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聽力測試在大學英語中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聽力測試有其理論基礎,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起,人們陸續提出了分項測試法、綜合測試法和交際能力測試法來測試學習者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分項測試法起源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其理論依據是結構主義語言學的知識。結構主義語言學認為語言是一組符號,有其內在結構。完整的語言結構系統由層次不同但相互聯系的語法結構和語言成分組成。該方法將語言拆分為不同層次,如語音、詞匯、語義及語法等,再依據各個層次的知識點來設置測試的語言點,其評價標準是語言知識的正確與否。到了20世紀70年代,分項測試法受到質疑,語言學家提出綜合測試法。其理論依據有兩個:一是“語用期待語法”假設。美國語言學家奧勒(JohnW•Oller)針對分項測試法的語言能力可分的觀點,提出了整體語用能力的假說。他認為“語言水平的構成也許更像一種粘性物質,而不像一部機器,可以很容易地被拆成一個個部件”。二是格式塔心理學。它強調感知的整體性,整體與各部分相加之和不具有等同關系。[1]綜合測試法側重從整體上考查語言運用能力,評價標準是語言應用的正確性與流利性。由于綜合測試法忽視了語言的交際價值,因此,20世紀八九十年代提出的交際能力測試法逐步占據上風,其理論依據是交際教學法。社會語言學家海姆斯(D•H•Hymes)認為,一個學語言的人,其語言能力不僅指他能否造出合乎語法規則的句子,而且指其能否在實際語言場合里正確、恰當地使用有關語言。[1]此方法強調在真實語境中完成交際任務,其評價標準是語言應用的正確性、流利性與交際性。
二、大學英語四級聽力測試題型及考點分布
四級考試中聽力理解分為三個部分:對話理解(包括短對話和長對話)、短文理解和短文聽寫,具體如表1所示。
(一)對話理解1.短對話根據分項測試法與綜合測試法,短對話主要測試學生綜合分析以及對某一知識點的運用能力。此題共有八段短對話,一段對話一個主題,由一男一女進行。準確來說,短對話不同于真實對話,其主要目的是陳述信息,選項是經過轉換后的表述而不是對信息的直接羅列。[3]對話雙方所陳述的信息有的簡單易懂,有的則需通過推理分析才能理解其含義。[4]以2014年6月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第一套真題為例(本文例題均以此真題為例),第6、7題主要運用分項測試法測試詞匯。如第7題,男人在對話中說到了dirtcheap(非常便宜),而在選項中有in-expensive(便宜的)這個表達,若考生掌握此同義轉換即能選出正確選項。其余六道題主要運用了綜合測試法,主要測試對話者意圖以及對話深層含義的邏輯推理,得出對話中的言外之意。2.長對話根據綜合測試法和交際能力測試法,對話需在真實語境下進行。該題由兩段長對話組成,每段對話約有250個詞。長對話遵循自然對話的模式,即雙方是交流信息而不是單一地陳述信息。[3]在此真題中,若按男女交談各一句為一輪談話來算,平均有5~6輪。兩段對話分別以學習和工作為主題展開。對話雖然較長,但容易理解。該題主要測試考生在短時間內抓住關鍵信息即事實細節的能力。例如第11題問的是女人準備幫她室友什么忙,聽力原文如下:I’mcallingtoseewhetheritwouldbeOKifIgaveyouheressay.Janetsaidit’sduetoday結合題目,若考生聽到此句即能得到正解。其余六題在聽力材料中也均是直接給出的信息,難度并不大。只不過相對短對話而言,長對話給出的信息量稍大,語速也稍快,考生要加以篩選、綜合分析之后方能做出正確選擇。
(二)短文理解該題運用綜合測試和交際能力測試這兩種理論來設計題型。短文理解有三篇短文,每篇單詞量約為250~300個。文章后有10個問題,文章與問題均讀一遍。這三篇文章的主題分別是學習方法、睡眠與個人傳記,貼近實際生活,符合真實性原則。每個問題均由特殊疑問詞引導,問題主要是詢問細節與主旨大意。例如第16題問的是美國大學生如何應對繁重的閱讀任務,聽力原文是:Theyneedtoextractasmuchinformationaspossiblefromthefirstorsecondreading.“thefirstorsecondreading”與題干選項(Getkeyinformationbyreadingjustonceortwice.)中的“onceortwice”為同義表述,通過轉換之后便能作出正確選擇。短文理解主要測試考生分辨事實細節、推理判斷及連貫記憶的能力。一般來說,短文理解所選的語音材料語速不快,內容豐富,題材廣泛,貼近生活,且文體較正式,若考生擺正心態,則可輕松答題。
(三)短文聽寫該題自2013年12月份起,略有調整,由原來詞與句的復合式聽寫調整為十個單詞與詞組的聽寫。雖然篇幅較長,但語速適中,難度不大。在此真題中,該部分的主題是文化差異帶來的身體語言的意義差異,詞量約為250個詞,與短文理解的詞量相當。從理論上來說,此題偏向于綜合測試法。例如第26題:Amongthekindsofsocialgesturesmostsignifi-cantforsecond-languageteachersarethosewhichare26informbutdifferentintraininginthetwocul-tures.我們可用所學知識判斷出此空所填詞的詞性為形容詞,在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聽到“…thosewhichareidenticalinformbut…”,答案直接給出,聽到什么寫什么即可。較之復合式聽寫,難度降低很多。考生在進行聽寫之前可以先瀏覽試題,通過閱讀題目可以獲得很多信息,比如可以推測出空白處所填詞的時態、詞性、單復數,等等。如此一來,在考試的過程中就可以降低難度,減少心理壓力。
三、結語
本文運用分項測試法、綜合測試法和交際能力測試法對2014年6月大學英語四級第一套真題做了理論分析,該試題有以下特點:考察了詞匯、語法知識;選材貼近生活,具有一定的真實性與交互性;幾乎所有的題目設計都涉及到語境,需要運用綜合分析能力,反映出此聽力測試的合理性。本文借此分析希望能為師生提供聽力的教與學的應對策略,以便更好地掌握應對大學英語四級聽力測試的方法。
作者:吳秋月 石秀文 單位:北華大學 公共外語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