浪費,有利于人們對鍋爐供應熱量的使用,有利于鍋爐使用價值的體現,有利于相關燃料的節約,同時還有利于我國節能減排事業的開展。因此有關部門應對此予以一定的重視程度,及時組織相關技術人員進行一定的技術培訓,同時還要大力完善相關法律體育規定的建設,進而通過法律以及相關規定的約束力來控制實際的能源節約情況,使供暖鍋爐機制能夠合理的運行。使其在輸出熱量不變的同時所消耗的能源達到最小化,進而推動我國供暖機制的革新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洋.試論供暖鍋爐的運行節能問題及對策[J].科技致富向導,2013.
[2]劉坤.熱源及換熱站節能運行控制系統研究[D].濟南:山東輕工業學院,2012.
2004年《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頒布,隨后教育部啟動了“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該計劃明確提出,在3年內組織全國中小學教師完成不低于50學時的培訓。為保證完成這一艱巨的任務,全國已經普遍展開了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隨著培訓工作的展開,制約培訓效果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本文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策略。
一、存在的問題
筆者參與了河北省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工作,培訓過程中通過與受訓教師的深入交談,親身觀察以及反思,發現當前培訓中存在不少制約培訓效果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基層領導對培訓缺乏正確的認識。培訓過程中我們發現許多教師把這次培訓稱為計算機培訓(或者微機培訓),究其原因,是上級領導發的通知中就把這次培訓稱為微機培訓,致使許多教師把這次培訓與以往的各種計算機技術能力培訓等同了。部分學校領導理念認識和組織管理不到位。在與受訓教師的交談中,有些老師反映所在學校的領導根本不了解此次培訓的內容和意義,在學校內也沒有建立有效的支持服務系統,在日常的教學管理中并沒有針對教師運用教育技術設立評價和激勵機制,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實時性問題不能得到及時的幫助和解決,久而久之就會產生退縮心理,積極性不高。多數培訓方式和內容脫離中小學教學實踐,缺乏針對性。對于目前的培訓,受訓教師的普遍反映是主講教師不太了解中小學課堂,其所采用的培訓形式嚴重脫離中小學教學實踐,缺乏典型案例。受訓教師所工作的學校軟硬件環境有很大差異,個體能力層次差異也很大,培訓中沒能針對學校和受訓教師的具體情況進行合理分析,仍然采用統一的教材和步調,在培訓方式和內容上不能滿足不同層次和不同發展時期受訓者的需求,所以最終的培訓效果并不理想。培訓模式比較單一。這次培訓在推進方式上主要有兩種模式,即核心培訓和全員培訓。核心培訓模式是首先培養一批學校的骨干教師,開展教育技術整合于教育的嘗試,而后再“以點帶面”逐步推廣。全員培訓模式指的是對全體教師實施教育技術的整體培訓。目前,很多省份采用的培訓組織形式是先“核心培訓”再“全員培訓”,因此,首先到高等教育機構中接受培訓的骨干教師的培訓效果直接影響到以后的全員培訓,部分高等教育機構中的培訓脫離了中小學教學實踐,進而影響了整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的實施效果。
二、解決問題的策略
要解決目前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培訓中出現的問題,根本在于提高認識,從需入手,促進培訓模式的多樣化,并建立良好的保障機制。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受訓教師的積極性,使培訓取得預期的良好效果。
(一)精選主講教師,關注中小學課堂,注重案例學習中的知識建構,以學員的觀點引領和發展課程
教育技術的價值在于教育實踐,所以能力從實踐中建設,并用于實踐,這就是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指導思想。為了發展教師的實踐性知識,將技術有效應用到教學過程中去,培訓要從中小學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和自身發展出發,緊密聯系新課程教學,強調主體參與,動手動腦,使受訓教師獲得全新的學習體驗,在體驗過程中輕松學會教育技術的基本概念、技能和方法,并感受到教育技術的特有魅力。
