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學生安全教育特征及展望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高校安全教育的現狀及特點
隨著社會經濟及網絡信息的迅猛發展,高校大學生的安全隱患也不斷的發生著變化,面對新時期學生安全穩定工作,各高校也都不斷的轉變觀念,通過多種形式和途徑加大高校學生安全教育的力度,提高大學生的安全防患意識、自我保護意識,以減少校園安全事故的發生。即使一些高校大學生安全教育具有一定的成效,但構建安全教育實現路徑還存在諸多困難。
(一)高校日益重視安全教育,但仍未形成規范的教學模式目前大多數高校都只是依托學校的保衛部門及學生工作部門,利用安全教育主題活動、入學教育、晚點評集中思想政治教育、行前教育及安全事故典型事例分析宣傳教育等對大學生進行日常的安全教育。并沒有將安全教育與專業課程等同起來,將安全教育納入培養方案中,制定教學計劃,完善教育制度,培養專業化的安全教育人才,讓安全教育獨立成一門課程,列入必修課程。由于沒有把安全教育作為高校教學的一部分,零散的安全教育導致部分專業老師不重視安全教育,認為安全教育是輔導員或保衛部門的職責,只傳授專業知識,不管育人,使安全教育工作無法實現全員育人、全方位無漏洞的開展。
(二)高校安全教育形式傳統,不重視安全技能的培養,學生參與熱情不高當前,所有高校對學生安全工作都異常重視,但是仍沿用傳統的安全教育方式,如主題班會、制作安全主題海報或手抄報、播放安全警示片、發放宣傳廣告冊、懸掛安全警示條幅、安全知識競賽、專家講座、系列安全主題活動等形式,對學生進行防交通事故、防騙、防搶、防敲詐勒索、防盜、防火、防性侵害等安全教育,向學生普及人身、財產、飲食、消防、交通、心理健康及醫療知識,逐步提高高校學生的安全意識,增強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這些手段的安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起到了警示教育的作用,但并沒有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說教式的教育也易引起學生的排斥心理,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未將安全防范實踐技能與安全理論知識相結合,難以深入人心,較少的實戰經驗,使得高校學生在真正面臨突發安全事故時,往往驚慌失措,甚至束手無策。
(三)高校通過網絡對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安全教育,但對網絡本身的安全重視不夠隨著數字化飛速的發展,網絡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信息全球化給高校安全教育帶來了便利,高校可以及時的根據當下事實熱點及在安全事故多發的特殊時期,如開學、放假、社會實踐與兼職、課程實習、畢業前夕等針對性的適時對學生開展安全教育。在利用網絡對學生開展針對性教育的同時,多數高校往往忽略了網絡信息安全問題。互聯網的全球性特征,一些不良及不實的信息易腐蝕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對教育產生強大的沖擊。多元化的思想沖擊易使學生產生西化的傾向,淡薄民族觀念和社會責任感。網絡購物的興起引發了網絡詐騙,而法律知識淡薄的學生瀏覽、下載、傳播黃賭毒信息等,易于觸犯網絡信息安全制法規。因此針對“90后”大學生網絡信息優劣真假辨別能力差的弱點,加強網絡本身的安全管理,樹立學生正確的認知和價值取向已刻不容緩。
(四)高校注重顯性安全教育,對隱性安全教育投入不夠高校在消除暴力、交通事故、溺水等校園顯性安全隱患的同時,容易忽視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隱性安全隱患。近期不斷發生的因心理問題引發的校園慘案如自殺、兇殺等事件也在時刻的提醒著高校加強隱性安全教育,特別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二、高校學生安全教育工作的發展趨勢
高校安全教育不僅有利于減少危險隱患,有利于學校的安全穩定,更有利于創造和諧良好的校園環境。在社會經濟信息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下,新時期的高校學生普遍充滿活力、思想活躍,對新生事物接受度高,創新能力強,同時形成了崇尚自我和多元化的價值觀,但他們世界觀和人生觀并不成熟,過度的接收網絡文化等特點給高校帶來了許多新的不穩定因素。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念常使高校大學生在遇到安全問題時盲目采取行動導致做出過激的行為,或受到傳銷組織的欺騙和利用。因此,從事學生管理工作的教師必須充分認識新形勢下高校學生的新特點,采用適當、創新的方法合理有效的針對高校學生開展安全教育工作。以下是構建高校安全教育實現路徑:
(一)強調安全教育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安全教育的實效性當前高校的安全教育,忽視教育對象即學生參與、選擇和內在情感的需要,沒有激發學生對安全教育的自覺追求。在教育過程中,若學生沒有形成較客觀的自我評價和自我認識,就不可能達到安全教育的預期目標。將權利下放,由學生自主發起安全知識學習,自主設計安全教育主題和教育形式,與學生層層簽訂《安全責任狀》等方式,營造人人參與及“我的安全我做主”的氣氛,塑造以學生為主導的安全教育,提高高校學生在安全教育中的自理能力,減少其對輔導員和家長的依賴,逐步培養高校“90后”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增強他們在安全教育中的主導作用。
