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創業教育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創新是社會進步的靈魂,創新是推動經濟發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本科人才培養質量,特別是人才培養水平,高校創業教育必須加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問題是全球高等教育的重點。創業的意識、創業的素質和創業的能力是大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黨的十八大報告就特別強調要加大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知識力度。促進大學生充分就業,高校創業教育必須加強。2013年全國有699萬大學畢業生,2014年為727萬,為了更好的促進大學生就業,就必須加強創業教育,創業教育的要求是在國務院或是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有關高校畢業生工作當中來體現。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特別強調要促進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
二、國內大學創業教育開展情況
目前全國高校創業創新教育形式:大體涉及學生工作處、招生就業處、大學生科技園等部門,基本沒有統一的主管部門。目前開展較早及較好的學校有:中南大學、武漢大學、黑龍江大學、湖南大學等。
(一)中南大學(國內創業教育典型高校):中國大學生創業網。
中南大學2002年創建全國首家大學生創業綜合性服務網站─中國大學生創業網;2003年成立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培養學校;2006年引進國際勞工組織項目對學生進行創業培訓;2008年在全國率先設立大學生創業實踐學分,將創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并建立大學生創業園。中南大學是教育部“創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大學生創業教育與培訓示范基地”和“創業實訓試點單位”,也是教育部高等學校創業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創新創業教育分會會長單位。2010年“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培養新模式”被列為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
(二)武漢大學:“三創”教育新模式。
武漢大學推出“三創”教育模式,即用“創造、創新、創業”新教育理念指導教學實踐。“培養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創造、創新、創業型復合人才,切實推進武漢大學本科學科專業結構的調整工作。”基于這樣的教育理念,武漢大學打破原體系、學科與專業壁壘,加強學院間聯合辦學,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復合型人才。
(三)黑龍江大學:創新創業教育。
學校確立了“以創新意識培養為目的,面向全體、基于專業、分類教學、強化實踐”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方針,探索“融入式”創業教育模式。形成“四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即分類教育與能力培養相融合、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專業教育與個性化教育相融合、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學校設立8個創業教育必修學分,有機融入人才培養方案的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平臺中,在學校本科教學的通識教育的必修、選修與專業教育的通識與選修的兩個平臺上全方位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創立了“創業實驗班(創業培訓通識選修課程班)-初級孵化器(大學生科技文化創業園)-高級孵化器(大學科技園)”三個基點聯動教學機制。
(四)湖南大學:公益創業教育。
湖南大學在國內高校中較早進行了公益創業教育研究和實踐,并逐漸形成一套完整的公益創業教育體系。基于集群的“公益助學+就業+創業”的產學研一體化的湖南大學公益創業教育模式形成了良好的協同效應和社會和經濟效益的可持續發展。湖南大學公益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促進高素質人才培養,構建了“公益創業”人才培養體系,由教學體系、研究體系、實踐體系等多個模塊組成。培養方案應當依據“尊重個性、階梯培養、柔性嵌入”的原則、將公益創業教育平臺嵌入日常專業教學計劃當中,將公益創業知識、能力和實踐課程整合一起,構建公益創業教學、研究、實踐等多個教學模塊,形成“模塊化”集群式人才培養模式。綜上所述,目前我國開展創業教育形式多樣,主要可以概括為兩種目的。一種是以創業教育促進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創新精神的教育,旨在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一種是以創新精神的培養,造就一批創業人才,開創一批創業企業,促進大學生就業。綜合考慮我國地方本科高校的特點和資源情況,全校模式是開展創業教育的最佳選擇。目前,我國一般本科大學在全校范圍內開設,通常是選修課和團委主導的“挑戰杯”等大學生創業創新活動。針對全校開展的創業課尚未形成長期和穩定的管理機制。創業教育在一般本科大學實施重在形成一個具有創新氛圍和創業特色的校園環境。此外,創業教育課程要融合在專業課程教學中去,開發具有專業特色的創業教育課程。
三、如何加強高校創業教育
(一)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對此項工作認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差距,在個別高校存在“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問題。對校內外各種資源的協同整合有差距,僅靠一個教研室,一個教學團隊來擔當工作肯定是不行的。對創業教育在專業教學和人才培養全過程的創業融入有差距。創業教育不是說開一門課就能解決問題,關鍵是要把這個教育融入專業教學。
(二)創業教育課程的教學要求
1、科學把握創業教育的教學目標。
使大學生掌握創業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熟悉創業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創業的法律法規和相關的政策,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激發學生的創業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促進學生創業機會。
2、科學把握創業教育的基本原則。
將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體系,面向全體進行開展;注重引導:引導學生理解創業與之職業生涯發展的關系。提高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要結學校特色分類、分層次開展創業教育教學;建立健全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緊密結合的多層次培養體系,善于培養大學生敢于創新敢于實踐的能力。
3、科學改進教學方法。
要遵循創業教育的教學規律,注重參與式、體驗式教學,倡導項目化、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的課堂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抓好創業教育的主要環節
1、領導重視是關鍵環節。
具體做好三納入:將創業教育納入學校發展規劃、人才培養體系、教育教學評估指標。四統籌:一統籌專業教育、通識教育、創業教育;二統籌課程、教材、教學、考試;三統籌科技、學工、教學、團委;四統籌學校與科研院所的協同。
2、開設創業教育必修課和選修課。
要有機的把創業教育融入到專業教學中,形成以創業基礎為核心課程、若干選修課程及與專業課程有機結合的創業課程體系。
3、強化創業教育實踐環節。
首先是強化實踐教學的環節,這個包括專業課也包括創業基礎課,還要大力開展第二課堂的活動。比如組織開展靈活多樣的創業講座、創業訓練、創業項目的設計、創業大賽等第二課堂活動,有條件還要支持學生創辦創業方面的設計。
4、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一方面首先要足額的配備配強配好,要堅持以專任為主,專兼結合的原則,按照學生的人數以及實際教學的科研需要核定專任教師的編制,配足配強創業教育的專任教師。與此同時還要鼓勵高校制定政策措施,吸引更多相關行業企業的優秀精英的管理人才企業家到學校兼職和掛職,鼓勵我們的專任教師到企業去兼職和掛職。
作者:李斌單位:燕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