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媒介環境下思想政治課教學組織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當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性教學組織和運行的現狀
2004年16號文及“05方案”出臺以后,各高職院校都陸續開始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性教學,也紛紛采取了一些加強措施,在實踐性教學組織和運行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仍存在著不少與新媒介環境發展要求極為不相適應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觀念不更新。高職院校盡管近幾年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性教學進行了積極地探索,但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性教學的地位和作用仍然存在著認識不足的問題,思想政治理論實踐性教學觀念沒有得到及時地更新,觀念依然比較陳舊,基本上還停留在“以書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傳統教育教學觀念上,其忽略學生主體性的“滿堂灌”、“填鴨式”、“一言堂”等單向說教的教學模式依然比較盛行,輕實踐重理論的落后教學觀念在高職院校仍普遍存在,實踐性教學在不少高職院校還僅僅停留在傳統的課內實踐教學階段。這些陳舊觀念不符合現代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實踐性教學的要求,與新媒介環境發展要求也是格格不入的。它不僅會妨礙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性教學應有功能的發揮,也直接影響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質量和效果。因此,高職院校要在充分理解現代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性教學內涵和要求的基礎上,遵循實踐育人的教學規律,有效利用新媒介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實效。
(二)教學管理不規范。目前高職院校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性教學方面管理極不規范,甚至較為混亂。不少高職院校為了迎合“05方案”的文件要求,開始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引入實踐性教學這一提法,但僅僅是停留在口頭上,沒有真正地組織實施起來,純粹是為了應付上級評估檢查而做表面文章,就算有些高職院校開展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性教學,也只是把實踐性教學置于理論課教學的附屬地位,甚至于可有可無的地位。不少高職院校至今都存在著沒有將實踐性教學納入教學計劃,實踐經費短缺,實踐性教學基地不足,教學考評不科學等問題。高職院校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性教學的實踐育人普遍缺乏一個長期的規劃和指導,各項與實踐性教學管理相關的組織機構保障機制、規章制度保障機制、經費支持保障機制、師資隊伍保障機制等還沒有真正地建立或完善起來。因此,要形成一套操作性較強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性教學長效運行機制,就必須要在教學管理上下功夫,從課程設置、課時規定、教材使用、課程管理、經費投入、成績評定等方面給予組織實施保障和制度支持。只有這樣,實踐性教學的各項管理才能真正步入正規化、規范化的發展之路。
(三)教學手段不先進。教學形式就是教學內容的組織形式,教學形式決定教學手段,有什么樣的教學形式就有什么樣的教學手段與其相匹配。目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性教學組織形式仍然比較傳統,基本上還是圍繞課堂討論、學生模擬教學、視頻課件觀看、社會參觀調查等形式開展,采用的教學手段雖然告別了“一本教材、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幾副掛圖”的傳統時代,進入了以多媒體教學為主體的電教化時代,但不少高職院校負責實踐性教學的教師還沒有真正適應新媒介環境,跟上網絡和移動通訊技術快速發展的步伐,對QQ、博客、微博、微信、微課、慕課、智能手機等新媒介技術還比較陌生,對于如何利用這些新媒介工具來更好地服務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性教學的組織和運行就更是無從談起。因此,在新媒介環境的大背景下,開展實踐性教學活動如何有效利用上述媒介給我們帶來的便利,組織實施廣受青年學生喜愛的現代交互式先進教學手段,使學生積極參與的主體性在實踐性教學活動中充分體現值得我們思考。
(四)教學效果不理想。從調查研究的數據來看,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性教學效果不理想是各高職院校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最主要表現就是其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高職院校學生構成比較復雜,有中職上來的自主招生兩年制的學生和“3+證書”的學生,有普高上來的高考招生的三年制的學生,有與本科院校聯合培養的“3+2”的學生等。而高職院校在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性教學時卻忽視了這一“差異性”,對不同群體的學生采用同一個教學模式,沒有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制定不同的實踐性教學策略。這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缺乏針對性的做法必然會造成實踐性教學活動效果大打折扣。
二、新媒介環境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性教學組織和運行創新對策
