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3D打印技術在高等教育中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敘述了3d打印技術的原理、類型及特點,分析了3D打印技術在高等教育中的應用,如作為傳統專業的融合,作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的工藝方向,作為獨立設置的3D打印專業,基于3D打印技術的輔助教學,以及在創新教學模式與方法方面的應用。其分析結果可供3D打印技術在教學應用中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3D打印技術;高等教育;輔助教學;教學模式
3D打印即增材制造的俗稱,其核心就是把傳統制造方法中的減材制造(如切削加工、激光切割等)、等材制造(如鍛造、鑄造等)變成材料增加型制造,它被稱為顛覆傳統制造技術的新技術。3D打印起源于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歷經三十余年的迅猛發展,目前已廣泛應用于機械、電子、醫學、航空航天等領域,被譽為三次工業革命的關鍵技術。
13D打印技術原理
3D打印原理如圖1所示,首先利用切片軟件對零件的三維數字模型進行分層切片(圖1(a)),每層厚度一般為0.1~0.2mm,得到各層截面的二維輪廓數據信息;成形頭(噴嘴)通過控制系統按照這些二維輪廓數據進行噴涂粘結,分層制作各截面輪廓(圖1(b));各層順序疊加最后構成三維制件(圖1(c))。
23D打印技術種類
[1](1)光固化立體成形SLA(StereoLithographyAppara-tus)用激光束使液態的光敏樹脂(如環氧樹脂、丙烯酸樹脂等),液態光敏樹脂發生聚合反應而快速固化,逐漸堆積成形為所需形狀的技術。(2)疊層實體制造LOM(LaminatedObjectManufacturing)是將片層材料(如紙、塑料薄膜、金屬箔等)單面涂覆一層熱熔膠,通過熱壓裝置使材料表面達到一定溫度,片層之間黏合在一起。激光切割系統根據計算機所獲得的零件分層輪廓數據,將片材切割出該層的內外輪廓,激光每加工完一層,工作臺則下降相應層高,然后將新一層片材疊加在上面,如此逐層堆積成三維實物。(3)選擇性激光燒結SLS(SelectiveLaserSintering)是使用激光束對粉狀材料進行分層掃描燒結。計算機控制激光束,按截面輪廓數據信息,對制件的實心部分所在粉末進行掃描,當粉末的溫度升至熔點時,粉末顆粒交界處熔化,使粉末相粘結,逐步得到各層輪廓而堆積成三維實體。(4)三維印刷成形法3DP(ThreeDimensionPrinting),采用粉末材料(陶瓷或金屬粉末),通過噴頭粘結劑(如硅膠)將零件截面“印刷”在材料粉末上面,粘結劑燃燒消失后,金屬在高溫下滲入之,使制件致密且強度高。(5)熔融沉積制造FDM(FusedDepositionModeling),也稱為熔絲制造FFF(FusedFilamentFabrication)是在計算機的控制下,根據零件三維數字模型截面輪廓信息,驅動噴頭及工作臺沿X-Y平面方向做合成運動,使熔融的絲料涂覆并凝固在工作臺基底上,從而完成相應截面層輪廓的涂覆,如此各層截面有序堆積,直至完成整個零件的堆積成形。FDM方式目前較多應用于實驗室環境下的實踐教學。用于FDM方式進行3D打印的材料主要是聚乳酸(PLA)。圖2為本項目FDM打印的制品。
33D打印技術特點
第一,無需傳統的加工機床和工模具,直接制造零件樣品。其次,產品研發周期短、材料利用率高、制造成本低。第三,可實現多品種、小批量、定制式的生產模式。第四,“所想即所得”,從理論上來說,無論多么復雜的模型,只要能通過計算機三維軟件設計出來,3D打印就能夠打印出來。第五,集中體現了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制造(CAM)、計算機數控加工(CNC)、激光、新材料等學科的思想和方法,是先進制造技術的前沿。是材料科學、信息技術、機械工程、控制技術等多學科技術的集成,具有多學科領域交叉、知識密集的特點。
43D打印技術在高等教育中的應用
4.1與傳統專業的融合
3D打印技術與傳統等材制造技術如鍛造、鑄造等相融合[2],使傳統的工匠技術煥發出時代的數字氣息。3D打印技術能將三維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軟件設計的模型,通過3D打印機及其控制軟件快速地制作出實物零件,或直接制備出復雜的模具型腔,進而縮短了產品的研發周期,提高了產品質量及效益、降低生產成本。通過CAD/CAE/CAM軟件,設計制作個性化的模具零件[3],使得學生即見即所得。對于鑄造工藝來說,基于3D打印的鑄造技術,不會存在邊角余料的浪費,無需木模芯,制備周期短,由于能打印復雜的形狀,使得鑄造質量有更好的可控性。
4.2設置3D打印技術專業
