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班級德育難點與應對方式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班級是一個學校對學生實施教育和管理的基層組織。班級德育工作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細胞”,在學校德育工作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直接關系到學校的發展與穩定。近幾年,黨和國家的各級領導都高度重視學校德育工作,然而在管理與教學實踐中學生德育工作問題仍日漸凸現,效果很不理想。存在著德育教師水平參差不齊,素質亟待提高;班級德育工作薄弱,管理手段機械簡單;德育工作缺乏科學定位,學生對德育不感興趣等幾個方面的突出問題。當今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極大程度地繁榮了我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改變了人們的學習、工作、生活、交往、娛樂的方式;隨著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多元文化不可避免地對學生產生重要影響。經濟、文化的廣泛交流雖然為我們吸收和借鑒西方有益的科學文化成果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但也使得西方敵對勢力進一步加緊對我國實行思想文化滲透,實施“西化”和“分化”,使我國的思想文化與意識形態領域中的矛盾與斗爭日益復雜和突出。
一、班級德育工作所面臨的挑戰
1.信息多元化與現代科技提出的挑戰。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等高科技的發展,人們的信息來源、傳播渠道與內容都日益多樣化。互聯網已經成為學生學習知識、獲取信息與表達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場所。互聯網是開放的,既有大量進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迷信、黃色、有害的內容。網上有害信息嚴重腐蝕學生的心靈,網上不負責的言論,很容易帶來青年學生思想的混亂,使學校德育工作者以往在學生知識和信息接受中的權威地位被徹底打破,教育呈現出前所未有的開放性,對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如一些學生失去了思想政治理論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片面強調物質利益的獲得,忽視了人文素質的修養。同時,在學生中,由“泡網吧”引起的遲到、曠課現象屢禁不止,在“網吧”中引發的打架斗毆、致人傷殘的惡性案件時有發生。
2.學校教育與管理體制改革提出的挑戰。當前,我國省級重點中學和普通中學招生規模不斷擴大,隨之而來的是師資短缺,設施落后,住宿與水電全面告急,常規教學秩序受到干擾,校內體制改革勢在必行。從去年開始,有的學校正在頒布和實施新的學生管理規定,學生學習生活的自主性、靈活性日益增強,學生對學校的依賴性逐步弱化,使得現在的學校在一定程度上已成為沒有圍墻的學校,學生與學校之間的關系正在發生一些新的變化。因此,學校在對學生實施教育與管理職能轉變的同時,必須強化班級德育工作,更加關注學生的思想政治動態。這方面是有深刻教訓的。去年,贛西某學校為了拓寬辦學渠道,擬與一實力雄厚的民營企業建立融資合作關系,以加快硬件設施建設,可是部分學生認為這是學校由“公辦”轉“民辦”的動議,會影響文憑的“含金”量,導致幾千名不明真相的學生上街游行,鑄成了慘痛的“116”事件,給當地社會穩定造成不良影響。
3.學生心理問題日益增多提出的挑戰。由于部分學生入校時分數較低,學習方面壓力較大,升學競爭不斷加劇,給青年學生帶來一些思想上的迷茫與困惑,使得學習困難的學生與有心理障礙的學生人數不斷增多。同時,一些學生自我愿望的落空以及在現實生活、學習中一系列挫折的出現,也會使他們出現諸如悲觀、焦慮、抑郁等消極情緒。我們在以往的德育工作中,不夠重視學生心理方面的教育,常常把一些心理問題當作思想問題來解決。如貧困生的問題,他們不僅存在著“物質貧困”,還存在著“心理貧困”,部分貧困生常常怨天尤人,對社會持悲觀、否定的態度,為自己家庭貧困而苦惱,不愿與同學和老師進行交流,離群索居,獨來獨往,造成性格上的嚴重缺陷和心理畸形,給班級德育工作的正常開展帶來困難。
二、班級德育工作改革與創新的對策
針對學校德育工作的新形勢,班主任應客觀辯證、實事求是地解讀學生個體,以集體主義價值觀為導向,創設良好的“第一印象”,培養學生集體主義情感,培養學生的集體協作精神,以最大的靈活性和高超的藝術性,改革和創新班級德育工作。
1.觀念創新是前提。作為班級德育工作第一責任人,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關懷意識,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以學生的需求為德育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并落實到學校教育、管理的各個環節,增強德育工作的效果。
(1)觀念創新要突出時代意識。班主任一定要全面解讀、認識新時期學生思想與意識變化的特點,把握時代脈搏,與時俱進。隨著當代人們自由意識、權利意識、發展意識的增強,緊密聯系改革開放的實際,使德育工作更加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增強德育工作的時效性。
(2)觀念創新要形成教師的表率意識。班級德育工作者只有率先垂范,以身作則,在語言、行為上表里一致,時時處處維護教育者的形象,才能贏得學生的尊敬與愛戴,共同營造良好的校園育人環境。
(3)觀念創新要確立師生的平等意識。班級德育工作者不能因學生分數低而受到歧視,要徹底改變單一的、無個性色彩的說教模式,使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能平等和諧互動,積極構建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品質發展要求的現代德育模式,促使德育工作更加生動活潑。
2.內容創新是核心。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思維活躍,自我主動發展意識強,思想逐步趨于成熟,對社會生活技能有著強烈的求識欲。因此,班級德育工作內容仍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著力點。從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入手,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物質需要與精神需求的關系。
(1)內容創新要強調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確保德育建設的正確方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教育學生努力學習和實踐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觀察,分析事物的立場、觀點、方法,提高應對各種復雜因素沖擊的承受能力,抵御各種錯誤社會思潮和腐朽沒落生活方式的侵蝕。
(2)內容創新要以班級建設為主線,結合本班特點,嘗試一些新理念、新技巧運用到班級德育工作中。例如,在開展班級活動中,引入情景模擬方法,將學生人際交往中反映出的矛盾歸納成幾個小案例:如“錢物被盜”、“抄襲作業”、“借錢不還”、“尋釁斗毆”等場景,安排同學扮演角色進行排練后在班上表演,讓全班同學在具體情境中交流與互動,參與討論,從而揭示人際交往中的真與假、美與丑、善與惡,在是非面前發現問題、澄清問題。
3.機制創新是保證。班級德育工作要取得實效,就是要根據不斷變化的形勢建立一套相應的機制保障。
(1)加強保障機制,建立學校、年級組、班級德育工作隊伍,建章立制,保證資金、場所到位,使學校、年級組、班級德育工作能立體對接,課任教師、團委、學生會德育工作能橫向交流,形成全校德育工作網絡,保證班級德育工作落到實處。
(2)設計預警機制,多渠道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社會思潮和情緒狀態等,防患于未然。在班上建立有效的“信息員”制度,隨時掌握可能影響學生及社會穩定的言論或事態,全面了解錯誤思潮可能對主流價值體系的沖擊,避免突發事件的惡化和發生。
(3)完善評價機制,就是通過班級德育工作效果的反饋系統,使人們了解德育建設的功過得失等,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借鑒,適時地對德育工作原定計劃和方案進行修正、補充和完善,做到重點突出、措施得力、效果明顯,使德育評價機制科學地發揮出它的反饋與導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