(二)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升高校學生安全防范技能,提高避險能力編寫專門的安全教育教科書,設置獨立的安全教育課程,培養專業的老師教授安全教育課程,在提升高校學生安全知識理論的同時開設安全技能大講堂和安全技能選修課、參觀110指揮中心、觀看消防演練、確立交通安全員實習日、開展安全技能演習實踐活動等,讓學生參加到安全技能的實踐活動中去。通過親身體驗,熟練避險技能。當遇到火災、水災、泥石流、交通事故、盜竊、詐騙、綁架等突發事件時能冷靜鎮定,使用正確的方法化解危機隱患,真正的提高高校學生的安全防范技能,提高避險能力。
(三)運用新媒體手段,豐富安全教育形式新媒體以其形式豐富、覆蓋率高、互動性強、推廣方便、精準到達等特點深受當今年輕人的推崇,高校大學生也不例外,因此,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者就應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點,對高校學生進行安全教育。而微博作為新媒體的代表,正在高校中廣泛流傳著,通過打造品牌微博,讓微博成為高校學生安全信息宣傳教育的大課堂,能迎合大學生的認知心理,取得良好的信息傳播效果。除此之外,還應牢牢抓住飛信、QQ群等早已被廣泛應用的媒介手段,在安全教育的重要節點,及時的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四)幫助高校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辨別網絡信息真偽當前高校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主流是健康、積極向上的,但由于受到腐朽沒落的生活方式及不良思潮的沖擊,部分高校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了不良的傾向,給校園和諧、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帶來了負面的影響。由于人生觀及價值觀偏失而產生的校園悲劇也屢見不鮮。利用革命傳統教育,如革命先輩在革命年代所體現的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堅定的信念以及無限忠誠于黨等事例加強高校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導高校學生堅定共產主義信念,樹立崇高理想,培養高尚的道德品質和愛國主義情感,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只有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主動認清是非,辨別社會及網絡中信息的善惡真偽,理性的對待突發事件,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五)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減少校園隱性安全事故發生新時期高校中“90后”的大學生物質生活較豐富,不像他們的父輩經歷過物質貧乏的年代,他們在家人呵護下成長,往往存在著各種的心理問題,普遍存在著心理承受能力差、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差、人際交往能力差、抵抗挫折的能力差等現象,這些都容易造成焦慮、抑郁的心理。部分對網絡的抵抗、自制能力差的學生還易產生網絡成癮綜合癥等。由心理問題衍生而來的校園安全問題正逐漸成為影響校園安全和諧的主要隱患。因此要加大宣傳紅土地精神,紅土精神中革命先輩表現出的前仆后繼、百折不撓、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的革命精神既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明了教育的方向,又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很好的教育素材。在高校開展革命精神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減少校園安全隱性事故發生的幾率是具有時代意義的教育手段。
(六)增強高校安全教育隊伍建設及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在今后的工作中,各高校要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的專職隊伍建設,培養安全教育的專業人才,提高專職人員的素質及技能。使他們嫻熟有序的應用多種手段開展安全教育,具備處理緊急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同時改進基礎設施設備,加大基礎設施的資金投入,更新陳舊的基礎設施消除安全隱患,建立和完善安全防控監控體系,加強高校校園安全管理科技化的力度。
三、結語
高校安全教育是高校教育和管理的前提和保證。高校管理者要依據高校學生主體性特征的多樣性和變化性來開展安全教育。通過把握高校學生主體性特征來構建安全教育實現路徑,即采取有效的靈活性和適應性教育模式。
作者:許璐璐單位:龍巖學院資源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