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結國民經濟和社會運行發展方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發展和改革局受區人民政府委托,向大會報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年計劃草案,請予審議,并請區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年以來,全區上下以科學發展觀和胡總書記來考察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在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圍繞“應先行、走前列”的目標,搶抓機遇,團結拼搏,扎實推進,特別是下半年來,我們按照省委、市委和區委決策部署,集中力量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戰役”,掀起新一輪發展熱潮,經過努力,“十一五”規劃和年度的目標任務全面完成。
據統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4.9億元,增長15.3%完成年計劃的132.2%,;分成后財政總收入5.04億元,增長21.2%,完成年計劃的105.4%,地方級收入3.43億元,增長24.3%,完成年計劃的110.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3.1億元,增長45.1%,完成年計劃的116.5%;實際利用外資(驗資口徑)4494萬美元,增長56%,完成年計劃的112.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4億元,增長29.6%,完成年計劃的1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67元,增長14.8%,完成年計劃的104.3%;農民人均純收入8622元,增長12%,完成年計劃的103.7%。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㈠重建設,強管理,城市更具品位
一是城市配套設施日趨完善。竣工通車,路、大橋及北連接線等城市道路新開工建設,構建了“六縱六橫”的城市路網;市消防特勤站新建成投入使用,市勞動保障服務中心、區行政綜合服務中心、區檢察院技偵樓等市政項目前期工作扎實推進。二是城市管理更具規范。以建立健全長效機制為抓手,加大城市主次干道兩側市容整治力度,取締占道經營2340多起、流動攤點1730多個、亂吊亂掛1450多起;同時,進一步強化城市道路的清潔和保潔,糾正“滴、撒、漏”違章行為980多次,督促工地清洗污染路面270多次。三是城市環境更加優化。扎實做好九龍江流域(段)水環境綜合整治;認真抓好減排工作,基本完成東部片區污水管網一期建設,開工建設工業園區工業排污管網;取締、關停24家廢舊塑料加工場及1家罐頭廠和1家機磚廠。深入開展綠色社區建設和家園清潔行動,新創建3個區級綠色社區,新建公廁35座、垃圾池142個、垃圾中轉點13個、垃圾轉運站2座。同時,繼續抓好城市綠化工作,完成植樹造林509畝,城市環境和城市面貌明顯改善。
㈡重運作,促進度,項目扎實推進
一是引項目儲實力。強化以商引商、產業鏈招商和密集式招商,持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成功引進飲品、食品、啤酒、萬達城市綜合體、人民廣場歡樂城、瑞華房地產等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二是辦項目出實招。加強政府投資項目融資運作,采用BT方式建設東四號路。積極爭取項目資金補助,年中央擴大內需以來共爭取國家、省資金補助項目59個,補助資金10660.8萬元,其中年24個項目,補助資金4659.3萬元。制定出臺了制定《權限內項目投資審批程序》,進一步簡化項目審批程序,推動項目盡早開工建設。三是推項目顯實效。77個區級在建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9.5億元,占年計劃112.5%;其中,17個市級在建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3.8億元,占年計劃145%。90個工業項目完成投資12.1億元,占年計劃的102.7%;其中,46個“千百工程”項目完成投資8.5億元,占年計劃的120.1%。
㈢重創新,調結構,產業持續升級
一是創新驅動持續有力。引導和支持企業科技創新,財政投入科技經費3500萬元,重點扶持一批優化產業結構的高新技術項目,建成國家鐘表檢測中心等一批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實施39個國家和省、市技術創新重點工程項目;科能電器被確定為國家知識產權試點企業,電子被確定為知識產權試點企業;組織70多家重點企業參加“6•18”項目成果交易會,成功對接電子信息、光電一體化等項目35個,總投資7.4億元。
二是工業結構持續優化。規模工業拉動有力,216家規模企業實現產值130.5億元,增長25.9%,占工業總產值83.6%。龍頭企業帶動力增強,產值超億元企業31家,比年增加4家,完成產值79.4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60.8%。扶持規模以下企業成長為規模企業,新增規模企業15家。食品、機械、儀器儀表、家具制造等主導行業,完成產值57.1億元,增長22.9%,占全部規模工業產值的43.8%,拉動規模工業增長10.2個百分點。
