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學生過激行為及疏導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中學生正處于由幼稚向成熟的過渡期,是一生中成長發展的關鍵階段。由于其生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加上獨生子女增多、學業就業壓力大、教育方法不當等諸多誘因導致中學生出現過激行為的幾率很高,且呈上升趨勢。這不但影響教育教學的順利實施,還給學生帶來身體及心理的傷害。因此對中學生過激行為的內外因進行分析,探討避免和控制中學生過激行為的措施、對策,顯得十分必要。
【關鍵詞】中學生;過激行為;原因及對策
【Abstract】Secondaryschoolstudentsareatamaturefromnaivetothetransitionperiod,islifeacrucialstageofgrowthanddevelopment.BecauseofthEirphysiologicalandpsychologicalhavenotyetfullymature,togetherwiththeone-childincreaseinthEIremploymentpressure,inappropriateteachingmethodsledtosecondaryschoolstudentsandmanyotherfactorsappearhighriskofviolentbehavior,andanupwardtrend.Thiswillnotonlyaffectthesmoothimplementationofeducationandteaching,studentsreturnedtothephysicalandpsychologicalharm.Violentactsonthesecondaryanalysisduetotheinternalandexternal,toexploresecondaryschoolstudentstoavoidexcessesandcontrolmeasures,countermeasures,itisverynecessary.
【Keywords】Highschoolstudent;Acutebehaviour;Reasonandcounterplan
中學生的過激行為是指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由于某種因素、刺激而產生的與教育意圖相違背的、反常的甚至是暴力的一種行為。這些行為多表現為強烈的逆反行為、極端的過激行為(包括自殺、破壞行為等),不能有效的用理智來控制,極端的還會觸及法律、法規。中學生過激行為的頻繁發生,已嚴重影響了教育教學的順利實施及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1.中學生過激行為的形成原因:
中學生過激行為的產生因素是多方面的,既與他們自身心理發展的特點有關,也與家庭、學校和社會變化的影響有關,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1學生自身生理心理發展的特點及心理偏差是導致過激行為的內因。
心理學研究表明,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特別容易沖動。這是由于這時期的孩子正處于青春萌動期,是一個獨立性和和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錯綜矛盾的過渡時期。在這個時期,他們的獨立意向迅速發展,對自尊心有了強烈的要求。但由于其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經不起挫折,又不能很好的調節控制自己的情緒(中國論文聯盟整理),容易產生急躁心理;加上社會閱歷較淺,辯證思維水平有限,面臨壓力大,不能正確面對現實,容易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因而出現了各種發展的心理偏差,最終導致了許多過激行為的產生。
1.2學校教育因素。
社會勞動就業競爭激烈,擇人標準偏重文憑等原因,使學校升學競爭十分激烈,學校普遍存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傾向,導致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脫離實際,德智失衡頑疾難改。
有些教師的教育方法、手段簡單化,不理解學生的感受,不懂得采取靈活多變的教育方法教育學生,對學生態度冷淡或缺乏熱情,過多指責或懲罰學生,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師生關系緊張;當發生矛盾時,不能冷靜處理,導致矛盾激化,引發學生過激行為的發生。
1.3家庭教育因素。
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學校、社會、家庭的教育,而家庭教育是最貼近的和最直接的。當代中學生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對他們的學業期望值、升學期望值普遍都很高,大大超出了他們心理發展的實際水平,造成他們很大的心理壓力。而學生經過再三努力、拼搏也無濟于事,還是達不到家長的要求,便心生怨恨、抵觸情緒,破罐子破摔,索性與家長的教育要求背道而馳。
有些學生帶有封閉的心理,孤傲、任性、固執、倔強。這種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它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家庭成員從小對孩子的溺愛,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說什么就依什么,造成了孩子“小皇帝”般的性格,誰講都不聽,來到學校犯了錯誤被老師批評一兩句都聽不進。有些家長教育手段極端化,動不動就拳頭、鞭子,導致孩子從小養成了叛逆的非正常心理,在學校就極易發生過激行為。
