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思想政治以學生為本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文章通過對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輔導員“以學生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學生思想、學習、生活方面重要作用的綜合闡述,提出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與創新,要做到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辦學生之所盼,成為大學生的良師益友,做好大學生健康成才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關鍵詞】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以學生為本
人才培養工作是21世紀高等教育發展的關鍵,作為教育對象的大學生出現了一系列新變化和新特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也發生了廣泛而深刻的變化。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養高素質的學生,是輔導員工作第一位的使命和責任。“以學生為本”就是把學生作為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就是時時處處把學生的切身利益放在輔導員工作的首位,以學生為本的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養學生健全人格、良好個性、優秀品格、進取精神、創新意識的重要保證。輔導員以學生為本的指導思想,就是從“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立場和角度出發去開展工作。真正做到以關心、關懷、關愛學生的健康成長為目的,這就決定它不僅僅是學生管理過程,更多的是思想交流、情感溝通的過程。
一、輔導員——塑造學生心靈的工程師
人們常說,輔導員是學生靈魂的工程師。做好大學生靈魂的工程師,既要會說,更要會做,還要探索到達他們心靈的途徑。輔導員要善于教會學生分析判斷、成為有道德判斷能力的人;與學生開展平等對話,與他們一起感受生活、體驗道德成長;輔導員不僅是學生學習的伙伴,是與家長的溝通者,更是學生精神成長的守護者;既要尊重學生,更要對學生注入無限的愛,愛心是打開學生心靈的鑰匙;尊重是與學生心靈溝通的橋梁。在高科技的現代信息社會,學生更需要的是行為上的楷模。這就要求我們學生輔導員既要“學為人師”,更要做到“行為示范”;既要有學術水平,還要有品格、有人格,用博學和人格魅力去吸引學生,這種“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影響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比單純的說教更容易滋潤大學生的心田,這樣輔導員才能成為大學生的良師益友,成為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將輔導員的工作放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學生工作對國家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意義,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是從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高度出發,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成才做好服務,切實強化教書育人責任感和使命感,在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與學生建立相互尊重的現代師生關系,以崇高的人格魅力影響和帶動學生。始終把學生放在中心地位,注重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人文素質和科學精神,掌握基礎知識,了解科技發展的前沿,形成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大愛之心,厚愛之懷,呵護學生、幫助學生、尊重學生、服務學生,同時教育、引導學生,認真務實地做好輔導員工作,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精神,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學生工作全面、協調、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二、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體現以學生為本
(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事關黨的事業后繼有人和國家長治久安、事關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工程,是事關科教興國、人才興國戰略的基礎工程,也是事關千家萬戶百姓切身利益和家庭幸福的民心工程。當前,中央以及整個社會對高校學生工作的要求之高、程度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這些既給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也提出了嚴峻的考驗。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要從消極防范和控制轉向積極引導和真誠服務上來,不僅要讓學生知道他們在做什么,還要調動他們內心的主動性、自覺性,讓他們參與進來,與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緊密結合起來,樹立一切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意識,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學生的心坎里去。這樣才能達到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目的,切實提高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的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在他們身上,展現出大學生的優良傳統與文化品格。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目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還存在一些不適應的地方,還有不少薄弱環節,還面臨著不少嚴峻的挑戰。這就需要準確把握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情況,努力解決學生在學習、生活、就業等方面的實際問題和困難,做到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盼學生之所盼,才能進一步提高思想教育的感染力,影響力和實際效能。
(二)以學生為本——全面推進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
