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班級隊伍論文:新時代高職班級管理隊伍的建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游建雄單位: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對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思考
(一)樹立以生為本的工作理念
“以生為本”就是要求班主任在育人管理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生的發展擺在首要位置上,充分照顧學生的利益,尊重學生、關心學生、理解學生,將自己的管理工作看作是教育、管理、服務的過程,其內涵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以生為本就是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需要和利益出發,改變傳統的學生管理工作中,學校與學生處于管理和被管理的對立格局,適應高職院校發展要求,變管理學生為服務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從而贏得學生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在班級管理中,班級規章制度的建立,必須經過深入細致的調查,認真聽取學生的意見,為班級規章制度的貫徹落實打下較好的基礎,使學生能夠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變被動管理為主動管理。在管理過程中,應該一視同仁,不能因人而異,維護好班級規章制度的權威性,教育為主,懲罰為次,使學生認識到自身的錯誤和不足。另外要建立民主開放和諧的管理模式,讓學生享有和班主任平等交流、探究的機會,激發學生的潛能。
其次,以生為本就是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著自身的優勢和不足,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性格、特長,這就要求我們要在管理過程中,因人而異,因材施教,而不能對所有學生采取千篇一律的方法,與不同的學生交流的時候,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最終目的還是與學生達到共鳴,從另一方面來說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就是讓學生個性得到發展,這也體現了以生為本教育理念的時代特征,重視學生的不同需求,不同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各種潛能,使學生獲得有個性、有特色的發展。
(二)完善班干部隊伍建設,加強學生自主管理和自我管理
高職院校學生比一般本科院校的學生更具特點,學生的事情也相對更多,例如學生的到課率、等級考試、上課紀律,宿舍矛盾、學生之間的摩擦,戀愛問題、家庭問題、人際關系問題等無不需要班主任來處理。這樣班主任縱然有三頭六臂,也不能親自去管理班集體的每一件事,而且學生更加信任同齡人,更愿與同輩溝通,而不是向班主任述說,所以完善班干部隊伍建設、加強學生的自主管理和自我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管理的需要也是學生自身發展的需求。
要建立一支完善的班干部隊伍,加強學生自主管理和自我管理。首先,必須得把好學生干部的選拔關,通過制定統一的選拔標準,借助民主選拔、直接任命、班干部試用等靈活多樣的形式,篩選出一批優秀的班干部隊伍,一方面讓他們做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協助班主任做好班級的日常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讓他們能夠有效地組織學生自主管理和自我管理,甚至在經過考核和試用一段時間后,使其成為學生管理工作的主體。其次,為了能讓班干部管理好班級,班主任應該放手讓班級干部參與班級的各項工作,堅持在學生活動當中不干預的原則,讓他們展示自己的才華,鍛煉能力,增強為集體服務的意識,從而提高他們的管理能力。
由于班級干部來自于學生群體,和學生屬于同一層次,他們朝夕相處,有著共同的利益,所以他們比班主任更易接近學生,更易相互溝通,更易發現學生當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所以班主任必須堅持不干涉的原則。當然不干涉并不意味著班主任可以對學生不管不問、放任自流,而是應在事先提醒、事中提出參考意見、事后幫忙總結。如果學生干部限于經驗和看問題的局限性,對事情處理不當,作為班主任不應一味指責、抱怨、批評學生,而是要幫學生分析問題,肯定他的優點,幫助他改正不足,使其管理水平不斷得到提高。最后,學生主體地位的加強,除了要完善班干部隊伍建設,發揮班干部在自我管理和自主管理的模范作用外,還需要班上的同學具有自主管理和自我管理的意識,并有相對應的管理制度可依,明確權利義務,依靠學生自身力量推動這項工作,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班級管理和建設中來,自覺維護自身的權利和班級的榮譽。
注重班級班風建設,充分發揮班級作用
班級是學生學習、成長的重要場所,是學生的基本組織形式,是學生實現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培養集體主義觀的主要組織載體,是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根據地,具有良好班風的班級,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事半功倍,學生通過班級活動,主動積極地投入到班級建設和班風建設中來,從而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使他們在活動中實現自我發展、自我管理。班主任在其中應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注重班級的班風建設,做好學生的思想指導工作,同時班主任理應帶領班干部、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做好表率示范作用,應懂得“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的道理,用自己的行為影響學生和激勵學生,鼓勵他們奮發向上,努力提升自我。
采用個性化的管理方法
隨著我國的經濟轉型,社會經濟和文化迅速發展,高職院校的學生呈現出生活方式多樣化、思想方式多元化和個性化的特征,這跟以前的激情歲月有著極大的不同,班主任必須創新工作方法,關注焦點從共性轉向個性,所謂共性就是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喜歡一刀切,把所有的學生按照同一規律辦事。人的教育工作固然有規律,部分方法也的確可行,但可行并不代表就是最優化的,人都具有自身的個性,教育的固有規律是方法意義上的規律,絕對不是具體的教育規律。因此,我們要從共性當中找到個性化的工作方法。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引導學生的發展,讓學生各自精彩,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揮,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當然這并不是否定以往的教育方式和管理方式,常規的、直接的教育方式,使學生能夠系統地接受人生觀、價值觀的方法我們還是要一如既往地支持,只是我們在管理中更要注重個性化的管理,使得共性和個性能夠相互并存,相互補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