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板塊項目建設績效調查報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三市(縣)兩年來啟動了柑桔、優質稻、梨、桃等八個農業板塊基地建設項目,他們結合自身優勢,圍繞科技創新、中介服務、品牌創建,在農業板塊基地建設上抓出了特色和成效,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一、基本做法
(一)加強政策、資金扶持,吸引社會投資
市在建設柑桔板塊基地的過程中,將板塊建設專項、扶貧、科技、財政、計劃、移民等各類涉農項目資金1000萬元捆綁集中使用,對新建連片50畝以上的柑桔基地每畝補助200元;連片開發200畝以上的,解決基地水電路問題;對獲得無公害柑桔品牌的,獎勵10000元;對基地開發涉及的土地、稅收、供水、供電等各種收費酌情減免;還放寬政策,吸引了農民、城鎮居民、工商企業、外商等各種民間資本參與建設柑桔生產基地和加工廠。市對實施高接換優的新品種果園,每畝補貼標準由原來的50元提高到了100元,對新開發的基地,每成活一株果樹,補貼1.5元。
(二)引進推廣先進技術,提高板塊基地科技含量
以前,市的桔園在修剪、施肥、病蟲防治、無公害生產技術等方面落后。全市平均單產僅1200斤/畝,且優質果率較低。為了建好柑桔板塊,該市從華中農業大學引進了特早熟蜜柑“稻葉”、早熟“光明早”、“日南1號”、“大蒲”等脫毒優質新品種苗木2萬株,建立了50畝良種采施圃和100畝育苗基地,健全了苗木繁育體系。為了提高板塊內的柑桔優質果率,他們制定了《無公害生產技術規程》,開展了柑桔標準化生產的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累計培訓70余場次,培訓科技示范戶和種植大戶6800余人,發放技術資料5000余份,生物農藥、有機肥、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等標準化生產技術應用普及率達到80%。縣米業公司聯合農業部門制定了《優質稻板塊主栽品種保優栽培技術方案》和《優質稻板塊基地核心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培訓360場次,培訓達7.2萬人。落實好病蟲害防治跟蹤服務措施,在去年稻飛虱大爆發的嚴峻形勢下,該地未發生大的病蟲災害。市聘請科研院所的果樹專家,與本市技術骨干一道開展技術培訓和科技入戶工作,重點推廣了高接換優、果實套裝、平衡施肥、四季修剪、病蟲綜合防治、土肥水管理、果園生草栽培等生產技術。
(三)組織引導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參與板塊建設,提高農業效益
米業有限責任公司積極參與建設優質稻板塊基地。在該公司的帶動下,縣優質稻生產基地面積達到51萬畝。其中,一級高檔優質稻生產基地5萬畝,二級中檔優質稻生產基地35萬畝。優質稻訂單收購面積40萬畝,實行優質優價收購政策,一級優質稻按1.9元/公斤、二級優質稻按1.52元/公斤兌現,高檔優質稻收購價格高于普通稻谷最低收購價30%。同時,對“兩優培九”每公斤種子補貼4元,每公斤稻谷加價0.04元,機收每公斤再加價0.02元。
市專業經濟合作組織在板塊基地的更新品種、普及科技、訂單收購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以前,由于果樹品質不優、新型保優技術推廣普及率低和新品種更新換代速度慢,造成了水果產量低、品質差、價格低。湘南、黃花等普通砂梨品種常年銷售價格只有0.3-0.4元/斤,遠低于新品種黃金梨(1.5-3元/斤)的價格,部分果農只得毀園改種。成立春雨苗木果品合作社后,241家苗木果品生產戶常年都能得到該社提供的優質果苗和果樹高接換優技術指導,解決了農民在各生產環節遇到的栽培、管理方面的難題。同時他們與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果品公司開展合作經營,承接訂單生產,帶動水果基地面積8.6萬畝,簽訂了訂單合同的有1.8萬戶,訂單生產率達62%。
二、主要績效
(一)壯大了龍頭企業,形成了“一基地一品牌”的經營格局
