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途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大學生就業難是當前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和熱點,中央2015年11月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大學生的就業又增加了新的挑戰。在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困難時局下,對于大學生就業能力存在的現實問題做出適當分析,并為如何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出一些對策建議,從而增強大學生供給的有效性,最終使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對策
大學生就業能力的缺失是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重要原因。目前,國內很多高校尤其地方院校忽視了對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大學生職業教育體系更是不完善,這就造成了大學生就業能力的不足,不能有效發揮大學生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優勢。如何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如何調整大學生人才培養模式,增加供給的有效性,增強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既對解決大學生“就業難”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也對新形勢下高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挑戰。
一、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內涵
界定就業能力就是個體能找到與自己匹配的職業,并且在工作過程中獲得一定的發展能力。一般包含兩個層面的內容:一是憑借所積累和掌握的知識,找到適宜的工作;二是獲得一份工作后通過自己積累知識的應用,能維持這個工作,在工作過程中實現自我,達到可持續發展。總而言之,就是個體將自身積累的知識和技能在工作過程中得到恰當的應用,工作時能最大限度地減少矛盾,獲得自我實現的效能感。從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內涵來看,大學生就業能力應該是一個系統,包含三個層面:首先是應用能力,在這個層面上就業能力是指知識和技能直接作用于工作任務的能力,包括專業技能、應聘技能、團隊協作技能等,往往是比較具體的能力,與職位要求直接相關。其次是發展能力,發展層次中的就業能力是對應用層面能力的培養與發展,主要包括學習創新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這個層面的能力一般是在工作過程中逐步實現的,是應用層面就業能力的發展。最后是核心能力,該層次能力包含個人認知和社會認知,是整個能力系統中的動力源泉,在整個大學生就業過程中處于重要地位,關乎就業能力結構中的一切要素。
二、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大學生就業能力現狀分析
(一)職業目標及規劃意識欠缺
大學生在經歷嚴厲的高考,考進大學之后,心理上產生一種成功感和自豪感,自信心過強,放松了心態,沒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動力,不能正確、全面地認清楚自己的未來走向。據了解,大部分學生沒有關注自己的大學生涯和職業規劃,沒有職業規劃的意識,對就業政策和形勢也缺乏全面及時的了解。有一些學生在高考填報志愿的時候對學校及所學專業不了解,甚至有些根據家長的意愿填報。進入大學后,有些高校對在校大學生沒有開展系統、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由此導致一些大學生對就業方向和職業目標不清晰,即將畢業時才匆忙進行就業選擇,被動就業。
(二)技能水平不足
使用計算機的能力,英語的熟練程度等這些基本的技能,應該是大學生在畢業時走入社會,走進職場必須擁有的一些實際操作和動手能力。大學階段,雖然多數同學獲得了全國英語四級證書,也有不少優秀同學拿到了全國英語六級證書,事實上,這些學生的英語水平僅停留在應試階段,實際的英語語言的運用能力并不是很理想。類似的情況還表現在計算機運用能力方面,雖然有的學生取得了計算機等級考試的證書,但在實際運用中他們的計算機水平仍不夠熟練。社會在選擇大學生的時候,除看中一些專業知識學習外,還看中一些非專業因素。有研究表明,大學里的專業課程的學習是很多大學生重視的,但是對于課程以外的技能、知識卻被大多數學生而忽視。能準確填寫簡歷中的“技能或特長”一項的學生仍然是少數,這說明提高大學生的技能水平仍然是必需的。
(三)實踐能力有待提高
這里指的實踐能力是大學生在實踐運用理論的能力,實際動手操作的能力及面對突發狀況如何分析和解決的能力,比如溝通協調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由于我國高校教育模式相對落后,更加重視理論教育,對大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視和訓練方面很多高等院校是沒有給予充分的重視,尤其在大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動手能力方面更是缺乏足夠的重視。同時校企合作的匱乏,大大減少了學生社會實踐和實習實訓的機會。而缺失的社會實踐又使得學生的實踐工作能力顯得不足,沒有得到很好地發展和鍛煉,學生的自我定位不準確,缺乏對企業和社會的了解,這些就增加了大學畢業生在應聘職位的壓力。
(四)綜合素質仍顯不足
