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縣黨委明年工作規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全力主攻工業,著力推動工業創新發展
工業是促發展、增后勁、保民生的最主要支撐,必須把發展工業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舉全縣之力推進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全年力爭實現工業總產值355億元,增長8.9%規上工業產值245億元,增長8.7%。通過規劃修編、農用地調整、工業用地流轉、閑置土地盤活等措施,做大工業發展平臺。年內開發區力爭新增工業用地1000畝以上完成金壘大道向北延伸工程與捷士達、齒輪廠、高壓走廊、徐村、七里區塊等道路配套工程。黃宅鎮工業功能分區力爭新增工業用地200畝以上鄭宅鎮工業功能分區力爭新增工業用地200畝以上白馬鎮工業功能分區和開發區鄭家塢分區力爭新增工業用地各100畝以上同時,加快虞宅水晶園區、中余鎖具加工園建設。
建立工業初選投資儲備項目庫,實施30項投資3000萬元以上新建項目和1000萬元以上技改項目,全年工業性投入不少于26億元,增長8%以上;其中開發區完成工業性投入18億元,增長10%以上。做好土地征用、掛牌供地、確保落地“三篇文章”出臺項目推進考核辦法,推行工業用地項目建設保證金和使用復核驗收制度,確保工業項目建設成效結構調整上有新突破。堅持傳統產業高新化、高新技術產業化方針,大力實施三大產業提升發展規劃,舉辦第六屆水晶及玻璃制品博覽會,促進企業技術改造、產業嫁接、產品轉型。更加注重新興產業發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全力培育LED太陽能光伏、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產業加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全年力爭規上企業新產品產值20億元,同比增長11%。加快培育發展個私企業,按照“無照變有照、個體變公司、規下變規上”要求,落實扶持政策,加快市場主體轉型升級。有效引導和鼓勵社會自然人創辦實體經濟,推動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流向實體經濟。積極扶持本土企業做大做強,繼續推動企業上市工作,全年新增規上企業30家,產值超5億元企業實現5家,產值超10億元企業力爭實現零的突破。
全面實施自主創新能力提升計劃,深化與浙江工業大學等科研院校的產學研合作,加快區域創新平臺和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實施科研項目100項以上,完成校企合作項目8項,組建企業研發中心8家,培育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3家,開發省級新產品10只。大力實施品牌、標準化和知識產權戰略,爭創中國馳名商標1只,省市名牌產品4只,省市著名商標6件、知名商號3只。申請專利500項,授權專利400項。
深化“千名干部進百企,共渡難關促升級”活動,開展扶持企業“上規模、增效益”活動,著力幫助企業解決勞動力緊張、土地緊缺等各類難題,形成上下合力抓工業的濃厚氛圍。開展銀企對接活動,力爭工業性貸款不低于22億元,比年初增長28%以上。修訂完善工業科技扶持政策,引導企業強實業、重科技。創新工業考核評價體系,確保工作重心向工業傾斜。
二)夯實三農基礎,著力推進新農村建設
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富裕為目標,進一步加快新農村建設,全年農業總產值增長6%以上。
加大糧食生產扶持力度,加強農田拋荒復耕和地力建設,實施水稻產量提升工程,推進糧食高產優質高效示范方建設和高標準糧食功能區創建,千方百計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確保完成省市下達的糧食生產任務。
制定農業主導產業發展規劃,集中建設一批規模化、設施化、標準化、科技化、品牌化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建立一批特色生態林業、生態漁業和生態畜牧業基地。全年實施農業科技項目30項,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1個、市級現代農業示范區2個、縣級現代農業示范基地10個狠抓產品質量監測和安全整治,加強品牌整合培育和標準化生產,建設無公害基地1萬畝,創建國家級綠色農產品認證2只,省級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認定4個,爭取省級以上金獎產品1只。