省米業有限公司是縣的一家從事糧油購銷的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擴大優質稻板塊基地規模使該公司生產經營實現擴規上檔成為了可能。去年3月,該公司聯合華茂、中興、銀谷、實力等米業公司及、、、等市縣(區)大米加工企業,實行貼牌生產,擴大“品牌”的品牌優勢。5月中旬,又與中儲糧分公司等優勢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通過集團整合,內聯外引等有效措施,壯大龍頭企業。現在,該公司的年生產能力己經達到25萬噸,比上年增加15萬噸。全年企業銷售收入突破5億元,利稅4000萬元,其中優質稻銷售收入達4.7億元。“”品牌榮獲了國家糧食行業協會“放心米”、“著名商標”、“省名牌”、“消費者滿意商品”、“A級綠色食品”、“無公害產品”等多項殊榮。
市通過整合基地,把原有的“漢水梨”、“梨”等幾個品牌進行整合,主打“漢水梨”品牌。現在,“漢水梨”在、、、等11個省市占據著較大市場份額。“漢水梨”商標也被評為“省著名商標”和“名牌”。
(二)促進了農民持續大幅增收
實現農民持續增收一直是我省“三農”工作的難點問題,但發展板塊經濟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調查中,我們發現,市桔農人均增收250元。主產鄉鎮桔農平均收入最高達到1萬元,戶平收入最高達5萬元。縣7.2萬農戶因推廣優質稻受益,人均增收60.5元,畝平增收102.8元。市水果板塊基地內的農民純收入達到1279元/畝,增13.4%。
(三)農產品產量、質量、市場競爭力和農業綜合效益明顯提高
通過發展板塊經濟,項目區的單產、總產、農產品優質率大大提高。市通過板塊基地內的技術改造提升,全市柑桔生產產量明顯提高。年全市柑桔實際產量18萬噸,比項目實施前增產28.6%;銷售收入1.8億元,增收4000萬元;畝平產量735公斤,增產20.9%。柑桔優質果率達到50%,提高15%。全市有八個柑桔專業場通過無公害產品認證,無公害生產面積達10萬畝,占全市總面積的40.8%。
在市,全市砂梨高接換優面積達到20000畝,比去年增60%,新發展水果基地2000畝,建設中心示范園1000畝;水果總面積13萬畝,增4%;總產量18.1萬噸,增11%;單產1446公斤/畝,增12.3%;總產值3.3億元,增3%。水果優質率76%,增5.5%。
三、幾點啟示
板塊基地建設是我省在現代農業建設過程中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闖出的一條新路。、、是我省農業基礎條件較差、困難較多、農業發展相對較為薄弱的地區。但他們依靠農業板塊基地建設,在短短幾年間,優勢農產品的產出能力明顯增強、加工轉化水平明顯提升,優質率和市場占有率明顯提高。從三地的做法和成效可以看出:
(一)調動農民積極性是抓好板塊建設的前提
縣7.2萬農戶參與建設優質稻板塊,市水果板塊基地網絡了1.8萬農戶。可見,由于板塊經濟拓寬了農民的增收門路,增強了獨立分散的農戶與千變萬化大市場的聯系,農民參與建板塊積極性很高。發展板塊經濟是為了帶動結構調整,優化產業布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建設板塊基地,光靠政府“喊口號”和“強迫命令”不行,必須發動千家萬戶一起來參與建設,板塊才能建得好,才能真正發揮出效益。
(二)實行標準化生產是提高板塊質量的關鍵
市生物農藥、有機肥、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等標準化生產技術應用普及率提高到80%,就使柑桔優質果率提高了15%,無公害生產面積擴大到10萬畝。僅此一例,可以看出,只有在板塊內按照無公害農產品生產、高效種養模式、測土配方施肥、動植物病蟲害防治、農機作業等標準化生產技術,進行生產和管理,才能保證農產品優質、生態和安全。米業公司制定《優質稻板塊主栽品種保優栽培技術方案》,對優質稻嚴格檢測,分級收購的事實證明,要想實現板塊基地質的飛越,就必須實行一個品種一套技術規程,統一生產標準,提高科學管理水平。農產品優質率提高了,市場占有率和板塊的競爭力自然也就會提高。
(三)產業化經營是發展板塊經濟的重要載體
果品、米業有限責任公司這些骨干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擴大了輻射面,增強了訂單收購能力,提升了加工轉化水平,真正使基地、企業、協會和農戶緊密聯系起來。“米業”、“漢水梨”等品牌的成功整合表明,只有代表基地的農產品品牌被消費者接受,占據了市場,基地才有生機和活力。農業部門、企業與協會一起為項目區農民提供資金、技術、物資、信息、加工、銷售等一體化服務,實現了社會化大生產,解決了農民缺資金、缺技術等問題。這些都是推動板塊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