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新生拓展訓練法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拓展訓練與學生重要的“一年級”
一年級是學生發展的重要階段,也是大部分學生個體正式邁出家庭、初步走向社會的重要轉折點。對于學生個體而言,這個階段的學生心理、思想和行為將極大地影響學生大學期間的發展狀況。筆者通過對淮陰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2007級學生(樣本量124)GPA排位的研究發現,86%的學生最終(三年)成績排位與一年級成績排位不超過3個位次(含)的變化。而出現學習困難的學生往往是在一年級就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學習問題。與學習方面類似,在學生綜合素質方面也有同樣的情況。對于集體而言,筆者通過對教科院數屆班集體成長的觀察,尤其是對優秀典型班集體的仔細研究,發現優秀班集體在大一階段就已經形成良好的互助氛圍和融洽的同學關系。而出現學生問題較多的班級,在相同時期則相互不熟悉、同學矛盾較多。新生入學階段是新生之間建立人際交往圈最為集中和關鍵的時期。據相關學者研究,“朋友網絡的規模和強度越大,個體越能獲得更多的信息和社會支持,有利于建立起個體對于組織的情感依賴。”可見在班、團集體的形成階段,外界作用和初始引導對集體形態、集體文化、集體意識的形成有著節點性的關鍵作用,而往后班團集體的發展將存在較大程度的路徑依賴。因此,認真的做好迎新工作,幫助新生解除適應性障礙,盡早適應大學生活,塑造和諧班級氛圍,就成為基層院系學生工作的重要任務。通過對教科院新老生的訪談及調研,筆者認為三個方面對于新生是至關重要的。首先,新生應當完成對自我的重新審視和正確定位;其次,新生應當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最后,新生需要一個團結友愛、和諧互助、共同成長的班集體,并以此為依托拓展相對穩定的人際關系交往圈。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系統的教育引導和學生長期的努力,而創新的方式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如前文所述,拓展訓練是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調整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以發展良好適應的信任過程。拓展訓練對于學生自我定位、習慣養成和人際交往都可以有一定程度的促進,對于解決新生群體的共性問題會有很大的幫助。因此,有必要把拓展訓練方法應用在大學新生適應性教育中。
二、新生適應性教育拓展訓練模式的制定及應用
拓展訓練選擇的實施對象是教科院2008級本科新生,人數為103人。為取得更好的參與效果,實施時間選擇在開學報到一周內,也就是新生對環境、集體充滿新鮮感,具有強烈交往愿望和表現意識的班級形成階段。依據可控原則和效用最大化原則,筆者將103人分為三組(分配與班級相同),分別為34人、34人、35人。拓展訓練依據標準化流程分組進行。筆者選擇在新生入學初期(第三天),大家相互缺乏了解、比較陌生的階段開展拓展訓練。由于場地的限制和安全因素的考慮,筆者選擇在室內進行拓展訓練,并在制定拓展訓練模式和項目時,以心理輔導類項目為主,盡量減少運動幅度較大的體育類項目。同時,針對新生普遍的心理特點和共性需求,筆者將拓展訓練設計為4個模塊,分別是相識教育、相知教育、團隊合作及夢想瓶項目。每場拓展訓練整體耗時2.5小時-3小時,現場氣氛比較活躍。學生們積極的思考,認真對待每一個培訓項目。在贊美訓練中,學生們能夠真誠的發現和尋找同伴的優點和特質,并勇于表達;在團隊合作訓練中,學生們努力設計隊旗、口號、并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團隊文化,體現了較強的創新精神和團隊意識。筆者發現,通過氛圍的營造和行為模式的建立,筆者可以比較容易的引導學生情緒、促進相互交流,協調學生關系。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了從拘束到活躍,從生疏到熟識的全過程。另一方面,拓展訓練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使學生們能夠較為充分的表達自己,也能夠尊重他人、接納他人。筆者可以通過適時地啟發和引導,幫助學生相互信任、相互學習,共同進步。也可以通過各種簡單易行的游戲來幫助建設團隊,以此促進團隊(班級)的成長。總體而言,拓展訓練操作容易,覆蓋面大,能夠幫助學生自我教育,共同成長。筆者基本達到了全部預設目標。
三、新生拓展訓練結果的評測與意義
筆者把拓展訓練作為開展大學新生適應性教育的方法和途徑,從方案設計到實施過程都還不是很成熟,有待于在實踐中進一步探索。其效用也將進一步跟蹤和調研,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幾個軟性指標從一定程度上證明拓展訓練的積極意義。
1.新生參與積極性高,拓展訓練現場氣氛熱烈此次拓展訓練,選擇在新生入學后第一周,處于新生剛剛獲知組織歸屬的班級意識形成階段。這個時段的新生面臨全新的班級組織、同學老師、生活環境,具有強烈的交際愿望,而拓展訓練是一種喜聞樂見的教育模式能較好的滿足這種需求,現場所有新生全員參與,態度積極,現場氣氛十分熱烈。
2.新生人際脈絡形成較快,環境適應能力得到提升在全新的集體里,成員之間認識需要相對較長的時間接觸和集體活動的共同參與。拓展訓練強調人際交往和團結合作,在各項環節的參與中,有意識的引導每位新生在短時間內強化記憶同班同學的基本信息,并通過合作進一步加深了彼此之間的相互認識,大大加速了班級內部新生之間的認識速度。根據現場各小組隨機調查(樣本量超過10人),參與項目培訓學生平均新增認識人數超過14人,并且能夠相對全面的掌握這些同學的基本信息(如籍貫、興趣愛好等),同時為以后認識更多的同學奠定了基礎。新的人際脈絡的形成,能有效幫助新生克服全新環境陌生孤獨、心理恐慌等問題,學生們相互熟悉,彼此了解,在學期初期就可以互幫互助,共同應對挑戰,大大提升新生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
3.學生基本情況掌握迅速,新生班級、黨團支部建設更為合理在拓展訓練中,新生的基本情況、個人才能充分顯露。這有利于學生工作老師在短時間內獲取新生的基本信息,了解新生的心理狀態,方便后期輔導工作的開展。同時,在拓展訓練過程中,一批具有凝聚能力的學生脫穎而出,也為日后的班級和黨團組織建設提供了更為準確的參考依據。在拓展訓練中,表現出色的同學多數參與了日后的班委選舉,并擔當著班級組織、協調,服務身邊同學的任務,發揮著較好的上傳下達、核心帶動作用。
4.新生班級氛圍和諧,學習風氣日上,矛盾相對較少拓展訓練較好地促進了新生對班級的認同,也加速了新生人際脈絡的形成。班級委員的合理產生和有效的工作開展,營造了良好的班級氛圍。同學之間互幫互助、相互關愛、共同進步的風氣日上。新生之間相處也更為融洽,矛盾產生相對較少。
5.學院認可度增強,各類學生活動覆蓋率得到提升拓展訓練的有效開展,加深了新生的愛校情結和學院認同。班級組織化過程的加快讓新生集體體現出更強的凝聚力和協作精神。從學生工作角度來看,學院各類學生組織吸納新生的覆蓋率基本達到100%,大型活動參與率達到80%。大學新生的可塑性很強,迎新工作影響深遠、責任重大。實踐的經驗證明,拓展訓練可以幫助新生認識自我,樹立信心,發掘潛能、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團隊協作意識,建立良好人際關系,加速班團組織的形成,實現自我的超越;另外,拓展訓練能夠滿足學生的很多共性需求,能夠高效的解決很多實際問題,有助于幫助學生工作提高效率,實現全員覆蓋,是一種有效的新途徑和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