因此,主講教師必須熟悉中小學課堂,注重受訓教師的專業發展。應樹立以培訓促專業發展、以研究促培訓的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教師教育理念,在培訓實踐過程中注重重構大學與中小學的合作伙伴關系,消除目前大學在中小學教師培訓中所出現的從理論到理論,被中小學教師戲稱為“空對空”的培訓現象。
針對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的培訓特點,在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中主講教師要注重教學設計案例的利用,并將案例作為連接理論與實踐的中介。在案例學習過程中,課程的發展是動態的、非線性的、復雜的、非全部預先設計好的,它是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主講教師應能夠通過對案例的解讀、分析、評價、修訂等活動,促使參加培訓的教師建構出相應的理論框架,實現由“例”到“理”的上升。(二)關注受訓教師需求,以受訓教師為中心,采用“菜單式”培訓方式,增加校本培訓
學科教師參與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動力,主要來自于期望利用教育技術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改良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效果,從而縮小學生實際水平和教育目標之間的差距。因此對教師的實際需求的細致把握,是決定培訓效果的關鍵所在。所以應采用問卷、訪談、觀察等各種方式進行培訓需要分析,包括收集培訓需求信息和確定培訓需求的目標。在這一過程中,還要找出目標期望值與教師現狀之間的差距,從而保證培訓目標的合理性。現階段的培訓內容應以教師如何進行深層次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為主。
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發展的主戰場在學校,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的培訓方法、過程必須緊密結合中小學教師的教學實踐及自身發展的需要,緊密聯系新課程教學,所以培訓方式要多樣化,校本培訓在時間安排上應該具有靈活性,在內容上應具有一定的權變性,培訓方式宜豐富多樣,組織上要有可靠的保證。因此,增加校本培訓是最佳的選擇。校本培訓以教師所在學校為基本培訓單元,以學校和教師的實際需求為出發點,又以其具體實踐為落腳點,以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為主要目標,把培訓與教學、科研等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它與一所學校的校情緊密相聯,與教師的工作相伴同行,使教師所學到的教學技能和理論能迅速地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培訓結果可直接轉化為“教育生產力”,可以填補培訓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鴻溝。
(三)組織實施和建立保障機制,使中小學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得到良性發展
關鍵詞:集中供熱鍋爐 系統節能減排 技術對策
軟件節能要重視并抓好燃料供應管理和運行操作人員的培訓工作。讓燃料去適應鍋爐,比改造鍋爐見效快投資少,應作為節能的主要措施。各大型企業應有技術人員負責鍋爐、管網和用熱設備的管理。司爐工應進行操作培訓,經鍋爐安全監察部門考試合格,發給操作證明后方可上崗。硬件節能包括燃料加工(原燃的洗選、混配、篩分、破碎、成型煤等),采用新工藝、新設備,改造舊工藝、舊設備等。開展企業熱平衡,改進管網和用熱設備基礎上,對鍋爐的容量和熱效率提出合理的要求,避免改造鍋爐或更新的盲目性。近幾年來,自動燃油(氣)鍋爐發展很快。自動化程度高,安全性能好,對大氣環境污染少,熱效率高(燃油鍋爐的熱效率約在85%以上,燃氣鍋爐的熱效率在90%以上)。因此,工業鍋爐的節能主攻方向應放在鍋爐、管網和用熱設備組成的供熱系統上。在當前,下列幾個方面對工業鍋爐的節能有重要意義。
一、蒸汽的有效利用
蒸汽是鍋爐的產品,應嚴格按計劃使用。在有多臺鍋爐的鍋爐房,每臺鍋爐負荷(供汽量)的分配應按機組總效率最高的原則分配。鍋爐負荷先由效率高的鍋爐承擔,至滿負荷后,再由效率低的鍋爐承擔負荷。
為有效利用蒸汽,在各種情況下均不應將高壓蒸汽白白地膨脹為低壓蒸汽而未得到功的利用。應杜絕向空氣排汽,尤其在鍋爐啟動時,應盡量少向空排汽,或將這部分蒸汽利用起來。為了節省能量,鍋爐應盡量少排污,排污量應控制在5%以下,最佳為2%,盡量利用排污熱量,可裝排污擴容器或換熱器利用之。應保持疏水器正常工作。可用擴容器回收疏水器的熱量,疏水器里的蒸汽凝結水,水質好,是優質鍋爐給水,回收后可節省水處理費用。應防止各種管道、閥門漏汽漏水,總泄量不超過2~3%。應回收各種余熱和廢熱。