學生是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在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以學生為本是不容忽視的。深刻認識加強和改進以學生為本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全面推進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細微體察學生的思想。作為一名輔導員,首先應該能夠和學生平等地交流和對話,學會傾聽來自學生內心深處的聲音,用由衷的、自然流露的、真實生動的、不加修飾的語言去喚起師生之間的理解和共鳴。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理解學生的觀點和需求,支持學生的表達和行動。輔導員,應該是學生的朋友,應該是學生的尊重者、理解者和支持者。更應該密切關注學生的言行、學生的情感、學生的心理、學生的狀態和學生的訴求。如果缺乏對學生的真誠熱愛和細微體察,教育就會失去生機和活力;如果沒有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和服務意識,教育就會喪失生命和源泉。輔導員,應該是學生的親人,應該是學生的觀察者、呵護者和服務者。輔導員還應該透過現實的生活世界日常的、細小的、極易被忽略的實例,從不同的層面入手進行深入分析和思考。作為一名輔導員,應該是學生的導師,應該是對學生的教育者和引導者。
第二,尊重學生的學習。要有尊重學生的意識。必須認真傾聽學生的呼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找好教育引導的切入點。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既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又重視學生個性和特長的發揮,改變迫使學生機械、被動地接受教育的做法,將正確的道德觀念、行為規范和政治信念變成學生的自覺行為,將外在規范與學生內在需求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學生自我學習、自我鍛煉、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目的。
第三,先進文化思想引領學生的生活。充分發掘大學文化蘊涵,加強校風、教風、學風建設,積極構建網上德育工作體系,充分發揮網絡優勢,積極發展網絡文化。加強社團建設,充分發揮社團的作用。加強教室、宿舍和食堂的管理,積極探索以學生公寓為基地開展大學文化活動的方式和途徑,把學校文化建設與學校發展結合起來,推進學校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三)以學生為本——構建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的長效機制
當今的社會生活日趨多樣化和復雜化,大學生生活在開放的社會環境中,這也要求我們的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向全方位和開放型的模式發展,加強輔導員隊伍素質建設,提高輔導員職業道德修養。“以學生為本”,體現在輔導員要關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將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評價觀作為一個整體體現在學生生活的全過程,把學生培養成有學習熱情和愿望,堅韌而自立的學習者,教育學生,成人比成功重要,成長比成績重要,經歷比名次重要,付出比給予重要,對話比對抗重要,激勵比指責重要。每一個學生都愿意笑容滿面地面對未來,不要盯著學生的錯誤和缺點不放,而要用發亮的眼睛看待學生成長的亮點。重鼓勵,輕責罰,因為這樣會改變學生的一生。
充分發揮社會、家庭、及學生本人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全員育人”的良好氛圍和工作局面,建立一個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化、網絡式的教育管理體系,形成“以學生為本”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新局面。輔導員是否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先進的教學觀念、合理的知識結構、良好的協作精神等對于人才培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輔導員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專業輔導、生活指導、心理疏導,把思想教育和專業教育、課堂教育和課外教育、共性教育和個性教育、嚴格管理和人格感化結合起來,增強輔導員的以學生為本的意識,建立新型師生關系,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以學生為本——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與創新
積極建立大學生社會實踐的長效機制,幫助大學生更好的深入社會、認識國情、增長才干,鼓勵學生創新,努力凸現大學生在社會實踐的教育性,實現社會實踐與校內教育、實踐教育月理論教育有機結合和良性互動;堅持以濃厚的校園人文精神底蘊為支撐,以校園文化活動陣地為依托,以健康向上、形式活潑的文化活動為載體,不斷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校園文化;高度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班級設立心理委員,點面結合,不斷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大網絡建設、網絡輔導和網絡監控力度,牢牢把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權。
輔導員要認清形勢,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本著與時俱進的精神,緊密結合本職工作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認真研究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管理的規律,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創新,針對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拿出實招,想出新招,積極探索新的途徑和方法。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強化“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在強調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切實為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增強學生的歸屬感。為此,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多渠道關注學生需求,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要切實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工作。
“以學生為本”決不是對學生的一些不合理想法和行為置之不理、任其發展,決不是拋棄學生尊敬教師最基本最底線的道德要求和行為規范,決不是在學生犯錯誤后的姑息遷就、視而不見。一方面要注意給予學生申訴、利用、維護和保障自身合法權益的機會和渠道,另一方面更要不失時機地對學生提供適當教育,強化管理,注意傾聽,注意觀察,注重分析,注重診斷,把握學生鮮活的實實在在的個性特點,進一步引導學生成長成才,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所需的合格人才、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冀學鋒.論以學生為本的高校學生工作理念[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5,(5).
[2]儲祖旺.建立以學生為本的高校德育運行機制的思考[J].湖北社會科學,2004,(12).
[3]胡秀強,遲艷艷.以“以人為本,學生第一”理念對高校學生工作的意義[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