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互聯網+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信息化時代,教育技術能力已經成為人們較為重要的基礎素養,在世界范圍內已經廣泛地被各個國家關注并進行研究。目前,中國教育已提出優先發展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措施。為了落實教育信息化,教師應該首當其沖,加強自身教育技術能力的培養。本文通過對固原市部分中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現狀進行調查和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培養對策。
“互聯網+”是創新2.0催生下的一種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是互聯網形態的演進,是利用網絡技術和互聯網平臺,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化集成作用,讓各行業深度融合。[1]隨著物聯網、大數據等諸多新技術的不斷發展,教師必須要跟上時代的發展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技術能力和水平,將新型的教學方法比如翻轉課堂、在線學習、慕課(MOOC)、移動學習等,熟練應用到自己的教學之中。
一、“互聯網+”背景對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影響
為了提高中小學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早在2004年,教育部就正式頒布了《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盎ヂ摼W+”的發展對我國中小學教師教育的發展與改革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使得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發展充滿新的機遇。“互聯網+”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發展是機遇和挑戰并存,因此,教師要轉變思想觀念,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不能固步自封;要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資源平臺,大力發展創新創業教育,整合多種學習資源,提升自身的教育技術能力。課程改革的成效主要看教師在現代教育工作中表現出的教育技術能力,所以,教師的教育技術應用能力是教師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素質,且越來越受到重視。
1.有利于教師培養“互聯網+教育”思維對“互聯網+教育”,大多數教師的認識很膚淺,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沒有在教育教學中注重這種理念帶來的變革。在“互聯網+”背景下,要增強教師對“互聯網+教育”的認識,只有認同這種教學理念,才能開展教學工作,并以此來提高教師的教學素養?;ヂ摼W與教育的融合是在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等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教與學的方式方法進行重新思考的結果,這種思維方式就是互聯網思維,不是去思考什么地方可以應用到互聯網等現代技術。[2]互聯網思維是一個創新性的、顛覆性的思維方式,是在教師尊重教育規律和本質的基礎上借助互聯網對整個教學過程重新設計,包括制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媒體、確定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設計教學過程等方面進行融合,改變傳統教育中不合理的地方,將創新性思維深入融合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中。
2.有利于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真正融合隨著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深入發展,信息技術已經逐步滲透到教育領域,教師應更新教育理念,將信息技術運用到學科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使得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實現真正融合,以此來促進教學的發展。但是,目前由于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欠缺,導致使用信息技術手段教學的效果并不佳。因此,應該加大對教師的培訓,使得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度融合,教師不僅要掌握各種新媒體設備的使用方法,而且還要運用它來促進教學。
3.有利于提高中小學教師的信息素養和技能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要求所有的公民都要具備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即“信息素養”。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只有結合“互聯網+”帶來的契機,具備足夠的信息素養和應用教育技術的能力,才能改革教育教學。在信息時代,人人都可以在互聯網上存放信息,面對良莠不齊的海量信息,教師必須要具備識別信息的技能,來準確高效地篩選、加工信息,用獨特的形式呈現信息以及表達信息。教師還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教學,根據教學目標對網絡上的圖片、視頻、PPT等資源進行二次加工和整理,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于教學。[3]
4.有利于培養中小學教師的實踐能力由于師范生是未來的準教師,要提高中小學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就要從職前師范生抓起。而師范生的教育技術能力主要是通過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程來培養的。通過調查發現,師范院校的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現行的體系框架、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使用等存在一些問題,遠不能適應“互聯網+”教育的需要,也使師范生的信息素養的提高受到了制約。因此,需要重新設計現代教育技術的課程結構,因為課程的結構決定了學生將要掌握的知識技能、方法技能、情感技能。這些技能的掌握就形成了教師的實踐素養和綜合素養,教師只有具備了這些素養,才能身臨其境地進入課程領域體會內容,學會內容。[4]
二、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現狀
