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學師生沖突類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引言
由于受傳統的“師道尊嚴”教育思想的影響,學校和教師把學生單方面的“絕對服從”作為學生的最高行為準則,教師在處理師生關系時,習慣于對學生進行嚴格控制和壓制,把學生當成被動和機械的受體。面對現在的學生,老師不但要緊跟教學的進度,亦要有效管理學生的秩序,由于師生雙方社會基礎不同,社會地位不同,知識、權力的懸殊,以及生活目標、價值觀、情感態度、資源占有多寡等多方面的差異,不可避免地形成“對立、分歧、相互干擾”,從而產生師生沖突。本文研究普通中學師生沖突現象,豐富師生沖突的理論研究,同時從學校生活實際出發,為中學師生處理師生沖突提供了指導和幫助。
2.師生沖突的類型及其分析
2.1師生沖突類型
筆者對師生關系滿意度傾向調查中發現某中學在對“你對目前的師生關系是否滿意的”選項回答中,學生卷中回答很滿意的占15.42%,比較滿意的占66.25%,不滿意的占18.33%。教師回答很滿意的占19.70%,比較滿意的占68.18%,不滿意的占12.12%。由此可見,師生對本校師生關系的認識趨向一致,都感受到中等程度的滿意程度。從調查所了解的情況來看,目前中學師生沖突的主要類型有以下幾種。
(1)教師處理學生違紀導致的師生沖突
調查中發現,教師處理學生違紀行為導致的師生沖突是中學師生沖突的一種常見形式。教師和學生對“教師處理學生違紀行為導致的師生沖突”的回答有很大的差異,教師選擇因為“教師處理學生違紀行為導致的師生沖突”的比例明顯高于學生。我們認為,師生對該問題回答不同并不矛盾,因為一個教師面對的可能是一兩百個學生,而一個學生接觸的僅為有限的幾位教師。
(2)教師處理問題不公平導致的師生沖突
調查中發現,高達55.42%的學生曾經因為老師處理問題不公平與老師發生過一兩次沖突。說明教師處理問題不公正極易導致師生沖突。但老師對這一問題的回答的比例明顯低于學生,說明師生對教師處理問題不公平的認識有較大差異,要么是因為教師沒有意識到自己行為的不公平,要么是因為學生過于敏感,其實這完全符合心理學的歸因理論的。
(3)學生的不誠信行為導致的師生沖突
高達5909%的老師曾經因為處理學生考試作弊、撒謊等不誠信行為與學生發生沖突,說明在現在的中學生中考試作弊、撒謊等不誠信現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這必須要引起我們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但學生對該問題的回答與教師的回答同樣有較大的差異,比例僅為15.32%,同樣也可以用心理學的歸因理論得到很好的解釋。
(4)師生價值觀的對立導致的師生沖突
因為上網、剪了新潮的發型、或佩戴首飾等師生價值觀眾的對立導致的師生沖突也是一種常見的形式。11.25%學生以及28.78%的老師曾經與老師或學生發生過一兩次師生沖突。
師生之間價值觀的明顯差異是師生沖突的心理因素和潛在因素,教師是以社會代言人和國家代表的身份從事教學的。他要維護和傳授社會所認可的普遍規范和國家的意向而不能根據個人的主觀好惡隨意傳授個人價值觀。
(5)教師的污辱性言詞導致的師生沖突
老師批評人時的污辱性言詞也極易導致師生沖突,34.83%的學生曾經因為老師批評人時的污辱性言詞與老師發生過一兩次沖突,另有13.75%的學生曾經因為老師批評人時的污辱性言詞與老師發生過許多次沖突。老師對該項的回答與學生有明顯的差異,僅有21.21%的老師回答發生了一兩次,回答“發生過許多次”沒有。師生回答的不同說明,要么有一部分教師對自己使用污辱性語言不承認,要么是沒有意識到自己使用了污辱性語言。
(6)教師的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導致的師生沖突
有關教師體罰學生引發師生沖突的調查顯示,48.48%的教師選擇了“從未有過”,45.45%的教師選擇了“發生過一兩次”。而在學生的調查中,選擇“從未有過”的學生為58.75%選擇“發生過一兩次”的學生占30.00%,另有11.25%的學生選擇“發生過許多次”。
2.2師生沖突的分析
第一:從學生眼光看老師,老師的不公平和老師的污辱性言詞帶給中學生的師生沖突最大。作為教師,習慣容易給學生貼標簽,以至容易犯下可以容忍和袒護好的學生,而抓住“差生”的問題絲毫不放松的錯誤。從而導致師生沖突的發生與激化。
第二:從教師眼光看學生,學生的不誠信行為和學生違紀帶給老師的師生沖突最大,學生的不誠信行為主要有考試作弊、撒謊、甚至小偷小摸行為;學生違紀有,學生不守校紀班規,上課講話,干擾其它同學課堂學習等,有的則是學生因對教師某種處理問題不滿而故意作出的挑釁行為,教師在處理這一類問題時,一定要注意方法和技巧,稍有不慎,極易引起師生沖突。
