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繼續教育設計專業教課的研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設計類繼續教育的基礎教學
(一)基礎教學的內容
基礎教學不等于基礎課程教學,它可以泛指繪畫能力強化、各類藝術欣賞課的開設、系統的有組織的專業講座、工作車間的使用、適合的選修課、有條件的展覽與訪問、多類設計軟件的熟練使用等,是以提高繼續教育設計類學生的專業素養、審美水平、動手能力為根本目的的教學內容與形式,并且是可以從頭至尾不間斷地有組織地適時調整地滲透整個學習過程。高等教育全日制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學生,會在四五年的學習中,獲得類目豐富的選修課,這種“修養”的補充已有很長久的歷史,并作為學分計入成績。學生可以通過此途徑接觸其他藝術領域、其他設計專業的知識,如繪畫類、陶藝等,久而久之,對藝術的大印象會有促進作用。在接觸專業選修課的同時,又會涉及諸多專業工作室的工具使用技巧。很多一流的藝術院校都有很多實驗室,提供了許多設計作品的制作條件。相比,繼續教育的設計專業在選修課的設置上幾乎很蒼白,在設備條件上投入也幾乎很無奈。但從繼續教育、終身學習的角度看,從培養的要求看,繼續教育的學生在最終畢業時,是與高等教育全日制學生的證書是一致的,是受國家承認的。在國際領域范疇看,繼續教育學歷、學位同樣受到認可,并不是說繼續教育,“半途學習”它的含金量就低了。
反而繼續教育的學生更應強調實踐動手能力以及更強的市場適應能力,畢竟所學習的課程時間比同等學歷全日制高等教育要少一半。某種程度這也向繼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在中國早年20世紀90年代時候,中專教育中,基礎教學的內容也是極為豐富。基于時代環境,那個年代沒有超豐富的圖文輸出,印刷業未空前發達,許多設計作業完全依靠手工完成,學生排著隊使用噴槍、噴筆,用以完成廣告設計、裝飾畫,靠平時累計的手繪作業而掌握的繪畫技能表現包裝設計,自己縫衣自己走秀完成服裝畢業設計,通過三件套小圓規、鴨嘴筆學會基本的美術字體以及黑白制稿,也學了剛進入國內市場的Photoshoop、Pagemaker、AutoCAD等應用軟件。相比,當前的繼續教育缺漏了許多可以使學生掌握的更具實踐性、便捷性的應用能力課程。軟件技術的不斷發展,學生幾乎完全依賴電腦完成一切設計作業,知道的是Photoshop中的噴槍工具,不用寫美術字,諸多字庫一張光盤解決問題。這已是較好的學生,至少掌握了基本的軟件操作。但那些零基礎的、尤其是專升本學生就必然有點累,學校未必開設長課時的軟件課,需自己好好消化。既沒有手繪功底,也沒有技術,加上眼光未入專業之門,那么完成終極專業要求是及其困難。
在包豪斯早期階段,也有類似的基礎教學開展。包豪斯早期階段的教學有兩大塊組成:藝術類修養課程與師傅帶徒弟式的工作坊實踐課程。學生既學藝術課程,又學設計方面的實踐課程。在藝術課程教學方面,有一大批杰出的教員:康定斯基、保羅•克利等,為學生的設計打下了堅實的藝術美學基底,某種必然的高審美的方向與境界。在工作坊中,學生從“師傅”那里學會了如何動手制作陶藝茶具、如何制作編織毯,兩方結合,真正將藝術與設計結合一起,推向了市場。其成功之處,在于將藝術與手工藝技巧的有效合一。上述不同類型不同時期的教育環境中,提供了諸多豐富的教學線索,可以作為當前繼續教育設計類教學的補充。或許在補充的過程中,學生的興趣也會大大提高,從而形成一種積極的學習態度。因為很多課程在實踐的自我動手過程中會給人帶來樂趣。完全的電腦化未必是完美,加上一兩項動手的繪畫技巧、制作技巧,會幫學生迅速解決實現方案表達的困惑。有學生有審美有創意,無手繪技巧無電腦技巧,苦于難以表達,表達不盡滿意,影響設計方案的表達。這類學生在繼續教育中不在少數。
(二)基礎教學的內需與課程結構
基礎教學的需求一方面是繼續教育的諸多特征所提出,另一方面是學科本身所要求。設計源于藝術,藝術源于生活,在藝術修養、審美境界未到一定高度時,學生對設計中審美的把控會存在明顯問題。其他藝術領域的欣賞課程作為基礎教學中的一種輔助也是多多益善的。在某些設計院校中,每星期都會有一個半天看不同藝術領域的影像,不作點名,學生出于自發興趣,內容涵蓋了名著歌舞劇、音樂、游戲片頭等,日積月累,對學生的視覺藝術印象與感覺會產生積極作用。欣賞課程可以作為繼續教育基礎教學的重點形式持續展開。學生的基礎薄弱,通過系列的欣賞課,潛移默化、由初入深地入門。從不知何謂“好”何謂“不好”到自己學會感覺、學會看,專業審美得到一定提高,有利于進入設計課程的學習狀態。對于繼續教育學院設計類專業來說,基礎教學的重點就是審美的提高與動手能力的強化包括最基本的繪畫表現技巧。其最終目的是盡快讓學生適應接下去的專業課程,達成很好的鏈接,從而實現專業水平的提高。
國外的設計類繼續教育,基于優良教育體制與深厚的教育文化,比我國要優先許多,也更為開放性與合理性。如美國帕森斯設計學校的繼續教育主要開設五大專業方向:數字設計、時尚設計與商務、純藝與基礎、圖形設計、室內設計與建筑設計。五大專業課程又分為學分教育與無學分教育。在圖形設計中,課程結構明晰,提供了在線教學、業余集中教學兩種形式,除了開設一些專業工作室課程外(字體、圖形、插畫、卡片設計與市場、品牌形象、廣告、印刷制作與程序、圖形設計史),還特別強調了基礎課程與基礎核心課程。基礎課程主要是:電腦技術——Photoshop\Illustrator\AdobeInDesign\DigitalImagingwithPhotoshop\DigitalGraphicswithIllustrator這與數字設計的設計課程一致。基礎核心課程(BasicCore):介紹視覺傳達概念與工具,學生將學會字體設計與編排的基礎,學生在知道如何利用前面的電腦技術完成典型的練習與了解設計的基本面貌。并且發展有關于印刷、廣告、企業形象設計及其他媒體的基本設計技巧。室內設計、服裝設計的課程結構同樣如此,均有專業的基礎核心課程。核心課程開展于一切專業工作室課程的前面。此設置可讓零基礎的學生對該專業有個整體的視覺印象與操作印象,有利于接下去每個單元課程的開展,是教學的重要節點。此外,還有BusinessandProfessionalPractices、Entrepreneurship(商務與專業實踐、創業精神)。
