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文化建設總結匯報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近年來,為豐富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市始終堅持把文化工作的重心放在基層,圍繞“強化陣地建設、提高文化服務質量、弘揚傳統美德”三條主線,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豐富農村文化生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強化陣地建設為主線,進一步完善公共服務體系。
該市將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城鄉發展規劃和新農村建設規劃,進一步加強各鄉鎮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和村級文化室、文化休閑廣場等基礎設施建設。通過發動群眾自籌資金、鼓勵社會力量捐助等方式,不斷拓寬融資渠道,對鄉鎮文化館、圖書館等公共文化基礎設施進行改擴建,實施了文化進村、廣電設備升級改造、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等一批文化工程。目前,全市共建成綜合文化站7個、農村書屋71個、文化廣場11個,累計服務農民8.5萬人次。
二、以提高文化服務質量為主線,進一步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一是壯大隊伍“強”文化。采取“發掘自身優勢+適宜引導”的方法,抓好農村文化隊伍建設,建立起一批農民文化團隊,在農閑時組織各團體交流匯演,讓農民登上自己的“草根舞臺”。目前,全市農村共有各類文化藝術團體160余個,吸引了8000多名農民參加。二是突出特色“育”文化。挖掘并發展民間藝術、特色藝術和民間文化,引導優秀農民文化團體利用傳統節日和農閑時間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目前,全市共有7項被列入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中辛安莊音樂會被列入國家名錄。三是培育土壤“種”文化。圍繞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民俗節日,開展地方戲匯演、傳統民眾表演等活動。每年元宵節期間舉行大鼓花會,組織30余支優秀農民演出團體進行展演,成為本地文化一大盛宴。僅年,全市各種農民文化匯演活動就達120場,吸引觀看群眾達8萬余人。四是創新機制“送”文化。積極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組織文藝宣傳隊進行巡回演出。扶植農民自發組建文化團體,依托文化活動室和文化休閑廣場開展具有農村特色的文化活動。
三、以弘揚傳統美德為主線,進一步提高農民文化素質。
積極引導各村開展“文明戶”、“優秀村民”、“五好家庭”等評選活動,提高村民道德素質,樹立良好村風民風。電視臺等媒體在黃金時間專門開設《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等欄目,對農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進行跟蹤報道。專門派出協調小組負責對農村文化市場進行調研,組織農民文化團體間的交流,切實讓農民體會農村文化、本地文化的獨特魅力。引導文明村、文明生態村在創建過程中,把文化創建作為重要內容,發動群眾廣泛參與,用文化來提升創建,用創建來推動文化,營造適宜農村文化發展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