第三:老師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還有一定的市場,而且老師也并不回避這一點,說明受傳統師道尊嚴思想的影響,有相當多的教師并沒有意識到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的行為是一件多么嚴重的事,因此加強教師的法治教育、增強教師的政策和法律意識,是一件多么迫切重要的事。
3.中學師生沖突管理的對策
3.1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
這是教師有效預防師生沖突的首要條件。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往實質上是一種社會性的交往,雙方的互動是相互作用的社會性過程。教師要真正地轉變傳統的師道權威的教育觀念,把其權威建立在充分尊重學生和信任學生的基礎之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同學生進行交流,不斷調整教學過程和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注意學生興趣的培養,讓學生獨立思考,學生和教師配合默契,這是一種新型和諧的師生關系。
3.2加強家校溝通,促進優化家庭環境
環境對人的成長往往影響人的一生。家庭是學生出生后接觸的第一個環境,一個對學生成長起重要影響的環境,確保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也是學生接受教育,形成初步人生觀、價值觀的第一所學校。為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十分重要。
生活在一個優質環境好的家庭環境可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劣質家庭壞境容易使青少年產生心理偏差,以至心理變態,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本研究顯示,家庭和睦程度與學生的師生沖突成高度顯著相關,不和睦家庭出來的學生是與教師發生沖突的高危人群。因此作為學校和教師要高度關注此類學生,要加強家校溝通,及時了解學生動態,并指導家長優化家庭環境、建立和諧親子關系。
3.3了解學生次級文化,尊重學生感受與尊嚴
學生次級文化與教師文化或成人文化不同,有其獨特的價值觀念、行為模式及服飾語言。學生次級文化有時能具備積極正面的性質有時則與成人文化相抗衡,形成消極負面的現象。因此教師要充份了解其特性引導其往正面發展。
3.4暢通溝通管道
良好的師生溝通,對于解決師生間的問題與增進彼此的關系,都有其一定的功效。教師應普及溝通管道和增進溝通效果,基于平等的立場,互相商量,互相尊重多用傾聽、澄清與回饋,少用教訓與灌輸。以“體諒”的態度來對待學生。師生進行溝通的途徑可以多種多樣,特別是信息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更是如此不同的溝通途徑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
3.5根據沖突差異、加強分類指導
(1)關注中老年教師群體
對學校管理者來說,關注四十歲以上教師教師群體,積極讓他們接受各種形式的繼續教育,提高和更新他們的教育理念對優化師生關系減少惡性師生沖突顯得尤為重要。
(2)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
學校管理者要健全班主任的嶙選機制,讓真正的德才兼備的教師擔任班主任工作,并且要有淘汰機制。
(3)沖突管理要注意性別差異
大多數師生沖突特別是嚴重師生沖突的案例大多發生在男教師與男學生之間。對此教師與學校管理者都有心理預期和準備。而女教師與女學生之間的沖突往往被忽視,實際它的危害性往往不亞于男性師生之間的沖突。
3.6提高師生處理沖突的能力與技巧
師生沖突是客觀承在的,不可避免的社會現象。師生沖突具有二重性,即師生沖突既有破壞性的一面,同時還存在積極的、建設性的一面。當師生沖突發生時,就必須積極的應對,防止沖突升級并產生破壞性后果,努力引導其向積極的、建設性的方向發展。
3.7“協調一沖突”平衡機制的形成
教師的勞動對象不同于其他的勞動對象,教師的勞動對象不僅是具有生命活力的人,而且是不止一個人,幾個人,是由幾十個性格各異、不同興趣愛好的人組成,師生關系甚為復雜。沖突的產生純屬正常的現象。教師要為學生建立“安全閥”制度,即讓有學生發泄不滿情緒的地方,使學生的不滿和意見及時得到釋放,教師和學生及時得到溝通,這樣能解決的問題及時得到解決或者使其得到合理的解釋。從而形成“協調一沖突”的一種平衡機制,師生關系始終處于和諧的良性狀態,把沖突拒之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