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教學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全球社會、經濟、科技的不斷發展,基礎教育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基礎教育改革已成為趨勢之一,國家、民族的發展幾乎都將目光鎖定于人才培養、公民素質提高等方面整。體能與健康是增進國民身體素質的重要途徑,是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本文就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與實踐過程中的新舊內容進行對比分析,梳理新、舊課標的相關理念和內容,旨在為一線教師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
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改革與實踐
體育與健康課程是學校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傳統的體育課程不同的是,體育與健康課程增加了健康知識和體育意識方面的學習內容。新課程標準將體育與健康課程定義為: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學習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內容,以增進學生健康,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為主要目標的課程。基礎、實踐、健身、綜合是該課程的四大特性。《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2011年版》主要包涵以下四個理念:1)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課程的目標、結構須貫徹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四大方面;將體育的學科特點與學生健康成長的相關知識相融合;學生即要掌握運動技能,發展體能,也要達到身心協調全面發展的目的。2)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首先強調運動興趣的重要性,對運動興趣的重視可以提高教學內容與學生學習、生活經驗的聯系性;其次,重視學生精神意志方面的培養,對學生進行體育價值觀和責任感方面的教育。3)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幫助學生學會學習。一切旨在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了解并重視學生的學習發展需求,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如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同時讓學生學會如何學習。4)關注地區差異,保證每一位學生受益。關注地區差異前首先須明確不同地區是否達到了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基本要求或標準;其次,承認各地區、學校和學生之間的差異;最后根據不同區域,不同學生的運動能力水平,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創造性的實施教學,形成特色,提高教學質量。新課標的課程設計主要根據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來確定課程目標體系和課程內容,學習水平則通過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來劃分,根據可評價的原則將學習目標分為可操作的目標和可觀測的目標兩類,課程內容的可選擇性則通過三級課程管理的要求得以確保,根據課程學習目標和發展性要求建立多元的學習評價體系等。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對其進行了對比,新舊課標不同的理念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第一,教材方面。①呈現知識:傳統課程根據競技運動項目劃分學習領域,各自獨立的內容,學科知識本位,書本為中心。新課程以目標統領內容,以人的發展為宗旨,層次目標清晰。呈現方式的多樣性、靈活性。②教材對學生來說:傳統課程難、繁、窄、舊。而新課程淺、寬、活、新。③教材對老師來說:傳統課程唯大綱、唯課本,項目——訓練——成績。而新課程人——健康——鍛煉、生活、經驗、適應、體驗。④學習教材在于:傳統課程從教材中獲得結論性的知識技能,學生被動接受。而新課程重視過程,強調體驗,自主學習,自主評價,自主發展,在實踐中獲得知識技能。第二,教師方面。①根據什么組織課:傳統課程以大綱和統編教材內容為準。而新課程則以三級課程為主導,以三級目標為依據,以學生的實際需要和發展為基礎。②根據什么展開課:傳統課程以增強體質為指導思想,以競技為中心,以技能為追求目標,突出生物功能。而新課程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強調多維度健康觀(身體、心理、社會適應),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中心。③教師的作用:傳統課程中教師是傳授者、管理者,是課堂的主體,課堂上注重軍事紀律的培養。而新課程教師中教師是主導,引導學生學習,學生是主體,課堂是平等親切的教學交流氛圍。④教學的任務在于:傳統課程學科本位,完成既定內容的教學。而新課程則重視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培養運動鍛煉的習慣、發展學生的個性、豐富學生經驗,旨在使每一位學生受益。⑤教師行為在于強調:傳統課程統一大綱,統一計劃,統一內容,統一模式,統一評價。而新課程根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內容,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自我發展的能力。⑥教師眼中的學生:傳統課程服從命令聽指揮,為令是從。而新課程圍繞課程標準共同前行。⑦教師對課堂的要求:傳統課程整齊劃一,秩序嚴謹穩定。而新課程各顯其能,發展個性、課堂氣氛和諧,具有開放性,讓學生在課堂中充分活起來。⑧教師心中的期待:傳統課程教師期待學生完成規定的教材內容,項目考試成績良好以上即可。而新課程面向全體學生,以人為本,教師期待人人都得到發展,人人都享受成功的喜悅。⑨教師的滿足:傳統課程,學生體質增強,有良好的體育成績。而新課程中教師不僅僅滿足于學生體質增強、成績的提高,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參與情況,學生體育習慣的養成方面,力圖學生都學會思考、學會學習。最后,學生方面。①學習的主要任務:傳統課程中學生的主要任務是聽、看、接受,掌握運動技能。而新課程要求智慧學習,學會理解、學會學習、學會實踐,發展個性,完善自我。②學習的主要方式:傳統課程以聽、看、模仿重復練習為主。而新課程以自主實踐和合作交流,再造和創新為主。③學習的主要對象:傳統課程學習的主要對象是教材,即書本知識。而新課程要面向自然、面向生活,面向社會進行的實踐。④學習的主要內容:傳統課程主要學習書本上的間接經驗。而新課程是獲取實踐中的直接經驗。⑤學習的主要目的:傳統課程是增強體質,掌握“三基”,接受甄別和選拔。而新課程則以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身體、心理全面發展并具備社會合作的能力為主要目的,為學會學習與合作。⑥學生的自尊:傳統課程歸于體育成績優異。而新課程在于清楚自我,進步循優勢發展。⑦學生自己的滿足:傳統課程中學生希望得到老師、他人的表揚、夸獎。而新課程中學生主動反思自己,不斷超越自我。
新課標還將課程內容進行了分類,把教學內容分為四個水平。小學則包括三個水平,1--2年級為水平一,3--4年級水平二,5--6年級水平三,水平四則是初中學生學習的內容。各個水平的教學內容又對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四個方面分別提出了學習目標,注釋了評價要點,例舉了評價方法。
當然,有好的教學指導標準還得有好的實施方案,否則光說不做是實現不了我們的愿望的。教學的實施這就得靠那些奮戰在一線的體育教師們了,國培計劃為部分一線教師們帶去了曙光,也為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實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樺.中國體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概念體系[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5(08)
[2]王邵勵.從“體育管理”到“體育治理”:改制背景與內涵新創[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5(05)
[3]閆成棟.體育規范體系的構建——劉作翔教授學術訪談錄[J].體育與科學.2016(05)
[4]姜南,陳洪.國家體育治理現代化背景下高校體育智庫建設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6(09)
[5]郇昌店.青少年體質健康如何滋養了中國社會科學[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6(01)
作者:邱茜 單位:信陽師范學院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