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鄉鎮人口與計劃生育經驗做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根據縣委政府的要求,為創建無多孩生育鄉,針對新形式下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的特點,結合我鄉實際,我們實行以村為主,把工作下移到村組,積極推動村民自治,努力實現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推動人口少生優生,實現少生快富,努力實現人口與經濟協調發展。基本情況和做法是:
一、基本情況
**鄉位于**縣城
北部,距縣城41公里。有國土面積167.33平方公里,轄七個村委會,142個村民小組,全鄉境內居住著漢、彝、苗三種民族,有人口22100人。全鄉有已婚育齡婦女3380人。其中:一孩婦女803人,二孩婦女1333人,多孩婦女1071人。截止8月31日,全鄉常住人口共出生196人,出生率為11.14‰,比去年同期少生12人,其中計劃內178人,符合政策生育率為90.8%,死亡率7.29‰,自然增長率為3.85‰。
二、工作完成情況
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用和風細雨的工作方式,開展和諧計生、平安計生。通過全體鄉、村、社干部及協會成員的共同努力,截止8月31日,有90戶長效節育對象(結扎對象)、617位一孩婦女和26位計劃外懷孕婦女主動到計生服務部門自覺落實了相應的避孕措施,特別是有14戶一孩家庭主動放棄了生育二孩的權力,自愿落實了長效節育措施,在全鄉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帶頭作用;有11戶農戶自愿到計生部門辦理了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在常住人口中二扎率為68.7%,多扎率為96.9%。流動人口中二扎率為37.3%,多扎率為73.4%。一孩婦女避孕率為77%。綜合節育率為79.7%。
三、具體做法
(一)打牢基礎,奠定基石,結牢網底
為打牢村組計生工作基礎,從源頭解決問題,從網底結牢,從村組抓起,摸清人口底數,搞準人口信息,我們采取了三項措施:
1、對臺帳管理改革進行大膽嘗試。多年來,人口信息很難準確掌握,這除了人為因素以外,還有臺帳本身的設計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組織計生辦工作人員對臺帳設計進行了改革,將過去的多本臺帳合為一本,刪去重復信息,增加新的科目,使其每戶農戶的所有信息用一頁(a、b兩面)就能完全統計。通過這一改革,一是解決了過去帳多難管的問題;二是解決了過去經常出現的漏統漏報問題;三是能準確地掌握人口信息中的重點對象;四是確保了整個臺帳的帳帳、帳實符合率;五是節約了工作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六是解決了包社干部工作弄虛作假的問題,便于計生工作的抽查。
2.提高協會小組長和宣傳員的工作積極性。計生信息準確與否,計生宣傳員和協會小組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搞準人口與計生信息,提高宣傳員和小組長的工作積極性,一是放權讓他們大膽管理。把每個村民小組的土地使用審批、林木采伐、流動人口婚育證辦理等用村規民約規定下來,這些手續的辦理必須經小組長簽字方能認可;二是提高協會小組長和宣傳員待遇。每月增加協會小組長計生信息費30元,每人每月增至60元。宣傳員待遇每月增加200元,每人每月增至460元;三是加強宣傳工作,把每月22號定為全鄉各村例會日,例會由各村組織召開,掛村領導必須參加。會上首先由協會小組長匯報該協會計生情況,然后掛村領導講解本月有關工作及相關政策,最后兌現協會小組長計生信息費。通過放權、提高待遇、加強領導,協會小組長及宣傳員的工作積極性提高了,人口信息自然就更準確了。
3、加強督查,進一步搞準人口信息。工作能否到位,跟蹤問效致關重要。為進一步搞準人口信息,我們采取了“雙查雙補”措施。雙查,即:查人口,查手術。一是對過去已登人口信息中的四項變動情況進行再一次的核查;二是對已術對象的所術情況進行再一次的查對。雙補:一是對已查出人口信息中的錯統、漏統進行補登;二是對查出的應術未術、假手術等對象進行補救。“雙查雙補”工作的開展,確保了帳帳,帳實符合率,更有效地控制了計劃外生育的發生。
通過采取以上措施,我鄉對包社干部實行“一桿子”工作法,要求142個社的包社干部人人過關,組織鄉干部、宣傳員用一個月的時間,逐社逐戶查對人口與計生信息,共查出全鄉漏統漏報700多人,解決了過去人口中出現的四不清問題,使全鄉人口與計生信息有了一個較為準確的數據,給黨委、政府正確決策提供了可靠依據。
(二)換個說法,轉變方法,做好服務
一是將過去每年開展三次的“醫學監護”改為“家庭健康檢查”;二是由過去的孕后抓手術措施落實向孕前管理服務的新格局轉變;三是做好婚孕培訓、檢查服務,今年共開展婚前培訓540人次,孕前培訓295人次,孕前檢查198人次,發放葉酸片70份,隨訪120人次。
針對服務對象做到五個一:即一張笑臉相迎,一把椅子讓座,一杯熱水送上,一片真誠服務,一句好話相送。其次是做好兩個服務,即對
家庭健康檢查對象做好孕情病情檢查,對孩子進行簡單的智力測試和體格檢查;做好相應的服務,讓獨生子女、兩女結扎家庭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三)公平公正,陽光操作
