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教學光盤教學設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通過向農村中小學提供優質教育資源提高農村教學質量,促進農村教育信息化發展。農遠工程采用三種設備配備模式,分別為模式一摘要:教學光盤播放點;模式二摘要:衛星教學接收點;模式三摘要:計算機教室。這三種模式是向下兼容的,模式二和模式三具備模式一的硬件配備。教學光盤播放是三種模式所共有的,能否發揮其教學功效,直接影響到農遠工程的整體效益。本文探索如何應用教學光盤資源支持教師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
一模式一概述
模式一是指教學光盤播放系統,包括教學光盤播放設備(DVD影碟機+電視機)和成套教學光盤資源。配備模式一的農村小學教學點普遍存在教育資源匱乏,教師數量不足,師資水平不高的新問題。有效使用教學光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這些困難。教學光盤資源按資源類型可分為摘要:多媒體教學資源光盤、小班教學光盤和專題教育光盤等。其中,小班教學光盤屬于課堂教學實錄,它包括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這類教學光盤可以完全或部分替代教師授課,對于教學點具有重要意義。而多媒體資源類型的光盤提供了和教材相關的課件、視頻、音頻、動畫和圖片等資源。本文探索的主要是課堂教學實錄類型的教學光盤。
二基于案例的學習支持的教師教學設計
教學光盤為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基于光盤的教學設計有兩種不同的方式摘要:一種是根據光盤資源進行教學設計,另一種是根據教學設計選擇光盤資源。其中,后者要求教師有自己的教學設計思路以及選擇或整合光盤資源的能力。而前者適合于教師應用小班教學光盤進行替代性教學或者借鑒光盤中的教學設計思路和教學方法。教學光盤中的優質課、示范課包括了完整的教學過程,屬于視頻案例。下面從基于案例的學習這一角度分析教師如何借助教學光盤設計教學。
1基于案例的學習
案例是對真實新問題情境的描述,這些描述可以采用文本、圖表、視頻等呈現形式。[1案例和特定的專業或領域有關。對于醫學專業人員,一個案例可能是病人的病歷和檢查結果。對于專業教師,一個案例可能是展示教師教授某個主題的一堂課的一段視頻。教學光盤中的視頻案例描述了教師導入新課、講解知識、組織教學活動等一系列教學環節。教師根據視頻案例設計教學的過程就是基于案例的學習過程。課堂教學是一種真實情境下的復雜活動,而案例描述的是真實新問題情境,并具有類似腳本的結構,因此基于案例的學習符合教師教育領域的特征,可以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假設農遠工程教學點某位教師要設計一節課,有如下幾種方式供選擇摘要:A.閱讀教學參考書;B.聽學校其他教師講課,獲得經驗;C.觀看并分析這節課的示范視頻課例。方式A能夠為教師設計教學提供有用的信息,但書本知識轉化到真實情境時會有困難。方式B和C都是基于案例的方式,可以幫助教師設計教學。但教學點師資匱乏、水平不高,因而方式B可行性不強。教學光盤提供了優質的視頻案例,模式一環境下方式C具有實用性。因此模式一環境下,應提倡教師應用視頻案例進行教學設計。
2應用教學光盤設計教學
光盤中的視頻案例包含一節課的基本教學環節,其教學設計思路和教學方法有一定的可模擬性。但視頻案例中的教學環境不等同于教學點的實際情況,基于教學光盤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1)分析教材,明確教學目標
在應用教學光盤教學的過程中,應正確處理好教材、光盤和實際教學目標這三者的關系。光盤播放教學的目的是以光盤為媒介實現教師的教學目標。當光盤內容和實際教學目標不完全吻合時,應當以實際教學目標為準,合理布置光盤播放內容和播放方式。
(2)觀看光盤,熟悉光盤內容
教師教學設計時應熟悉教學光盤內容,觀看時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明確光盤中教師的教學設計思路,理解各個教學環節實施的目的。第二,分析光盤中教師處理教學重點難點的方法。第三,熟悉光盤中教師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的方式。教師應從實際教學條件和學生特征出發進行借鑒學習,不能盲從。
(3)形成教學設計
通過反復觀看教學光盤,教師要形成適用于實際教學的教學設計,解決光盤播放方式、教學活動的組織和教師角色定位等新問題。教師可采取由教學光盤引導,以光盤為腳手架的方式組織教學活動,并針對不同的內容和教學環節設計不同的觀看方式。教師的教學設計思想體現在光盤播放的過程中。因此對于實際教學中觀看光盤的時機、內容、方式(如直接瀏覽、反復觀看、同步模擬等)以及何時講解等教學細節,教師必須明了于心,保證實際教學的流暢性。
三教學光盤在教學中的應用
模式一具有操作簡單、成本低、對教師能力要求不高等特征,在農村中小學應用效果較好。不少探究者對模式一進行了探索,總結出一些教學方式或模式。概括而言,主要有兩類。第一類關注教學光盤資源的功能特征和播放方式。例如,王陸等人[2歸納出DVD教學資源應用模式的基本形態有摘要:全程依托式、分段依托式、組合分段式和多重組合分段式。陳慶貴[3指出基于光盤資源的教學應用模式有四種摘要:直播教學模式、模擬對話教學模式、情景互動教學模式和資源整合教學模式。謝文斌[4認為教師播放光盤的方式主要有先講后播式、先播后講式及講播同步式三種基本方式。第二類根據光盤播放教學中教師的角色來分類。例如,郭紹青[5指出模式一環境下的教學形式主要有替代性教學及替代和輔助相結合教學。王艷麗等人[6提出“節目主持人”教學模式。綜觀這些分類方式,各有特色,探索了模式一環境下如何應用光盤進行教學的新問題。但對于教學光盤如何支持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光盤支持教學的優缺點等新問題缺乏具體的闡述。
