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關于官德創建的理性考慮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官德作為領導干部的從政之德,在社會道德體系中處于主導地位。針對官德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規范官德體系,堅持德法并舉原則,推動制度創新,是搞好官德建設的有效舉措。
關鍵詞:官德建設;對策措施
1.要建立完備的官德規范體系
加強官德建設,當務之急是要立德,也就是要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領導干部道德規范體系,使官員有“德”可依,有可以參照并具體指導自己言行的道德準則。這些道德規范有兩個來源:一是開發傳統道德中與官德要求有關的,并具有現實意義的成份;二是學習和借鑒外國的一些好的作法。如前所述,從本質上說,領導干部的道德也是一種職業道德,是執政黨、國家機構和全體公職人員在治理國家的過程中,在公共行政領域所應遵循的道德要求,既包括作為個體的公職人員所應遵循的道德要求,如公正廉潔、格盡職守、勤政愛民、掌握政策等,也包括作為群體的各級黨組織和各級國家機構所應遵循的道德要求,如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等。我們黨經過長時期的道德實踐,在繼承創新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以“政治信念、政治原則、政治立場、政治規范”為主要內容的新時期的官德規范體系。即: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堅定共產主義信念,這是加強官德建設的首要內容和要求;堅持立黨為公的宗旨,就是堅持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的政治原則,這是加強官德建設的根本內容和要求;堅持忠于人民、忠于黨、忠于祖國、忠于馬克思主義,就是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這是加強官德建設的核心內容和要求;堅持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道德風尚,就是堅持先進的政治規范,這是加強官德建設的必要內容和要求。深人仔細地剖析近幾年來發生的腐敗案件,不難發現,官德錯位—“三觀”蛻變—信念喪失—作風腐敗,是在腐敗官員身上反映出來的一種規律。要消除這種不正常的“規律”,就必須加強對各級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把各級干部的活動納人到官德規范體系內。這是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保證社會主義國家“變革不變質”、“改革不改向”的根本措施。
2.要健全正確的選人用人機制
加強官德建設必須按德才兼備的原則選拔和使用人才,把“德”放在首位,嚴防道德敗壞者混進領導干部隊伍。德才兼備的用人標準,古已有之。宋代司馬光認為,德與才屬于不同概念,具有不同的內涵,由于人們所具備的德、才條件不同,因而有圣人、愚人、君子、小人之分。因此,用人之法,若不得圣人,就選取君子;與其用小人,不如用愚人。由此可知德之重要。
黨的德才兼備的干部標準既吸收了古代用人的有益經驗,又融進了時代內容。所謂“德”,就是要有堅定的黨性原則,就是堅持“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德”的最基本方面是要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從同志的“又紅又專”合格的領導人才的標準,到鄧小平同志堅持德才兼備的用人標準,再到同志的“把那些德才兼備、實績突出和群眾公認的人及時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黨的三代領導集體,在干部標準問題上,都是把“德”放在首位。
3.要堅持德法并舉原則,強化官德建設的監督約束機制
進行官德建設,首先要靠領導干部的自身努力,必須調動干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積極性。從根本上說,道德強調的是內在的自律,這種自律表現為通過不斷地強化自身內在的道德良知,逐步養成道德責任感和道德評判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以“君子檢身,常若有過”的態度,自覺努力地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時刻注意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眾,在道德修養方面成為民眾的楷模和表率。這方面,中國古代的先哲們早就有所認識,官員如果能在道德上率先垂范,便可收到“不令而行”、“不勞而治”的功效;官員若缺德、無德,則“雖令不從”。“上梁不正下梁歪”這句俗語,既簡潔又形象地描述了官德與民德的關系。民德要淳化,首先要有官德的清正。從道德建設的角度來看,官德先于民德,官德建設重于民德建設。各級領導干部要“先正己,后正人”,先“修身、齊家”,然后才能“治國、平天下”。
當然,自律還要與他律結合,德治尚需和法治并行。通常的社會道德規范,其約束力主要是依靠社會輿論,依靠人們的價值判斷,依靠人的自覺、良知和責任感來維系,并通過人們的內心自律來得以實現。就是說,這是一種軟性的社會控制手段。但是,官德作為具有管理職業道德和權力道德的雙重道德特征,它的維系和實現也有其特殊性。首先,官員的行為直接關系到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所以對他們要有更高的職業道德要求;其次,由于權力的可增值性和可交換性,可以給擁有者帶來極大的利益,這就使得權力具有巨大的誘惑力和腐蝕性。以陳希同、成克杰、胡長清等為例,他們都是受黨教育多年的高級干部,也曾勤勤懇懇為人民做事,也曾為政清廉,可后來為什么變得如此貪婪和墮落,這與權力的腐蝕性不無關系。所以,官德尤其是權力道德僅僅依靠社會輿論,依靠人的自覺,依靠人的良知和責任感,依靠人的內心自律來維系是不夠的,還須國家和政府制定的有關法律來保障,通過健全制約權力的法規和相應的執法機構,使權力道德法律化、制度化和規范化,運用法律手段來嚴懲那些敢于觸犯、突破道德底線的‘“缺德”官員,從而實現道德控制的自律性與他律性的統一,來促進官德建設,這是其一。
其二。進行官德建設,還要強化領導干部的道德監督機制。從這幾年查處的領導干部違紀違法案件看,對領導干部的監督還存在許多薄弱環節,還沒有完全形成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因此,要盡快建立健全對領導干部進行監督的制度和機制。要加大監督力度,特別要加強主動監督,把監督的關口前移,把事前監督、過程監督和事后監督有機結合起來,做到領導干部的權力行使到哪里、領導活動延伸到哪里,對他們的監督就實行到哪里。
可見,加強“官德”建設,必須堅持德治與法治相結合的原則。從理論上講,道德和法律作為治國的兩種手段和工具,具有其內在統一性:兩者都服務于一定的統治階級,都受本社會經濟基礎的制約,兩者所追求的都是社會的長治久安。道德與法律是相互依存的:法律以道德為基礎,許多道德規范經國家強制執行就上升為法律;道德以法律為保障,如果沒有法律這個“硬件”支撐,社會道德也必將混亂不堪。從其社會作用來看,法律與道德具有互補作用:法律以其強制力規范人們行為,道德以其感召力整合社會關系,兩者以不同的形式作用于相同的對象。因此,要善于把兩者緊密結合起來,既增強干部的法律意識,又強化他們的道德觀念,實現“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4.加強官德建設,必須不斷拓展官德空間
首先,不斷拓展官德空間是事物發展的客觀必然。官德的內涵、范疇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著客觀實踐的變化而變化。作為調整人們相互關系的準則和規范的道德,將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處于永遠的動態中。因此,不斷拓展官德空間,不僅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需要,也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要求。
其次,不斷拓展官德空間,就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拓展官德空間的本身,就是官德的自我揚棄、自我完善的過程。就是要不斷摒棄落后的舊道德,建立先進的新道德,不斷進行官德建設的創新。
最后,不斷拓展官德空間,關鍵是要堅持“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保持官德的先進性。要堅持黨的領導,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要著重官德體系的規范和具體制度的建設和創新,要從我國國情出發,認真總結實踐經驗,同時注意學習借鑒外國的一些好的做法和成功經驗,既堅定不移又積極穩妥地把官德建設推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