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縣旅游發展現狀調研報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全縣旅游業呈強勁發展勢頭。五年來,共接待國內游客336.8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79億元,年均分別增長21.86%和28.47%。“十二五”開局之年,共接待旅游入境游客104.7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4089億元,同比增長17%和41%。
主要成效為:
一是旅游規劃編制科學先行。立足旅游資源優勢,先后投資100萬元科學編制了《縣旅游發展規劃》、《仙米國家森林公園旅游發展規劃》等9個景區景點規劃文本,突出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為全縣旅游業發展提供了科學依據。
二是基礎設施逐漸完善。“”期間,多渠道投入景區景點建設資金1120萬元,打造了觀花臺、“花海鴛鴦”等6個景區景點,道路、環衛設施等旅游基礎服務設施條件得到不斷改善,完成了寺溝、照壁山、崗隆石窟、白塔山等景區景點專線旅游公路。全縣賓館餐飲、農家樂等服務設施不斷完善,全縣共有賓館38家,其中三星級賓館2家,二星級賓館1家,農(牧)家樂56家,旅游直接從業人員達2200人。在旅游業的拉動下,商貿、交通運輸、餐飲、住宿等第三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
三是知名度顯著提高,旅游產業規模不斷擴大。通過舉辦油菜花旅游節、婚紗攝影活動、冬春季旅游攝影活動、協辦環湖賽等活動,并召開推介會、參加省內外旅游宣傳活動和赴外舉辦美食活動等,與省內外200多家旅行社簽訂了互惠互利、客源共享的合作協議。組建成立了金旅游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注冊了“金”等七個旅游品牌商標,建立了縣旅游網站,連續多年在《中國國際地理雜志》等各類報刊、雜志上刊發旅游專輯和專版信息。通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旅游宣傳營銷活動,使旅游品牌的影響力和知名度進一步提升。
四是旅游產品日趨豐富,品牌效應進一步提升。積極開展民族民間歌舞、服飾、飲食、習俗等文化的挖掘、搶救、保護工作,整理出民間傳統的華熱藏族民俗文化、回族“宴席曲”、“咪咪”、“口弦”、“窩兒藥枕”、“馬富腰刀”等特色文化旅游產品。與此同時,迅速把蜂產品、奶皮、菜籽油、青稞酒等農畜產品加工產業推上旅游舞臺,并發展成為上規模企業,逐漸提升了市場的競爭能力。
五是鄉村旅游地位日漸突出,產業鏈條逐漸規模化。近年來,著力打造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資源特色的農牧家樂,累計投資2800萬元建設完了農牧家樂接待點56戶,僅年一年就增加17家,直接從業人員376人。全縣農牧家樂共接待游客30.4萬人次,鄉村旅游綜合收入1064萬元,占全縣旅游綜合收入的8%。
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旅游基礎設施差,接待水平低,滿足不了本行業快速發展的要求。尤其凸顯在觀花臺等重點景點停車場面積小,登山臺階擁擠,無觀景和遮陽設施,游客休息購物設施簡陋。照壁山通行公路狹窄,大型客車無法通達。全縣無游客服務中心。各景區現有廁所檔次低,游客意見大。旅游旺季賓館飯店數量嚴重不足,住房難、吃飯難的問題突出。
二是現有景區景點以自然生態觀光為主,缺乏能留住游客進一步消費的休閑娛樂型設施或景區景點,產業鏈條短,三產各行業聯系不緊密,旅游綜合消費水平低,旅游業對其他產業的進一步帶動能力明顯不足。
三是現有旅游商品生產企業“弱、散、小”,規模生產企業少且市場開拓能力差,經營者缺乏品牌打造的素質和長期經營的理念。目前只有蜂產品、菜籽油、奶皮三種商品有一定知名度,全縣無一家較具規模的特色旅游商品銷售場所。四是缺乏經營和管理等方面的專業人才,景點導游、賓館餐飲服務員等旅游崗位服務人員的整體素質不高,流動性大,缺乏有效的系統的培訓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