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英語口語培訓難度及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08~2010年,南京農業大學英語系為中國農業科學研究院下屬20多個研究所舉辦了4期英語培訓班,每期培訓時間3個月,受訓學員共計100多人。從學員反饋信息和教師測評結果來看,培訓效果良好,學員的英語水平尤其是口語水平均有明顯的提高。作為4期培訓班的教師,作者負責英語口語實踐課程的教學,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本文以中國農科院英語培訓班的口語實訓為切入點,分析以英語為外語的成人口語教學中面臨的困難,結合口語教學的基礎理論和實際教學經驗,探討提高成人英語口語教學效果的方法。
一、對成人開展英語口語培訓的困難
英語口語培訓一般受以下幾方面因素的制約。第一,目標語言(targetlanguage,本文中即英語)環境的缺乏。我們既沒有自然的環境可以讓學習者學到目標語言,也沒有環境讓學習者來練習地道的目標語言,只能依賴傳統的課堂教學,而課堂教學只能進行模擬練習,無法提供一個媲美目標語言的環境。即便是在提倡多媒體教學的今天,計算機也只能增加語言的輸入,提高學生聽和讀的能力,而無法模擬真實的環境,提供真正的人機對話。第二,英語口語有它自身的語法,包括簡化的結構、語匯、諺語和俗語、不同的重音和語言韻律等等,這都增加了口語培訓的難度。第三,在實際溝通中,語言還涉及到社交策略和對語言文化的理解,因此,語言知識的獲得并不能保證一個人的口語能力的獲得[1]。成人英語口語培訓除具備這些通常的制約因素外,還有其獨特的困難。第一,對于將英語作為外語的受訓者來說,當培訓結束后,所在的工作環境很少會用到英語,而不像在校大學生一樣,還將進行兩年不間斷的英語課程學習以及為可能進行的四六級和研究生英語考試做準備,這時候他們的母語(本文指漢語)便占了思維的上風,他們會用中文的語法和句型進行思考和交流,從而淡化了課堂所學的知識。第二,學習者的文化背景會很大程度地影響他們在公眾場合發言的態度。文中所談到的成人均來自機關或者研究單位,一般這樣的單位強調的是踏實穩健的工作作風,這種謙虛、內斂、低調的品質在課堂上體現為:不喜歡或者不習慣像在校的學生那樣積極發言,勇于提問,表達自己的觀點;害怕犯錯被人笑話而不敢發言或者因為從眾的心理不想發言,所以造成了雖有積極性卻不好意思開口的尷尬局面。第三,就本文所涉及到的大部分培訓學員而言,學業發展于上個世紀80~90年代,當時的學習條件,尤其是硬件方面,遠沒有今天的學生幸運:英語教學比較薄弱;沒有方便的網絡資源可以使用;出國進修或者游學的機會更是少而又少。此外,受訓學員來自于全國各地,盡管他們全部有碩士以上學歷,但由于本科階段和碩士階段所接受的大學教育各不相同,造成學員的英語口語水平參差不齊,加上年齡跨度從24~50歲,增大了英語口語教學的難度。當然,作為成年學生,他們同時也具有很大的優勢。首先,他們受訓的目標非常清晰和堅定。由于受教育程度達到碩士以上,他們英語的寫和讀的能力已經不是問題,他們來培訓的目的便是在短期內迅速地提高他們的聽說能力。其次,學員非常珍惜難得的學習機會,和大學在校生相比,他們具有更強的學習主動性,有較為高效的學習方法、集中的學習時間和強化訓練時間,因此教師不需為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發愁。第三,學員在英語口語能力方面雖然存在不足,但是中文溝通能力良好,思想成熟,具有成熟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適應環境能力強,和教師的溝通順暢,不涉及到“代溝’問題。
二、提高成人英語口語培訓效果的對策
(一)有針對性地設置課程在口語培訓課程的設置方面,院系已經形成較為成熟的一套課程體系,這些課程包括:英語寫作,口語,科技英語寫作和翻譯、答疑與正音,RadioEnglish,多媒體視聽說,英文報刊選讀等。培訓老師由英語系的骨干教師和外教構成,教師學歷普遍在碩士或者以上。課程科目的設置會隨著學員批次的不同、口語水平程度不同以及學員自身的要求,做出適當的調整。全部課程安排在多媒體教室,方便教師利用各種音頻和視屏資源以及各式學習材料;上課時間和在校大學生遵守同樣的作息制度,下午兩節課后外加一節課的口語實訓。口語實訓的教師每天由不同的老師擔當,這樣周一到周五便有五個不同的老師來進行口語的實訓。另外,每期學員在課下都會組織豐富的英語活動,如英語演講,英語背誦,英語角等等,由此盡量創造一個接近自然的英語環境,使學員從早到晚都可以處于目標語言的環境中。有人會質疑,既然是口語培訓,為什么還有這么多其他非口語課程呢?其實,這是學員的要求,希望規范和提高自己的英語書面表達能力,加深對英美文化的理解,全面提高自己的英語能力;同時,正如前文所述,真正的語言環境還涉及到對交流雙方文化的理解和社交策略,所以這些課程的設置彌補了只有口語教學的不足;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口語表達能力的發展有兩個階段:技能學習階段和技能運用階段。技能學習是技能運用的基礎,只有經過兩個階段的學習和訓練,才有可能在真實的交際情景中自如地運用所學的知識[2]。所以課程的設置必須將技能的獲得這部分的內容考慮進來,這樣有了基礎課程的積累,學員才可以發揮技能和使用技能。
