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鎮委農業建造工作匯報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11年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鄉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立足生產經營方式和生活方式轉變,狠抓農業農村各項工作落實,有效推動了全鄉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現就一年來的工作情況簡要匯報如下:
一、狠抓基地建設,加快農業結構調整
培育種養業各類種植基地,促進農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在種植業上,基本形成南薯北菜的種植結構。在北部的大山尖、二臺背、玻璃彩、狼窩溝、興隆村、王家灣等村形成了蔬菜種植區,在南部沿壩頭一帶的大水泉、東坊子、黃花坪、花蘭井、二道洼、元山子等村形成了馬鈴薯種植區。在此基礎上,在東北部深湖洞、義合美、膳房堡、唐貢洼、安定堡等村形成甜菜種植區,在曹碾溝、史馬溝等村形成有機燕麥種植區。2011年落實甜菜種植面積1.5萬畝,馬鈴薯種植面積3.6萬畝,蔬菜種植面積1.5萬畝。同時,新建了1000畝、500畝區域化甜菜種植區各1個,1000畝西蘭花區域化種植區1個,1000畝膜下滴灌蔬菜種植區1個,1000畝二茬菜區域化種植區1個,3萬平米栽培面積的雙孢菇種植基地1個。在養殖業上,實行舍飼養殖,促進養殖業向規模化發展。重點抓了投資260萬元擴建的永順奶牛養殖場和投資120萬元的膳房堡蓬勝生態規模養豬場建設。永順奶牛養殖場新建蓋圈舍3400平方米,硬化路面4000平方米,并建倉儲窖1個,目前,奶牛存欄280多頭;蓬勝生態規模養豬場建蓋豬舍108間,路面已完成硬化,已購回母豬100頭、飼料10噸。
二、狠抓生產經營方式轉變,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
以農業產業化發展為目標,圍繞生產經營方式轉變,抓好土地流轉、典型培樹、合作組織創辦和項目引建四項工作。土地流轉方面,重點抓了集中流轉,成片流轉將近4000多畝,其中王家灣1700畝,秦家坊1300畝,玻璃彩300畝,喜順溝300畝,興隆村150畝,大山尖100畝,銀沙貝90畝,元山子80畝。農業典型培樹方面,重點培樹了王家灣千畝甜菜、秦家坊千畝西蘭花、興隆村千畝膜下滴灌、永順奶牛專業合作社和規模養殖千頭的蓬勝生態養豬專業合作社以及3萬平米的玻璃彩雙孢菇基地建設等典型。農民專業合作社方面,鞏固規范已有5個專業合作社,并引導膳房堡村創辦規模養豬農民專業合作社。同時,幫助各專業合作社制訂相應的章程及管理條例,提升管理水平。項目引建方面,積極促進寶龍燕麥食品加工項目開工興建,在二臺背、喜順溝、曹碾溝村分別新建庫容2000噸、700噸、320噸的馬鈴薯倉儲庫。目前,寶龍燕麥加工項目已經竣工,正在安裝設備。
三、狠抓生態環境建設,優化生產生活條件
一是水利工作穩步發展。搞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在興隆村推廣膜下滴灌1000畝;爭取以工代賑項目、扶貧開發項目在王家灣、花蘭井、黑土溝三個村新打機井10眼,開發水澆地3000多畝;爭取縣水利局為曹碾溝村新打人畜飲水井1眼,解決了370人的飲水問題。同時,以大山尖和興隆村為試點,積極探索水制改革辦法。二是林業工作再創佳績。完成了900畝生態涵養林植造工程,種植了沙棘、樟子松、云杉和落葉松等樹種。完成了退耕還林補植6000畝,環城綠化5000多畝,種植了樟子松、云杉、榆樹和檸條等樹種。對張石高速公路張北出口到壩頭段11.3公里,西環路周圍80畝通道綠化工程進行補植,共補植旱柳3000株、楊樹1000株、樟子松1000株、云杉1000株。同時,高度重視防火工作,制定了防火預案,與各行政村簽訂了防火責任狀,發放防火宣傳資料1萬余份,全年無一起火災發生。三是禁牧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堅持集中治理和長期管控相結合,以張三線、207線和養羊大戶為突破口,成立禁牧小組,責成專人抓禁牧工作,做到了長期禁、徹底禁,并建立了長效機制,禁牧效果顯著,生態植被恢復良好。
四、狠抓新民居建設和村容村貌整治,轉變農民生活方式
立足村情實際,以轉變農民生活方式為目標,率先在城郊村規劃實施新民居,并加強村容村貌整治,促進農民生活環境改善。
1、新民居建設順利推進。我鄉有3個村列入全縣新民居建設示范村,即王家灣、膳房堡和二臺背。其中,王家灣與張北鎮樹兒灣聯建,入住縣新型農村社區,由張北鎮負責統一規劃實施,我鄉積極配合做了相關工作。膳房堡新民居與張北鎮永勝昌聯建,我鄉派一名副科級領導具體負責。二臺背新民居由我鄉負責實施,由一名副科級領導干部全面負責落實。膳房堡新型農村社區建在興和路路北、公安局110指揮中心東側,占地面積200畝,總投資2.2億元。首期工程擬建6層磚混結構的住宅樓40棟,建成后可安排村民住戶1598戶,可滿足6000多人用房需求。二臺背新型農村社區建在石頭橋自然村東、西環路西側,占地面積60畝,總投資5260.02萬元。首期工程擬建6層磚混結構的住宅樓9棟,建成后可安排村民住戶396戶,可滿足1000人用房需求。目前,兩個村的新民居工程均已開工,預計明年年底可竣工交付使用。同時,對喜順溝村局部進行了舊村改造。拆除住房130間,清除建筑及生活垃圾5000余方,新建公租房11間,植樹6000多株。
2、村莊環境整治效果顯著。加強了全鄉30個行政村的村容村貌整治工作,重點抓了二臺背、王家灣2個城郊村和張三線、207線沿線村莊的環境集中整治。共拆違、拆臨、拆陋87處195間,清理垃圾1.7萬余方,新修道路4000米,新建垃圾池4處、公廁2個,整治廣告牌匾12處,粉刷臨街建筑物墻面1.9萬平方米。
五、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夯實和諧發展基礎
認真推行落實“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定期召開村民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按時報賬、公開財務。進一步完善了集體資源、資產、資金管理制度,建立村級財富積累機制,在各村成立村民監督委員會,村級民主管理、科學管理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村集體創收能力進一步增強,村級集體收入達到150萬元。
深化村務公開,對大水泉村近三年來的財務進行全面審計,完成了財務清理整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