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課程教學組織理念的應用型探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宋彬陳茜單位:上海海事大學高等技術學院
高等職業教育建立和實施
“學習型組織”的結合點當前,全球金融危機席卷而來,大學生就業難問題非常突出。高等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的觀點得到了國內許多人的認同。人才是一個動態的概念,判斷的標準(能力、素質)也在不斷地發展,能適應時展的人才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才。所以,人才競爭的背后隱藏著學習力的競爭。對企業來說,尤其如此。企業要努力修煉成為學習型組織,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升企業的競爭力,才能抗住風浪,才能立于不敗之地。不難看出,在學校就經歷過“學習型組織”培養的學生將會擁有受用終生的學習力,會更加符合企業的要求。
綜上,以高等職業教育為前提,筆者定義“學習型組織”為通過學習來改革組織本身的組織,具體是指通過培養彌漫于整個組織的學習氣氛、充分發揮組織成員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而建立起來的一種有機的、高度柔性的、扁平化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續發展的組織。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學習型組織的五項修煉都很好地契合了高職課程的教學特點,同時因為學習型組織的特色,先進的教學方法,如行為導向教學法、任務引領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等,都可以很好地在組織內應用,并且可以在組織上實現“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綜合來說,“學習型組織”理論很適合引入到高職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改革中來。
基于高職課程特點的學習型組織理論可行性研究
高職課程的特點有四個方面。課程目標:職業定向性;課程內容:重在應用技術;課程組織:以實踐為中心的綜合;課程實施:高水平的產教結合。以上是高職課程應當具備的一般特性。這些特性的有無,決定著高職教育的成敗。但這些特性在實踐上如何體現和發揮出優勢來呢?這就是高職課程工作的實踐模式問題。其中,高職課堂的教學組織形式占了相當大的比例。而基于“學習型組織”理論的教學組織形式,恰恰適應了高職課程的以上特點。
首先,從高職課程目標的職業定向性來看,高職專業有著明確的“以就業為導向”的色彩,突出的崗位指向直接涉及到專業課程。但是,需要考慮到的是,很多高職學生即便就讀于某一專業,卻并非是高考時第一志愿,很多是調劑或者其他原因進來的,對于專業的崗位指向并不十分了解。這一情況,課題組成員在上課時也普遍和學生有所交流。那么回到專業課程,如何能讓學生盡快明白課程的職業目標就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教學組織中,應用學習型組織理論的五項修煉之一建立共同愿景,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所謂建立共同愿景,反映到課程教學上,可以采用任務驅動、項目引導的方式,把高職課程中涉及的工作流程通過任務帶出,凝聚組織上下的意志力,透過組織共識,大家努力完成任務的同時,學生對于未來職業的認知也就更加明確了。例如,在講授“國際貨運實務”課程的攬貨業務時,可以為學生設立一個明確的任務,即制定一份詳細的貨代公司優勢航線報價書,學生需要搜集大量資料來完成,在完成的過程中,對于行業和貨代公司銷售崗位的了解將會得到很大的深化。其次,從高職課程內容注重應用技術和課程組織以實踐為中心的這兩方面綜合來看,體現了高職教育“以能力為本位”的思想。
但是傳統的教學組織,多以教師為主導,采用直授式教學,這種僵化的模式也許適用于課程中的理論教學,涉及崗位實務與實踐知識時,必然要求創新形式的教學模式。應用學習型組織理論的五項修煉之一建立共同愿景之前,需要有團隊和創新觀念的存在。那么,學習型組織理論的另兩項修煉———團隊學習和改善心智模式可以在課堂教學組織中得到很好的發揮。同樣的例子,在講授《國際貨運實務》課程的攬貨業務時,事先劃分出幾個銷售團隊,以團隊為單位,集體完成給定任務———一份詳細的貨代公司優勢航線報價書,要求團隊分工合作,由團隊銷售經理統一負責,并制定公司口號或廣告語,創新自己團隊的攬活模式。在這種團隊學習與個人學習相結合的情況下,團隊智慧大于個人智慧的平均值,以做出正確的組織決策,透過集體思考和分析,找出個人弱點,強化團隊向心力。
同時,競爭與合作同時存在,可以很好的破除來自于個人的舊思維,例如固執己見、本位主義等等,透過團隊學習,以及標桿學習,可以很好地改變心智模式,有所創新。這個時候,學生將更有意愿投入工作,專精工作技巧,最終完成自我超越。最后,課程實施如何體現出高水平的產教結合,一直以來都是困惑廣大高職教師的一個關鍵問題。且觀察學習型組織理論的五項修煉模型。由模型可以看出,系統思考是核心,在以團隊學習和改善心智模式為基礎的情況下,形成自我超越和產生共同愿景的向上張力。
高職課程的課堂教學組織,也可以引入系統的思考。教師在每進行一堂課之前,可以確定該課程涉及的工作流程,并事先劃分學習團隊,給出創新要求,旨在改善心智模式,并在課堂之上,為大家布置共同任務,規劃共同愿景,引導團隊學習與個人自我超越的有機結合,必要的時候,可以把課堂延伸到實訓基地或者實習工廠。
這樣一個合理的循環,只要教師把握有度,應該說,不難達到高水平的產教結合的結果。綜上,筆者認為,基于高職課程特點的學習型組織理論在高職課堂教學組織中不僅具有可行性,也具有很高的可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