二、管道保溫
蒸汽管道、熱水管道及各種用熱設備都會向周圍的空氣散失熱量,另外為了安全的目的,必須對輸汽、水管道保溫。
保溫用絕熱材料應符合以下要求:
1)導熱系數低、絕熱性能好。導熱系數λ
2)管內介質達到最高溫度時,性能仍較穩定,而且機械性能良好,一般抗壓強度不低于3公斤/厘米2。
3)當熱介質溫度大于120℃時,保溫材料不應含有有機物和可燃物。只有當介質溫度在80℃以下時,保溫材料內可含有有機物。
4)保溫材料要求吸濕性小,對管壁無腐蝕,易于制造成型,便于安裝。
符合上述要求的保溫材料有膨脹珍珠巖、堿玻璃纖維、泡沫塑料、石棉和礦渣棉等。
保溫層的厚度一般按以下原則確定:
1)保證管道的熱損失在規定值以下。
2)保溫層表面溫度不超過55~60℃。
3)保溫層的經濟厚度為應使保溫層的費用及熱損失折合為燃料費用之和最小。
為減少蒸汽管道的散熱損失,應盡可能采用小的管徑,并縮短輸送距離,同時應使其壓降較小。在輸送蒸汽前將汽壓降低到最低必須的數值。如壓降較大,則應利用其作功。對于動力裝置,應采用高溫高壓蒸汽;對于工藝用汽,應采用低壓和小的過熱度。對供熱設備和管道進行良好的保溫是重要的節能措施。
三、熱水供暖
除了生產工藝必須使用蒸汽以外,對于供暖、通風和熱水供應等應采用熱水供熱。其主要優點是:
1)熱水供暖可以節約大量燃料20~40%。因為它沒有凝結水和二次蒸發損失。其次,熱水供暖管道散熱損失小。蒸汽供暖管道漏汽損失較大。蒸汽鍋爐需要連續和定期排污,而熱水鍋爐只需少量的定期排污。最后,熱水供暖可根據室外環境溫度的變化,靈活地對熱水進行質量調節,達到既節約燃料又保證供熱質量的要求。
2)高溫熱水供暖系統的維修費用比蒸汽供暖低。實踐證明,熱水供暖系統維修費用只是蒸汽供暖系統的1/3,維修人員可相應地減少一半。
3)熱水供暖熱半徑大,可達幾十公里,而蒸汽供暖受管道阻力損失限制,一般僅為2~3公里。
4)高溫水供暖適合于區域性供熱事業的發展。而采用區域性集中供熱不僅可以節約大量燃料,又可減少鍋爐對大氣環境的污染。
熱水采暖的缺點是外部管網的投資比蒸汽供暖要大,尤其是供水和回水的溫差較少時更為顯著。熱水采暖循環泵的容量大,消耗電能多,增加了運行費用。由于水的比重大,對于地形高度差大的地區以及高層建筑中會產生相當大的重位壓差,給系統設計和運行帶來了很大的復雜性。但是從全面衡量,熱水供暖經濟效益顯著,因此,應大力發展熱水供暖,在區域鍋爐房安裝高效率大容量的熱水鍋爐。隨著供熱半徑的擴大,提高供水溫度是必然趨勢。提高供回水溫差可減少循環水量,降低管網費用,節省電能。
四、區域鍋爐房集中供熱
我國供熱系統基本上是采用小鍋爐分散供熱的方式,鍋爐效率低、能源利用率差、環境污染嚴重,而采用具有規模和場地的選擇比較靈活、以及不定因素少、投資少、建設周期短、能較快發揮投資效益的區域鍋爐房集中供熱可節省燃料,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區域鍋爐房集中供熱就是用高效率大容量鍋爐代替分散小鍋爐的一種集中供熱方式。集中供熱就是由一個大型的熱源通過熱力管網向一個或幾個較大區域或工業企業供熱的方式。它由熱源、熱網和熱用戶組成。
集中供熱的熱效率由鍋爐、管道和熱網三部分效率組成。由于鍋爐熱效率提高所獲得的效益足以補嘗熱網系統輸送熱量所產生的損失時,就開始節省燃料。區域鍋爐房節能的關鍵是要采用高效率的鍋爐代替分散低效率的小鍋爐,因此,區域鍋爐房的容量不能太小,至少應有容量不少于10t/h兩臺,即供熱量應在50GJ/h以上,相應的供暖面積應在20萬平方米以上。
五、熱管換熱器回收鍋爐煙道余熱
熱管是一種高效傳熱元件,由熱管組成的換熱器體積小、重量輕、傳熱功率大,流動阻力小等許多優點。熱管換熱器屬于熱流體互不接觸的表面式換熱器,作為工業鍋爐的尾部受熱面,可充分利用鍋爐的排煙余熱,提高鍋爐效率,節約能源。可用作為熱管空氣預熱器、熱管式省煤器和熱管式熱水器。熱管式空氣預熱器用來加熱燃燒用的空氣,不僅可以降低排煙損失,而且采用熱空氣可大大加強燃燒,能有效地降低灰渣含炭量和化學不完全燃燒損失,因此可大大提高工業鍋爐效率。熱管省煤器用來加熱鍋爐給水,熱管熱水器用來加熱生產和生活用的熱水,都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應用也很普遍。
綜上所述,供熱鍋爐的節能有系統節能、軟件節能與硬件節能相結合等措施。我們要有效地利用蒸汽,回收和利用余熱蒸汽。對各種管道進行保溫,利用熱管換熱器、蒸汽蓄熱器等裝置進行節能。采用熱水鍋爐供暖、區域鍋爐房集中供熱、熱電聯產和余壓發電等方式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可取得很大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張東林.淺析城市供熱節能技術措施[J].節能.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