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就業價值觀教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價值觀;教育
論文摘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以及高校就業制度的改革,研究和把握當代大學生就業價值觀的影響因素,對其開展科學就業價值觀教育,使大學生形成符合時代要求的全新的就業價值觀,是十分必要的。
一、加強我國大學生就業價值觀教育的必要性
1.就業價值觀教育是解決我國大學生“就業難”的必要途徑。就業價值觀問題是導致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的主要原因。首先,從整體上看,我國大學生依然是供不應求。尤其是廣大基層、西部地區、邊遠地區以及艱苦行業人才匱乏的狀況更為嚴重,迫切需要大量人才特別是大學畢業生。其次,從人才市場競爭形勢看,總體上,大學生在人才市場競爭中仍然處于優勢。他們掌握著較高的知識和技能,具備一定的求職技巧,是整個人才市場中最活躍、最有競爭力的人群。我國失業人口結構也顯示,失業人群主體仍然是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口,而不是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的大學生。最后,從大學生群體內部就業競爭來看,要找到工作對于大學生來說并不難,但要找到各自心目中滿意的“好工作”卻很難。可見,當前,我國大學生就業還存在較大的空間,出現這種待業的現象,表面看是由于競爭造成的,實際上卻是由于大學生就業價值觀問題導致的。因此,加強大學生就業價值觀教育很有必要。
2.就業價值觀教育有利于大學生科學地規劃自己的職業目標。通過就業價值觀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自覺、自主地做好職業準備。正確的就業價值觀,可以促進大學生將知識的學習、素質的發展以及能力的提高與未來就業方向保持一致,有利于引導他們根據自身優勢和社會需要,選擇最能發揮自己才干的職業,有效提升其與工作崗位的匹配程序,直至為其創業做好準備,實現其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
3.就業價值觀教育有利于大學生的發展與成才。
在就業選擇的過程中,究竟應該如何分析個人的主客觀條件,如何看待不同崗位的利弊得失,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競爭日益加劇的環境下,怎樣把握機會,選擇合理的職業,這些已經成為當前畢業生關注的焦點。大學生就業價值觀教育,不但是要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這些問題,更是為大學生提供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和途徑,進而為大學畢業生成才和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4.就業價值觀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就業價值觀教育是大學生就業工作的重要環節和基礎,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就業價值觀教育是把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主要途徑,能夠提升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著力點和切入點。
二、當前我國大學生就業價值觀教育的誤區與不足
1.對大學生就業價值觀教育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不夠。當前,國內一些高校雖然建立了大學生就業指導機構,但其行政管理職能比較突出,還未將就業指導工作列入教學計劃,對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足;有的甚至狹隘地把就業指導工作理解為就是給學生找工作、落實具體單位,忽視了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教育功能以及對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影響。
2.把就業價值觀教育局限于對大學生初次就業的指導上,沒有體現大學生就業發展的需要。我國高校開展大學生就業價值觀教育,往往意在幫助大學生實現人生的初次就業,形成了“就業安置”型模式。發展到現代社會中所必需的成熟的自我導引能力沒有被重視,涉及人的終身發展的各個相關領域沒有得到應該有的關注,而這恰恰是我國高校大學生就業價值觀教育所要解決的問題。
3.把大學生就業價值觀教育等同于就業指導或就業服務。致使對就業價值觀的真正內涵的灌輸未予以足夠的重視,即使有些大學生在畢業時找到了所謂的“理想”工作,但他們在隨后的工作中卻可能有所茫然,因而才會出現不安心工作、這山望著那山高的跳槽行為。