1.4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
學生的心靈是脆弱的,很容易受到社會不良習氣的影響。當代青少年生長在改革開放時期,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和某些不健康的文化生活,如以權謀私、貪污腐化、行賄受賄、執法犯法等現象,令中學生深惡痛絕,但又深感無能為力。如果這些消極情緒得不到及時疏導,就會誘發初中生逆反心理的產生。特別是社會的發展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文化媒體,如電視、電子游戲機、電影、互聯網絡等大眾媒體,這些媒體也出現不少的色情、暴力內容,學生看了很容易受到感染,染上不良的暴力行為。
2.中學生過激行為的教育疏導對策:
2.1根據學生自身生理心理發展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開展疏導教育。
2.1.1加強耐挫折教育,培養學生優良的心理品質。
“人生旅途不可能一帆風順”,挫折是人生中常常遇到的,若不具備良好的耐挫折心理品質,在日常生活中就極易發生過激行為。當代的孩子,從小生長在一個寬容至及的環境里,受到家人的過分溺愛,很少受到過任何的委屈,他們的情感非常脆弱。因此,我們一方面要幫助學生形成豁達開朗的而不是心胸偏狹的生活態度,認識到挫折存在的客觀性和不可避免性。另一方面引導他們正視挫折,分析挫折形成的原因,以便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增長才干;要讓學生明白只有正確面對挫折,堅忍不拔、知難而進,才是戰勝挫折的積極態度,也是當代中學生應具備的堅強意志和精神風貌。
2.1.2幫助學生掌握辯證思維方法,增強情緒調控力。
中學階段是人生中思維發展最快速的階段,也是思維易出現片面、偏激的時期。如果引導不妥會受非理性思維的影響,從而造成終生遺憾。因此,我們必須教會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幫助他們認識青春期心理發生的變化、出現的新特點,指導中學生掌握辯證的思維方法,學會運用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和分析問題,增強自己的情緒調控能力,自覺抵制或減少過激行為的發生。
2.1.3加強對學生的競爭意識、憂患意識和生存意識的教育。教師、家長乃至全社會必須認清形勢,顧全大局,對學生加強個人生存教育,提高他們的競爭意識和憂患意識,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并抓住良好品質形成的最佳時刻,教育他們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的關系,正確看待各種社會現象,培養和諧健康的心理品質,創造友愛融洽的人際關系,增強社會活動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逐漸形成既富有使命感、又具有責任感的性格和品德,減少過激行為的發生。
2.2改變家庭教育觀念,提升家庭教育質量。中國論文聯盟整理。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學校,家庭的教育觀念正確與否、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因此家長必須不斷學習,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養,改變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提升家庭教育的質量和效果,有效預防、消除子女的逆反心理。家長要及時了解子女心理發展的實際水平,了解其能力、智力的發展情況及興趣愛好、特長等等,確立適度的、適合子女心理發展實際水平的、與子女的興趣愛好、特長相適應的期望水平,引導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并加強與孩子的溝通,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親密的親子關系,形成和睦的家庭關系,給孩子創造一個健康成長的家庭氛圍。
2.3改善學校德育工作,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學校是孩子成長的重要場所,教師要經常接觸學生,加強師生互動,用真誠的情感和無私的愛去關心、幫助每一個學生,在學校、班級中營造民主、寬容、友善、平等、向上的氛圍,使學生樂于接受道德教育,從而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和學校道德教育的實效性。
老師是人不是神,也會遇到挫折、失意,有心理失衡的時候,也有情緒激動的時候。但無論如何,老師要始終明白:心態是可以傳遞的,自己面對的是一群易于受老師情緒影響的活生生的孩子。我們每一個老師都應注意加強學習,提升自身素質,防止教育失誤,提高教育工作的質量,都要學會情緒的自我管理,學會心態的自我調適,讓自己的心靈和諧起來;尤其面對學生的過激行為教師一定要冷靜,學會泠靜地思考分析問題是我們教師必備的心理素質,要給學生臺階,避免問題激化,盡量減少和控制學生過激行為的發生。
此外,還要凈化社會環境,減輕升學等各種壓力,創造良好的、適合中學生身心發展的成長環境。
總之,初中生過激行為的教育疏導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全力配合,需要在了解他們生理心理發展特點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進行疏導,方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