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學生錯誤行為的班級管理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教師在班級管理工作當中要有愛心
也只有在“愛”的照耀之下,學生才能夠健康茁壯地成長,也只有在“愛”的支撐之下,班級才能夠煥發(fā)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才能夠和諧且有凝聚力。教師在本職工作中同時也不能有私心,要時刻銘記陶行知先生曾說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宗旨,對學生平等地看待,不能因為學生的家庭背景或者是其他因素就對學生“另眼相看”,每個學生都是含苞待放的花朵,每個學生身上都有各自的閃光點,都在等待教師去用心發(fā)現(xiàn),用心雕琢,用心呵護,等待教師通過內(nèi)心滿滿的愛,去滋潤學生奮發(fā)向上的心田。所以只有在充滿愛心的教師指引下,這樣的班級才能有前進的動力,這樣班級中的學生才能夠有愉快學習和生活的心情。很多時候,在班級管理工作當中,并不是教師聲音大,表情嚴肅就能實現(xiàn)最好的教育效果,新課標要求教師要在教學中放低姿態(tài),走進學生當中,與學生平等的姿態(tài)進行溝通和共同學習,所以充滿愛心的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發(fā)自內(nèi)心的批評和教育的時候,學生也必然會樂于接受并改正自己的錯誤。
二、教師在班級管理工作當中要有反思精神
在班級管理工作當中,教師應當時刻具有反思精神,這樣才能在工作當中不斷審視自己以往的工作,并對未來的工作作為借鑒,通過不斷總結(jié)經(jīng)驗,從而讓我們教師自身也在工作當中審視自己的錯誤不斷進步。
筆者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在一所鄉(xiāng)村小學任教。學校不大,10來個教師,200余名學生,六個教學班,學生大多是附近村子的。由于交通不便,經(jīng)濟條件也很差,所以很多學生都上“跑學”,就是早上在家里吃飽飯,然后帶些干糧,中午不回家。學生的生活、學習條件都很差。在這種環(huán)境中,學校的教師、學生都感覺比較枯燥、乏味。在校的學生大多都十分淳樸,由于家庭和環(huán)境的影響,學生的情感也相對比較脆弱,缺少呵護,有的學生甚至性格上也存在或多或少的內(nèi)向特征。有一次,由于一名學生在放學后沒有馬上回家,而是獨自去水庫上去劃船,當班的教師對其進行了嚴厲的批評,并對其進行了罰站的處罰,可下課后這名學生卻失蹤了,很多天之后被發(fā)現(xiàn)這名學生跑到了煤礦上去干活,由于年紀太小被礦上遣送了回來。這次事件對于那名教師以及全校的師生觸動非常大,這也讓我對于自己的班級管理工作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新課標要求我們教師做到的內(nèi)容,我們是否都完全做到了,對于這樣一群特殊的學生,我們是否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我們真的了解并掌握了自己班上學生的具體情況了嗎,包括他們的個性特點和家庭狀況。
由此,筆者認為在班級管理工作當中,我們首先要對學生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教學計劃,針對不同的學生我們也要使用不同的應對手段,在教師的語言上、語氣上、表情上等,我們要時刻注意學生的情緒反應,把握學生的心理變化,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班級管理工作,對于學生的犯錯行為我們要理性地看待,一次犯錯并不能代表什么,只有時刻把握學生的發(fā)展方向,關(guān)心學生,努力幫助學生改正錯誤行為,這樣才是可持續(xù)的教育方式。
三、結(jié)語
教師在班級管理工作當中不要“簡單粗暴”,要舍棄掉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上遺留的不良的經(jīng)驗和做法,對學生身上出現(xiàn)的問題,不要單純地用懲戒的方式來處理,避免激發(fā)學生的逆反心理,教師要根據(jù)實際情況,抓住學生“犯錯”的時機,巧妙地進行引導,促其認識錯誤行為,在糾錯中進步,終將“壞事”變好事,讓學生在錯誤中成長、進步。
作者:程時香邱新勇單位:嵐皋縣城關(guān)第二小學安康市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