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語文創新教育初探3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
一、確立創新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在教學任務的確定、教學方式的運用和教學手段的選擇上有著決定性的指導作用,它對教師的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所以,確立一個好的創新性質的教學目標就十分重要了,那么如何做呢?
1.把教學內容和過程進行分解,找出內容的關鍵,并把教學過程中要使用的方法進行整理歸納。
2.在已經找出的課文內容的關鍵處和教學過程使用的教學方法中,結合自身的教學特點和學生個體差異進行創新。
3.確立一個完整的教學方案,以重視學生的發展和創新能力為教學目標。教師可以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進行歸納整理,比如文章對人物、語言、動作的描寫,或者是文章的環境描寫以及對主旨的側面烘托,在充分掌握好教學內容的關鍵后,可以與其他教師進行討論,交換意見。
二、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
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都還在發育階段,自制力是很薄弱的。教師要想法設法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如果采取傳統的嚴厲方式對待學生,最后只會適得其反。所以教師構建一個和諧的、充滿趣味的課堂是十分重要的。心理學家研究過,和諧的環境容易發揮人的創造力,在自由的環境當中,人才會有思維的火花。一個有趣的、和諧的課堂是引起學生興趣的關鍵,而興趣則是激發學習的動力,激發學生求知欲的關鍵。所以,教師要想方設法營造一個和諧的課堂氛圍,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興趣,點燃他們的探索欲望。在語文課堂中,教師應調控好課堂的節奏,合理控制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活化好課堂,做到課堂教學張弛有度,動靜結合,把語文的內在精髓通過語文課堂源源不斷地傳達給學生。教學形式和內容不要一成不變,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興趣愛好,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在語文活動實踐中,教師要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方式,將自己學到的知識和技能運用于實踐,在實踐中鍛煉并鞏固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
三、訓練學生創新思維
小學生在想象力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只要教師多加以引導,有意識地鍛煉他們的想象力,多給予他們空間和機會展示自己,多給予鼓勵和激勵,少一些嚴厲和責罵,就能很好地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久而久之,學生的思想出現了僵化和思維定勢,提到語文就感覺枯燥乏味,毫無創新可言。現在是信息時代,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來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教材中的課文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出來。然后,教師再充分利用這些圖片,啟發學生對故事進行再想象,這樣既激發了學生上課的興趣,又培養了他們的想象力。比如,在學完一篇課文后,教師可利用多種文字圖片引導學生自由的想象,為故事進行續寫或者改編一個結尾。教師要會循序漸進的引導,打開學生的思維閘門。當然了,靈活的教學內容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教師用心去探索,努力營造一個和諧的課堂氛圍,就能夠多角度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四、總結
總之,在社會的不斷發展下,教育工作者要摒棄單純地追求高分數和高升學率的舊觀念,重視給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給學生一個獨立發展的空間,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和綜合學習能力。教師還要不斷地革新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方式,有計劃、有準備地應對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相信只要我們踏踏實實地耕耘,就一定會有收獲。
作者:何培蘭單位:河北省三河市燕郊經濟技術開發區華電小學
(二)
一、創設有創新價值的情境
創新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具體的創新情境,要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相應的鍛煉,就需要對其進行情境鍛煉,這樣才能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了達到這種目的,需要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語言重組。創設情境可以從基本的語言著手,語言并不只能起到表達的作用,通過學習語言,學生能夠對課文產生新的理解。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將課文進行重組論述,在不脫離文章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將自己心中的一些想法表現出來,而這種表現也就是創新。