國內高校目前將3D打印培養計劃設置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專業(3D打印培養方向)。隨著社會對于3D打印專業技術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加,專門設置3D打印專業并建立科學合理的專業教育體系與人才培養機制,已成為我國高校亟待研究的課題,國內高校特別是高職院校已經起步設置3D打印專業[4],并進行了人才培養體系的研究,在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構建體系、師資隊伍及實驗室建設等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圍繞3D打印技術原理、增材制造工藝與裝備、3D打印材料、計算機輔助設計及制造、建模技術(含逆向工程)、切片軟件工程、三維數字測量技術等核心課程,來進行人才的理論與實踐的培養。
4.3基于3D打印技術的輔助教學
由于3D打印技術能實現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物體的快速轉換,即將計算機中的虛擬模型轉化為現實零件,因而在建筑、機械、醫學、藝術、考古等眾多學科中均可通過3D打印制作相關的仿真模型。機械類專業的教學過程,可利用3D打印技術進行典型機械零件的制作,如軸承、減速器等,可將抽象的零件可視化,并使零件復雜裝配可操作化,從而大大提高學習效果;建筑專業可以對所設計的建筑作品實現微縮打印,并對打印出的作品進行美學等評估;考古專業可以對古董或工藝品進行復原或修復,或者是對原物進行三維掃描,為其建立并保存三維數字模型。動漫設計專業可以將構思設計的動漫角色人物打印出來,實現角色的現實化,解決了長期以來傳統加工無法滿足動漫模型加工的難題。醫學專業,可以打印出病毒、器官、骨骼等模型,為臨床實踐課提供可視化的教具或實體。如骨科臨床教學實踐中,由于實體標本來源有限,原來主要是結合X片、CT、磁共振成像(MRI)以及課本插圖來講解,即使是后來的多媒體、視頻講解,也都只是平面性質的講解,缺乏立體直觀感和可操作性,而用3D打印技術能制造出一定比例的實體模型,將二維的影像資料以三維實體模型展現出來,將各種解剖結構直觀地展現給學生,極大地提高了臨床教學效果。化學專業可以打印出分子的立體結構模型。汽車及航空航天專業,可以通過3D打印得出所設計的汽車或航空航天器的外觀,對其進行美學評估、動力學分析或者是進行風洞實驗等。
4.4創造先進教學模式與方法
第一,創客教育[5](MakerEducation)即基于創造的學習,以3D打印為創客平臺構建起充滿活力的創客空間,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其創造能力以及協同合作能力。第二,學生通過自己設計模型,個性化的模型打印教學環節,使學生“在做中學”,其學習知識內化,既提高了學習效率,也符合“以學生為中心”的先進教學理念。第三,基于STEM的創新能力培養[6]。STEM是Science(科學)、Tech-nology(技術)、Engineering(工程)、Mathematics(數學)四門學科的有機整合與多學科交融領域,STEM教育強調學生在紛雜的學習情境中獲得設計、合作、復雜問題解決能力。毫無疑問,3D打印技術具備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特別是數學建模等特征,將成為STEM實踐教育的有力工具。第四,高等教育教學已經從傳統的框架式知識記憶模式發展為“基于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基于3D打印技術的PBL教學模式,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果及學生的動手能力。
5結束語
3D打印具有數字化、智能化的時代特征,不僅為傳統專業帶來活力,而且因為自身知識的綜合性、系統性而終將成高等或高職教育的專業。3D打印技術除了直接應用于高等教育教學之外,還帶來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方面的創新。
參考文獻:
[1]王從軍,劉潔,張李超,等.薄材疊層增材制造技術[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2.
[2]楊青山,戴慶偉,喻祖建,等.3D打印技術在材控專業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冶金教育,2017(1):76-77.
[3]俞彥勤,劉輝,鄒佳鵬.模具CAD/CAE/CAM一體化教學實驗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9(3):210-213.
[4]邱海飛.3D打印專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研究[J].現代制造工程,2018(5):62-67.
[5]桂亮,金悅,趙衛軍,等.3D打印技術在創客實踐教學環節中的應用[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6(10):181-184.
[6]吳永和,李若晨,王浩楠,等.基于STEM的大學生跨學科實踐創新能力培養[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8(5):77-85.
作者:俞彥勤 單位:華中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