三是商貿流通業持續發展。商業廣場、廣場、物流、煙草物流等項目加快建設;規劃建設國際汽車城和經濟開發區汽車4S店一條街等汽車銷售市場,汽車銷售走廊日益繁榮,全區實現汽車銷售額22億元,增長37.8%。
四是農業產業化水平持續提高。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蔬菜、食用菌等特色產業,種植蔬菜6000多畝,總產量1.8萬噸,創產值2900萬元,種植白背黑木耳3300萬袋,總產量4950噸,創產值8000萬元。扶持發展重點農業企業,擁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7家。
㈣重投入,增實惠,民生保障有力
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水利項目7個,新建農村水泥路11.6公里,新建農村沼氣池1700口。加大安置房建設力度,花園二期、一期、新村、等4個項目竣工投用,交付使用面積6.8萬平方米。突出抓好農村及下崗失業人員等困難群體的就業服務,城鎮新增就業人數3008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404人,農村勞動力轉移301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0%以內。農村養老保險不斷深化,累計參保人數14037人,基金積累達495.4萬元。救助保障及時到位,對全區1161戶2669人低保對象發放低保金142萬元,實現應保盡保;救災救濟工作成效顯著,發放醫療救助、生活救助、臨時救助、“兩節”慰問金等各類救助金179萬元。
㈤重統籌,求穩定,社會和諧有序
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第九中學建成招生,開發區實驗小學正加快建設,二實小前期工作扎實開展,有效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升醫療服務水平;繼續加快醫院建設,推動市第二醫院奠基開工,開展郭坑中心醫院前期工作;全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和藥品零差率銷售試點;新農合參合率繼續提升,補償標準和補償范圍進一步擴大。積極發展文體事業,加快青少年校外體育活動中心的建設,進一步完善文體設施;成功舉辦第四屆海峽兩岸中華武術大家練,推動兩岸文化交流。計生工作保持前列,順利通過國家級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考評驗收;人口出生率11.23‰,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6.52%。穩定工作緊抓不懈,開展區領導干部接訪群眾活動34批(次);深化“平安”創建活動,全面推進安全生產“三項行動”、“三項建設”和“三年行動”,全社會安定穩定。廣電、婦女、老齡等各項工作取得新成績。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們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我們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取得這些成果,一是得益于我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始終圍繞區委的工作部署,在全區上下共同努力下,堅定不移地把既定發展思路和舉措貫穿于工作始終;二是得益于我們堅持不畏艱難、自加壓力、真抓實干,始終把事關發展全局的重點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全力推進;三是得益于我們堅持經濟和社會事業統籌協調發展,努力營造了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加快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有:總體經濟規模仍然偏小,新興產業項目不多,自主創新能力有待提升,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還有不少薄弱環節,農民持續增收難度較大,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還不能完全滿足群眾需求,統籌城鄉發展和城鎮化進程還需加大力度推進。對此,我們務必高度重視,憂患在心,主動作為,全力改進,實干實效,不辜負全區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和主要任務
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做好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工作,對于“十二五”開好局、起好步,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90周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綜合分析年發展環境,結合我區發展趨勢,建議我區年經濟社會主要預期目標安排如下: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5%;工業總產值增長17.6%;
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20%,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18.2%;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0%;