我國的繼續教育課程結構相對平和單一,是模范了全日制設計專業的課程設置,按部就班的從基礎課程-素描、色彩到專業課到畢業設計。并未對繼續教育的特征進行量身制作,缺乏了各類專業特征的內需。如設計專業與市場的關系性,設計與客戶的關系問題,多數教學是自我評價,學生沒有太多與市場直接接觸機會,盡管有許多實踐案例引入教學中譬如某個住宅小區景觀方案、某個企業形象識別系統,但評判的依然是指導教師,這些模擬案例的溝通場景與真實的與客戶面對交流還是存在本質區別,因此許多學生出去后依然無法適應市場對專業職位的要求。這一點與繼續教育培養的初衷恰恰相違。繼續教育的學生多數應該是有工作經驗的,入學前很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希望在短時間內掌握該學科的基本知識與專業技能,并能畢業后馬上能勝任崗位。故,調整繼續教育的教學結構,強化基礎教學內容,增加專業與市場的關系課程是相當必要的。一方面是各類專業課程的內需要求,一方面是學生的要求,同時也是市場的要求。
(三)基礎教學的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中常規的教學形式有集中授課、工作室導師制以及網絡教學。網絡教學雖早已出現,但在繼續教育中尚未形成氣候。根據不同的基礎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可以呈現合理的多樣化。在軟件技術培訓上,可以進行集中授課,在市場關系課程上,可以直接由第三方介入(客戶方與中間機構方);在技能培訓上,由專業技師帶領。而在專業熏陶等鑒賞方面,專業教師系統組織較好。當然,教學形式的豐富性必須建立在課程的豐富性與必需基礎上。在作業溝通上,作為繼續教育有靈活的機動性,網絡互動可為教師與學生雙方節省很多時間與資源。
二、時代因素對設計類繼續教育的影響與要求
(一)人的生活方式與信息技術
當下,人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多變化,SOHO的辦公早已有,自由職業者則伴隨互聯網的出現越來越多,這些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甚至有IT人士稱以后的工作就是碎片工作,利用高科技信息技術在不經意的碎片時間段完成工作任務,人的生活方式也將發生更大的變化。人的生活節奏在科技時代下變得非常自主,人的意識與交流也相對更為開發,接觸的視覺文化也極為豐富。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自然向教育提出了要求。繼續教育恰逢時機,由于業余性質的機動靈活性,可以比高等教育的教學格式更充分地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就如國家教育十二五規劃的精神,“強調推進繼續教育體系建設;以學習者為中心、變革傳統學校教育、重視學校后教育、正規學習和非正規學習相結合、適應學習者需求的學習方式和內容的終身學習理念,以及在繼續教育中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自學考試制度與學分銀行、靈活的學習方式的政策要求……”設計類專業的教學思路、專業概念、教學內容在互聯網時代更應強調前瞻,教學內容與形式更應開放性與互動性。課程的設置更應注重現代人的生活方式,結合學分銀行的概念,變得選擇性多樣化。
(二)市場環境
在節奏快速、日新月異的社會環境中,市場對人才的要求也是隨之變化的。就如帕森斯設計學校的GraphicDesign、FashionDesignandFashionBusiness專業都開設了有關市場化的創業課程,圖形設計專業的學生在BusinessandProfessionalPractices、Entrepreneurship這類課程里了解知識產權、財產法律和學習如何識別和保護版權、商標、專利的申請。時尚專業的學生在FashionEntrepreneurship課程里得到如若想成為企業家應該具備的一些專業知識,如財務運作、如何操作成功的時尚商業。通過協作研究和動手練習,學生學習開放商業元素、團隊下協商溝通的復雜性,并且學生能了解如何創建商業模式和合法的商業組織機構以及探索融資和保險的詳細信息。這些課程的內容緊密市場,具有社會現實意義。對于繼續教育的學生似乎在未來工作出路上多了更多的選擇性,也具備了一個專業設計師在實際市場環境里運作的一些非常重要的素養。
三、總結
目前,繼續教育設計類專業教學結構不夠豐富,形式單一,缺乏了必需的一些基礎教學課程,這些基礎教學課程與結構應該更為不同學習背景的學生的服務,更能匹配繼續教育的結構特征,更為匹配設計專業的本身需求服務,還應不斷調整,適應市場需求。基礎教學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倡導前瞻性、開放性、靈活性,適應當前人的生活方式、適應學習者需求的學習方式和內容,適度變革教學方式。充分地有針對地補充強化基礎教學,能從根本上讓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專業技能,完成專業要求,也更符合市場對該類設計人才的需求。
作者:張敏亞單位:中國美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