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黨建重實效事跡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各級黨員干部與各族群眾算好惠民政策、基礎投入、產業發展、個人貢獻4筆賬;引導各族群眾對比60年前和現在我們吃什么飯、走什么路、穿什么衣、住什么房;認真開展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社會公德和法律政策、科學技術、民族團結教育;大力培養廣大干部群眾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邊疆、熱愛家鄉的操守……近年來,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廣泛開展了以“4算賬、4對比、4教育、4熱愛”為主題的特色邊疆黨建活動。
臨滄市委、市政府從轄區內滄源佤族自治縣、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鎮康縣3個邊境縣點多面廣及民族“直過區”、多民族聚居的實際出發,2007年以來扎實有效推進邊疆黨建長廊建設,緊扣邊疆和諧穩定、民族團結進步的主旨,在3個邊境縣建立了鄉鎮黨委委員掛鉤聯系鄉鎮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鄉鎮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掛鉤聯系村黨組織,鄉鎮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掛鉤聯系農民黨員,農民黨員掛鉤聯系農戶的4個掛鉤幫扶責任機制;以建制村或產業區域為單位建立產業協會;以自然村為單位建立新農村建設理事會;以村民小組為建制,采取“黨員(致富能手)+農戶”的形式,每7至11戶組建1個聯合互助組。同時,激發活力,注重在擴大基層民主權利上著力,由村民提議,發動群眾每年開展一次提一條批評建議、出一個發展主意、推一個建設項目的“三個一”活動,廣泛收集村情民意,重要村情民意經村委會審查、村黨組織會議審議、鄉鎮黨委審核,村民代表會議或村民大會可依法依規地對產業發展管護、惠農資金管理使用、新農村建設等重大事項進行公開表決。
臨滄邊境3縣隨著“四掛兩會一聯組、一議三審一公決”的基層組織設置模式不斷健全完善,有力夯實了黨在農村的基層組織建設,激發了邊疆各族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熱情,有效營建了自我管理、自我發展、自我創新的發展環境。其中,耿馬縣在機關、農村、社區、企業、學校、醫院、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等領域,按照“十個一”標準重點培育了41個“樹得起、推得開、叫得響”的基層黨建示范點,基層黨組織的影響力明顯增強,激發廣大干部群眾的愛國熱情,樹立國門形象。鎮康縣74個村(社區)統一配置黨旗、國旗,定期在國門舉行升國旗儀式,每逢節假日或重大活動時都開展“唱國歌、升國旗、走邊關”活動,樹立了國家形象,維護了邊疆社會的安定團結,在邊境線上構筑起一道“銅墻鐵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