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土地流轉的調研報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部署,我鄉抽調相關部門人員組成專題調研組,對蒙古族鄉農村土地流轉情況進行了認真調研,并結合本鄉實際,形成調研報告如下。
一、土地現狀及分配情況
1.土地現狀:蒙古族鄉實有土地面積(指種植農作物和經濟作物的土地)2950公頃,其中在冊面積(指享受國家種糧補貼和種子、柴油等綜合補貼的土地)1662公頃,水田開發600公頃,荒山荒地400公頃,小片開荒288公頃。
2.分配情況:在土地分配上,在冊土地按照人口基本分配;600公頃水田由180戶稻農自行開發耕種;400公頃的荒山荒地由200戶農戶自行開荒耕種;小片開荒地一部分水田改旱田,一部分圍堤兩側開荒,由100戶農戶耕種。
3.耕種情況:全鄉共種植玉米1800公頃,烤煙135公頃,水稻600公頃,高粱400公頃,大蕘子200公頃,雜糧雜豆等其他經濟作物500公頃。1996年二輪土地承包后,全鄉分到土地和自由荒山荒地的種田農戶有1440戶。截至目前,全鄉種田農戶僅有780戶,占總數的55%,其余45%的農戶都因外出務工、棄農經商、舉家搬遷等原因已將土地進行了流轉,而不再從事土地耕作。
二、土地流轉現狀及方式
1.農戶與農戶間的轉包。這是我鄉農民土地流轉的主要方式,一部分農戶因土地面積少,產出率不高,外出務工,棄農經商等原因,不愿或不能在土地上投入更多的人力與資金,采取轉包形式,把土地經營權有償流轉給其他農戶。
2.村集體機動地的流轉。二輪土地承包時每村都預留了5%的機動地,全鄉機動地面積為90公頃。由于二輪承包時機動地是按當時生產隊的地塊預留的,被分為幾百塊的小面積。各村根據各自情況,采用一年一承包或2—3年一承包的形式在本村農戶中進行流轉。
3.農戶與農戶間的互換。在二輪土地承包后,由于實行土地等級劃分的關系,農戶地塊分散,不便統一經營和管理。極個別農戶為方便耕作或者各自需要,采取相互兌換承包經營權的方式流轉土地。
4.農戶間土地流轉方式。農戶之間土地流轉一般都是采用口頭合同或書面合同的形式進行承包,先交承包費后種地。承包的期限一般分為一年一承包,3—5年一承包或到2026年二輪土地承包期結束一次性承包三種,其中絕大多數農戶都采用一年一承包的方式。
三、存在問題
1.地塊分散,不利耕作。在二輪土地承包時,為平衡土地地力不均的問題,減少矛盾,實現土地承包到戶,將每個村的土地人為劃分為上、中、下三個等級,每戶都分得三個等級地塊中的若干面積,但面積都不大。例如,村有一農戶分得土地3.6公頃,竟然有12塊之多。在當時機械化程度較低的情況下,土地面積不大,地塊較多的弊端并不十分明顯,但在現今機械化程度大幅提高的情況下,卻嚴重制約了土地連片經營,提高了耕作的難度和成本。
2.流轉隨意,方式單一。農戶間的土地流轉存在較大的隨意性,流轉行為不規范,存在流轉期限短、口頭協議多、書面合同少的問題,而且90%以上的土地流轉都沒有上報村委會和鄉農經站。另外,土地發包者為了利益最大化,流轉方式單一,一年一承包的流轉方式占70%以上,即誰給的承包費高就包給誰,造成了土地承包費只升不降的局面。2013年好的地塊承包費已經漲到了5000元/公頃,比2010年漲了近2000元。而這樣短期的流轉方式卻嚴重制約了土地連片承包者的整體規劃和長遠規劃,發揮不出土地的最高效益。
3.作物多樣,分布零散。鄉種植的農作物基本是玉米占50%,經濟作物占50%,且經濟作物存在品種多樣化,分布零散的問題。土地成片流轉、連片經營的本意是種植同一種作物,方便機械化耕作,減少勞動成本,提高收入。但由于某一區塊內涉及的農業太多,不利于土地的流轉和現代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嚴重影響和制約了土地規模化經營水平。
四、幾點建議
一是強化宣傳,提高思想認識。鄉村兩級要切實提高對土地流轉的認識,充分認識土地流轉對合理配置農村土地資源,推動農村經濟新一輪發展的重大意義。要廣泛開展以土地承包法、土地流轉管理、土地規模經營為主要內容的宣傳工作,強化對農戶的宣傳引導,充分發揮農戶在土地流轉中的主體作用。基層干部要深入村組,深入到土地流轉過程當中,通過效益對比,算“種田賬”等方式,提高農民對土地流轉的重要性的認識。同時,要重點加強對土地流轉典型的宣傳,切實發揮典型的帶動作用,讓更多農戶在知道典型、學習典型、爭當典型的過程中自覺投入到土地流轉中來,利用好土地資源,推動農村經濟發展。
二是強化措施,規范流轉行為。堅持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引導農戶開展土地經營權流轉,提高土地資源的整體效益。要加強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的管理和指導,規范土地流轉行為,做到公開、公平和公正。各村要嚴格貫徹落實上級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統籌和指導轄區農村土地流轉工作,審核流轉土地農戶是否確權、確地,轉入方是否具有農業經營能力,配合國土部門對流轉土地的用途進行監管,做好地方矛盾協調和處理。土地所要認真審核流轉土地的性質,監管流轉土地的用途,對違法違規行為及時報告上級相關部門,并配合進行處理。農經站要積極提供農村土地承包管理法律法規、農村土地流轉工作政策咨詢,并同司法所協同受理因土地流轉或合同糾紛而產生的信訪案件,積極進行糾紛調解,維護雙方當事人合法權益。通過采取一系列合法有效的措施,進一步規范土地流轉行為,加速推進土地流轉進程。
三是強化服務,促進二次就業。要積極為農民流轉土地提供中介服務,建立服務平臺,切實加強指導,加快農村土地流轉和規模化經營進程。面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要實行積極的轉移就業配套政策,促進農民就業。積極配合上級部門落實好各項農村就業措施,做好勞動力就業所涉及的各項服務工作。同時,要有計劃、有重點、分層次地進行就業培訓,不斷加大就業培訓和技能提升培訓力度,提高農村從業人員的文化水平和專項技能,使每名勞動力掌握一兩項乃至多種技能,適應就業工作的需要,從而逐步實現由過去的政府推介就業向勞動力自主擇業轉變。通過強化服務,促進就業,讓更多的農民從“土地”中擺脫出來,實現二次就業、二次創收,從而將更多的土地納入到連片流轉當中,推進土地集約經營,促進農業增產增效和農民增收。
四是強化招引,實現產業經營。龍頭企業是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關鍵環節,也是推進農村土地流轉、連片經營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把引進龍頭企業,培育壯大龍頭企業作為發展現代農業、促進土地流轉開發的主要途徑來抓,按照“圍繞產業引(扶)龍頭”的總體思路,結合本鄉的資源優勢、產業優勢和產品特色,積極引進扶持農產品加工企業,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促使其做大規模、增強實力、打響品牌、拓寬市場,讓龍頭企業把市場和農戶有機聯結起來,加速土地流轉進程,實現分散經營向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模式轉變。同時,鼓勵和引導農民發展各種經濟合作組織,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讓原本分散的土地盡快流轉到少數種糧大戶手中,為實現土地連片經營,加快現代農業發展進程提供強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