(二)營造和諧自然的學習氣氛美國語言學教授克拉欣提出了語言學習中的“情感過濾”假說(theaffectivefilterhypothesis):情感對習得機制并無影響,但情感因素起著阻礙或者促進輸入傳到大腦語言習得器官的作用[3]。他認為,只有在最佳情感條件下,才會產生真正的習得。最佳情感條件有三:學習者有強烈的學習動機,學習者充滿信心,學習者心情舒暢、無什么焦慮感。雖然培訓班學員的學習動機明確而且目標清晰堅定,但是教師是否能夠幫助學員建立自信和消除焦慮是口語課能否成功進行的關鍵。所以在口語課一開始便營造和諧融洽的氣氛非常重要。在氣氛營造方面,教師的個性和人格魅力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另外還有很多值得注意的事項。來接受培訓的學員大多是各個單位的領導和骨干力量,所以在精心設計課程的基礎上,第一次課堂上能夠贏得他們的信任也是非常必要的。“良師益友”這個詞可以比較準確地概括這種關系,在課堂上授業解惑,課下和學員以誠相待,共同探討學業,共同進步。課下的交流也可以幫助教師了解每個學生的性格特征,這樣在課堂上可以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另外,如何正確處理學員在口語中出現的錯誤也是幫助消除焦慮感的關鍵。現今比較一致的觀點是:當講話者發言時,教師應該盡量減少糾正錯誤的幾率,只有當這種錯誤影響了溝通的時候才進行糾正。這樣做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而糾錯可能讓他覺得羞愧,因為犯錯怕被人笑話,造成今后會話時的心理負擔,從而產生焦慮感。另外,因為打斷學生發言,會造成思路的停頓,從而影響敘述的順暢。即便是糾正錯誤,采取的方法一般是重述正確的說法,讓學生自然地獲得正確的說法,而并非粗暴地打斷和指責。
(三)設計靈活多樣的課堂內容和形式成功的課堂設計應該包含如下因素:學員(非教師)發言的時間占據課堂的多數時間;學員發言的機會均等(而并非只有個別學習者發言);學員的發言積極性高(而并非勉強或者不愿意發言);學習材料難易程度適當(并非過于簡單或者難度過大,兩者都會造成學員興趣的喪失)[4]。因此在設計課堂時,盡量采取小組活動,這樣可以讓每個學生參與活動,并且降低個別學生在公眾面前發言的不適感;活動的設計應以較為簡單的語言為基礎。一般而言,口語所用的詞匯大多比以精讀為目標的課程要容易一些,這樣學生可以搜集信息,以較為容易的方式進行語言的輸出。由此,可以在預討論或者會話活動中加入詞匯的輸入和習得。選擇有興趣的話題,清晰的指令,這樣會促進學生參與話題的討論,增強活動的趣味性。提供清晰的指令包括強調每個學生的積極參與,分配每個學員明確的學習任務,并且指定一個學員來掌控活動的進行。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強調每個發言者具有相同的發言時間是十分必要的,這樣個別羞怯的學員也可以開口練習,而并非是只有基礎較好的學員占據較多的發言時間。根據上述理論,有效的教學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他們參與的興趣,并且可以激發他們的主動性。一些教學實踐中常用的活動包括對話練習、討論練習、角色扮演等都是廣大英語教師所熟知的內容,所以此處不贅言。值得一提方法的是,請學員就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準備三分鐘的脫稿講演。因為學員是經過準備才進行演說的,錯誤的幾率大大降低。發言完畢,聽眾必須向發言者提出一個問題。實踐證明,這種有準備的公開發言實踐訓練非常有必要,事前的準備增加了發言者的自信,演講后的提問確保了聽眾的注意力,而演講者由于受到關注,有“做明星”的感覺,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隨著一輪的結束,對第二輪的演講提出新的要求,比如即興演講,或者進行專業幻燈片演示。在話題的選擇上,由于學員是有工作經歷的,實用性、趣味性以及思想性都是應該考慮的問題,比如知名刊物上的心理測試,或者漫畫,以及曾經轟動一時的電影等素材,都可以經過精心的設計,運用到課堂的口語實踐中。這樣既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又具有時代氣息,而不是只考慮教師自己的興趣點,忽視了學員的需求。針對學員水平差異較大的問題,所有的課程設計盡量遵守“整體照顧全部,細節照顧局部”的原則。在布置口語學習的任務時,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到每個學員的差異,至少做到心中有數,針對每個人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并隨著學員水平的提高而有所變更。
三、結語
英語口語學習,短期培訓可以立竿見影,但是將英語口語的學習化為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習慣,則更為重要。不管是背誦經典文章,還是閱讀英文報紙,亦或是觀看英語原聲電影,自創英語環境是將英語口語學習延續下去的最好辦法。只有定期適量的刺激,才能促成物質的飛躍,把牽強的語言能力演變為自然的預感,從而進入信手拈來的境界[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