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鄉鎮維護失地農民利益經驗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我們府城鎮地處城鄉結合部,是全市開發建設的熱點地區之一,而且人多地少。自*年以來,共有380多家企業(單位),征用我鎮農民集體土地面積12436畝。土地全部被征用的有30個經濟社,1824戶9109人(農民)失地,人均不足兩分地的有12個經濟社,417戶,1798人(農民)基本失地,全鎮目前失地和基本失地農民共有42個經濟社,2241戶,10917人。征地涉及面廣,情況復雜,遺留問題多。一是農民土地被征用后,農村剩余勞動力出路問題沒有具體的解決辦法,農民收入逐年減少、生活來源沒有保障;二是征收補償費的管理使用問題,由于政府疏于引導,疏于管理,相當部分村征地款一次分配到戶,不留積累,分光吃光;三是征地三項補償標準低,我鎮征地項目多數是城市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政府抓的重點項目,征地地價低,如高速公路征地2000元/畝,城市道路建設征地3.6萬元/畝,美舍河整治征地3萬元/畝,學校征地每畝1萬多元,防洪堤建設占地不補償;四是農民征地款4280萬元銀行存款被凍結10年之久不兌付,嚴重損害群眾利益。
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各級政府只抓征地搞建設上項目,對農村集體土地被征用之后,農民的就業、生活出路、社會保障根本沒有考慮,征地補償費管理不善,農民分配征地款后,蓋個房子,婚娶嫁女,小孩上學后所剩無幾,有的投資不當造成損失。生產生活困難,這些農民土地被征用后,失去了賴于生存的土地,生活來源沒有保障,已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和農村不穩定因素之一,各級政府應引起高度重視。根據中央1號文件精神和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工作意見,市政府要認真研究解決失地農民的生產、生活、就業問題,現針對我鎮的情況提出幾點建議:
一、建立失地農民社會保障機制。市政府要不斷完善城鎮失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和社會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議建立海口市農村養老保險調節基金,堅持社會統籌與個人投保相結合,將失地農民納入基本養老保險,目前生活困難的納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使失地農民基本生活來源有保障。
二、妥善解決失地農民就業。一方面要加強對農民工的培訓,由于農民工文化程度不高,掌握專業技術技能不夠,為幫助失地農民工掌握一技之長,市政府要創辦農民技術培訓學校,同時利用現有各類職業技術學校資源,有計劃、有重點、分層次建立就業培訓網絡,實實在在抓農民工技術培訓,特別是失地中青年農民工的培訓。使他們提高素質,掌握技術,為就業創造條件,另一方面要建立失地農民工就業工作機制,完善就業指導服務機構。要多渠道與用工企業溝通,了解企業用工信息,職業供求情況向社會。政府定期組織用工招聘會,及時為失地農民和農村富余勞動力提供就業指導和職業介紹服務,鼓勵失地農民進城務工。對新上馬的建設項目投產后要優先安排失地農民就業。
三、市政府要制定失地農民自主創業的優惠政策,要在技術、資金等方面給予扶持。鼓勵失地農民自主創業,對從事養殖業、工副業、個體經濟的失地農民要免收個體工商管理費,在貸款、稅收方面給予優惠,享受與城市下崗職工創業謀生同等待遇,為失地農民創業謀生提供更好的服務與支持。
四、對征用土地較多的經濟社安排留有一定的企業用地(30—50畝)作為村辦企業用地。市政府及規劃建設部門幫助辦理相關手續,由經濟社招商引資,聯營合作,租賃等形式上項目辦企業,壯大集體經濟收入,農民才有收益分配,解決生活來源。實踐證明凡留有集體企業用地的經濟社都有效益有分配,農民生活有保障。
五、要求區政府采取積極措施幫助解決銀行凍結農民征地款問題。我鎮有69個經濟社的征地補償費共計4280萬元匯入原府城城市信用社和金海城市信用社,一九九六年初因兩家信用社經營管理不善被人民銀行關閉。上述存款被凍結時間長達10年之久。工商銀行托管后也清算確認,但一直沒有兌付。這一問題不解決將使相關被征用的土地難于開發利用,同時也影響當地社會穩定。農民的土地被征用,征地款被凍結,農民得不到補償,生產生活有困難無法解決,嚴重損害農民利益,容易引發各種社會矛盾,影響農村穩定,也嚴重影響政府及金融機構的信譽與形象,請求市政府幫助解決這一久拖不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