執法是否公正,是老百姓信任與否的關鍵。在廣大老百姓的心中,長期以來最擔心的就是我們的干部在政策執行中的不公,徇私舞弊、暗箱操作。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
將每月應辦生育證對象、應術對象、應征社撫費金額等以社為單位,進行陽光操作,把每戶的情況一一向群眾進行公示。同時還設立舉報電話和舉報箱,主動接受廣大群眾的監督。在操作過程中,對舉報人進行保護,而且還對舉報屬實的舉報人進行獎勵,這樣極大地調動了廣大群眾參與計生工作的積極性,保證了信息渠道的暢通,也很好地取信于群眾,進一步密切了干群關系,真正實現了雙贏。
(四)建立已婚育齡婦女檔案,一張照片管到底
對已婚育齡婦女加強管理,是我們整個計生管理工作的重點,同時也是減少計劃外生育的一條捷徑。為此,我們以社為單位,從育齡婦女辦結婚證時起就建立個人檔案,將每個已婚育齡婦女的個人信息錄入檔案并貼上個人照片,使之與醫學監護證相對應。這樣,既可以解決過去在醫學監護過程中張冠李戴以致發生計劃外生育的問題,又可以解決在督查過程中漏查的問題。
(五)政策傾斜,發揮協會作用
用好用活政策,充分體現政策的優越性。在扶貧、就醫、上學等方面,重點向獨生子女戶、兩女結扎戶以及自覺落實計生政策的農戶傾斜。去年10月以來,特別是在抗冰、抗洪工作中,我鄉給予獨生子女等計生家庭以重點傾斜、扶持:一是發放30戶獨生子女戶和兩女結扎戶救災資金1.6萬元;二是在民房恢復重建中,覆蓋獨生子女戶和兩女結扎戶41戶,資金8.05萬元;三是就醫方面,一年共減免258戶獨生子女戶和兩女結扎戶合作醫療資金1.6萬元;四是在就學方面,一年來共減免獨生子女和兩女結扎戶子女各種費用1.63萬元。
在關愛女孩行動中,對在校的56名中小學女學生在生活方面給予了特殊的政策,補助了生活費每月75元,同時還允許她們在鄉內自由選擇班級就讀。對考上高中及中專的2名女學生也給予了一定補助,補助每人每月150元。
充分發揮協會作用,為獨生子女、兩女結扎戶以及自覺落實計生政策的農戶提供幫助。在已建協會的努力下,在養殖業方面,5個生豬養殖協會完成生豬人工受精1500窩次,實現了在鄉內的豬仔自給,2個黃牛凍改協會完成人工受精310窩次,在此基礎上又發動了50戶養殖戶參加到協會當中成為了協會會員,同時在協會的支持下還成了養殖大戶。另外,經過協會的工作,還對協會養殖的1310頭能繁母豬進行了投保,使263頭受損能繁母豬給予理賠,理賠金額2.6萬元。
在協會的努力下,新成立了野雞養殖協會,小米辣種植協會和蠶桑種植協會,養殖野雞700多只。新種小米辣500畝,蠶桑200畝,而且還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進行補助,每畝補助協會會員50元。
(六)加大激勵機制力度,減少工作風險和投入成本
從2008年5月起,我鄉在市縣的獎勵政策基礎上,又制訂了新的政策,對主動進行知情選擇,自愿落實相應手術的農戶予以相應的獎勵。
對生育一孩,在時間范圍內主動到計生服務部門落實避孕手術的受術者獎該受術對象獎金20元,對生育計劃內二孩的農戶,在時間范圍內,主動到計生服務部門落實長效節育避孕措施的,獎受術者獎金50元;計劃外懷孕主動采取補救措施的農戶,獎該農戶獎金一孩500元、二孩300元。截止去年10月以來,就有26戶計劃外懷孕的農戶主動到計生服務部門落實了相應的補救措施,領到了補助資金累計1萬余元。自愿主動落實長效節育避孕措施、自愿主動上交社撫費的計生農戶都領到了相應的獎金。在強化服務意識,轉變管理方式的過程中,用政策引導,加之激勵機制的雙重作用,開展計生工作的難度降低了,干群關系更加密切了。這樣做的另一個好處在于一方面減少了行政成本,同時又避免了工作風險,消除了很多潛在的工作隱患。
(七)加強隊伍管理,提高隊伍素質新晨
一是加強對宣傳員、計生辦、服務站人員的教育管理,分期分批組織他們對具體業務及思想政治素質進行培訓,使他們工作能力和個人素質得以提升,增強他們的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
二是增加宣傳員和協會小組的管理,教育他們要用好權,掌好權不能因為手中有權而胡作非為,營私舞弊,教育他們要把手中的權用來為民謀利,為民辦事。
(八)采取新的舉措,努力推動村民自治
為真正落實關口前移,重心下移,我們制訂了計劃生育村規民約。在借鑒龍安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將《云南省計劃生育條例》第四十二條第三款,《云南省新頒布土地管理辦法》,農村流動人口一折通的使用,農村林木采伐審批,農村建房手續審批,村、社計生工作例會,計生保證金(辦生育證時就就收取)等一并寫入村規民約。交村民進行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反復討論修改,最后交村民執行。讓村民小組長在管理的過程中權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充分體現村民在自治的過程中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
四、下步工作方向
一是進一步引導村兩加強已婚育齡婦女管理。
二是進一步引導村兩委加強流動人口管理。
三是進一步引導村兩委及干部更好地服務于群眾。
四是關口前移,轉變方式,堅定不移引導全鄉人民走少生快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