(2)激發想象。課堂的條件畢竟是有限的,所以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往往會用到想象的教學方法,通過為學生設置一定的情境,使學生能夠在自己的腦海里構建出相應的景象,進而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單純的知識的學習,只會使人更加死板,只有依托于想象才能使學生的思路和視野得到不斷的開拓,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二、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學習
創新能力的提高需要具體的實踐來鞏固和提高,只有在教師的鼓勵和支持下,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
(1)鼓勵創新見解。在實際的教學當中,學生會提出許多獨特的見解,教師要對學生的這些想法進行鼓勵。例如,學生對“臥冰求鯉”這個詞語有不同的理解,鯉魚不是應該去釣么,用破冰求鯉不是更好么。學生存在這樣的疑問教師應該對其進行肯定,并進行必要的疏導,使學生既能充分的理解,又不至于打擊其學習的積極性。
(2)尊重差異領悟。在對教材進行審美理解的時候,學生可能存在不同的感受,教師應該因勢利導,對學生的想法進行細致的解析,這樣才能使學生認識到文章學習的美感,同時給了學生更多的可能,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結語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進行精心的設計,既要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要為學生留有空間,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小學語文教育的發展。
作者:龔倫康單位:陜西省嵐皋縣堰門鎮七一小學
(三)
一、落實創新教育需改進教學方法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電腦走進人們的生活,它幾乎可以無所不有,無所不容。多媒體教學引入課堂,使單調的課堂變得有生機、有活力。同學們走進了多媒體教室,嘗到了課件教學的甜頭,其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五彩的畫面,神秘的背景,亮麗的色彩,奇妙的曲線、圖形,清晰的知識結構圖,出其不意地拓展延伸,激起了學生濃厚的興趣,進而使他們主動對知識進行學習與創新,以達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使學生加入創新行列,讓學生愛創,成為勇于創新的一代新人。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借助互聯網查閱相關的語文資料,教會他們上網及利用網上資源,讓這種資源變成學生的第二課堂。
二、落實創新教育需轉變教學觀念
我們要徹底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揚棄傳統教學理念,樹立一種“大語文”觀,讓單一的課本知識傳授變成多樣化的傳授,讓一言堂變成群言堂,鼓勵學生多動腦、多質疑、多發現。在閱讀與寫作方面要大膽嘗試、探索,出新成果。讓一個人說話變成多個人說話,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語文教學中有些題目有不同的答案,不應在學生第一次發言時就扼殺他們的創新萌芽。引導學生閱讀課文,不拘泥于一種成型的看法,多思考、多揣摩,經常從多角度劃分層次,能使學生的思維嚴密、全面、深刻、靈活。推而廣之,看一切事物、事件,分析人物也就能從不同角度去提煉、研究,以增強創新意識。如我在教學《木蘭詩》一文時,就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用一句話來說說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大家各抒己見。有的說是木蘭替父參軍的故事;有的說是木蘭女扮男裝的故事;有的說是一個木蘭女英雄的故事……同學們爭先恐后地說出了幾十種答案,這就是一種創新教育。此外,在作文訓練中,要有超前意識,布置寫作積累的任務,或提前告知寫作范圍,讓學生提前準備,達到最佳寫作狀態。并定時寫作,定時評改,每周一篇,增加交流次數,在評析上下夫,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較大提高。
三、開展語文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傳統教育偏重知識的傳授而輕視實踐活動,造成理論和實踐相脫節,學生難以從活動與實踐中獲取真正的知識。而創新教育的一個顯著特征是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多開展語文活動,在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語文創新能力。開展讀書活動,圍繞主題,向學生公布基本書目,以班級、小組為單位進行閱讀評比,讓學生在廣泛的閱讀中進一步了解社會、了解自己,從而提高認識與評判能力;舉行辯論大賽,讓學生思維的火花在碰撞中迸射,讓學生的語文能力在爭辯中提高;創辦學生文學社,學生自己結社,自己組稿,自己排版,這種自由的形式能夠充分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由于我們面對的是農村孩子,因此要讓學生投身社會實踐,充分展示他們的語文創新能力。一是開展社會調查,利用節假日組織學生調查采訪,并要求寫成調查文章。二是考察環境,利用雙休日組織部分學生考察街道、商店、車站等公共場所,并舉辦征文比賽。三是讓學生做農活,讓他們親自挖土、挑糞、插秧等,使其體驗到“粒粒皆辛苦”,從而珍惜勞動、節約糧食。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充實了學生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在活動中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自己,認識了社會,提高了對事物的判斷力和語文實際操作能力。只有創新實踐活動才能使學生學到書本上所缺乏而學生真正需要的知識與能力,從而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語文創新能力。
作者:丁媚艷單位:正安縣流渡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