財政分成總收入增長20%;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增長16.6%;
實際利用外資持平;外貿出口增長15%;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3%;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3%;
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
這些目標是預期性和導向性的,年國際國內發展形勢總體好于去年,但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仍然存在,全面實現上述目標有較大難度,我們一定要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條件,全力做好以下各項工作:
㈠做大城區,把著力點放在塑造宜居品牌上
1、加快新區崛起。加快北路、東路二期、等道路建設步伐,進一步完善城市路網;推進市臺商會館、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市勞動保障服務中心等行政服務項目建設,完善城區供水、供電、供氣、排污等設施,增強城市功能配套;加快學府、置業、等房地產項目建設,著力打造精品樓盤,努力將我區建設成新興宜居中心城區。
2、推動小城鎮建設。按照“規劃先行、功能齊備、設施完善、生活便利、環境優美、保障一體”的要求,推進小城鎮建設,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快大道、中心小學、幼兒園、衛生院等一批基礎設施、市政公用事業項目建設,引導產業和人口向城鎮聚集,逐步把建成宜業宜居城市綜合體。
3、建設生態。持續推進流域(段)水環境綜合整治,加快路提升泵站和工業園區污水管網建設,促進開發區污水管網全部并入東區污水廠處理。加大飲用水源保護力度,繼續抓好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工作。進一步鞏固拓展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成果,加大城市管理執法力度,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繼續開展綠色社區創建活動,提升城市綠化美化水平。
㈡緊盯項目,把著力點放在攻克瓶頸制約上
1、狠抓項目前期工作。扎實做好項目前期可行性論證和項目報批、方案設計、招投標等各項工作,對相關項目的前期工作要明確責任,落實到人,六號路南段、南路、延伸段、物流配送中心、酒店等21個重點前期工作項目盡快轉化為在建項目。
2、狠抓項目要素保障。強化資金保障,著重抓好出讓金的回籠工作,繼續策劃、推出一批成熟地塊的“招拍掛”,緩解財政壓力。加快完善投融資平臺,推動“政銀企”合作,努力解決項目融資難問題。積極向上銜接,爭取我區符合國家和省投資導向的項目能得到更多的資金支持。強化用地保障,加強與省、市有關部門的溝通聯系,加快建設用地的上報審批工作,確保重點項目的用地需求。
3、狠抓項目規范管理。繼續落實“五個一”工作機制,強化掛鉤領導和項目業主責任,力促80個區級在建重點項目加快建設。加強質量管理,認真按照項目建設終身責任制等要求,加強對工程質量和安全的監督,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加大督查力度,定期開展督查活動,對工程進度等進行檢查督促,確保重點項目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㈢提升工業,把著力點放在持續優化結構上
1、培育龍頭,引領提升。圍繞提升電子、LED、石英鐘、汽車、機械等新興產業,以科能電子、電子為龍頭,加快科能電子園區和電子園區建設,帶動一批光電產業企業的壯大;以電子為龍頭,推動國家級石英鐘檢測中心建設,促進石英鐘產業的掘起;以矢崎汽配為龍頭,做大做強汽車產業。發揮好產值超億元的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繼續推動規模以下企業的成長,力爭新增一批規模企業。充分發揮項目對產業轉型升級的支撐帶動作用,大力推進飲品、食品、啤酒等重點工業項目,力保早建成、早投產。
2、強化創新,助推提升。以創建“知識產權強縣”為目標,不斷拓展行業性公共技術平臺的服務層面,積極推動產學研合作,加快推進企業技術創新、品牌創新、體制創新和管理創新。加快產業技術進步與改造,組織實施科技項目20個,爭取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4家。加強品牌創建、運營和提升,鼓勵企業爭創馳、著、知名商標。引導企業參與制訂各級標準。加強企業上市工作,協助企業解決在改制上市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努力實現上市公司零的突破。
3、做大載體,配套提升。抓緊開發區擴區各項準備工作,促進開發區擴區盡快獲批;按新城區的理念規劃開發區建設,加大市政道路、供水排水、行政服務、商住服務等公共配套設施建設力度,完善開發區功能配套,努力將開發區打造成高層次的先進制造基地和產業集聚平臺。加快園區500畝行政商業中心用地、園區137畝商住地和園區汽車4S店土地招拍掛工作,促進生產生活性服務業發展。
㈣突破三產,把著力點放在壯大新興業態上
1、力求現代服務業發展有新突破。加快海峽兩岸農產品物流城、物流、物流園等項目建設,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同時,大力發展總部經濟、社區服務電子商貿、網上購物等新型商貿流通業態。加快萬達城市綜合體、明發商業廣場、人民廣場歡樂城等項目建設,努力引進一批高端商貿業態,發展一批限額以上商貿企業,積極打造中央商務區。
