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民房建造業發展規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現狀
大洼村是臥佛寺鄉2011年的新民居建設示范村,把大洼村搬遷到大斜陽進行兩村聯建。
大洼村現位于臥佛寺鄉最西部的山坡上,交通十分不便,距大斜陽5公里,現全村有36戶,66口人,全村行政區域面積7697畝,其中村莊面積51.5畝,全村以農業為主,農業基礎十分薄弱,現有耕地面積480畝,現已全部退耕還林,去年人均純收入2701元。
產業基礎及規模
該村農業是主導產業,以傳統的種植模式為主,現杏扁在該村是一項最大產業。在農業種植方面是以玉米為主,有谷子、土豆、黍子及一些雜糧。從長遠發展來看,該村應就大力發展杏扁這一產業,抓龍頭,搞基地深加工有一定的基礎和發展前景,可帶動全村乃至周邊地區杏扁產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社會效益。
規劃及措施
按照“因此制宜,發展優勢,突出特色,分類指導”的原則,以發展現代農業、旱作農業,高效農業為基礎,扶持壯大龍頭企業,走規模化發展,市場化運作的路子,努力形成高效農業和農副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1、規劃內容
(1)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引進農業新品種,提高種植單產。實現傳統農業向高效農業的轉變。大力發展杏扁和小雜糧兩大主導產業,使人均得到三畝杏扁園,人均一畝口糧田,人均一畝高效雜糧田,實現戶均增收兩千元.
(2)發揮聯建村緊鄰金隅水泥和109國道,日物流量大,發展商品流通,餐飲、住宿等路邊經濟,可提升本村的經濟基礎。
2、措施:
(1)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把發展和優化品種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加快杏扁產業化進程,必須解放思想,轉化觀念,不斷拓寬思路,以良好的精神狀態抓生產,創品牌,拓市場,促銷售。
(2)加強科技培訓,夯實種植基礎。
隨著一系列強農富民政策的出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強力推進,農民素質逐漸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隱形瓶頸”。建設新農村首要環節就是提高農民素質,培養科技型農民。
(3)提高杏扁和雜糧的科技含量,以科技為先導,引進新型品種,優化種植,使之更加可口、無公害。
(4)積極引進外資,興建杏扁加工企業。
由于杏扁面積較大,積極到外地考察,引進加工企業進行杏扁深加工,有利于產業增效,有益于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