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課堂教學語言藝術特征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課堂教學作為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式之一,教師講解在其中占有極為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在給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中,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而且要掌握好課堂上的教學語言藝術。語言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培養學生的主要工具,而語言藝術則是教師創造性地運用語言進行的教學實踐。掌握適當的語言藝術,可以提高教學效果,更好地完成課堂任務。下面筆者就從教學語言藝術的重要性、特性以及提高教學語言藝術的途徑等方面予以闡述。
1教學語言藝術的重要性
教學語言藝術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遵循教學規律和審美性原則的同時,把所教的知識和信息正確有效地傳遞給學生的語言技巧活動。它是教學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著名教育家,都非常重視教學語言藝術的修養。孔子就以引人入勝的語言因素“誨人不倦”為他成功教學奠定基礎。其教學語言藝術以“雅言”為正音、以“辭達”為目的、以“慎言”為特點,以啟發性為追求,使用語重心長的口頭語言和概括性強、富于說服力的哲理思辨語言。孟子則主張教師語言應“言近而指者遠,善言也”,即言語淺近而含義深遠。中國古代一篇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論著——《學記》中,更是明確地提出教師教學語言藝術修養的標準:“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謂繼志矣”,①即會唱歌的人,要使人情不自禁地跟著唱;會教人的人,要誘導學生自覺地跟著他學。教師講課,要簡單明確,精練而完善,舉例不多,但能說明問題。這樣,才可以達到使學生自覺地跟著他學的目的。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紐斯曾形象地指出:“一個能夠動聽地、明晰地教學的教師聲音應該像油一樣浸入學生的心里,把知識一道帶進去。”②蘇霍姆林斯基則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我們深信,高度的語言修養是合理利用時間的重要條件”,“假如在語言旁邊沒有藝術的話,無論什么樣的道德訓誡也不能在年輕人的心靈里培養出良好的高尚的情感來。”③現代教學藝術論的開創者之一赫修特指出,如果一個人善于交流表達,即使他是二流學者,也可能是個優秀的教師,否則即使他再有才華、靈氣和個性,也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教學語言藝術如此重要,它有哪些特性呢?
2教學語言藝術的特性
2.1語言準確性強,科學規范,通俗易懂教學語言的準確性表現在字詞的語音,概念的定義,法則的表達和問題的解答,知識的傳授都要做到準確無誤。教師絕不能將錯誤的東西傳授給學生,絕不能似是而非。課堂教學語言還要注意簡潔、凝煉,力求使得每句話都不多余,都有用,都經得起推敲,都得當,做到“言簡意賅”,“畫龍點睛”,正如魯迅所說“用最簡練的語言表達最豐富的內容”。通俗易懂的語言是教學語言的基礎,以淺顯、明白、自然的語言表達出內涵深刻的專門化學問和內容,教師講課最忌用書面語言代替口頭語言、滿口晦澀的專業術語,只有深入淺出,才能引人入勝。
2.2感染力強,形象生動教學語言的形象生動可以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教師講課要講出色彩和意境,瘦骨嶙峋、缺血少肉的講述不但不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反而會令人生厭。在課堂上,通過教師的精彩講解,書中人物栩栩如生,歷史事件活靈活現,學生仿佛可以觸摸到世界上各種各樣精美絕倫的文化遺產,能夠感受到無數杰出人物的優秀智慧品德,這才是好的教學語言所要達到的目的。
2.3機智靈活,風趣幽默教學語言的機智靈活首先體現在不同的教學內容,需要不同的教學語言表述方式。比如敘述性的內容要細致入微,栩栩如生,富于感染力;評論性的內容要針砭時弊,鞭辟入里;說明性的內容要不蔓不枝,條理清晰。遇悲涼處當沉寂,遇激昂處應迅疾,正如琵琶女的彈琴技巧一樣,變化萬端有各臻妙處。而不同的授課對象也考驗著教師的機制靈活,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具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教師應該從其特點出發,選擇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不同的場合和時間要及時調解教學語言的速度和節奏,是整體語言效果起承轉合,波瀾壯闊。誠如馬卡連柯所言“用同樣的教學方法,因為語言不同,效果可能差20倍,只有學會用15到20種聲調說話時,只有學會在臉色、姿態和聲音的運用上能做出20種風格時,我就變成一個真正有技巧的人了”。幽默是一個人的學識、才華、智慧、靈感在語言表達中的閃現,是一種“能抓住可笑或者詼諧想象力的能力”,教學中教師的幽默語言可以縮短師生心理距離,緩解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緊張情緒,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減少教育阻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引入幽默,會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融洽師生關系,為課堂教學營造良好的氛圍。
2.4富于啟發性“教師講了什么并非不重要,重要千萬倍的是學生想了些什么。”④學生的思路應該在學生自己的頭腦中產生,教師的作用在于系統地給學生發現事物的機會。教師語言的啟發誘導,就是在教學時“用語言把人們的心靈點亮”,教師的語言應富有問題性,給學生留下想象的空間,讓學生能由此及彼,由因想到果,由表想到里,由個別想到一般,收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
3提高教學語言藝術水平的途徑
教師為了提高自身的語言素質,用好教學語言,就需要在實踐中不斷錘煉自己的教學語言,不斷調整教學語言結構,力求提升教學層次水平。要優化教學語言,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1)用心積累。豐富淵博的專業知識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前提,與時俱進地掌握時展的信息則是課堂教學成功的必備條件。信息時代,書報、雜志、網絡信息豐富多彩,要想提高教學語言的藝術水平就必須豐富自身的教學語言,就需要涉獵古今中外,文史哲、數理化等各方面的書籍、報刊、雜志、網絡書刊,從中汲取有益的知識,已達到博采眾長、厚積而薄發的效果。(2)勤學好問、善于思考。教師在做好知識儲備和積累的同時,還要向專家、同行和同事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從小學老師到中學、大學老師,勤學好問都是提高語言藝術的必經之路,學習優秀教師的經驗、方法,可以使我們少走彎路,善于思考則可以將別人好的經驗轉化為自身的財富,應用到實際教學中。(3)積極實踐。知識的儲備與技巧的積淀,還需要教學實踐的鞏固和豐富,才能發揮出作用。教師應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參加各種活動,在實踐中豐富自己的經驗,在實踐中提高自身的表達能力。總之,教師語言藝術是經過教師的千錘百煉,多方積累和反思才凝結的智慧和靈魂的閃光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掌握課堂教學藝術,可以更好地“傳道、授業、解惑”,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真正地融入課堂教學,使課堂教學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