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讓思品課教學閃耀情感光輝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教學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情知相伴的過程,情感屬于非智力因素,它是學生智力發展的內驅力,教師只要把情感教育融入思想品德課教育,課堂教學更多的從學生的情感體驗出發,師生雙方一定會心意相通,學生一定會學有所得。
【關鍵詞】思想品德;情感融入;教學效果
教學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情知相伴的過程,情感屬于非智力因素,它是學生智力發展的內驅力,因此,學生的情感應與知識的識記、理解、掌握和應用是緊密聯系、重疊發展的,共同存在于一個同一體中。如何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是新課標十分注重的教育內容。對此,筆者也作了一些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其具體做法如下:
一、善于挖掘教材本身的情感因素
思想品德教材是以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密聯系社會生活和學生思想實際,幫助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和道德品質,養成遵紀守法和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增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思想情感,逐步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奠定基礎。新教材本身有較為豐富的情感因素,我們要充分利用并加以挖掘,使學生愛用新教材,愛上思想品德課。
(一)從思想品德學科本身的人文性入手
思想品德學科注重以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培養學生,關注學生成長需要與生活體驗,尊重學生學習與發展規律,不斷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引導學生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促進學生人格健康發展。現就初
二、初三思想品德教材,談談如何進行情感教育。
講到老“鐵人”“寧可少活20年,也要拼命拿下大油田”,講到新“鐵人”“寧肯把心血熬干,也要保持油田穩產、高產”的豪言壯語,幫助學生樹立頑強拼搏、不斷進取的艱苦創業精神;講北京市一名中學生應邀參加在荷蘭舉行的“世界兒童為和平為未來”活動中,幾經周折終于在會議地點上空飄揚五星紅旗時,教師可以利用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當然,滲透時應注意適時適度,切中肯綮,不可牽強附會。這就要求教師深入研究課本,經常和學生交流,深入挖掘素材,認真探討教育滲透的時機與方式。
(二)從思想品德學科的實踐性入手
實踐性是思想品德課程的內在規定性。思想品德學科注重與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系,通過學生自主參與的、豐富多樣的活動,擴展知識技能,完善知識結構,提升生活經驗,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強調結合實際,引導學生學會應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例如在講到環境保護活動課時,就青海玉樹大風沙塵暴阻礙救災進程的案例,提出四個問題:第一,這個案例反映了我國目前存在什么問題?第二,遭受沙塵暴襲擊的原因是什么?第三,你認為國家應采取什么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第四,而對這個問題,作為青少年學生應做些什么?讓學生圍繞這四個問題展開分析、討論和評價,結果同學們提出了許多正確的看法和大膽構想,這就促進學生形成了“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觀念并付之行動。
二、要充分發揮教師自身的情感因素
新一輪課程改革,明確地提出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教育教學中就是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新的教學理念。它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因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傳播知識,更要體現高尚的師德,尊重學生的人格,發現并激發學生的潛能,指導學生在實踐、合作中學習,幫助學生學會學習,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應該倡導教學民主,使學生的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使課堂教與學處于和諧的統一,閃耀情感的光輝。
(一)教師要有人文素養和人格魅力
學識只能滿足學生一時的求知欲望,權力只能維系短暫的的順從與親近,外表只能吸引膚淺的注意,真正打動學生內心的是人格的力量。這種力量是長久的,它將影響學生的一生。因此思想品德老師要認真敬業、表里如一。在教學中,自己要充分投入,始終保持高度熱情,以此感染學生,調動學生情緒,使學生思維和智力活動處于興奮狀態。同時,教師言傳身教,愛崗敬業,尊老愛幼,舉止文明,家庭和睦,學生看在眼里,就能記在心里。師生之間的感情容易溝通,情感共鳴就能產生,學生對老師的信任感就能增強,教師就更能發揮在情感教育中的導向作用,從而實現教育教學目標。在教師這樣的言傳身教之下,學生怎會不懂得責任義務、文明修養?怎會對國家興亡無動于衷?這樣教師才能做到導之以行,以行正人。
(二)教師要有真才實學和教育智慧
新一代中學生,無論在知識面、社會認知水平、個人膽識、交往能力以及對新事物的接受方面已經迥異從前,面對他們,“先生”的先知常常捉襟見肘,教師如果繼續得過且過,沉醉于“半桶水”而悠然自得,必將失去學生對你所教學科的興趣。所以思想品德教師應該博覽群書,積累生活素材,對自己所教的學科要有深刻的認識,用學生的眼光來看教材。應精心設計將抽象的理論與鮮活的生活實例結合起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恰當巧妙地運用詩詞、格言等精心設計生動的教學情境,從而喚醒學生的情感體驗,加深對理論的認識與理解。運用這種方法進行課堂教學,再配之以風趣幽默的談吐,熱情洋溢的姿態,才能真正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三)要注重師生關系的和諧美
常言道:親其師,信其道。作為老師首先就必須建立平等、融洽、民主、互動的師生關系,必須走下講臺,走近學生,用心去愛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要享受到陽光雨露的溫暖。其次,帶著好心情去上課,上課好心情。讓微笑永駐課堂的45分鐘,在微笑的教學中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促使學生積極地學,主動地探索。再次,在新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必須擺正自己的位置,要認識到“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是主導是導演,學生是主體是演員,師生應處于平等的地位,共同學習和研究。與學生做朋友,與他們平等交談,傾聽他們的心聲,多鼓勵少訓斥,多指示少包辦,這樣師生之間就會形成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在思想品德課堂上想說、敢說、愛說、會說,才可能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才可能把知識轉化為堅定的信念,升華為崇高的行為。
應當承認,思想品德學科由于中考分量的不足、考試模式未得到根本改變以及社會不正風氣的影響、學科本身的太過說教等因素,學生們存在著不少忽視和厭倦心理,思想品德教學改革存在著一定的難度。但我堅信,只要把情感教育融入思想品德課教育,課堂教學更多的從學生的情感體驗出發,師生雙方一定會心意相通,學生一定會學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