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煤炭業轉化生產調研報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十二五”期間是構建新型煤炭工業體系,實現煤炭工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時期。為進一步加快我市煤炭工業發展步伐,筆者就如何促進“十二五”期間煤炭工業轉型發展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報告如下:
一、煤炭工業基本現狀和初步規劃
我市含煤面積約7110平方公里。按成煤時代劃分為石炭二疊紀煤田(約23.93億噸)、三疊紀煤田(約35.43億噸)和侏羅紀煤田(27.01億噸)。煤種屬貧煤、無煙煤和弱粘煤,初步探明煤炭資源儲量110億噸,其中查明資源儲量56.16億噸,預測資源儲量53.84億噸。現有煤礦76處,選煤廠25處,生產規模3300萬噸/年左右,主要集中在黃陵和子長縣,其中黃陵2400萬噸/年。
煤炭資源開發和資源整合成效顯著。隨著國家對石油產業的國有控制和上劃,“十一五”以來,我市緊緊抓住國家能源戰略重點西移和陜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設的歷史性機遇,加大對已探明的重點煤炭資源開發力度,在黃陵礦區建成一批大型骨干礦井,現代化大型煤炭基地初具規模;地方礦井推行煤炭資源整合工作,在48處資源整合礦井大力推廣長壁機械化采煤工藝,使單井產量得到大幅提高,全市煤炭產量具備很強的發展后勁。“十二五”期間,我市煤炭生產能力將突破5000萬噸/年。
煤炭資源探明儲量大幅增加。通過對子長、宜川部分區域勘探,初步探明煤炭資源儲量預測24億噸,煤層氣191億立方米,為該區域規劃大型或特大型礦井提供了依據。“十二五”期間,將對子長、宜川發現的煤炭資源再一步勘探,預計可新增工業儲量53.84億噸。
煤炭加工轉化和綜合利用前景廣闊。我市圍繞煤炭及煤電、煤化工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提高煤炭附加值,建立區域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分別在黃陵、子長和宜川規劃建設3個煤化工產業園區,將對我市優化調整煤炭產業結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資源勘探進度滯后。這是制約礦區規劃和產業發展關鍵因素。全市已探明煤炭資源中,黃陵礦區勘探程度較高,基本已得到規劃和利用;子長礦區勘探工作正在抓緊進行,宜川區域預查(找煤)報告已通過評審。目前我市地方礦井在生產或建設過程中,反映出地質勘探程度偏低,生產礦井沒有進行地質編錄和實測,特別是采空區范圍難以得到有效控制,對采掘安排和通風安全造成顯著影響,資源整合礦井也因此導致設計頻繁變更;宜川區域開發還需普查、詳查后才能進入礦區規劃,經精查勘探后才能編制礦井設計。如因勘探影響煤炭生產能力遞增,隨著地方煤礦資源逐步枯竭,全市煤炭生產能力在相當一段時間很難突破4500萬噸/年。
2、專業技術人員嚴重不足。各級監管部門多年未進入煤炭專業院校畢業生,地方煤礦煤炭專業院校應屆畢業生稀缺。煤礦骨干力量大部分是長期從事煤炭開采的“土專家”,雖然多數整合煤礦從外地聘請了一些技術人員,各縣區政府組織煤礦委托培訓和脫產學習,但培訓效果與實際需要仍相差甚遠。特別是生產、技術管理人員和機電、地質、測量專業人員幾乎為零,嚴重制約地方煤礦機械化礦井推廣和發展,建設本質安全型礦井難以保障。
3、煤炭加工轉化緩慢。多年來,我市一直引導煤炭工業按照清潔生產和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進行煤炭加工轉化和綜合利用,但由于資金、技術、市場因素,現有的煤炭加工洗選企業均未能達到規模,不能組織有效的正常生產,市場效益差的時候部分洗煤企業幾乎全年停工停產,加工能力很不穩定,全市煤炭深加工轉化低于預期。
三、對策及建議
1、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要充分認識到煤炭工業發展對我市未來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的巨大拉動作用,認識到煤炭工業在全市經濟結構中的重要地位。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認真做好我市煤炭工業發展的中、長期規劃,圍繞煤炭工業規劃,做好電力、交通運輸、通訊等相關配套規劃。要制訂一系列優惠政策引進技術人才,建立專業的煤炭發展建設項目庫并廣泛宣傳,加強與大集團合作,引進資金快速發展。
2、加大對地方礦井的政策扶持和引導力度。加強對地方煤炭企業的扶持、引導,不斷提高準入標準,促進中小煤炭企業健康發展。對礦井邊角煤、不穩定的煤炭資源區塊等不能規劃大型礦井的煤炭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利用,著力提高煤炭資源利用率。
3、加大資金投入,進一步健全政府監管機構、煤礦中介服務機構和培訓機構,理順管理機制,提高裝備水平。由于地方政府煤炭監管機構編制未能合理解決,監管人員信心不足、技術人才很難引進、煤炭監管部門內部機構不完善,無法滿足煤炭工業發展形勢的需要。建議將市、縣(區)煤炭工業管理機構設置為政府具有行政執法主體的直屬機構,達到機構性質與職能職責相匹配,形成上下相對統一的機構設置與職能配給,與我市煤炭產業強勢發展相適應;盡快設立煤炭工業政策要求的設計、監理、測量、地質、安全評估(評價)機構,為煤礦提供必要的中介服務;目前市縣技術服務中心只有二個三級培訓機構,無固定的培訓場所和應有的師資力量,培訓工作量大,無法滿足日常的培訓工作要求,很難達到培訓效果,建議完善現有技術服務中心的配套設施,增加師資力量,確保培訓工作正常開展。同時,針對煤礦監管部門經費緊張的問題,建議按照省行業管理部門相關規定,制定出臺我市煤炭安全生產費用的提取和使用管理辦法,分別由市、縣級煤炭管理部門按比例統籌監管使用;或者從煤炭價格調節基金中列支。
4、加強煤炭資源勘探開發工作。建議成立市級煤炭資源勘探協調領導小組,對全市煤炭資源勘探工作進行統一領導,實現境內資源由市政府全面主導,探清“家底”,為規劃目標實現提供資源儲備;出臺統管全市煤炭資源勘探工作的政府規范性文件,實行煤炭資源勘探市級準入制,維護我市煤炭資源勘探秩序,防止境內煤炭資源探礦權流失;對煤炭賦存條件差、勘探成本相對較高的塊段建立市級煤炭資源勘探基金,由政府相關部門組織進行深度勘探,對形成的勘探成果和礦權進行拍賣;對煤層賦存穩定,儲量大、開發利用價值較高的塊段列為引資項目,與大的煤炭集團公司合作勘探開發和建設。
5、統籌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圍繞我市煤炭工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制定電力、交通運輸、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為煤炭產業健康發展提供外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