面對當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性教學所出現的各種與新媒介環境發展格格不入的問題,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性教學組織和運行的現行模式進行創新是十分必要和緊迫的。如何在新媒介環境下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性教學組織和運行進行創新,是擺在各高職院校面前急需研究和解決的重大課題。為此,高職院校就要充分考慮到實踐教學主體所處的時代背景和新媒介環境,發揮新媒介對實踐性教學的獨特作用和功能,規范實踐性教學的組織和運行,達到實踐育人目的,就應在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改革和創新。
(一)適應環境,轉變觀念,清晰界定實踐性教學活動內容。現行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通常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形勢與政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三門課程組成。要上好這三門思想政治理論課,達到教學預期的目的,純粹地課堂理論性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它必須要走實踐之路,要適應新媒介環境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性教學。因此,高職院校要轉變觀念,不能把實踐性教學看作是可有可無的東西,而應把它跟思想政治理論課理論教學一樣當作一門課程來看待,既然是一門課程就要考慮教學內容界定的問題。事實上,當前高職院校對思想政治理論的實踐性教學的教學內容究竟包括哪些內容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和界定,基本上都是停留在無教材無固定課時的狀態下搞幾個與理論性教學課內容相關的主題實踐活動就匆匆了事,整個實踐性教學內容缺乏獨立性和系統性。可見,要解決當前高職院校實踐性教學存在的以上問題,首先就應清晰地界定與每門思想政治理論課相配套的實踐性教學內容的問題,不僅要界定哪些內容屬于課內實踐教學內容,還要界定哪些內容應放到課外實踐教學上來進行,更要考慮到實踐性教學活動的覆蓋面,設置一些網上實踐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運用新媒介技術,實現虛擬化實踐教學。
(二)突出主體,注重結合,大力拓展實踐性教學途徑。高職院校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一改過去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做法,千方百計形成“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為中心,以社會為平臺,以新媒介為手段”的開放式的教學組織和運行模式,不斷拓展實踐性教學途徑。在新媒介環境下,除了采用案例教學、課堂討論(辯論)、讀原著、寫讀書筆記活動、開校內調研活動、理論宣講活動、社會調查活動、參觀考察活動等傳統實踐性教學途徑外,高職院校要在尊重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基礎上,既要注重結合又要善用利用新媒介技術來大力拓展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性教學途徑。“注重結合”指的就是開展實踐性教學活動要與學生專業教育、社團活動、暑(寒)假社會實踐“三下鄉”活動、新生入學教育等活動結合起來開展,這樣不僅可以節省場地和費用,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參加實踐性教學活動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利用新媒介技術就是要充分利用好互聯網、手機等新媒介平臺以及博客、微博、QQ、微信、MSN等新媒介工具,開拓網絡虛擬社區,開展網上社會實踐,如網上社會調查、網上緬懷革命先烈、網上紅色旅游、網上主題討論會等,不斷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途徑。
(三)健全組織,科學管理,切實建立實踐性教學保障制度。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性教學是一項涉及面極廣的系統工程,不僅僅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門和教師的任務,它需要學校黨政領導的高度重視,以及學校各部門乃至社會資源的大力支持和通力合作。要確保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性教學組織和運行模式適應現代新媒介環境的要求,首先就是要建立具有高職特點的有效的領導體制和工作運行機制,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性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高職院校要樹立“大思政”的工作理念,成立專門負責統籌安排協調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小組組長最好由學校黨委書記或校長親自擔任。除此之外,還應在工作領導小組下面設立由分管教學工作的副校長或主管學生工作的黨委副書記為主任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性教學指導委員會”的常設機構,專門負責對全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性教學工作進行研究、協調和指導。只有這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性教學才能提升到應有的地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性教學才能被廣大師生真正地重視起來,各項實踐性教學工作也就有了組織保障。同時,在新媒介環境下高職院校還要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性教學的課程設置、課時安排、實踐基地建設、實踐活動安排等與實踐性教學組織和運行模式進行科學化的管理,加大投入,創設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綜合實驗室,開發實踐性教學相關軟件,協調校園網絡服務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性教學活動的工作機制,建立監控、考評新媒介環境下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性教學工作成效的考評監控體系,以促進實踐性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教學效果不斷改善,最終達到實踐育人的目的。
作者:王偉單位:東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