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職教服務經濟發展總結匯報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近幾年,縣職教中心在基礎能力、師資隊伍和實訓基地建設上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學校建筑面積由過去17000平米增加到現在的30000平米,實訓室由過去的5個增加到現在的28個,學生滿意就業率由過去的60%增長到現在的95%,2008年招生人數超過了1100人,在承德市縣級職教中心中首家實現了職普招生比1:1,學生總數由過去的1800人增加到現在的2900人,形成了以計算機和幼師為骨干、以園藝為特色的優化專業設置結構,實現了學校規模的擴張和辦學效益的跨越式增長。學校在圍繞辦學宗旨,發揮培訓新型農民和城市建設的"孵化器"的職能作用方面,走出了一條具有服務“三農”特色、促進社會進步的良性發展之路。
一、立足“三農”辦學,為經濟發展服務
圍繞“三農”設置專業,為全縣經濟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自年開辦以來,學校始終圍繞縣域經濟增長方式的需求而開設涉農專業。先后開設了果品加工、林果技術、農村干部、園藝(省級特色專業)等涉農專業,今年年初啟動了“一村一名農業中專生工程”,先后共培養出了3000多名農村實用技術人才,為全縣農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力資源基礎。
培育、打造優秀涉農專業的師資隊伍。學校將教師派往河北農大、昌黎科技師范學院、保定桂林苗木綜合中心培訓、在北京萬柳園林有限公司掛職學習、選聘農口專家等多種措施,建立了一支以專為主、專兼結合“雙師型”教師隊伍,有18人具有高、中級農藝師資格。靈活的教學方法深受農民的歡迎,多次受邀到承德和北京的密云、平谷講學指導。
建設現代農業綜合實訓基地,引領農業的發展。在承德市教育局的重點扶持下、縣政府的協調下,輔之以美國惠黎基金會、黃汝賓基金會的援助,我們先后共投資150萬元興建了三個不同功用的現代農業綜合實訓基地。即擁有15000盆各類果樹占地10畝的北區果樹盆景基地,占地11畝的東梅寺精品果樹示范園和占地的600畝的南土門生態果樹示范園,有樹種8000棵。
二、在教育統籌中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真正實現了二個統籌
在縣教育局推進的“三教統籌”的大教育發展機制中,學校準確定位,積極作為,搭建“職普、職成”立交橋的整體部署,對高中生一方面由“升學”轉變為“就業”觀念的學生接受職業教育,另一方面對高中后的學生實施訂單培養、進行短期技能培訓,幫助其及早就業。
學校每年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5000人次,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3000人次。在系統外部,我們主動與科協、農、林、水、旅游、安檢等各個職能部門聯系,建立起實用人才培養培訓體系,每年培訓計算機、旅游、餐飲服務等專業人員1000余人次。北水泉鄉眼石村緊鄰霧靈山、大溶洞,有獨特的旅游區位優勢,我校因勢利導,進行農家院經營培訓,使眼石村旅游服務業得以迅速發展,現已有28戶農民從事旅游服務業,農家院成為眼石村農民增收的亮點。
三、創設了富于特色的科教興農模式——“輻射式”
通過幾年的探索,學校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科教興農模式——輻射式,其內涵為:以縣職教中心為龍頭,以鄉鎮成人學校為主體,面對各個鄉鎮的“示范村”和“示范戶”有針對性的技術指導和技術服務,以此更廣泛的向農民提供技術服務和進行優良品種推廣的模式。現在已經建立科技示范鄉鎮2個,示范村10個,示范戶100戶,我們根據時節進行跟蹤指導。
通過“輻射式”科教興農工作的整體推進,使農民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僅“山楂落頭開心提質增效”技術一項就使果品株增產20公斤,“輻射式”科教興農模式,得到了市教育局的大力指導和充分肯定,受到了省職教專家的高度評價,也引起了省教育廳和教育部領導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