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內初班學生的家庭教育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我校對內初班學生的日常管理是類似于家庭“保姆式”的管理方式。從每日的生活起居、衛生掃除、食堂就餐、看病就醫、按時就寢都有專門的生活教師負責跟班跟人到位。這種方式使得學生和生活教師之間的接觸就非常地多,使他們在生活上在心理上對生活教師有所依賴。鑒于此,教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部分家庭教育的承擔者。這些教師在生活中對學生處理身邊事、積極了解他們的心理動態,在他們生病的時候陪著他們去就醫、診治,在這樣的基礎上,他們對孩子們可以進行適度的家庭教育,來彌補內初班學生在寄宿制學校中家庭教育的缺失。
現在的內初班學生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來源于農牧民家庭,在這些家庭中,他們的父母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不懂得如何進行合適的家庭教育。在這種情況下,我校利用每年兩次的家訪對家長進行家庭教育知識的培訓,使家長學習掌握與孩子溝通時的一些正確的教育方式和技巧;我們建議家長要對分數的關注少一些,對做人的指導多一些;無端的指責、埋怨少一些,平等的交流、談心多一些;對孩子飲食起居的關懷少一些,對心理健康的關注多一些。同時在每周周五的下午,通過開放話吧等途徑,讓學生們和家里人通話,加強家長對學生們的家庭教育。這種家庭教育可以是家長提出的殷切希望,是家里人的種種問候,是家長們對孩子們的關心和家常話,也可以是家長通過電話要讓孩子知道和體會自己的辛苦,但是不能教訓,只是無意的說給學生聽,讓他們感受家長的付出和不易,以增加學生學習的動力和克服困難的決心。
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說過:“凡是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發展”。在學生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給予他們師長之愛、朋友之愛、家庭之愛,使學生對新環境產生一種歸屬感。尤其是對那些性格孤僻、內向的孩子更應該給予他們寬厚的、無私的愛。在這種基礎下,可以給學生適當的進行物質獎勵激勵孩子進步。像父母像親人一樣關注孩子的成長,在他們的成長中付出老師的努力。這是一群特殊的孩子,我們要用愛要用像家長一樣的心去對待他們。長期地用愛和關注去澆灌,學生們的學習態度就養成了,成績提高的也快。但是要注意不能提出的要求太高,孩子再怎么努力也達不到,也會適得其反,起不到好的作用,反而讓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學校不能只看待學生的考試成績,更要看到每一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尤其是要注意避免給學生“貼標簽”:一些由于基礎差和語言溝通能力不足的學生,在教學互動中表現不佳,被貼上“非優”的標簽。
除此之外,還應該積極地開展學生心理咨詢和課程,并定期舉行心理健康輔導講座,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心理上的困惑。我校有專業的心理教師,學生有每周兩次的心理課程和課外的心理社團。這些都有利于學生樹立良好的心理素質。對一些特殊學生的情緒困擾和行為偏差,心理咨詢師進行專業的干預和指導。還要發揮好班主任的中心作用。班主任能及時發現學生心理上出現的異常現象,能夠在全班營造健康的心理氛圍。
家庭教育作為基礎,使學生們茁壯成長;學校在成長期精心培植,使之更好成熟;優良的社會風氣做滋養,使之營養更充分、更全面。特別重要的是,學生應增強自身修養,自我產生積極向上的心理動力,增強抗病的免疫力。這樣,經過日積月累、堅持不懈地加強修煉與父母、師長的精心培養教育,相信所有的學生都能做到心理健康,長大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作者:杜婷 單位:庫車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