2、力求傳統服務業提升有新突破。加快國際汽車城和開發區汽車4S店一條街建設,促進汽車展示中心、4S專賣店、二手車交易市場、零配件及汽車用品供應等集聚發展。努力打造一批產業集聚、特色鮮明、功能完善的特色商業街。加快發展旅游經濟,積極打造以風景區為中心,加大旅游資源開發,加快旅游基礎設施建設,著重培育城市休閑之旅、宗教朝圣之旅等特色旅游,并強化旅游宣傳推介,打響旅游品牌。
㈤內外聯動,把著力點放在增強開放實效上
1、在穩定規模中提升利用外資質量。按照招大、引強、選優的思路,緊盯雙百企業、央屬國有企業、世界500強和國內民營大企業,加強對產業整體發展、產業鏈縱向延伸和橫向聯系的研究,努力儲備生成一批事關產業升級的好項目。加大產業鏈項目的招商力度,引導規模小、技術落后、競爭力弱的傳統生產企業外遷,并利用騰空的土地、廠房發展高新產業或現代服務業,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狠抓在談重點項目的轉化,促其盡快落戶。
2、在擴大份額中轉變外貿方式。密切跟蹤我區重點出口市場和25家重點出口企業動向,做好大宗、重點產品出口情況的監測、預警,引導企業因勢制宜調整經營策略,有效規避外貿風險。繼續推進外貿出口轉型,鼓勵出口大戶培育自主品牌,力促高新技術產品擴大出口。支持企業“走出去”建立生產基地,參與海外并購,建立直銷渠道,獲得國際知名品牌、營銷網絡和研發力量,避開貿易壁壘,拓展國際市場。
3、在拓展平臺中密切龍臺合作。積極對接先進制造業,加強與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鋼鐵冶金、食品加工等產業對接,鼓勵骨干企業與相關知名企業開展合作;積極創造條件承接臺灣商貿物流等現代服務業轉移,拓展龍臺產業合作空間。精心打造傳統武術、民間信仰、宗親聯誼等文化交流載體,繼續辦好“海峽兩岸中華武術大家練”活動,加強文化交流。
㈥和諧為本,把著力點放在改善民生質量上
一是重視“三農”工作。強化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進一步完善農村路網和水利工程,繼續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不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基礎條件。
二是加強就業服務工作。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被征地農民、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服務工作,城鎮新增就業人數3000人;加強與省外勞務合作縣區的聯系,千方百計幫助企業解決缺工問題。
三是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擴大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障覆蓋面;健全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對低收入群眾、弱勢群體的幫扶救助力度,推進慈善事業全面發展。
四是加快安置房建設。加快永興小區、龍江小區一期、梧店小區一期、東裕花園、進賢小區一期、小區等安置房建設,保障動遷群眾如期安置。
五是維護社會安定穩定。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推進新一輪“平安”建設;完善社會矛盾排查調處機制,繼續開展區領導定期接待群眾來訪活動;健全應急管理體系和工作機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嚴格落實安全生產“一崗雙責”和企業主體責任,深入開展專項整治和隱患排查治理,堅決遏制重大安全事故發生。
㈦社會協調,把著力點放在推進各項事業上
一是努力提高教育水平。進一步完善中小學布局,扎實推進開發區實驗小學、二實小、中心小學、中學學生宿舍樓和綜合教學樓、中學宿舍樓等校舍建設;加快發展學前教育,開工建設4個鎮公辦中心幼兒園。
二是努力繁榮文體事業。推進文化精品工程,打造一批具有廣泛影響、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品牌,重視文物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加強文體設施建設,抓好青少年校外體育活動中心建設。
三是努力推進衛生工作。全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逐步實施藥品零差率;加快推進醫院、市第二醫院、衛生院、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項目建設;加強重大疾病監測和防控,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
四是努力加強計生工作。以爭創市級人口計生綜合改革示范區為目標,切實穩定低生育水平,確保我區計生工作持續創新走前列。
五是努力抓好其它事業。廣泛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提高公民道德水平和社會文明程度。積極開展爭創雙擁模范城活動,不斷提升我區支前雙擁工作水平。
各位代表,正面臨新的發展機遇,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在區委的正確領導下,緊緊依靠全區人民,解放思想,開拓進取,繼續打好五大戰役,大干“十二五”開局之年,推動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確保全面完成今年各項目標任務,以優異的成績向建黨90周年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