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成人教育面臨的困境成因及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社會生產力的飛速發展,不僅提高了農民的生活質量,還使農民在生產方面得到了較大的改善。由于農村人之前受教育程度不高,所以全面重視農村的成人教育問題,大力創新和發展農村成人教育,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農村成人教育;困境;對策
全面建設新農村離不開成人教育,但是當今的農村成人教育還面臨著一些問題,如成人教育在組織結構、數量和質量上都沒有完全適應農村的發展,導致大量的教育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一、對農村成人教育認識的滯后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的農村成人教育開始發展起來,20世紀80年代初期,我國的農村成人教育仍然處最基本的發展階段。通過研究和調查,我們可以發現大部分農村成人學的教育都只是采取傳統的教學方法,而且教育程度普遍不高。這導致大多數農民對成人教育的認識不夠全面,認為成人教育沒有實際意義,學不到創新的知識。這導致大部分人對成人教育存在偏見,認為去成人學校學習是在浪費時間,人們對成人教育抱有一種輕視、忽視的態度,由此可以看出他們對成人教育的功能與作用認識的過于片面。而在我們之前所運用的傳統教育教學理念和教學的方式下已經不能夠滿足發展迅速的成人教育教學的需要,這就迫使我們不得不重新考慮成人教育辦學的新方法,必須要打開思想的大門,轉換陳舊的觀念,勇于去探索新的方法,大膽創新、與時俱進,總結出不但能適應現在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求,而且還要將農村成人教育的特點體現出來的辦學新模式。
二、農村成人教育在農村的發展中所存在的困境
(一)供求不足
現在我國農村農民對成人教育的認識不足,導致需求不足,提供的成人教育資源有限。
(二)成人教育的質量不高
只有認識到農村成人教育在教學質量中過于偏低的嚴重,才可以把提高成人教育放在農村成人教育的第一位。在農村教育發展過程中,教材版本沒有更新,沒有適應社會的轉變,這就導致很多人認為成人教育沒有實際意義,只是為了拿到文憑,學不學知識都是無所謂的。據統計,當前農村受過成人教育的人群中,大部分都只接受了短期培訓。除此之外,成人教育培養還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現在農村成人教育的目標基本上是為社會培養需要的人才,這些人主要還是集中在農村剩余勞動力上。但是要想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就不僅需要轉移農村剩余的勞動力,還要提高農民市民的素質和文化水平從而提高城鎮化水平。
(三)政府部門投入的資金不足
成人教育在國家教育組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但是政府一直沒有重視,因此也沒有投入過多的精力和資金。國家沒有明確投入資金的指標,部分學校在辦學時只注重經濟收益,盲目地擴大招生規模,但是卻沒有配備足夠的教師資源,導致學校在管理能力上教質力量不夠,教育教學超負荷運轉。這樣就容易出現教學條件跟不上,教師選聘上也困難重重,學校無法使教學設施運用到最佳等問題。有些高校為了擴大教學規模,嚴重缺乏管理和監控,學習在宣傳時沒有考慮自身的能力,向農民夸大其實,致使大部分農民在了解到實際情況后對學校產生誤會。
三、新形勢下需要將農村成人教育發展更好的對策
(一)增強農村成人教育為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的意識
改變人們對成人教育的偏見,讓他們知道開展農村成人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提高他們的文化知識修養,將他們傳統保守的思想轉變過來。想要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全面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得更好,我們就必須讓農民進一步了解和認識到農村成人教育會給他們帶來哪些重要的作用。目的就是為了增強農民對科學技術的學習,讓他們基本能使用和提高文化素質,從而來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來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繼而讓我們的社會發展。
(二)政府必須要支持對農村成人教育并給予相應的幫助
農村成人教育要發展需要依靠政府資金的支持,建立適合教學的基礎設施,完善教學設備,對老師進行培訓。應該不斷增加對農村成人教育的投資項目,同時制定相關法律法規來保證成人教育的綠色發展。
(三)提高農村成人教育的教師水平
現在從事農村成人教育的教師甚少,教師的質量得不到保障,這也是農村成人教育質量低下主要原因。因此要通以下途徑來提高師資水平:(1)大力招聘成人教育的老師,對他們進行培訓來提高他們的師資水平;(2)教師在教學時,能夠熟練操作多媒體進,利用網絡為學生展示科技成果,通過網絡來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活躍課堂氣氛,減輕教學壓力。
總之,隨著當今社會市場經濟各項改革的飛速發展和不斷完善,成人教育也不甘落后,正在悄悄地從我們身邊快速崛起,通過之前對成人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不僅可以把書本上的知識傳授給人們還可以將知識運用到生產中,從而提高生產率。農村成人教育可以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成為新時代的農民,適應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莉.農村成人教育的現狀與對策[J].山西教育(管理),2011(7).
[2]閆俊強.農村成人教育發展的困境及其破解[J].職業技術教育,2008(34).
作者:周筱文 單位:江蘇省高郵經濟開發區社區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