4.大學生就業價值觀教育體系科學性不足。目前,我國真正意義上的大學生就業價值觀教育尚處于起步和摸索時期,與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才市場的建立、經濟的全球化、信息的現代化及學生自身的要求尚存在一定的距離。再加上我國有些高等學校在教育體制、管理體制等方面的改革還不能適應時展與大學生思想變化的需要,存在著滯后的現象,這種情況也影響到了對大學生就業價值觀的教育,致使在對學生的就業指導和就業價值觀教育方面方法陳舊、手段單一,脫離實際,不能夠有效地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價值觀。
5.就業價值觀教育不能做到有的放矢。目前學校為大學生提供的有關職業生涯方面的指導并不充足,從事就業指導的老師多來自學校內部,對于企業和就業市場缺乏深入的了解,在指導上必然難以做到有的放矢。
三、當前我國大學生就業價值觀教育的基本對策
(一)大學生就業價值觀教育必須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
在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而出現價值取向多樣化的今天,必須更加強調大學生就業價值觀教育導向的一元化。大學生就業價值觀教育要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始終以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教育工作“四有”目標。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與國家利益至上的民族精神導向和開拓進取、艱苦創業的時代精神導向融為一體,面向未來,實事求是,著眼于跨世紀人才的培養,著眼于改革開放的新形勢,著眼于大學生思想變化的新特點,使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成為大學生就業價值觀的主旋律。
(二)明確當前大學生就業價值觀教育的根本任務
1.培養大學生的競爭意識。在當今大學生就業市場上,競爭日益激烈。一方面大學生就業受到畢業時間相對集中,選擇職業時間較短的影響;另一方面,近年來大學生數量不斷增多,而社會的有效需求在短期內增加有限,尤其是某些“熱門”職業和崗位已經是遠遠供大于求。面對這種就業形勢,大學生必須要樹立競爭意識,培養競爭實力。競爭可以發揚人的自立、自強、自主的精神,調動人的內在潛能,展現自身的優勢,同時又能夠提高個人的工作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
2.培養大學生奮斗、積極、主動的意識。大學畢業是人生事業歷程的開始。在人生的歷程中,沒有從天上掉餡餅的美事,人們選擇的職業有所不同,但是唯有用汗水澆灌,才能獲得豐碩的成果和充實的人生。就業、求職是實現人生理想,為社會作貢獻的途徑,它是通過個體積極主動地“求”和用人單位的“需”相匹配來實現的,因此要發揮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能等、不能靠、不能依賴。
3.引導大學生樹立“先就業、再擇業”的觀念。現代社會為我們提供了獨立發展的空間,市場優化配置資源的方式是合理流動,市場經濟配置人力資源的特征就是流動性。資金、商品要流動,人力資源當然也要流動。社會上不再有“從一而終”的職業。畢業生不必急于在短時間內找到一個穩定的“鐵飯碗”,匆匆忙忙地為自己的人生坐標定位。畢業生完全可以借助各地的人事資源,進行真正意義上的“雙向選擇”,打破一步到位,“從一而終”的舊的就業價值觀念。
4.引導大學生樹立自主創業的觀念。大學生應以創業帶動就業,畢業不是學習的終點。創業是值得重視的一個就業方式。我們要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性是一個國家和社會保持活力的重要因素,大學生創業是整個社會創業大潮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學校、社會、政府應當大力營造有利于大學生創業的環境和氛圍。
5.引導大學生樹立到基層去,到農村去,到祖國最需要地方去的觀念。黨和政府為推動基層、西部發展,制定了許多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和邊遠地區就業的優惠政策。到基層去,從基層做起,是大學生正確處理個人追求同國家與社會需要關系的一個最佳結合點。一方面,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迫切需要廣大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到西部、到農村去就業;另一方面,高校畢業生在基層、在西部、在廣大農村可以獲得服務人民、報效祖國、報答父母、施展才華的廣闊舞臺,大學生這種優秀的人力資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
6.引導大學生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在當前激烈的就業競爭中,大學生自身素質的好壞是決定學生能否順利就業的關鍵因素。現如今,學歷只能體現出接受教育的程度,而不再是人才身份的等價證明。盡早做好職業規劃,加強職業技能培養,是大學生能夠順利就業的必要條件。新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