推廣“企業+農戶+市場”模式,加大對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的扶持培育,爭創省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規范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新增合作社10家、星級合作社10家、省市級示范社5家完善“三位一體”新型農村合作服務體系組建縣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舉辦好第三屆“三農”博覽會和第三屆葡萄節進一步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緊抓農民增收這一核心工作不放,加快來料加工業發展,積極培育經紀人、加工專業村,力爭來料加工從業人員達到2.5萬人,發放加工費2.6億元深入實施“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金藍領培訓計劃”培訓農村實用人才2000人,實現有效轉移1000人。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實施興林富民示范工程,建立示范村2個、面積2000畝。實施低收入農戶奔小康工程完成下山脫貧和地質災害村搬遷2個,幫助2000戶低收入農戶、5000個低收入人口實現脫貧。
深入實施以治污改廁、改善環境為重點的村莊整治工程,完成30個村整治。大力推進工程建設和建后運行管理,完成水廠及綜合樓、里傅水廠、七樹嶺水廠等后續工程,完成金雞水庫供水工程、鄭家塢水廠第二水源工程,啟動40個村的工程項目,新解決3萬人的飲用水問題積極實施農村道路安全工程,完善道路安保設施30公里,完成農村公路大中修40公里。進一步加大土地管理力度,積極推進農村違法建房整治。切實抓好農村住房改造建設,統籌中心鎮建設和村莊整治,有序推進城中村、園中村、郊區村、空心村和偏遠自然村等改造,全年完成4000戶農村住房改造建設任務。
實施強塘固庫工程,完成金坑嶺、里塢、周西塢、橫山水庫等除險加固工程。完成年度面上水利工程建設和國家計劃小農項目中余鄉石榴塢杉樹灣水庫建設。啟動中小河流治理壺源江一期工程建設,完成黃龍溪治理工程。加強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實施黃宅、浦南等2個中低產田改造項目。狠抓防汛防旱、森林消防、動植物防疫工作,進一步加強氣象防災預警體系建設。
深化土地經營方式改革,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新增土地流轉面積8000畝,全縣農村土地流轉面積占耕地面積的25%以上。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完成48萬畝山林林權信息化建設,新增林地流轉面積5000畝深化農技推廣、農產品檢測、動物防疫三位一體農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提高農業服務水平。加大農村金融創新扶持發展農村信貸擔保機構和小額信貸組織,探索林權和大型農用設備等抵押貸款,不斷強化金融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三)加快發展三產,著力優化縣域經濟結構
科學規劃老景區的改造提升、新景點開發、賓館酒店布局。強化項目支撐,加大旅游投資,實施仙華水寨項目、白石灣景區主入口及西線建設;做好上山遺址公園建設前期工作;推進“江南第一家”保護開發工程,完成天將臺建設和商業街開發;完善仙華山景區設施,加強游客服務中心、停車場等基礎設施建設。設立旅游發展基金,加強旅游營銷和市場開發,深化“五女峰”山水休閑旅游宣傳繼續開展采摘游、鄉村游等主題旅游活動。強化行業服務管理,完善旅游產業鏈建設,營造“健康、安全、有序”旅游環境。
加快江南市場群建設,完成特色工藝品市場主體工程。加強沃爾瑪、聯華、福泰隆等龍頭超市的培育,提升城區商貿中心區對消費的引導能力。加快農村日用消費品網絡、農副產品網絡、農資連鎖經營網絡建設,加強“千鎮連鎖超市”和農村連鎖便利店的管理,新建改建村級連鎖便利店20家。繼續開展家電下鄉、汽車家電以舊換新活動擴大農村消費。
加快現代物流中心建設,完成主體工程。推進物流企業的重組整合,積極引導縣內物流企業向工業集中區集聚,提高貨物運輸和配載效率。改造提升傳統物流企業,推動有條件的運輸、倉儲和等企業向第三方物流企業發展。
加強房地產市場監管,適時抓好土地市場供應和新樓盤開發,促進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加強中低價位樓盤、經濟適用房建設,活躍房地產一級二級市場,滿足不同消費層次需求。
四)完善基礎設施,著力打造特色精品城市
堅持“總規引領、詳規覆蓋、依法管理”要求加強規劃管理。完成城市總體規劃的修編;完善浦義公路沿線規劃,做好浦江綠谷項目的前期工作;完成城北區塊、浦江四中區塊等重點地段詳細規劃。
積極做好政策處理工作,推進城北區塊拆遷安置,加快二期安置房建設。按照成熟一塊、建設一塊”要求,著手實施城北區塊改造工程,提升城市品位。
科學布局城鄉道路框架,完成城區文景路二期、亞太大道延伸和豐安路延伸工程,完成四中北出口、西出口配套道路等建設,做好月泉東路延伸、環城西路、文景路三期、菜籃子地塊北側規劃道路等前期準備工作。浦義公路、候中公路建成通車。完成20省道與杭柿線連接線和柘樹嶺隧道修復加固工程。做好巖頭至鄭宅公路建設前期準備工作,力爭開工建設。
