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近代紡織高專教學的教程優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教與學的矛盾
目前紡織企業對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要求很高,急需能夠直接上機操作,能夠在很短時間內適應工作崗位的現代紡織技術專業人才。而長期以來,紡織高職教育基本上沿襲了本科教育模式,在教學方法上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只是被動地適應課程、吸納課程,教師為教學而教學,學生失去了動手操作的實踐機會,從而使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訓練。而在“專業理論知識夠用”的高職理論教學內容的總體指導思想下,紡織高職教育的教學內容成為本科教材的壓縮版。目前紡織類高職高專教材基本上是對相關本科教材的機械式刪減,并沒有淺顯而系統的論述相關理論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訓練。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和手段過于單一,無法真正實現教、學、做一體化,長期下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參與的積極性得不到提高,使得學習成為老師強加給學生的任務。
雙師結構不合理
教師是紡織高職教育的實施者,因此教師的專業素質、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的優劣。目前紡織高職院校的教師大部分是從學校畢業后直接進入高職院校,而這些教師所接受的專業教育基本上是注重理論深度的高等教育,缺乏紡織行業崗位實踐經驗,對紡織行業的職業能力需求沒有深刻的認識。近幾年,教育部對高職教師“雙師素質”的考核成為紡織高職教師職業素質的重要評價標準,而這種考核標準在目前的高職教師身上是很難實現的。因此由企業技術人員來承擔實踐課程的指導教師成為紡織高職院校解決師資問題的主要方法。但是企業技術人員在學校的薪酬不高,并且在生產旺季,技術人員是企業生產的保障,因此很難保證正常的教學秩序。
校企合作制度不健全
紡織專業的日常教學需要大量的專業檢測儀器,尤其是紡織工藝相關知識的實踐訓練必須配有整套的紡織操作設備,但是這些紡織設備的價格比較昂貴,尤其是符合行業標準的檢測設備。而目前的高職院校很少具有這樣的經濟實力去購買這些成套的生產設備,因此大部分高職院校通過與企業合作培養來解決實踐教學需要的場所和設備。然而,目前企業為學生提供實踐實訓崗位基地的校企合作通常是建立在企業贏利的基礎上,能無條件接收學生實習的企業越來越少,作為企業而言也有很多難處。正是因為我國職業教育尚缺乏企業與學校間的責、權、利制度保障,校企合作就停留在以人情和互贏關系的基礎上,使得為學生提供實踐實訓機會成為高職院校的一大難題。
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不完善
教學的對象是學生,學生對紡織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和操作能力直接影響紡織企業的效益,因此教學質量的評價主體應當是學生和紡織企業用人單位。但是,目前紡織高職院校的評估中往往會從師資和實驗實訓條件等一些可以量化的指標來衡量教學質量的優劣,而忽略了教師在教學中應發揮的引導作用,以及實驗實訓設備在培養學生職業知識和職業能力方面的作用。從而導致教師的專業素質較高,但是教學質量不高,實驗實訓設備齊全,但是大部分卻成了學校的擺設。另一方面,學生畢業后頻繁換工作,導致學校對畢業生的跟蹤調查難度加大,較難從學生的角度調查學生所學專業知識與工作崗位的適應程度,并且企業在學生短暫的工作時間內,也無法準確評價學生的工作能力。因此,建立完善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是保障教學質量和重要條件。
現代紡織高職教育的課程改革途徑
(1)完善課程體系與加大教學方法改革
如何讓學生看到學習內容與就業工作崗位和薪資報酬的關聯性,實現學習內容與工作崗位零距離對接,同時拓寬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增強學生崗位的適應能力是目前紡織高職院校課程改革的關鍵。紡織高職院校應根據紡織行業典型工作崗位所需求的職業知識、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設置合理的課程體系,應當注重課程之間的先后順序,處理好先修課程和后續課程之間的關系,注重專業知識之間的連貫性和邏輯性,同時加大實踐教學課時數。實踐教學應當與理論教學同時進行,做到工學結合,讓學生能夠在實踐中檢驗和探索理論知識,從而既能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又能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采用項目驅動、“做、學、教”一體化教學模式,讓學生根據項目任務自行探索,培養學生自行設計整體學習方案的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同時在做的過程中,主動查閱和學習所需要的知識,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當引導者和組織者的角色,指導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做出系統性總結。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案例式、激疑式、啟發式等能夠調動學生思考和自主學習的方法,同時還應使用多種教學手段,便于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專業知識。
(2)建立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
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應當包括兩個方面,即專業理論教師和實踐指導教師并存,而不是僅僅在一個教師身上同時實現“雙師素質”,因為這在短期內很難實現。紡織高職理論教師應能根據紡織行業的工作崗位需求,偏重于應用理論的研究和高新技術的開發與推廣,對生產實際中存在的技術問題加以解決,攻克技術難關,能將理論研究的成果盡快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而實驗實訓指導教師則應能夠掌握紡織生產和儀器設備的具體操作,能夠解決日常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和設備維護。對于專業理論教師,在不斷提高他們學歷層次和理論水平的同時,要有計劃地讓他們到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或學校緊密型實訓基地和產學研結合基地實際鍛煉(或工作)一段時間,以增進對實際生產的了解,能夠捕捉到紡織行業的市場需求,與時俱進。對于實訓實踐課教師,在不斷提高其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同時,要加強對他們的理論培訓,努力提高其學歷層次和理論水平,使他們從理論學習中更好的掌握實際操作的原理,便于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實踐。
(3)健全校企合作體制
紡織生產工藝和紡織品質量檢驗都需要大量的設備器械,而這類儀器數量多、價格昂貴、占地面積大,因此沒有任何一所紡織高職院校能夠讓全體學生在校內完成所有的實踐實訓活動。近年來,我國高職教育一直仿效德國等發達國家高職教育的成功經驗,采用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既能保證實踐教學的需求,也能滿足崗位調研的需求。因此,為了能夠順利實施校企合作制度,必須制定相應的法律規定,要從國家立法的高度保障校企合作,強調企業在培養滿足社會需要的勞動者職業能力方面,具有應盡的社會責任和社會義務。同時,國家應當制定相應的獎勵政策,給予合作的企業一定的優惠政策,從而實現學校、企業、國家三方共贏互利。
(4)建立完善的課程評價體系
紡織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的主要目標是具備實用就業能力,要能在未來職業崗位上解決崗位實際問題,因此紡織高職教育的課程評價應當突出能力和素質目標,突出是否能夠滿足企業的崗位需求,所以必須從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和企業對畢業生的崗位能力評價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評價。
應當評價課程設置是否明確了紡織職業知識、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三類課程的具體目標,并設置相應的理論和實踐課程;評價教學內容是否緊密結合紡織企業的生產實際,是否直接與崗位工作內容對接;評價分布在紡織行業各個工作崗位上的畢業生,是否能夠“學以致用”;同時,讓紡織企業對畢業生的工作能力進行評價,從而保障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
作者:劉雷艮單位: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