教學有法而無定法,不管采取怎樣的光盤播放方式,核心在于引發并促進學生學習。我們可以從光盤資源支持學生學習過程的角度重新考慮模式一環境下的教學。教學是以促進學習的方式影響學習者的一系列事件。一般說來,它包含一套外在于學生的、設計用于支持學習內部過程的事件。[7加涅提出的九大教學事件為分析和理解課堂教學提供了一個框架,據此可以分析如何有效地應用教學光盤支持師生的教學過程。
加涅把完整的教學過程劃分為9個階段摘要:引起注重、告知目標、提示回憶原有知識、呈現教材、提供學習指導、引出作業、提供反饋、評估作業和促進保持和遷移。[8雖然光盤資源可以提供學習所需要的一些材料,但它并不能提供促進學生學習的完整的教學事件。例如,光盤資源能夠呈現教學目標、傳遞并講解教學內容,但難以為學生提供教學指導和反饋,不能評價學習效果。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必須根據光盤創設這些教學事件,通過播放方式或教學策略解決這些新問題。此外,由于教學光盤的介入,改變了教學環境的要素,增加了電視里的教師和學生這兩個要素,因此課堂教學事件的引發和實施方式和一般課堂有所不同,具體闡述如下。
1引起注重。光盤播放的視頻畫面有助于引起學生注重。在光盤播放教學過程中涉及到電視機課堂和現實課堂之間教學情景的轉換,例如從電視畫面轉到黑板,由電視上的教師講解轉換到課堂教師講解。這時教師要采取適當的策略(例如,用遙控器將電視畫面暫停或者用語言或姿勢提醒學生),重新組織教學,引導學生注重力的集中和轉換。
2告知目標。教學目標指明了學生努力的方向,是對教學效果的預期。教師可以通過語言、光盤播放或二者結合的方式闡明教學目標。電視中的教師所闡述的教學目標應和實際教學目標一致,假如二者不一致,教師應采取自己闡述的方式,避免誤導學生。
3刺激回憶先決性的習得技能。課堂教學時,教師往往通過提問或練習鞏固已學知識,為新授課做好鋪墊。這種做法的目的是激活學生原有知識經驗,把先前學習提到工作記憶中。在光盤播放中,電視里的教師也有類似的教學活動,但主要面向的是電視中的學生,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4呈現刺激材料。光盤資源中的教學活動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有豐富的刺激材料。教師應合理利用好光盤資源,分析知識呈現的方式和教具等刺激材料的使用目的和方式,引導學生從中學習。必要時,教師也可以自備教具模擬光盤中的教學活動,直接和學生進行交流。
5提供學習指導。播放光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課堂教師傳遞教學內容。但電視中的師生和課堂中的師生處于時空分離狀態,彼此間不能進行實質性的同步交流。因此電視中的教師并不能根據課堂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調整教學并提供學習指導。教師不能簡單地認為學生只要觀看了視頻就能達到教學目標。但教師可以通過適當的形式組織教學、提供學習指導,如采取這些方式摘要:電視中的教師提問——課堂中的學生回答——課堂中的教師講解點評;電視中的教師進行游戲教學——課堂中教師組織學生同步模擬;播放光盤——教師適時講解。這樣就實現了師生對話交流。在碰到教學的重點難點時,教師除了適當講解外,還可以采取重復播放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
6引出作業,提供反饋,評估作業,促進保持和遷移。由于電視中的教師無法對課堂學生的表現進行反饋和評估,不能對教學效果進行檢驗,因此提供反饋和評估作業這兩個教學事件需要課堂中的教師自行組織完成。教師必須注重觀察學生觀看視頻的學習效果,用暫停播放和提問的方式及時獲得反饋,以便順利進入下一教學環節。此外,教師可以借助光盤資源來組織引出作業和促進保持和遷移這兩個教學事件。
綜上所述,在應用光盤進行教學時,教師的角色定位很重要。有些教學事件(如引起學生注重、呈現刺激材料等)可以用光盤播放來實現,這時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引導學生觀看視頻。另一些教學事件(如提供學習指導、反饋和評估作業等)則需要教師來實現。在實際教學中,九大教學事件并非要逐一按順序完成,而應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靈活布置。假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已滿足了某些教學事件的要求,那么這些教學階段就可以不出現。
四結束語
農遠工程模式一為農村中小學提供了光盤播放設備和優質的光盤教學資源,但其功能的發揮還依靠于教師。教學光盤中的視頻案例對教師課前的教學設計具有借鑒意義,對教師課堂教學起到引導的功能。在借鑒和應用光盤資源進行教學時,教師應從自身以及學生的實際出發,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光盤的功效和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教學光盤資源是農村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腳手架。教師應從完全依靠光盤資源,到逐步模擬、部分依靠光盤資源,再發展到將優秀資源內化到自身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中,提升專業技能,最終實現教師專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