實施仙華文景工程,啟動建設文化館、廣電中心、體育中心、殯儀館遷建工程,做好青少年活動中心前期準備工作,完成檔案館遷建一期工程并投用。做好公安業務用房前期工作,開工建設汽車檢測線,完成交通指揮中心及附屬配套工程。完善城鄉電網,推進電力調度大樓和220千伏朱云變、110千伏杭坪變等建設。
實施以“一帶一江一溪兩山”為重點的景觀提升改造工程,提升城市個性魅力。一帶”即完成恒昌大道平七路至宏方大廈段的改造。一江一溪兩山”即完成浦陽江四橋至翠湖橋段、東溪人民路至月泉路段、塔山和東山的亮化工程。
建立完善地理信息系統,加快實現城市街面、地下管線、公共設施等城市管理業務的數字化、信息化。制定出臺和諧社區建設指導性意見,促進社區規范化發展。進一步理順城市管理體制,強化城管隊伍建設和行政執法工作,努力實現市容整潔、環境優美、管理有序。
五)擴大對外開放,著力增強區域發展活力
建立外貿出口風險預警機制,實行積極的出口補助政策,鼓勵企業走出去參展和設立營銷網絡,推動企業在鞏固傳統市場基礎上大力開拓新興市場。加快企業產品結構調整和自主品牌培育,積極推進多元化外貿經營引導企業抓住時機,加快引進先進技術、關鍵設備。全年實現外貿出貨值98億元,自營進出口總額5.3億美元,其中自營出口5億美元。
深化“走出去”戰略,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到境外在生產銷售、科技開發、資源利用等方面開展國際化經營,鼓勵企業到境外投資辦廠、設立貿易機構,開展境外加工貿易、國際承包工程業務。強化區域合作,借助義博會、廣交會與在外同鄉會等平臺,吸引更多企業來浦投資創業。
面向國內外500強企業、行業龍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社會貢獻度大的企業,開展招大商、招好商活動。強化專業招商隊伍建設,設立重點地區招商聯絡點。推行千畝土地招大商”活動開發區和相關工業功能分區安排地塊帶地招商。全年合同利用外資250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000萬美元,引進內資7億元。
引導企業目光向內,全力拓展國內市場。支持企業開發新產品、新品種,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推動企業發展電子商務,支持品牌企業在大型百貨商場、超市開設銷售專柜、連鎖專賣店,加強與大型商貿流通企業的產銷對接。鞏固義烏、諸暨等周邊市場,積極對接與我縣產業相符的國內其它專業市場,著力構建全方位的市場銷售網絡。
六)建設生態文明,著力改善城鄉人居環境
積極推進縣第二垃圾填埋場建設。加快鎮級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完成縣第二污水處理廠及管網工程和鄭家塢污水處理廠工程。做好垃圾焚燒發電廠前期工作。繼續抓好入網企業、重點污染企業、鎮級污水處理廠在線監控設備安裝,實現在線監控系統聯網。
加強廢舊塑料加工業污染整治長效管理,開展水晶加工業污染專項治理。實施飲用水源地和浦陽江流域環境綜合治理,編制城區東、西溪治污規劃。加強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完成100頭以上規模養殖場治理,完成外貿豬場搬遷工程,完成農村垃圾集中處理村35個、生活污水處理村15個。
強化重點企業、重點領域節能降耗工作,加快淘汰落后工藝技術和生產能力完成投資100萬元以上節能技改項目3個。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綠色經濟、低碳經濟,推行清潔生產,加快生態示范園區建設,通過清潔生產企業5家,通過省級驗收綠色企業1家。
完成農村環境保護規劃編制,深入開展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省市級生態鄉鎮、市縣級生態村和綠色系列創建,創建市級以上生態鄉鎮3個、生態村10個,市級綠色社區2個。推進“森林浦江”建設,完成跡地更新2000畝,創建省級綠化示范村1個、市級4個。完成清潔型生態小流域治理項目,治理河溝池塘27.5公里。
七)繁榮社會事業,著力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繼續做好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資料整理和出版工作,加快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原生態保護區舉辦第四屆農民文化藝術節、第五屆書畫展銷周和第六屆中國書畫節。推進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新農村文化建設十項工程,新建3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和80個農村文化活動室,創建省級文化示范村1個、市級4個。