對一個人而言,最基本的素質就是品格素質。而從應聘的大學畢業生的角度來看,優秀的品格素質即諸如事業心、社會責任感、團隊協作精神以及溝通表達能力等,這些優秀的品質也是大學生就業能力構成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然而,畢業生擇業過程中,一些大學生知識技能雖突出,但在為人處世方面比較欠缺。重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個是奉獻精神不夠。大學生在選擇一份職業的時候不考慮自己對用人單位的貢獻大小,而考慮最多的是自己獲得的利益。另一個是誠信不足。這一方面表現最明顯的是在個人經歷和榮譽方面不真實和隨意解除與用人單位的合約。再者是不愿吃苦。大多數的大學生優先考慮選擇舒適的工作場所而不考慮實現自身的價值。
三、對于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的一些建議和思考
(一)進一步重視對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開展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基本。加強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是為了引導大學生重視培養就業能力。1.要使大學生明白樹立清晰明確職業目標的重要性。只有明確了自己的職業目標,大學生才能根據目標有針對性地規劃自己的學習和實踐,從而去為了實現自己的這一職業目標而付出自己的努力。高校只有通過對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才能使大學生能夠認真剖析自我,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才能讓大學生了解到各行各業的職業要求。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還能夠使學生職業目標和努力方向變得清晰明確,并對就業能力的培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2.使大學生的知識結構的構建更加合理。大學生既然已經明確了自己的職業目標和各種職業的要求,那么他們就可以對自己擁有的現實狀況,如對現有的知識認真進行分析,從而進行有效彌補,最終構建成了合理的大學生知識結構。
(二)科學設置課程體系
為了進一步增加大學生的靈活性和適應性,高等院校應對課程設置體系做出合理調整,調整的依據即是根據市場需求,同時注重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這樣才能使課程體系變得具有科學性。科學的課程體系應該以社會需求為導向,要注重加強學科領域知識點與時展的密切聯系性,在專業教育的整個過程中要貫穿職業能力提升教育。
(三)完善就業指導,轉變大學生的就業觀念
高校在做好求職技巧、求職心理輔導的基礎上,要不斷調整和更新就業指導的內容和形式。就業指導的重點內容在于要向大學生講解國家就業政策,分析國家社會轉型、人才市場供求狀況以及就業格局的變化趨勢,從而讓學生進一步認清當前的就業形勢,轉變大學生的擇業的觀念,鼓勵他們到中小企業以及基層急需的地方去。
(四)在大學生的實踐能力方面加強培養,拓寬實踐平臺
實踐活動的形式不能太單一,要注重多種多樣。一是為了有針對性地增強大學生實踐動手操作能力,高校應該開設一些應用性、技術性強的課程和實踐環節。畢業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地提升還可以通過在社會實踐中融入大學生的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環節,從而通過社會實踐來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二是要保證實踐能力培養具有一定的實際效果。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要形式多樣,層次不同,對于實踐的具體內容也要進行擴展。一方面為了提高大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可以通過多開展各類講堂活動,如知識講座、經驗交流會、論壇等,從而使就業方向和視野得到進一步的拓寬。
(五)加大高校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育水平
一所高校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所高校的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的層次結構也直接受到高校的師資隊伍的影響。1.現代社會高速發展,教師在育人方面也要結合社會現狀,及時了解和掌握前言的教育理論以及現代的教學方法和技巧,因此,專門針對教師教學能力的相關培訓中心的建立就顯得尤為重要。高校要通過建立這樣專門的培訓中心,提升教師教學質量和水平。2.高等院校要注重青年教師的培育和發展工作,一方面要積極充分地發揮青年教師的優勢,同時也要看到青年教師的不足之處。青年教師一是有激情,二是由于授課經驗的限制,往往教學質量不高,高校要創造機會,比如可通過校企合作教師培養制度,鼓勵青年教師進入企業參與生產實踐和管理工作,提高了青年教師的實踐能力的同時也做到了服務于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金冬梅,張櫻峰,等.大學生核心就業能力的培養效果和優化措施[J].現代教育管理,2014(08):107-112.
[2]章艷濤.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模式研究———以浙師大數理信息學院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5(14).
[3]閆震普.大學生就業能力概念探究[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5(06).
[4]閆震普.高等教育質量與大學生就業能力關系探究[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5(03).
[5]李燕冰.基于就業反饋的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研究[J].職業時空,2015(03).
[6]趙繼穎.高校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研究[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5(09)
作者:楊智慧;凡欣 單位:嘉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