本文利用問卷調查和訪談法,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分別對固原市原州區六小、五小、十一小、五中、六中和回中的部分教師進行調查??偣舶l放了135份問卷,回收135份,其中有效問卷130份,回收率為100%,有效率為96.3%。對各個學科的一線教師進行訪談和調查,這些教師都具有多年的教學經驗并且能夠及時發現自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教育技術存在的問題。從調查、訪談和座談所得到的數據和結論中,可以了解教師掌握教育技術能力和應用教育技術的情況。通過分析存在的問題,為教師教育技術技能的提高提供理論支持,進而為培訓教育技術技能提供幫助,推進教育改革的實施。
1.教育技術意識與態度不強“意識與態度”規定了教師對教育技術的認識以及應用的意識與態度。通過調查發現,大部分的教師認為信息在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見圖1),對教育技術的地位和作用持肯定態度,也想提高自身的教育技術技能(見圖2),這將有利于對后期教育信息化和信息化教育的實施,為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培養提供有力的認知保障基礎。但由于受到教育技術技能的限制,有一部分教師在學科教學中使用教育技術的意識還不強,不能自發地學習網絡課程,搜索可利用的教學資源。
2.教育技術知識和技能掌握不夠教育技術的“知識與能力”由教育技術“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組成。通過調查發現,大多數教師認為學習信息知識可以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也可以用來解決某些問題,學習積極性很高(見圖3)。部分教師會利用空閑時間自學一些軟件,能夠運用信息技術收集、加工和整理信息。也有一部分老師通過培訓或者進修獲得過一些教育技術知識和操作技能,但是由于學校條件的限制,無法將其運用于教學實踐中。教師普遍對Word、Ex-cel、Powerpoint使用情況較好,但對多媒體處理軟件掌握程度比較低(見圖4)。對常用的教學媒體設備的使用情況一般,尤其是對多媒體計算機、教學一體機的掌握情況普遍不理想。因此,必須加強教師對各種常用教學媒體設備的綜合運用能力培養。
3.提升教育技術能力的培訓少通過調查發現,中小學教師的培訓名目眾多,但是關于教育技術應用能力為主題的培訓卻并不夠,培訓的效果也不理想。在教學中運用教育技術的能力需要繼續加強,雖然教師在課堂上大量使用PPT以及其他的教學媒體授課,工作中經常使用office辦公軟件,但僅僅局限于個別功能,并沒有將這些軟件的作用發揮到最大。由于教師的信息技術與課堂整合的思路不夠明確,并且沒能得到充分的利用,經常參加信息技術培訓的教師也只占一半,在使用多媒體技術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所以教師們應該多使用信息化設備,多反思自己在使用中出現的問題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術能力。[5]
4.網絡安全意識不強相關調查數據顯示,超過50%教師具備良好的社會責任感以及應用教育技術所要遵守的職業道德意識,絕大多數教師能夠正確判斷健康信息,自覺抵制不良信息,在課堂中注意引導學生培養正確的信息觀念。但還有部分教師在面對相關問題時仍持有無所謂或不清楚的態度。絕大部分教師有意識的對計算機采取防護措施,在自己的電腦上安裝殺毒軟件,并定期殺毒,會啟用防火墻,下載完資料后也會殺毒,但也有個別教師沒有對自己的計算機采取防護措施(見圖5)。個人信息保護意識比較弱,在進行網絡注冊等行為時不注意細節,隨意公布個人資料。
三、提高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策略
1.激發教師運用教育技術的興趣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影響了很多領域,其中包括教育領域。為了提高教師對教育技術能力的認識,激發教師應用教育技術的熱情,中小學教師一定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學??梢酝ㄟ^舉辦課件制作大賽、信息化教學比賽、微課制作比賽、信息化教學軟件使用及維護培訓等等,讓教師能體會到信息技術給教育教學帶來有意義的變革,從而激發他們對運用信息技術處理教育教學等方面問題的興趣。教師在給自己充電的同時,還應該注重學生教育技術能力的培養。
2.學校要加強硬件軟件建設中小學教師為了適應信息時代的教學需要,要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與教育技術相關的知識,提升自己的教育技術能力。學校也應該配置相應的現代化教學設施,購買相關的教育教學軟件和教學資料,構建自己的教學資源庫,比如素材庫、經典教學案例庫、習題庫等等,為教師搭建平臺,以便更好地提升教師自身的教育技術能力和教學水平。為了避免浪費資源,教師更要積極主動地練習使用多媒體設備,使用學校已經搭建好的教學資源庫中的資源充分地利用起來。
3.組織教師參加教育技術培訓為了使中小學教師能利用教育技術手段提高教學效果,教師自己可以關注學習相關的公眾號、APP等,從中及時獲取最新的教育技術知識。學校也要鼓勵教師積極參加有關教育技術能力的各種培訓。在培訓內容設置方面,要緊扣教育部所制定的有關課程標準和能力標準,具體根據學科的分類和特點,分層次設計遞進式的課程內容,要有針對性地開設大量的實踐課程。大多數教師比較熱衷于“多媒體環境下如何應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以及如何轉變學習方式”,這是最迫切而實際的基礎性培訓需求,在設計培訓課程時重點滿足大多數教師的培訓需求,以提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4.加強網絡安全意識教師必須要加強自身的網絡安全意識,要明確與網絡安全相關的法律條例,經常學習網絡安全相關的法律知識。不要輕易地打開垃圾郵件及網絡連接,及時查看和修復自己的計算機,防止病毒入侵,不能過分依賴防火墻和殺毒軟件。各學校要針對教師的實際情況采取培訓措施,制定相關的標準并嚴格實施,規范教師自身的信息道德意識。
5.完善績效考評盡管關于現存信息素養評價指標體系已有多個,但筆者認為評價指標會因地域、人文等各種因素的不同而表現出一定的差異性,不可一概而論,也不可將別人的評價指標用來評價測量我們的學生。要想科學、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必須以已有專業的教育技術評價指標體系作為參照,結合地區特點和學生的個性特點,請相關人員設計制定出適用該地區特點的評價指標體系。
參考文獻:
[1]許光揚,楊海燕.新媒體時代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構建[J].教育現代化,2018,(10).
[2]焦建利.教師的信息素養[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7,(9).
[3]余玲.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及其培養[J].教學與管理,2019,(6).
[4]徐里萍.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測評系統研究[J].科學技術創新,2018,(10).
[5]劉敏.美國信息素養標準的發展及其啟示[J].情報探索,2017,(7).
作者:張曉梅 單位:寧夏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