鞏固提高“普九”成果,加快發展學前教育、職業教育。統籌發展城鄉教育,完善教育發展聯盟制度,實施《浦江縣中小學布局調整規劃》實施浦江四中主體工程、職技校遷建二期工程和新華幼兒園遷建基礎工程,完成黃宅初中和黃宅中小擴建工程,啟動東苑小學新建工程。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完成加固改造破舊校舍2萬平方米。組團參加省第十四屆運動會,迎接國家三類語言文字城市評估檢查。
開展省農村醫療衛生體制機制改革試點縣工作,積極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推進六位一體”農村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努力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有序開展第三輪農民健康體檢工作,逐步建立健全數字健康檔案。加強艾滋病、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疾病防治。完成鄭宅、巖頭、杭坪等衛生院的改建、修繕工作,完成第二醫院遷建工程主體。
深化計生專項整治,狠抓計劃外生育控制、性別比偏高問題綜合治理和社會撫養費征收。繼續推進“二建立一公開”建設,繼續深入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力爭計生率達到87%以上,出生人口性別比控制在127以下。
加強國防動員、人民防空工作,關心支持婦女、兒童、青少年、老齡事業,深入實施“春泥計劃”積極開展第六次人口普查,認真做好民族宗教、外事、僑務、臺灣事務、統計、通信、郵政、檔案、地方志等工作。
八)加強民生保障,著力構建社會安全網絡
深化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創建,完善社區(村)就業服務平臺、城鄉就業服務網絡體系。扎實做好回鄉大學生就業見習返鄉農民工就業工作,開展困難人員、低保家庭一對一就業幫扶,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全年新增城鎮就業崗位2100個,實現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1000人完善在外人才聯絡站功能,建立勞務協作基地,下大力氣破解企業用工難題。加強信息化、網格化管理,打擊非法用工,妥善解決勞資糾紛。
積極實施新型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認真做好60周歲以上城鄉居民按規定享受基礎養老金工作,完成20%以上年滿16周歲符合條件居民養老參保任務。繼續推進“五費合征”新增企業養老保險5000人、醫療保險1500人、失業保險400人、女工生育險300人,工傷保險實現全覆蓋。新增被征地農民參保人員500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性農村住房保險參保率均達到90%以上推進金保工程,完善社保費征收信息管理系統,加快建立統一的社會保險信息管理平臺。
完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推進低保規范化建設,啟動城區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購買或租賃經濟適用房保障工作,完成100戶以上經濟適用房分房、360戶低保戶和邊緣困難家庭的危房改造、30戶貧困殘疾人的安居工程”基本實現城區低保標準兩倍以下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廉租住房應保盡保爭創“省級老齡工作規范化社區”啟動老年公寓建設,完成五保集中供養中心綜合樓二期工程,建成30個農村(社區)星光老年之家”實施殘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爭創“全國白內障無障礙縣”
暢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健全評估、預警、調處、維權機制,建立縣、鄉鎮聯調中心和村調解室,及時有效化解各類矛盾糾紛。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加快“五個一工程”為目標的信訪基層基礎建設,加大對信訪積案攻堅克難力度,依法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各類民生訴求,維護社會大局穩定。
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和治安重點地區排查整治打擊“兩搶一盜”涉黑涉惡等嚴重刑事犯罪,嚴厲查禁黃賭毒等社會丑惡現象力爭20%以上的村居成為平安示范村(小區)做好上海世博會期間我縣的維穩安保工作,強化流動人口和互聯網“虛擬社會”管理完成第四期視頻監控系統建設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地質災害監測防治,努力消除各類不和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